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太宗上位計【二一】 正好氣活了給兒子……(1 / 1)

【不過, 縱使朱棣的確是一個頗具軍事天賦的天才型統帥人才,但是靖難之役的時間已經證明了一切,這絕不是一場一邊倒的戰役。

其中也頗具驚心動魄的時刻,沒辦法, 畢竟理論上, 當時的大明君主是建文帝, 他手裡兵多糧多還好像很占理。

不然黃子澄與齊泰哪來的機會坐升降電梯啊。

雖然我們總是調侃李景隆是屢戰屢敗的大明第一戰神, 但, 人家也不是沒有過高光時刻的嘛,還是給燕王朱棣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的, 隻是沒贏而已, 譬如建文二年四月的白溝河之戰,重整旗鼓而來的李景隆這次重新率領上了六十萬大軍,誓要一雪前恥。】

沒贏而已?

這話真的是在誇人嗎?

他李景隆不害臊,自己也要害臊了啊。

李文忠忍不住捂了捂臉。

那是六十萬大軍啊!

結果你還沒打贏。

建文朝本就因為知道了最終靖難之役的勝利屬於燕王一方而上下震動, 原本就不算很有主見的朱允炆心亂如麻, 幾乎沒有辦法清楚地進行思考。

又聽了一堆天幕貶低他的話,更是有些焦頭爛額。

什麼叫理論上他是大明的君主?

他本來就是大明朝的天子!

分明那燕王朱棣才是謀朝篡位的亂臣賊子啊!

天幕怎能如此倒行逆施?

黃子澄趕忙建議道,不若先下手為強,趁著燕王還沒反應過來, 趕緊先出兵為宜。

朱允炆自然頷首。

那麼問題又繞回來了。

派誰去打燕王呢?

【再加上朱允炆手下雖然沒有帥才,但是合格的將領, 那還是能扒翻出來好幾個的。

譬如明太|祖朱元璋的養子平安, 作為先鋒大將, 又因之前隨同朱棣一起出塞征戰,對於朱棣的戰鬥手法十分了解,之前進展一直十分順利的朱棣終於馬失前蹄, 中了平安所設伏兵,又遭瞿能父子兩面夾擊,燕軍隻得撤退,在撤退途中也是損失慘重。

雪上加霜的是……

因為此戰朱棣殿後,所以,燕軍撤退途中,迷路了。

全靠朱棣下馬仔細分辨河流方向,才最終找到了回營的道路。

所以不該笑話對面的南軍的,真正的人才荒漠,竟是燕軍。

謝謝朱棣本人的軍事才能吧,不然早就歇菜了。】

燕王朱棣表示,臉上的笑容它怎麼就突然沒有了呢。

未來的自己這到底是身兼幾職啊?

又要率領前軍衝鋒,還得殿後鎮定軍心,不僅要戰前布置戰術,怎麼連找路這種基本的事務也得他親自上場?

提前為未來的自己感到十分疲憊。

算了,看在皇位的份上。

他可以的!

相信等當上皇帝之後,一定會有大把的將才供他使用的!

雖然苗子嘛,他還沒看到。

【在後一日的決戰中,平安與瞿能更是繞後得分,大破燕軍後軍。朱棣對此也十分果決,立馬率中軍直撲主將李景隆,但是很可惜,這一次沒有得手,隻好又率精銳數十突入左掖,殺傷甚眾。先後換了三匹馬,所攜帶箭筒都已射空,情況很是危急。

畢竟驍勇的平安和瞿能就近在眼前了。

這個時候,朱棣的戰術素養仍舊沒有下線。

他知道,突破點還得在李景隆身上。

於是他縱馬上高堤,舉起馬鞭,假裝招呼援兵,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之前的自大過頭讓李景隆學會了反思,這一次的李景隆突然又小心過了頭,心下遲疑,於是南軍的攻勢放緩,反而給了朱高煦所率援軍機會,最終成功到達戰場,再度達成僵持的局面。】

彆的不說,對李景隆心態的拿捏,朱棣認為自己還是拿捏的很準的。

李景隆雖說剛愎又貪功,但是卻也絕不是膽大之人,對於自己那條小命看的是比什麼都重要。

他可不會將自己置身於險地之中。

隻要自己裝的十分勝券在握,李景隆必定會遲疑。

隻要主帥遲疑了,那麼對面便是百萬雄師,也不足為懼了。

對於這一點,朱棣對自己有絕對的信任。

【而奠定白溝河之戰最後勝負的那一場大戰,正是Judy“風係魔法師”外號的來源之一。

實際上,隻能說,這一次,運氣的天平稍稍往燕軍那邊偏了一偏而已,能夠贏下這一場戰役,靠的實際上是朱棣對於戰場時機的把控和戰術布置的得當。

正當燕軍與南軍交戰正酣之時,一陣大風吹來,刮斷了李景隆的帥旗,南軍稍稍陷入了一點混亂之中,朱棣當機立斷,率軍繞道南軍之後,借著這一股東風,在南軍後方放了一把火。

南軍頓時大亂,終被燕軍破之。

瞿能父子被殺,十餘萬將士投降。

郭英與李景隆分兩路逃跑,沒錯,六十萬大軍的輜重,又一次被他們扔了。】

不知道朱允炆那小子聽到天幕這話心不心痛,反正朱元璋已經感同身受地感到一陣肉疼了。

咱攢下這麼多家底來容易嗎?

