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太宗上位計【二八】 沒救了,埋了吧。……(1 / 1)

【但是關於趙匡胤之死, 還有一個流傳最廣,最讓人耳熟能詳的版本。

宋太|祖死於開寶九年十月二十日。

十九日晚,天降大雪, 趙匡胤召見趙光義入宮,遣散眾人,暢懷對酌。皇帝身邊的內侍隔著窗戶, 隻能遙遙看見燭影之下, 趙光義時不時離開酒席, 謙讓行禮,頗為讓人摸不清頭腦。

等宴飲結束, 殿外已然積雪深深, 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高聲呼喊:“好做, 好做”,而後解衣入寢。

待趙光義離開宮牆大內, 當夜四更,趙匡胤暴斃而亡。

次日清晨, 趙光義宣布即皇帝位。

這一充滿了戲劇性的一幕被成為“燭影斧聲”,是華夏曆史一大謎案之一。】

這個死法這麼刺激的嗎?

又是大雪, 又是燭影的,這氛圍感倒是拉得挺滿的嘛。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宋朝之前的王侯將相們都忍不住坐直了身體, 相互之間進行了一番熱鬨的討論。

這個什麼趙匡胤心也是真夠大的。

還遣散眾人,跟人暢飲對酌。

果然,還是得小心駛得萬年船呐。

趙匡胤則忍不住加重了聲音道:“暴斃而亡?前一夜還隻見了你?定然是你這個賊子所為!”

趙光義已然是兩股戰戰,隻好努力為自己辯駁。

“官家,臣冤枉呐。”

沒聽到天幕說了嗎,分明是他走後他哥才暴斃而亡的, 他根本不在現場嗎?

那定然不可能是自己動的手。

至少不可能是自己直接動的手。

那就還有點回旋的餘地。

反正咬死是不能認的。

【關於這個“好做”的理解,千餘年來,也是大家茶餘飯後的一大研究方向呢。

主要的理解方向有兩個。

一個說是你乾的好事!也就是說,趙匡胤死前已經察覺到了趙光義做的手腳,這是在斥罵他。

另一種說法認為趙匡胤的意思是讓趙光義好好乾,這豈不正說明趙匡胤想要傳位於趙光義嗎?

中文真是博大精深呢。

兩個字理解出兩種完全相反的意思。】

趙光義慌亂之下,也不知道是不是爆發的求生欲上線,使得他頓時抓到了其中的關竅,顧不得形象,趙光義膝行向前,高聲為自己辯駁:“官家,天幕這簡直是無稽之談。若真是如後世人第一種理解,愚弟犯下如此的禍事,百死莫贖,但是……

當日身處皇宮大內,官家又如此明鑒,又怎麼能逃脫官家的慧眼呢。若是官家有所察覺,罪臣又怎麼能順利離開這皇城大內呢。

且若真是第二種說法……”

還特意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將後面半句隱去,一副受了天大的構陷的委屈模樣。

趙匡胤冷冷地看著趙光義。

倒是會為自己開解。

趙匡胤也並不是沒有聽出這其中的問題。

不過嘛……

世上哪會有如此巧合的事情!

趙匡胤可不是傻子。

頭一晚跟你暢飲,當夜就暴斃了,說跟你沒有任何關係,誰信呐。

他甚至覺得自己很可能比後人第一種想法所設想的還要憋屈。

他不會壓根就沒來得及想通這是誰動的手,就直接橫死了吧?

這世間還有比他還憋屈的開國之君嗎?

【作為曆史上的未解之謎,其討論點又怎麼會隻有這麼點呢。

對於書中所說的“柱斧”到底是什麼,大家也是興致勃勃。

許多人看見這個“斧”就直接展開了想象的翅膀,本著砍柴的斧頭就去了。

說趙光義一定是掄起斧頭照著趙匡胤就劈了過去。

要真是如此,那就不叫燭影斧聲了,乾脆叫血濺三尺吧。

要這點含金量就成了未解之謎,是不是有點太小瞧咱大華夏了?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趙匡胤:……

他興許當時是有些微醺,又興許沒有如今年輕力壯。

但他不是已經死了好嗎?

趙光義要真是這麼一斧頭給他掄過來,這還不讓他感受一下自己沙場磨練出來的武人體魄?

再說了……

你們後世人對他們大宋的皇宮究竟是有什麼誤解。

為什麼會認為他議事飲酒的宮殿裡面會有斧頭啊!

反正已經登基了,沒有性命之憂的趙光義隻能說,感受到了自己從心底裡發出的靈魂疑問。

他看起來有這麼愚蠢又莽撞嗎?

他要真能用斧頭給他哥掄死,這皇帝真能輪得到他來當?

他是在開封有點勢力,但也不是這麼個有勢力法啊!

就便是如今他已然當了萬人之上的皇帝,難道輿情如何他又可以完全不用顧忌的嗎?

便是如今,他也不會掄起斧頭將政敵給砍了!

