第 34 章 王啊(1 / 1)

李斯是個懂眼色的家夥,至少在他發現自己逃不出琇瑩的小魔掌之後,一直在老老實實將不同款的肥皂雕花。

他雕刻技術很高超,雕出的梅花與玫瑰都惟妙惟肖,不久,就被推舉到雕蘭花的部門去了,成了一個高級技工。

在琇瑩舉辦的第一屆羊毛廠和肥皂廠的年節,獲得了詩朗誦的前排中心位置。

果然有能力的人在哪都能過得不錯。

琇瑩在年節時,以前一般是與異人一起過的,上年異人新喪,自然不能過年節。

今年除夕自然要補上的,趙姬的人一早便來請了二人前去同吃晚餐。

琇瑩與兄長披著裘衣,頂著寒風到了趙姬宮裡。

這頓飯吃的尷尬不己,整個席上靜默不語,阿政不滿阿母此時不顧太後體統與寺人廝混,不顧趙姬臉色,皺眉發落了一堆伺候趙姬的宮人。

琇瑩看到了趙姬不顧兄長在這,脖子上連整理都未曾整理乾淨的紅痕和她不時與那些寺人對視時曖昧的眼神交流氣得完全吃不下去。

他與阿政一起草草吃了幾口,便告辭回了章台宮,彼此挨著,與往日一樣整夜不休息,守歲祈願來年順遂。

他氣得不行,連罵了趙姬的戀愛腦罵了半晌。

兄長就坐在他身邊給他順氣,他們彼此緊挨著。

琇瑩罵累了,就狂炫一杯羊奶,將臉埋進他懷裡恢複能量。

阿政不理解他,阿父死了,阿母去找個面首男寵什麼的無甚重要,平民之妻尚能改嫁,一國太後雖不能改嫁,但隻要不過火,他乃至朝臣都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可阿母確實過火了,阿父才逝去一年多,屍骨未寒。

琇瑩罵的一些語句他是讚同的,自阿父走過,阿母確實像缺了男人不能活一樣,與那些寺人整日裡尋歡作樂,確實傷風敗俗。

於是他附和了琇瑩幾句,就看見琇瑩一臉心疼的看他。“阿兄,你彆難過。”

阿政不知道他的思路又偏到哪裡去了,他隻是搖搖頭,說出自己的想法。“我不太難過,阿母找男寵不甚重要,隻是現在不太合適。”不過此行也讓她得個教訓,莫要在此時太過放縱自己。

琇瑩忘了這個時代對女性的貞操要求不高,他見兄長不在意,也不罵了,兄長不在乎那我更不在乎了。

他又說起明日年節布置,還有大家專門為兄長寫的詩朗誦。

他真的很期待。

阿政應和他,“李斯寫的?”

琇瑩不樂意了,他道“我寫的。”

他順勢開始念叨兄長對李斯的重視,他有點嫉妒。

他說李斯不是個好人,兄長還喜歡他,他這麼多年是錯負了。

琇瑩真的是話又多又密,難得阿政每句都有應和。

阿政攤開手,幾道陳年舊疤赫然裸露在外,琇瑩的手上也有幾道這樣的疤痕,這是幼年質趙時留下的,是他們共擔過的磨難。

琇瑩見了他的疤,垂眸看著自己的手掌,歎氣,“兄長,他不好,他…。”未來會在你死後背叛你。

還未說完,便被阿政製止。

?夕仰提醒您《[秦]說實話,我是我哥最大的粉頭》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阿政知道他生而有慧,似通曉他之未來,他不信神鬼之說,可他仍害怕折琇瑩壽數,沒讓他說出口。

“琇瑩不必多言我之未來,若我知曉一切,而去避開一切磨難,我便不是我了。我所做之事皆是我覺得我為我該做之事。”

他拍著低頭的琇瑩,接著道,“我本就是由磨礪和苦難淬成的刀劍,這些傷疤於我不過些許風霜罷了。”

所有的苦難會刻成這位少年秦王的眉眼和心性,他說,他可以應接萬千的風浪。

他長成今日,其實足以匹配他所受的磨難了。

琇瑩卻忽的泣不成聲,“兄長,疼啊,手上的傷愈合了也疼。”我怕你疼。

世人會說你高高在上,我卻憐惜你在登頂時身上的傷痕。

阿政將自己的手搭在琇瑩的手上,他的手是象牙白色,指節纖長利落,這是一雙生來就像是貴公子的手。

可那上面的兩三道淺淡的疤痕卻暴露了他並非是生來矜貴,十指不沾陽春水。

他的手可以提劍張弓,也可以握住權柄。

也可以擋在琇瑩身前,替他擦去眼淚。

我為堂前王,我自苦處生,也可經世間苦,我隻怕平庸和順遂。

琇瑩手上的疤與他的重疊,他的兄長會是那史書之中偉大的君王,但也不全是。

他們有著相同的膽魄,相似的靈魂,但也可以在不同的生命抉擇中選擇不同的選項。

阿兄生性桀驁,不可能按照彆人說的人生走,也不會彆人的話去避開任何挫折,那是對兄長的汙辱。

琇瑩不會做,他從不可能做。

他隻會擦去眼淚,努力放下擔憂,和兄長一起同擔風浪。就像他們曾經在趙國那樣。琇瑩摩挲著兄長和他手上的疤,“我知。我隨兄長。”

