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4 章 風浪(三)(1 / 1)

天元帝同意與否暫且不論,首先,這裡面有坑,一個董春生前很早就挖好的坑,久到秦放鶴都懷疑老爺子是不是故意的。

董春在世時曾主動進行分權,他擔任首輔期間,內閣所有成員的實際權力都大大提升,除了他自己。

如果單獨挑出這麼一段曆史來看,或許有人覺得他大公無私,也或許有人覺得他是為了邀買人心,但這都是表面上的,無關緊要,直到他去世,某些被隱藏的細節才隨之暴露:

繼任者如果繼續實行董春分權的政策,那麼自身利益大打折扣,他本人未必能有董春的威懾力,反而可能被次輔壓製。

而且如此一來,也顯得木訥、沒有主見,隻知拾人牙慧。

可繼任者若如胡靖這般,廢除董春的主張,重新收攏權力,對比之下,不免顯得貪心自私,權力欲望過重,也令同僚不滿。

現在的卜溫、候元珍遲遲不與胡靖親近,一直遊離在外,未嘗不是隱晦地表達對權力縮水的不滿。

簡而言之,董春這一步棋之後,繼任者不管怎麼做,都很難做。

而現在秦放鶴又提出這種建議,天元帝不可能不在心中將前後兩任首輔比較。

人最怕比較。

天元帝大約能猜出秦放鶴有私心,奈何這件事提的時機太好了。

近幾年來,內閣這一批老人折損過大,正值更新換代之際,由內閣內部的人主動提出幫忙培養下一代,其實也算本分,職責所在,本來就是借坡下驢順理成章的事兒,天元帝很難找到反對意見。

但如此一來,皮球就踢到胡靖腳下。

若他同意,就必須親手分割權力,等於自斷一臂。偏偏提議者還是秦放鶴,後人隻會念秦放鶴和天元帝的好,胡靖本人則要承擔“貪戀權勢”“被迫讓渡”的指責和罵名。

若他不同意……當然,隻要天元帝同意,胡靖沒有說不的權力。

隻要胡靖稍有遲疑,在這個敏感時刻都會顯得很可疑,天元帝對他的不滿也會加深。

這是一個相當漫長,至少經過幾代人之手的大坑,專等胡靖跳下來。

不跳也得跳。

甚至就算胡靖未雨綢繆,把這事兒想法子糊弄過去,迫使天元帝短時間內不提……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相信很快,翰林院那些急切渴望施展抱負的官員們就會得到消息,知道是胡靖一手斬斷了他們提前上升的路。

阻人前程,如殺人父母,此仇不共戴天。

“我確實有心提攜你們啊,奈何……”

秦放鶴可以不擔這個美名,不攬這份功勞,但胡靖必須去做這個惡人。

也必須趕在天元帝駕崩之前,現在,就做這個惡人。

相較於天元帝的大膽狂放、銳意進取,太子沉穩持重,更偏向守成。

尤其太子本人的經曆和性格決定了他對天元帝的敬重和畏懼深入骨髓,這樣一位繼任者,幾乎不可能打破前任君

主在世時既定的格局。

簡而言之:

若分權一事不趕在天元帝駕崩前辦好,那麼後續將阻力重重,希望渺茫。

內閣的存在很有必要,但權力太過集中,也容易成為滋生弊病的溫床。

如果在位的是天元帝這種個人能力突出,對國家掌控力超強的明君,倒沒什麼;可一旦君主懦弱、無成見,則主弱臣強,禍亂必生!

顯然這也是天元帝在意之處。

一國之君為人寬和是好事,但若手下大臣能力太強、野心勃勃,則物極必反。

太子尚且能夠支撐,但太子之後的人呢?

