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 章 武帝文治【十三】(1 / 1)

【漢武朝的確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除了我們之前耳熟能詳的那些活躍於漢武政壇的SSR們之外,思想家董仲舒、文學家司馬相如、史學家司馬遷、農學家趙過,乃至於天文學家唐都與落下閎都活躍於這個時代。

除此之外,相聲的祖師爺東方朔,乃至於成語“覆水難收”典故出處之一的朱買臣都是漢武朝的臣子。

班固對於漢武時代之人才濟濟盛讚道:“漢之得人,於茲為盛”。

而這樣的誇讚,坦白來講,誇張的成分並不多。】

說到人才,劉徹可當真就一點都不困了。

他這輩子愛好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喜歡到處網羅人才。

不過……

相聲?那是何意?怎麼又與東方朔扯上關係了?

【這當然與漢武帝那堪稱是X光一樣精準冰冷的人才篩選眼光脫不開乾係,縱觀漢武一朝,漢武帝始終恪守著“有能者上,無能者下”這一鐵律。而且這個上下可不是相對意義上的上與下,刺激程度直逼跳樓機。

沒辦法,誰叫他們的頂頭上司是出了名的愛恨分明,賞罰都容易過當的漢武帝呢。

問,就是愛過。

就這還有人一直吐槽漢武帝任人唯親。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因為先決定任人,然後才親近的呢?

先後順序搞反了啊家人們。】

劉徹:……

雖然沒明白什麼叫X光,更不明白天幕為什麼要叫他的臣子們去跳樓,但天幕你說誰賞罰容易過當呢!

這事他可不認!

再說了,籠絡大才不應該是每個皇帝的必修課嗎?說這些。

要是連幾l個人才都不能讓他們對自己親近,這個皇帝算是白當了。

漢武朝眾人對於這個賞罰過當倒是沒有什麼異議,任人唯親?說他們家陛下啊。

還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不過在偌大一個國家想要從茫茫人海之中篩選到合適的人選,隻靠一雙眼睛那顯然是不夠的。

畢竟去姐姐府上聽個曲就能收獲一個皇後,一個將軍這種事發生的概率,那即便是對於歐皇豬豬來說,也太過於渺茫了。

毫不意外地,製度小能手又一次大展身手,為了能夠儘可能多地發現人才,漢武帝又配套係統更新了一把漢朝官員選拔模式。

漢初以來的“任子”製漸漸銷聲匿跡。

其中最為有名的,那當然是自漢武朝開始逐漸完善和製度化並成為定製的察舉製。】

他們等的就是現在!

漢武朝之前的帝王們紛紛凝神靜氣。

感謝這個什麼漢武帝這麼喜歡總結歸納搞出一套,還真是方便你我他。

劉徹:???

謝謝,但是真的沒有想要方便你們的意思。

請付一下版權費好嗎?

【察舉製在漢武帝一番騰挪操作之下,被分為常科與特

科,所謂常科,顧名思義,那便是已經成為常製的科目,主要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祿四行。

這其中,又以孝廉為重中之重,原因無他,漢朝好歹頂著個“以孝治國”的名頭在呢。

茂才嘛,首倡者也是漢武帝,這是一種類似於如今的中央選調生的存在,起步通常就是千石之官。不過在西漢的時候,茂才還不能算是常設科目,要到東漢之時,才漸漸與孝廉並稱。

而特科嘛,就是應國家特殊需要而增設的科目,這種擴招嘛,那當然是可遇而不可求了,簡而言之,碰運氣。

碰到像漢武帝這種比較熱衷於開特科的呢,人數就會多一些。

而特科之中最為著名的,便是我們的賢良文學。

因為是招聘特殊人才以符合Boss的需求,所以是要接受boss直面的,也就是所謂之策問。

董仲舒與公孫弘皆屬於此列,由董仲舒之天人三策引發的後續反應延續千年。】

始皇帝忍不住在心中嘀咕。

什麼叫漢武帝這種比較熱衷於開特科的皇帝?

這世上還有他不熱衷的嗎?真是哪裡有熱鬨,哪裡就跑不了這個皇帝。

不過嘛……

東西如果有用,他大秦也不是不能納為己用。

他大秦正是缺治國人才的時候呢,作業先抄上再說。

【如果沒能成功遴選上,也不要灰心。漢武帝為了自己的預備役備選項多多益善,也是非常重視後備力量的儲備的。

漢武帝聽取董仲舒意見設太學,既然是國立學校,那當然會有畢業考試。

畢業考試會根據你的成績為你分科,如果你取得了甲科的優異成績,那麼恭喜你,你就會成為郎官,進皇宮當侍衛,天天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如果政府有需要,會擁有優先挑選權。

而如果你實力不足,隻得了乙科,那就隻能回鄉先做一個小吏。

如果真的是個金子的話,還能夠繼續走察舉之路。】

也許是因為之前在天幕中已經對於這個漢武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所以漢初的官員聽到這個考核方式的時候內心可以說,有點波瀾,但不多。

想都不用想,太學生裡肯定不止是有他們這些高官顯貴之後,不然怎麼還會有需要回鄉當小吏的乙科?