就扔的這麼草率嗎?

什麼敗家玩意啊!

朱棣已經頓悟了。

看來往天助我也方向營銷效果不佳,懂了,要往天縱奇才方向宣傳才對!

【李景隆一路逃跑,燕軍一路追擊,那真是一路跑一路敗,等到李景隆最終逃到濟南之時,手底剩下的十餘萬將士也死得差不多了。

至此,六十萬大軍及輜重在李景隆手上揮霍一空,南北戰爭攻守形勢發生了逆轉。

建文二年十月,朝廷召回李景隆,即便作為推薦者,黃子澄也實在遭不住這樣大的一場失敗,與群臣一起上書建文帝,表示要立斬李景隆。】

不錯!當然要斬!不斬也得先囚起來再說吧。

不然這種將領還留著過年嗎?

那可是六十萬大軍啊!

【目標是做“大明第一聖父”的建文帝自然是力排眾議,保下了李景隆,隻是奪了職而已。

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可能是希望自己以德服人吧,也可能是想收買李景隆的人心?

如果真是這樣,隻能說,建文帝可能是眼瞎,看人的眼光有點,但是隻有一點點。

僅僅隻是戰場屢戰屢敗,又怎麼能讓李景隆榮登“明朝第一戰神”的寶座呢?】

遠隔千年的劉徹吃瓜吃得很開心。

這建文帝腦子是不是有點什麼問題?

就這種上戰場能葬送掉六十萬大軍水平的將領,還要收買他的人心?

讓他傾家蕩產買上一條命,都是自己仁慈好嗎?

但那個什麼明朝,聽起來還怪有錢呢。

建國這才第二個皇帝,竟然就能隨隨便便掏出來六十萬大軍?

雖然對李景隆的水平很是嫌棄,但是對那六十萬大軍,劉徹還是很眼饞的。

朱元璋:???

他生平第一次對自己的決定產生了那麼一絲的懷疑。

如果朱允炆是這種風格的皇帝,若標兒還是不幸早逝,自己到底還有沒有必要堅持這什麼勞子的長子繼承製了呢?

但……

如果連葬送六十萬大軍都算不得什麼的話,那麼李景隆到底還乾了什麼事啊!

朱元璋簡直就是眼前一黑。

【那當然得數兩年後金陵城喜迎王師,金川門與穀王一起開城迎燕軍,喜提南京失守的高端操作局了。

這對得起前兩天才拒絕了方孝孺又一次上疏請誅李景隆的朱允炆嘛。

總之,在打臉和掉坑的路上,朱允炆決不失聯。】

李文忠:!!!

喜,喜什麼?

李文忠一時之間有些懷疑自己的耳朵。

他兒子這是乾了些什麼啊?

直接被策反了?

建文朝更是轟的一下炸開了鍋。李景隆竟然開城迎燕軍?這簡直是妥妥的叛變啊!如何能容?

上書,這就上書,噴死李景隆!

【你以為堅決不殺李景隆就是朱允炆優柔寡斷,營造聖賢名聲的極限嗎?

當然不是咯。

如果不是因為李景隆的操作太炸裂,這勉強還能解釋為不遷怒,情緒比較穩定。

但……

朱允炆他一面削藩,並到處調動大軍伐燕,但一面還不下聖旨叮囑手下將士:“毋使朕有殺叔父名。”

隻能說,彆太離譜。

總之,放在帝王界,是真的很炸裂啊。】

此言一出,各大天幕之前的眾人都紛紛沉默了。

啊這,他們是真的想不到哇。

就算是洪武朝的朱棣,也忍不住探頭探腦。

看不出來啊,他老朱家還能出這麼一個大傻冒呢?

他哥雖然說平時比較仁德寬厚,但也不是這麼個寬厚法啊。

但如果真有這麼傻缺的對手,朱棣隻能說心花怒放。

若對面真有這麼個聖旨的話,他不得可勁造作,可勁殿後嗎?

嘿,反正想活捉他?那可是沒門的。

想到說不定能看到對面一臉崩潰卻投鼠忌器的表情,朱棣就覺得世上竟還有如此美妙的事情。

摩拳擦掌了。

【總之,經過朱允炆一番走位之後,雖然燕軍在濟南之戰與東昌之戰之中難以攻克重兵把守的濟南與徐州等地,朱棣更是屢屢深陷險境。

濟南之戰差點被鐵鉉的詐降之計坑死,東昌之戰更是屢次深陷險境,痛失張玉等R卡之中比較拔尖的愛將。

但是托朱允炆這道詔書的福,南軍投鼠忌器,怕迎來事後的清算,對於朱棣完全不敢下死手。朱棣也恃此特權,時常單騎殿後,成功向半路開香檳,又一次因為東昌大捷祭告宗廟,認為徐沛山東一線固若金湯,燕軍一定無法攻克的建文朝廷展示了一下,什麼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朱元璋:……

這個時候,真的不必向咱來祭告宗廟。

咱真的不是被孫子這令人窒息的操作給氣活的嗎?

朱棣:說不定就是呢。

正好氣活了給兒子傳個位。

當然,這話朱棣自然是隻敢放在心裡說說。

畢竟哪能上趕著去找揍呢,他又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