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0 章 忙(1 / 1)

忙不過來,根本忙不過來!

天元四十七年六月,大祿對蒙古作戰結束,然一切才剛剛開始。

朱鵬舉、歐陽青等人率眾清理戰場、絞殺小股餘孽的同時,遠在千裡之外的中央已經如一台龐大而精密的機器,轟隆隆瘋狂運轉起來,日夜不休。

打下來多少疆域?

可劃歸為多少省府州縣?

何處該建城池,何處該鑄圍牆,期間需要多少磚石、泥漿,要多少木匠、石匠、泥瓦工等等……

這些地區又需要多少官員前去管理,多少禁軍、廂軍輪換駐紮?

所需官員從何而來,彆處調動?抑或臨時選拔?

荒蕪的大片土地,何處劃為牧場、草場,何處開荒種田,所需牧民、農夫、良種甚至是肥料、耕牛又從何而來?

千頭萬緒。

天元帝破天荒下旨,滿朝文武連著上了五個大朝會,但凡能喘氣的,都抓來乾活。

先定名,還是一如既往的簡單粗暴,將原蒙古劃為“定中”“定南”“定北”“定西”“定東”五省,政治意義和地理分布一目了然,其下再根據地形地勢等特質劃分出府州縣。

光這一項,一群官員就忙得焦頭爛額。

凡六部連同內閣、翰林院、司農寺、良牧署六品以上官員,半個月內沒撈著回家,一律在各衙門吃住。

天元四十七年六月二十,工部、吏部眾人頂著濃重的黑眼圈給出初步數據,“……如今五省大致可分為二十七府、一百一十三州、三百八十七縣,則需總督至少三人,知府二十七人,知州一百一十三人……其下同知、通判、推官、判官、縣丞、主簿、典史、巡檢等若乾,另有開礦、收糧、巡查、放鹽、放牧、獸醫等官員若乾,合計五品及以上官員缺口一百六十七人,五品以下急需一千一百二十六人。”

這麼多!

各部官員知道多,但沒想到會這麼多!

一屆殿試也才取三百上下進士,如果沒有剩餘,就意味著至少要一口氣開三科才能滿足需求。

天元帝沉吟片刻,問吏部尚書楊昭,“這幾年下頭候選的三甲進士還有多少?”

楊昭早就算出來了,“因前年加開恩科,倒也有些,如今少說還有八百上下。”

多少年的庫存呀,一朝全部清空!

讀書人的春天來了!

不夠。

天元帝的手指在膝蓋上點了幾下,“現任官員之中,三年來想告老還鄉的有多少,七十歲以下的有多少?”

還沒死呢,再堅持幾年!

太子明白他的意思,隻是許多老大人本就體弱,再緊急從全國各地調派,說不得有些就能累死在路上,終究有些不忍心。

他便出言建議道:“其實除了這些,還有不少在地方上盤桓多年的,想必他們的副官、下屬也曆練出來,眼下正值用人之際,不妨先從各地緊急調任一批過去。如有不足,另行添補,想也有

限。再者民間亦不乏滄海遺珠,也可叫官員和地方鄉紳舉薦在冊舉人?[]?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叫他們先把實處的底層官吏空缺填充起來……”

不少舉人或許讀書不成,但說不得就有些偏才,或工或農,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天元帝看了他一眼,對楊昭擺擺手,“就依太子之言,即刻去辦。”

又看董春。

董春便道:“六月起,戶部已緊急詔告全國,鼓勵各地百姓前往北方【定】字五省定居,因遼寧四省有了先例,如今百姓們便很容易接受,報名也相當踴躍。各地已經在連夜趕製新的戶籍名冊,完成後分批出發,隻是北面也要準備好接應才是。”

老百姓嘛,一輩子無非衣食住行四字,彆的不說,百姓千裡迢迢去了,住在哪裡?

這就是工部的活兒了。

工部尚書杜宇威才吞了一顆響聲丸,再開口還是有些嘶啞,“工部各屬衙已在籌備建造房舍所需磚石、木料,隻是同步還要修建城池,缺口甚大,故而老臣以為,可將遷徙時間定在來年春夏,按照路程遠近分批啟程、接收。

這麼一來,牧民們可以暫時從陝甘、二遼多省調用帳篷、毛氈等物支援。空出來的秋冬,也可慢慢生產,不至於抓空。”

天元帝點頭,“準。”

一旁的翰林院眾人趕緊擬旨意、入文庫留檔,再快步交給外頭候著的小黃門們,之後再由他們交給宮外一溜兒排開等著的驛吏,無間隙地傳往各處。

稍後,又有司農寺、良牧署說了各處家畜、農具、馬場草場的缺口。

戶部眾人現在一看見他們張嘴就頭疼,低頭抱著金銀花茶水猛灌。

都是錢啊!

最近最忙的莫過於工部,杜宇威眼下已經開不了嗓了,就給了秦放鶴一個眼神,後者接上去說:“家畜、農具,皆為民之根本,各地百姓多十分重視,縱然遷徙,勢必會帶著自家的去,這一部分可以暫時打個折扣。”

他看向蘇伯陵,“隻是各地風土人文不同,適合種植的作物也不一樣,似定字五省的氣候,恐將多以大麥、小麥、玉米、黃豆、油菜等物為主,極有可能部分百姓沒有相關的種植經驗,也可能遇到不同的天災和病蟲害,需得司農寺分撥官員前往各處指導。”

甚至可能現在的司農寺官員們也不了解蒙古氣候特點,一切都如摸著石頭過河,得一步步試探著來。

到了這會兒,誰也顧不上什麼前仇舊恨,必須擰成一股繩解決主要矛盾,辦得好了,大家一起升官發財;辦砸了,一起尋繩子吊死,黃泉路上不孤單!