那這些通過太學考試而成為郎官的人,比起自家那些難成大器的小輩,顯然更容易得到皇帝的青睞。

而且天幕之前說什麼來著,這個漢武帝喜歡從小自己親自培養?

那不得是結結實實的太學生最吃香?

漢武朝之前的皇帝們眼前均是一亮。

聽起來挺好用的樣子,抄了抄了。

【而除了察舉與太學這種尋常法子之外,漢武帝也留了一條“蹊徑”,那就是“詣闕上書”。

沒錯,緹縈上書的那個詣闕上書。這原本是用來讓蒙受冤屈的百姓越級上書伸冤的途徑。

漢武

帝可能是想著,渠道開都開了,反正一份上書也是收,一百份上書也是收,那就再加個新功能吧。

隻能說,豬豬是會扒皮的。】

劉徹:???

他這麼文明的人,怎麼會扒彆人的皮呢!

天幕你休要在這邊信口雌黃。

再說了,你自己也說了,一份上書也是收,一百份也是收,多合理啊。

劉徹覺得哪裡都沒有問題,並且還將持續付諸於實踐。

漢武朝北門公車司馬部官員沉默以對。

好一個一份也是送,一百份也是送。

生動形象地告訴他們,什麼叫,皇帝一句話,他們跑斷腿。

知道長安昆明池裡的水都是哪裡來的嗎?那都是他們流的淚啊。

【如果自認為自己有才華之人,可以在此自薦,如果能皇帝滿意,便可以破格提拔。

正所謂一個□□辦走出了人力資源的氣勢。

於是,未央宮的北門公車司馬部那叫一個熱鬨。

朱買臣與主父偃最終便是通過此種渠道扶搖直上的。

當然,最炸裂的還得是東方朔,據說,東方朔在北門上了好幾l車的書,漢武帝足足花了兩個月才將其上書看完。

不過由此可見,東方朔確實妙語連珠,畢竟劉豬豬他竟然真的看了兩個月誒,可能是這兩個月的閒暇時間全都在拿這個上書解悶了吧。】

劉徹:……

他就不能是想看看這個東方朔還能說點什麼利國利民的舉措嗎?

當然,寫的有趣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了。

但是如何把上書寫的有趣吸引他的注意不應該是臣子自己想辦法嘛!

劉徹理直氣壯地將責任推到旁人身上。

主父偃?主父偃也能算是自己上書得到青睞的嗎?

他們看陛下分明早就有所預謀,否則眾所周知北門上書那叫一個效率低下,怎麼就主父偃一上書就立馬被召見了,嚴重懷疑陛下在背後控分!

劉徹聽不見,聽見了也當聽不見。

什麼控分,不存在的。

他那叫跟人才惺惺相惜,確信。

【接下來要提的呢,便是我們漢武朝的一位搜粟都尉,哦,不是桑弘羊哈,人那個時候已經升職了。

漢武帝末年,之前數十年的征戰與連年不斷的天災還是為這個國家帶來了非常沉重的打擊,尤其是後期由於兩位戰神的隕落,導致戰爭收益的大幅降低,戰爭收益遠遠比不上支出,這個一向以軍事為主的帝國經濟隨即陷入了混亂之中。

漢武帝最終以一位政治家的超乎尋常的清醒察覺了這狂奔之中帝國的危機,他懸崖勒馬,最終將對外政策由積極進攻暫時調整為積極防禦,對內則努力養馬與務農。

而所謂漢武開源,不光是在經濟上,彆人搞農業那就是老老實實種地,漢武帝搞農業,是搞生產力發展,好家夥,直接在產量上做文章了。

要不說漢武帝人才庫水深呢。

當他需要好好搞農業的時候,反手就掏出了一個之前都沒怎麼聽說過,但卻在中國農業史上舉足輕重的趙過。】

在產量上做文章?

劉恒眼前那叫一個一亮。

這個東西他喜歡!

劉徹:……

很好,叫趙過是吧,這個人他記住了,從今天開始就舉國搜尋這個叫做趙過的人才。

終於讓他等到了一個之前都沒聽說過的人了。

明明是他的主場,不知道為什麼,他卻覺得自己的腦袋那叫一個發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