秦放鶴太年輕了……

秦放鶴說完,一直沒有抬頭,就這麼束手垂眸,安靜等待答複,絲毫不在意來自上方的注視中,有幾分是對未來的自己的提防。

這條建議份量極大,一旦實行,則會瞬間改變朝堂格局,天元帝沒有馬上給出答複,但也沒有駁斥。

秦放鶴就知道,妥了。

下朝後,秦放鶴照例去探望汪扶風,順嘴提了此事。

汪扶風看了他一眼,“當心傷己。”

眼下此舉針對的自然是胡靖,但秦放鶴的年紀和能力擺在這裡,升任首輔是遲早的事,等他上去,這條規則限定的就是他了。

不過確實是一條好計,無論後續胡靖作何反應,都察院都能找到由頭彈劾,勢必令他無法全身而退!

“無妨。”秦放鶴笑笑,順手掏出一封信來遞給他,“您瞧瞧這個。”

自從董春去世後,他往這邊的走動就更頻繁了。

汪扶風接過來,發現自己眼睛又壞了一點,便伸手去摸桌上的玳瑁小眼鏡,拿到手裡後,師徒倆齊齊沉默片刻。

這是董春留下的。

老爺子一共有兩幅,一副給了汪扶風,一副給了莊隱。

苗瑞眼睛好,倒用不著這個。

汪扶風微微垂眸,拇指指腹輕輕往鏡框上摩挲兩下,清了清嗓子,調整呼吸,渾似無事發生一般,戴了眼鏡,細看弟子帶來的東西。

一目十行掃過去,汪扶風就從喉中發出一道氣聲,壓下下巴,從眼鏡上方看過去,“倒像是你還是秀才時寫的,不,更稚嫩些。”

秦放鶴也是這個感覺,“投到我家門口的,我瞧著倒有兩分意思,拿來您掌掌眼。”

會試在即,滿朝文武但凡能排得上號的官員門口都或多或少被投了詩詞文章,反倒是他們這些閣員,相對更清閒一點。

來投的要麼真有兩把刷子,恃才傲物;要麼眼高於頂,不知自己幾斤幾兩……

這兩類人往往是最少的,而人數最多的中不溜,既沒有足夠的勇氣,也不至於太沒有自知之明,反而不敢上前。

汪扶風唔了聲,收回視線,認認真真看完了,略一沉吟,一邊摘眼鏡一邊說:“比你差點意思,倒也罷了。”

活脫脫一個秦放鶴的狂熱追逐者,理念、三觀與秦放鶴極其契合,

難得一點:理智尚存,有自己的主見。

隻是難免稚嫩,張口閉口就想打倭國,殺紅眼的小牛犢子似的,太衝動了些。

“也不要掉以輕心,”汪扶風語重心長道,“且不急在一時,不妨叫人細細打聽,免得是那等阿諛奉承之輩……”

為了前程,多有人可以違背良心,一時隱瞞喜好、量身打造又算得了什麼?

秦放鶴點頭,“是,我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已經派人提前摸過底了,戶部那邊也查了籍貫和祖上三代,還算清白。如若不然,也就不必給您看這個了。”

位高權重之後,看外頭的人簡直跟沒穿衣服似的,什麼底細、多少斤兩,一清二楚。

如今雖然是胡靖管戶部,但曾經董春執掌的年月可比他久多了,秦放鶴想背著人查點什麼,輕而易舉。

真正心懷叵測者,到不了汪扶風跟前。

汪扶風將寫滿對國際局勢、朝政見聞見解的紙張在手心拍了幾下,看著秦放鶴的臉,似在追憶,忽笑道:“你也生皺紋啦。”

想當初,還是個十來歲的毛頭小子呢,小臉兒嫩得什麼似的。

秦放鶴失笑,拍拍膝蓋,“我也四十二了,自然該生皺紋。”

朝中同齡的同僚都當爺爺了,當然不能跟三十年前比。

汪扶風點點頭,“你看著辦吧。”

這個年紀麼,地位穩固,收徒倒也合適。

再往前,他自己還一大攤子事兒,急需往上攀爬,顧不得許多;

