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太宗上位計【四】 熟練掌握一門叫做欲……(1 / 1)

【在長安之中的代王府邸之內, 方才演得意猶未儘還沒演夠本的推辭大戲此刻來了個續,大家彼此都十分入戲。

周勃再次掏出天子印璽,跪拜奉上。

劉恒先面向西方辭讓兩次, 再面向南方, 又辭讓了三次, 群臣也積極配合劉恒的表演。

五讓天下之後,劉恒終於“勉為其難”地鬆了口, 表示自己可以嘗試一下接過皇帝這個重任。】

好一個“五讓天下”,好一個勉為其難。

始皇帝自己沒經曆過這種事, 因此聽起來十分津津有味。

其中道理,他雖然自己沒有經曆過, 但是都是人精, 稍一分析, 還能不明白劉恒此舉的真實意圖嗎?

始皇帝深深歎了口氣。

天幕方才說什麼來著, 劉恒在那什麼高帝四年才出生, 那劉邦十二年就去世了,算來劉邦去世的時候劉恒能有多大?結果在遠離都城的偏遠代地竟然能有如此手腕與敏銳度。

饒是始皇帝也不得不承認, 也許當真是天賦異稟吧。

今天也是羨慕彆人家兒子的一天呢。

【至於劉恒為什麼要屢屢辭讓,渭橋推辭還不夠, 到了代王府邸還要再來這麼一出?當然不可能是真心推辭啦, 不然他為何要千裡迢迢跑來長安,他吃飽了撐的沒事乾了?

這個時候, 漢文帝這朵在中華史冊之上傲然綻放了兩千多年的盛世白蓮花皇帝終於悄然顯露出了其真容。

白蓮皇帝要訣之一,熟練掌握一門叫做欲迎還拒的藝術。】

天幕之上出現了一個非常可愛的Q版畫面。

畫面之上,一個穿著漢初諸侯王服的小人正在跟跪拜的眾人屢屢回禮。

而那個畫面中心顯然是代表著劉恒的小人頭上,是一朵碩大無比的白色蓮花。

小人旁邊還特意放大寫了四個大字:單純、無辜。

劉恒:……

什麼欲迎還拒,怎麼說得這麼讓人感覺奇奇怪怪的呢。

這下, 原本還不明白什麼叫做盛世白蓮花的諸位做古之人,頓時心領神會了。

怎麼辦,為什麼這麼形象?

這不就是他們大漢的孝文皇帝本人最真實的寫照嗎?

【皇帝之位嘛,那是要坐的,但是姿態一定要擺好,休想將任何一口黑鍋扣到他的頭上,也休想在徹底將所有人拉下水之前授人以柄。

我可從來沒有過任何不臣之心哦,既沒想過要入主未央宮,也沒想過要承繼高皇帝之宗廟,更沒有想過要接受天子印璽。都是這些膽大妄為的臣子們自作主張,非要將這玩意塞到我的手裡的呀。我實在是勉為其難,無可推拒。

如此一來,便是有任何變故,反正跪拜在他面前的這些功臣集團的股肱之臣們,有一個算一個,性質比他可惡劣多了哦。

從此之後,當皇帝之前先搞個三辭三讓成為了非正常即位的皇帝上位前的標配,成為大家不宣之於口的默契。】

劉邦聞言,簡直是大喜過望。

沒錯沒錯,這才是乃公的好兒子嘛,渾身上寫寫滿了乃公遺風呀。

尚是皇後的呂雉:……

而高祖朝的功臣集團的眾人雖然此刻並沒有任何不臣之心,卻也忍不住紛紛沉默。

不必再多說什麼了,他們已經能夠感受到之後的種種腥風血雨了,總之肯定跟他們原本的計劃不說南轅北轍吧,至少也差了十萬八千裡。

難道,陛下這麼多兒子裡,最好搞定的,竟然還是太子殿下不成?

【在功臣集團的簇擁之下,他們火速“清理”了此刻還霸占著未央宮的後少帝,而後迎劉恒入主未央宮,昭告天下,從此正式成為漢朝官方意義上的第三位皇帝。

而獲得了行政權的劉恒目標明確,政令老辣,直指要害。其發布的第一道詔令,便是任命代國舊臣,力挺他來長安接受皇位的宋昌擔任衛將軍,接管長安城南北二軍的指揮權,控製了長樂宮與未央宮的警衛力量,又任命張武為郎中令,負責殿門的守衛工作,徹底將宮廷警備力量納入了自己的管轄。

從此漢朝政治格局變成了以文帝代國舊臣所代表的宮廷勢力、功臣集團及劉姓諸侯王角逐的主場。】

劉賀就不明白了,沒錯呀,他也是打算這麼乾的呀。

給長樂宮守軍換上自己的人,然後他就被換了呀。

【而漢朝,尤其是漢初南北二軍及殿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誰掌握了南北二軍,誰就能掌控長安城,而誰掌握了殿軍,誰就能控製宮廷。

因此,在發動宮廷政變之時,周勃等人首先撕開的口子,便是長安城北軍,北軍有五萬兵力,是長安城最重要的軍力來源。也正是因為北軍軍權的成功奪取,導致呂氏外戚跟被殺雞一樣輕而易舉地被打敗,連掙紮都沒來得及掙紮。