他才不是這種行事風格的皇帝!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柱斧有兩個意思,一個自然就是武士所用的那種,另外一個,則是文房用品,又稱玉斧。按照案件的發生背景來說,如果真有燭影斧聲,這個斧,應當大概率也是此種玉斧。

不太可能成為殺人的凶器。

而且,按照史書記載,趙匡胤死的時候,趙光義已經離開了,這個斧頭的創傷應該不至於延遲這麼久才發作吧。

如果真的是趙光義動的手,那更大的可能還是在酒中動了手腳,畢竟在宋人的筆記小說裡,他們家太宗經常作為下毒方而出現,宋代版的絕命毒師無疑了,這是來自自己的臣民對趙光義陰狠小人,背地動手的最高認可呢。

不過,我個人對於宋朝的化學水平能否造出讓趙匡胤毫無察覺的毒藥而感到懷疑。】

聽到前半段,趙匡胤還以為當真是下毒,但還沒來得及發作,又被天幕給否決了。

所以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啊,就不能給個準話嗎?

哦,對了,是未解之謎來著呢。

趙匡胤面無表情。

不管是怎麼死的了,反正這口鍋,他是給趙光義扣定了。

而且,留這麼一個也許是搞死自己一家的罪魁禍首在身邊,趙匡胤:……

那他是真的不用睡了。

【因此,趙匡胤是有可能是自然死亡的。雖然死得挺早又很突然。

但考慮一下,這可是宋朝的皇帝。

那是一方面精神上有可能有躁狂憂鬱症的遺傳病,一方面身體上也有各種奇怪的遺傳病的趙宋皇帝啊!

畢竟趙宋王朝15個皇帝,除了那什麼有問題的完顏構之外,趙家皇帝沒一個活過六十歲的。

趙匡胤在其中,並不算突兀,頂多就是死得有點過於突然。】

趙光義聽到此處,滿以為這就是天幕為這個故事定的性,認為所謂“燭影斧聲”是不太靠譜的,那麼自己的嫌疑定然已經被洗清了,於是大著膽子抬起了頭,開始為自己喊冤。

“官家,臣弟是真的冤枉啊!”

趙匡胤如今原本就看他極不順眼。

就算自己真的不是他親手殺的,難道自己的兒子的死還能跟他無關?

再說了,他怎麼聽怎麼覺得自己的死絕對跟這小子脫不開乾係。

但到底目前手裡沒有證據,不過嘛。

沒有證據,也不能阻礙他陰陽怪氣。

“怎麼,知道了朕英年暴亡,你竟隻想著自己的清白,這個無君無兄的小人!”

趙光義:……

啊,這個角度,他竟從未想過呢。

除了開寶年間,宋朝其他朝皇帝聽罷就是渾身一哆嗦。

頓時顧不上管自己祖宗那點子破事會不會在民間造成不好的影響了。

什麼?

他們竟然一個都沒活過六十?

這什麼精神遺傳病是什麼意思啊?

是個什麼毛病?還有救嗎?

(常柚:沒救了,埋了吧。)

【但之所以這麼迷霧重重,那趙光義本人也是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的。

他既沒有極具說服力的遺詔,還在用各種騷操作向大家展示,看,我即位肯定是有那個大問題的,我哥的死搞不好跟我真的有關係呢。

簡而言之,就是自己錘自己。

讓人不懷疑都很難。】

萬萬沒想到還會有如此回旋鏢的趙光義求饒的話語就這麼卡在了喉嚨口,一時之間頹然地癱在了地上。

趙匡胤冷哼一聲,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樣。

心頭雖然仍舊對於並不遙遠的死亡感到憂懼,但……

還真是瞌睡了就給他送枕頭呢,正愁還得自己另想借口解決趙光義呢。

【譬如,宋太宗即位於開寶九年十月二十一日,當年十二月就宣布今年就要改元為太平興國元年。

按照封建帝製時期的慣例,無論是父死子繼還是兄終弟及,通常為了表現自己皇位的正當繼承性,也是為了體現自己對上一任君王的尊重和認可,都是來年再行改元的。

兩宋時期也隻有因特殊事件,是吧,比如某某恥之類的采取了當年改元的措施,其他時候,也是照本宣科地次年改元。

宋太宗如此火急火燎,恨不能當著大家的面直言不諱,我這皇位來得著實有問題啊。

就很難不讓人懷疑他如此迫不及待,或許是因為心虛,忍不住探索他在宋太|祖的駕崩之中扮演了怎樣的一個角色。】

好嘛,你趙光義還當年就改元了?

你看看人家明朝的太宗,他爹都死了四年了還洪武三十五年呢。

他呢?

恐怕自己連個屍骨都未寒呢,就直接被改元了?

沒錯,你這麼迫不及待,是不是心虛。

這其中定然有問題,不然怎麼連多等一個月都不願意?

說其中沒有鬼,趙匡胤是不信的。

【但趙光義最下飯的操作還不是如此,沒錯,宋初的另一個疑案——金匱之盟就這麼向我們走來了。

太平興國六年,趙光義終於給自己的皇位來源找了一個聽起來好像有點靠譜和合理的解釋。

這個時候,他哥已經去世六年了,就連他哥的兩個兒子也無了。

而掏出這個所謂金匱之盟的,又是趙光義昔日的政敵,宋太|祖時期一度權傾朝野的丞相趙普,可能是趙光義覺得找政敵來給他背書顯得很真實?

反正想不太明白。】

死後六年出現的傳位的盟約?

真的不覺得實在有點太遲了嗎?

真有這玩意,當時頂著風波即位的時候,你怎麼不拿出來啊?

吃瓜群眾們紛紛就此表達了自己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