再往後,年紀更大,精力上難免差些。

“多大?”汪扶風隨口問道。

秦放鶴就知道問的是那個預備役弟子,“與阿姚同年不同月,也是秀才之身,隻是未免有些恃才傲物,需得多磨磨性子。”

其實十來歲能中秀才的,基本在地方上都能混個“神童”“小天才”的名頭,這廝也曾先後被地方鄉紳、官員看中,欲取為弟子,奈何都被他拒了。

人家是嫌棄弟子愚鈍,他卻覺得人家不配當他的老師,當場拒絕。

於是非常順理成章的惡了當地父母官,鄉試落第,連個孫山的邊兒也沒摸上。

他也不在意,還沒中舉呢,就巴巴兒跑來京城毛遂自薦。

“不小了,”汪扶風道,“這樣冒失可不好,他的腦袋,難不成能硬過鐵門檻?”

想做官,空有一腔熱情是不成的,還得會做人,學會做人之後,才能有機會施展抱負。

“是,”秦放鶴深以為然,“所以我叫他中了舉再來見我。”

如果連鄉試關都過不了,就證明那小子腦子缺成,縱然僥幸入了官場,早晚也會死無全屍,不如不來。

他現在太忙了,真的沒空從頭開始幫彆家帶孩子。

對方能自己悟明白,自然最好,算是天生一段師徒緣;

若不能,隻能說有緣無份,不收也罷。

汪扶風嗯了聲,算認同了他的做法。

師徒倆都

覺得這麼個流程沒毛病:當官最要緊的是悟性。

想當年,他們不也是自己一步步走上來,才真正入了自家師父的眼麼?

師徒倆說了一回話,汪扶風又說:“今年阿姚未必回得來,你們一家三口也是孤單,不如來這裡同我們一並用年夜飯……對了,阿嫖呢?”

阿嫖正與董娘一起去董府拜祭。

董春去世時,她們不在,引為人生大憾。奈何如今雖有心彌補,到底不年不節,恐惹人生疑,倒不好貿然出城上墳,隻好先來家中拜拜牌位,順便瞧瞧老太太。

下了馬車,仰頭看著熟悉的“董府”二字匾額,董娘和阿嫖俱都感慨萬千。

“花無百日紅,這匾額,隻怕也掛不了多久了……”

官員所居宅院皆按品級而來,如今董春去世,他的子孫之內,官階無有能承受如此格局者,按理說應該搬走。

不過因老太太還在,身上仍有誥命,朝廷便許他們一家住到送走老太太為止。

董門內部都商量好了,回頭老太太駕鶴,秦放鶴就上書,請求將這座宅院賜給他當伯爵府,也省得落到旁人手裡,看著難受。

秦放鶴當年封伯爵時,為保低調,拒絕了另外建府的恩典,如今他也身在內閣,又有爵位,低調不低調的,本不差這點。

正好孩子們也大了,身邊跟的人、辦的事也多了,說不得日後再收徒、會友,再住原來的禦賜小宅子,就有點擁擠。

也就是這幾年兩個孩子長期在外,隻秦放鶴和阿芙兩個正經主子住著,倒也罷了。

可恐怕要不了多久,阿姚也要成親,正好置換……

董家二子都在,但董娘和阿嫖對那位長期在外的董家長子不大熟,又差輩分,隻略寒暄幾句便罷。

倒是次子董蒼,如今世異時移,大家竟也能安安穩穩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說說話了。

老太太年紀大了,驟然喪偶,頗為傷感,這一年多都有些病怏怏的,兩個姑娘便挑了些新奇有趣的海外見聞說與她聽。

老太太明白孩子們的孝心,時不時也問幾句,很是滿足。

大約說了小半個時辰,眼見老太太稍顯疲態,二人便順勢告辭。

老太太還有些不舍,特意吩咐人開私庫,裝了好些精巧首飾和禦賜布料與她們,“我老啦,用不著這麼好些,彆看花樣或許不時興了,可都是如今外頭尋不著的好東西,或找匠人重新炸一炸,或留了寶石額外打新的,都好。”