阿政將羊奶遞給他,“下雪了,披衣隨我去看雪。”

琇堂接過自己超愛的加了茶的羊奶,在他腿上哈哈大笑,“好。廊下,廊下”

一派少年無憂無愁。

次日。

琇瑩與阿政出來時已至正午,晚上用來表演的台子已經被那群少年人搭好了。

他們經過了琇瑩幾月的喂養,基本上每個人已經長得比以前都高壯了些。

又值備戰期,秦人家中少男丁,留村的大部分都是老幼婦孺,這些人平常訓練完,一般就三五成群的主動幫村民們挑水,導致村民也愛這群小夥愛得不行,啥吃的都給他們。

當然琇瑩和阿政是最受他們喜愛的崽這個事實毋需質疑。

琇瑩坐在台上吃旁邊切菜的村民給的棗乾,一邊看著李期悄咪咪的湊近兄長身邊,一邊晃蕩著雙腿。

阿政笑看著恭敬向他行禮的李斯,目光中帶著戲謔,掩飾了他眸中深藏的審視。

“爾來何為

?”年少的秦王向他問出了第一句話。

三個月的等待值得,數次的行禮向前值得。

李斯掩住狂喜的心,拜得更深,“西向來秦,欲與大王共吞天下。”

阿政輕笑,招手喚正吃棗的琇瑩,“稚子幼齡,受質於人,談何天下?”

琇瑩起身立在他身後,手中玩著自己的羽箭,似乎對他們的談話不感興趣。

但李斯知道,如果回答不出這位秦王的問題,或者秦王政對他的想法不感興趣的話,他手中的箭會直插他的心口。

琇瑩公子的箭術,這些天他早有耳聞。

其實死亡的危脅並不讓他害怕,真正讓他害怕的是他身前微笑的少年秦王,他的眼睛似乎要將他看穿,他聽見那位王道,“爾不想著逃出我幼弟手掌,去呂相門前賀拜,三月內反近我這一稚子,想必所求甚多。”

李斯不敢直視這位王,他隻盯著他玄色繡著乘雲紋的鞋面,抱拳行禮道,“斯所求為三,一為高位,二為厚祿,三為青史留名。”他說的是實話。

阿政很滿意他的坦率,笑意深了些,“你若有大才,上述所求呂相皆可予。”

琇瑩也笑得可愛,露出了一顆小虎牙,“除非你是個庸材。而我兄長也不喜歡庸材。”

阿政看了琇瑩一眼,道了一句“善。”。

李斯的心幾乎不跳了,但是他此時頭腦卻愈發冷靜。

他面上表情不變,“呂相可以給斯前兩者,可唯有大王可以讓斯名留史冊。”

呂不韋身後根係已經僵化,各部分利益已經分配好了。他甚至連名利可能都得不到。

阿政不言,示意他接著說。

“斯觀此天下,周朝卑弱衰微,諸侯之間互相兼並。秦國強於列國,可呂相他隻顧偏安一隅,不想直接消滅六國,這無異於停滯秦的腳步,等待六國的再次合圍。”

他其實說的很有道理,秦在這一年己經恢複了些許生機,呂不韋應迅速收割一波六國,為秦國回血。

可他最近確實隻是一昧的保守,向後退。

他似乎是老了。

而阿政是正值新生,且據李斯這些天的觀察,這位王雖年少,可誌向遠大,性情沉靜內斂,胸有溝壑。

這位王敵不過正有頹勢的呂不韋嗎?

所以於理性言,李斯從一開始便要追隨這位王,見了他之後,於情於理,他都應追隨這位王。

阿政正色了些許,“先生,請。”

李斯擦了一把額間的汗,琇瑩上前為他和阿政打開了屋門,對李斯做出了歡迎的姿態。

李斯深躬回禮,知道自己這一關是過了。

這位王確實將他當成名士對待,他與他跪坐席兩邊,琇瑩在案側親自為他倆烹茶。

阿政在茶水的咕嚕聲中,向他問策,“以我曾大父之勢,何以不可東並六國,時也,命也?”②

琇瑩用長勺為二人增滿碧色茶湯,之後便正襟跪坐,聽二人說話。

李斯搖頭,“非命也,時也,時機未成熟罷了。我常聞秦穆公稱霸天下,但最後卻未東出,原因在於諸侯的人數還多,周朝的德望也沒有衰落,因此五霸交替興起,相繼推尊周朝。自從秦孝公以來,周朝卑弱衰微,諸侯之間互相兼並,至襄王時,諸國之間秦獨橫強,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六國合縱仍有抗秦之力,故襄王遺恨。”③

阿政點頭,“依公之見,秦當何為,寡人何為?”

李斯斂袖長拜,“大王,時機已到了。以秦國的強大,大王的賢明,就像掃除灶上的灰塵一樣,足以掃平諸侯,成就帝業,使天下統一。倘若現在懈怠而不抓緊此事的話,等到諸侯再強盛起來,又訂立合縱的盟約,便再也不能吞並它們了。”④

聽他接著道,“斯望王籠絡燕齊,穩住楚魏,消滅韓趙。韓趙互為唇齒,缺一則東出再無顧忌。”

阿政回拜,“先生可願做政的郎官?同政把臂同遊。”

李斯暗自鬆下提著的這口氣,朗聲道,“陪大王觀此天下,斯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