作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家,文帝自然不可能讓故事重演,終文帝一朝,宮廷守備力量始終牢牢掌握在代國舊部的手中。】

呂雉簡直忍不住撫了撫額頭。

雖然從之前的天幕之中,她已然預料到了呂氏家族慘烈的下場,但是這跟殺雞一樣輕而易舉被打敗,也實在是讓她始料未及。

不是,她都已經為呂氏一族準備得這麼充分了,你們好歹拚個你死我活,兩敗俱傷之類的,怎麼聽起來這完全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戮啊。

看來如果想要保住呂家,還是得另想辦法。

侄子們看起來十分不靠譜的樣子,她是不敢再倚仗了。

【數十年之後,武帝晚年,戾太子劉據起兵之時,也是跟諸呂之變之時的周勃等人差不多的路子。即搶占武庫,而後以北軍為突破口,將自己武裝起來。可以說,戰略及準備之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是漢朝宮廷政變的必經之路。

不過比較倒黴的就在於,一方面,托他那位乾啥啥不行,拖後腿第一名,貪汙挪用北軍一千九百萬軍餉的表哥公孫敬聲的福,導致掌控北軍的昔年衛霍舊部對於太子勢力並沒有格外的親近。在劉據親自來到北軍軍營頒布符節之時,北軍使者隻受符,而未出兵。

另一方面,更倒黴的地方在於,他爹是製度小天才漢武帝,生平最喜歡搞製度建設,裡裡外外搞了一通。沒錯,漢武帝把南北軍也改革了。裁撤南軍,改革殿軍,增加了兩支天子侍衛禁軍,由皇帝直轄。改革北軍,增設俸祿兩千石的八校尉,互不隸屬,統率常備精兵,也由皇帝統一直接管轄。

因此,劉據面臨的奪兵權劇本難度直接飆升到了地獄級彆。

所以,劉據政變的失敗,也未必就是他本人太菜,劇本難度不一樣了啊喂。】

劉徹:……

在一陣沉默之後,劉徹很快便抓住了重點。

什麼?

公孫敬聲竟然敢貪汙他大漢北軍的軍餉?

過分,砍了,都給他砍了。

衛青與霍去病沉默以對。

陛下,不要以為他們看不出來,你這其中絕對有一大半是泄憤的成分在的。

但他們卻也並不會阻止。

貪汙軍餉?還貪汙了一千九百萬?怎會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而漢朝前面幾任皇帝及呂後等人眼前就是一亮。

還能如此!

聽起來好像很不錯的樣子。

學會了學會了,他們這就照葫蘆畫瓢搞個南北軍改革!

【話說回來,在搞定了宮廷守衛之後,漢文帝開始著手鞏固皇位。畢竟皇帝雖然當上了,但是這皇位它四面漏風啊。長安城中,剛剛發動了一場血流滿地的宮廷政變的功臣徹侯們仍舊居住在長安城北闕,雖然現在看起來很安分的樣子,但是誰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勾結在一起,又一次發動宮廷政變呢?

長安城外,實力強大的諸侯王們與劉恒同宗,大家都留著天子血脈,憑什麼是你曾經這個要啥啥沒有的代王當皇帝呢?諸侯王們,尤其是曾經在諸呂之變之中在外發兵助陣的齊王一脈的諸侯王們對皇位更是蠢蠢欲動。

更不要提日漸強大的匈奴外患,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列位原本美滋滋享受了新皇封賞之後安然各回各家的諸位開國功勳們聽聞天幕此言,頓時覺得背後發涼。

怎麼感覺被什麼人盯上了呢。

其實早在天幕剛剛出現,聽到天幕說代王絕非好拿捏之輩之時,他們之中便已有人感到後悔。

可惜,木已成舟,他們如今也隻能扼腕歎息。

如今又聽到天幕如此說,頓時更是哀歎不已。

難道說,他們引狼入室了嗎?

剛剛登基沒有多久的劉恒聞言,頓時一怔。

沒錯,他正在憂心如何解決這些聚集在長安的“功臣”們呢。

即便自己承認了他們的功勞,表彰他們是正義之舉,捍衛他劉姓江山,但是……

誅呂之變的前車之鑒他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當作從沒有發生過。

要知道,誅呂之變的時候,長安城所有的徹侯們可基本都倒向了周勃等人,結果如何,有目共睹,已足夠令人觸目驚心。

【文帝的操作堪稱精妙絕倫,遊走於諸侯王與軍功集團之間,兩面開花。那就是赫赫有名的“易侯邑”以及“令列侯之國”詔的頒布。】

隻聽天幕這麼一提,劉恒頓時眼前一亮。

沒錯,就是他們都集中居住在長安北闕的原因。住這麼近,通傳消息實在是太過於方便了,誰知道他們會不會又背著朕密謀些什麼呢,必須防範於未然。

讓他們都滾回自己的封地去就再好不過了。

理由他頓時都已經想好了。

封地的稅賦千裡迢迢運到京師來多麼勞民傷財,封君們呆在長安也是無事,為民生計,還是趕緊回去吧。

打定了主意,劉恒決定即日就要頒布詔書。

畢竟那些徹侯們可也都是人精,聽到天幕如此說,拖延隻會對自己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