董娘和阿嫖就笑,“您老偏疼我們,我們高興還來不及,豈是那等不知道好歹的?這樣好物件,像我們這些年輕沒見識的,平日裡想看都看不著呢,我們可不舍得輕易禍害了去……”

董春在世時是何等人物?眼光又是多麼高?他的發妻所擁有的,自然也是世間少有的珍寶,足可傳世。

老太太聽了就很受用,又拉著她們的手說:“你們都是好孩子,我眼見著是一日少似一日了,得空了,常來瞧瞧我這把老骨頭。”

老了老了,就盼著兒孫滿堂,哪怕隔三岔五過來看小年輕們說說笑笑,心裡也痛快。

一番話說得倆人俱都眼眶泛紅。

董蒼便故意插科打諢道:“母親,大過年的,瞧您說這樣不吉利的話,您早起還喝了一大碗粥,足足吃了兩個奶香棗泥餡兒的小餑餑,一碟子各色配粥醬瓜醬菜的,用得香,太醫都說您是長命百歲之相……”

老太太賞臉笑了一回,到底撐不住,叫他好生送姑娘們出去。

董蒼聽了,親自替老母親擺正枕頭、掖好被角,方才轉身出來送人。

出來時,三人因方才能說的都說完了,這會兒一時半刻誰也找不出新話頭,故而都不先開口,尷尬得要命。

還是阿嫖忍不下去,想著如今董蒼便在司天監,因說起海外學者對天文氣象的見解。

“雖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可想來不管隔著多遠,終究是頭頂著一片天,一個日頭,竟很有些共通之處……”

董蒼確實喜歡這個,多年來也頗有見地,三人倒是說得有來有往。

出正院之前,阿嫖眼角的餘光忽然瞥見裡間紗簾後隱約露出一角,像是渾天儀的物件,腦中靈光一閃,脫口而出,“聖人雲,天圓地方,您為何要在家中置此物呢?”

董蒼極其緩慢地眨了眨眼,抬起下巴,微微俯視著她,一言不發。

阿嫖也沒有繼續追問,隻跟董娘對視一眼,飛快地交換了某個信息,一起行禮,“不是外人,我們自己出去就好,您請留步。”

董蒼也真就不送了,站在原地,目送二人離去。

直到走出去老遠了,阿嫖還隱約能感覺到對方落在自己背上的目光,如影隨形。

轉眼到了年根,朝廷大面放假,可各地各處未必沒有突發情況,故而內閣、翰林院、太醫署等要緊的衙門,仍需要有人輪值。

以往內閣歸內閣,翰林院為翰林院,但是今年卻是個例外:

天元帝打著節省開支的旗號,把翰林院和內閣的值班室並到了一處。

輪值是一天三班倒,一天十二個時辰都要通著地龍,又有燭火照明、內外護衛什麼的,如此合並之後,確實能省一筆銀子。

但現在國庫有錢,也不至於缺這點兒,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裡面有事兒。

但具體什麼事兒,因天元帝沒解釋,眾人心中雖有猜測,卻不好追究。

無論什麼朝代,過年過節輪值都不是好活兒,可謂能者多勞、少者多勞。

內閣就不用說了,年紀第二小的候元珍都比秦放鶴大一輪有餘,自然秦放鶴第一個來,最後一個結束,值最多的班。

至於翰林院,人手可比內閣多多了,基本就是緊著新人、沒門路的倒黴蛋來。

頭一日與秦放鶴輪值的翰林叫孟有年,三十七歲,人長得老實巴交的。

這還是他頭一回如此近距離、長時間單獨接觸閣員,多少有點緊張。

秦放鶴看出他的緊張,主動笑著與他搭話,

“我記得你是五十二年的探花,江西人,二老可還康健?”

孟有年確實很緊張,但秦放鶴太年輕了,保養得也好,冷不丁一瞧,簡直比自己還小幾歲時的……

如此身居高位卻溫柔和氣的人,隻要稍微流露出一點善意,孟有年就很難拒絕,又驚又喜道:“您竟然還記得,下官正是天元五十二年的探花,殿試所作文章中,還曾引用過您的高論……勞您記掛,家父家母一切都好,都好。”

秦放鶴點點頭,示意他坐下說話,“大過年的,家人不在身邊,又要值夜,也是辛苦了。”

不管什麼朝代和時空,京城的房子都是個大問題,哪怕是家境中上等的外地官員,為官初期也很難合心意的落腳點。

朝廷有心貼補,專門在京城劃出兩個片區來,提供補貼,專供新科進士和在冊官員們低價租賃房屋。

但是很小,僅能供官員兩口子住,若想再撫育孩子、供養父母,根本不敢指望,所以一般都會像孟有年這樣,暫時將家眷放在老家,按時寄錢回去,由妻子和族人侍奉著,等日後慢慢做大官了,再取家眷。

異地夫妻,父母骨肉分離,聽上去很慘對不對?

但實際上,如孟有年這般殿試結束後立刻就能進入翰林院,被授予官職的,已經是極其稀少的幸運兒了。

更多的二甲三甲進士、同進士,除了鳳毛麟角的少數幾人能通過後期再考試進入翰林院之外,九成九都要外派,指不定猴年馬月才能選上哪裡的官呢。

少不得節衣縮食,去城外租賃便宜房舍,或乾脆去寺廟、道觀借住,開啟漫長的等待生涯……

孟有年一聽,誠惶誠恐,“閣老說這話,可實在是折煞下官了,若論辛苦,如何能有諸位閣老辛苦呢?下官的家眷皆不在京中,即便回家,也不過是一人望月獨歎,冷寢似鐵,哪裡比得上這裡溫暖舒適,又能有幸聆聽閣老教誨……”

秦放鶴笑笑,故意撿了一些他老家的風土人情來說,孟有年越發受寵若驚,更加親近敬服,“早便聽聞閣老博聞強識,見解獨道,隻一直無福瞻仰,聆聽教誨,今日一見,果然如沐春風,令下官自慚形穢。”

枯坐無趣,秦放鶴的目的也不在聽下頭的人溜須拍馬,便叫人取了些年前一直懸而未決的奏折、請示來,重新審閱、批示。

孟有年就在旁邊伺候,鋪紙研墨,十分儘心。

看了幾本之後,秦放鶴忽問:“可看清楚怎麼做了?”

孟有年一愣,沒回過神來,“這……”

該不會是我想的那個意思吧?

秦放鶴朝對面桌邊抬了抬下巴,將手邊兩本奏折往他眼前一推,“做來我瞧。”

奏折硬硬的尖角碰到孟有年的指尖,他一個激靈,差點就撩官袍跪下了,“閣老,此為越權,這,這如何使得!”

大過年的,這不害人麼!

秦放鶴哈哈大笑,意味深長道:“我豈是那等上下不明、尊卑不分的?”

孟有年一怔,啊,那倒也是。

若論揣度陛下心思、朝廷動向,放眼當下,再無出此人之右者。

“在翰林院,卻不隻要學做翰林,”秦放鶴抓過一旁的帕子,慢條斯理擦著手說,“你隻埋頭值夜,可曾想過陛下今年忽然一改舊例的用意?”

孟有年呼吸一窒,也明白過來,頓時喜得渾身發燙,“這,既然是陛下,是閣老的意思,下官自當竭儘全力,隻恐思慮不周,延誤國家大事……”

翰林院一直隻有宣讀、參言、建議權,但是沒有決策和執行權,這,這也沒經驗呐!

秦放鶴就笑,溫和笑容中滿是鼓勵和信任,“你隻管去做,一切都有本官擔著……”

兩日後,胡靖輪值,習慣性查看年前舊本子,翻了幾本之後,忽眉頭緊鎖,指著上頭幾行批注道:“怎麼回事?”

這筆跡,分明不是內閣六人之中的任何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