所以蘇伯陵也沒含糊,當下派人統計人數和需要的種子數量。

尤其是需要外派的官員,恐怕五年八年回不來,優先選擇非獨子、已有後的。

工部已經倒下一位上司,秦放鶴尤其注重保護嗓子,說話間隙喝了口潤喉茶,也跟杜宇威混了一枚響聲丸,這才繼續看著兵部的人說:“至於缺少的,如今鐵路興旺,早年用於運輸的畜力、人力閒置不少,不如暫時

撥過去協助開荒。另外打蒙古也有不少戰俘,閒著也是閒著?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可施以黥刑,徹底打散後分去各處,或開荒,或挖礦……”

運輸輜重糧草的牲口要求很高,但種地卻不是,甭管牛馬騾子還是奴隸,能下田翻地的就是好牲口!

說著,秦放鶴又看向天元帝,“人口仍是重中之重,這些奴隸倒也不好一竿子打死,可先看他們的表現,設立籍貫等級製,若乾年後確有悔改之意的……”

總有些臟活兒累活兒需要人做,外來的奴隸用起來不心疼,白放著可惜了!

胡靖沒什麼意見,捋著花白的胡須點頭,“如此甚好,隻是戰馬萬萬動不得!”

老頭兒如今日夜都盼望著那些搶來的戰馬,自己還沒稀罕稀罕呢,肯定不舍得給人家拿去浪費。

秦放鶴笑道:“閣老放心,不動。”

天元帝和太子也被逗樂了,“便是他敢,朕也不許!”

頓了頓,又道:“不過也不要吝嗇嘛,若非戰時,叫將士們下地活動活動也無妨……”

所謂屯田駐軍,說白了,就是大部隊在邊關長期住下了,種地種菜、養雞養鴨,自然也要開荒。

閒來無事時,那些軍馬白放著可惜,讓將士們帶去耕一耕地也無妨。

眾人便都發出善意的哄笑,弄得胡靖老臉上很有點過不去。

一整個天元四十七年,大祿朝廷上下都在全速運轉,就連日常最清閒的禮部也被人拉了壯丁,臨時借調者不在少數。

汪扶風主持的都察院也沒閒著。

因各處都缺人手,吏部日日往來如織,不少人試圖渾水摸魚,有行賄走動,試圖借機幫自己跳槽的;有伺機包攬官司、大收賄賂的;還有原本不具備選官資格,卻想魚目混珠,弄個一官半職的……

如此種種,不勝枚舉,老爺子帶著都察院上下官員平均每天彈劾兩位數的官員,乾勁十足,連帶著刑部、大理寺也要一並三司會審,不得清淨。

據說就連最變態的金暉,現在對貼加官也有些膩味了。

這一年,分明家眷就在京城卻一口氣幾個月沒進過家門的官員多不勝數,秦放鶴親眼目睹了無數同僚消瘦、失眠、脫發、痔瘡……但眾人的精神都極度亢奮!

開疆辟土,青史留名啊!

此乃千秋功業,我等有幸生在這盛世,實在是天時地利人和,唯有以死相報!

十一月的某日,阿嫖趁著中午來送替換衣服,抽空跟秦放鶴說了一件事,“齊伯伯來信了,說他因養牲口養得好,又帶領地方百姓做毛氈致富,如今被吏部點了官,破格升為五品知州。原本該來京城報道,順便同您見一面,敘敘舊,可事急從權,今年好些官員都免了,直接從原地趕往北邊赴任去了,可惜不能與您一會……”

秦放鶴最近實在太忙了,滿腦子都是建設大業,聽見這事兒消化了會兒才回過神來,“哦,這是好事啊!”

真是時光飛逝啊!

遙想天元三十四年,齊振業會試失

利,自己幫忙去吏部活動,謀得八品主簿的小官兒,若按著齊振業的出身和起點,告老還鄉之前能升到知州就不錯了。

可如今趕上好時候,北方五省嚴重缺人,像他這種有一技之長又肯苦乾的,就有了出頭之日,可謂扶搖直上!

?本作者少地瓜提醒您《大國小鮮(科舉)》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好好好,好啊!

其實像齊振業這樣乘著東風升官的,還有不少。

朱鵬舉和歐陽青就不說了,前者也因戰功封了伯爵,後者晉侯爵,長子封世子,可謂當今非皇親國戚中的第一人。

隻是軍功,都是拿命換的,兩位在邊關苦寒之地一熬數年,如今還不能回京,其中滋味,外人難以體會。

因天女散花一事,秦放鶴與他二人略有點私交,也聽說他們都有了不少病痛。

朱鵬舉中過幾箭,傷過腰腿,落下病根。

歐陽青,早年就主持過高麗戰役,如今又打蒙古,硬生生凍出關節炎,稍有陰晴雨雪,四肢關節就疼痛難忍,現在彆說披甲上馬,連日常行走都艱難。

至於在這幾場戰役中死傷的將士,更是不計其數。

真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另有趙沛的兩個伯伯、一位叔叔、一位族兄,也立下軍功,順利從地方武官,躋身將領行列,真正實現了階級蛻變。

軍功晉升極快,這些人的成功著實令不少人眼紅,如今大家也不說什麼反對興兵的話了,反而眼巴巴等著,想看看下一次能不能輪到自己。

彆人吃肉,我跟著喝口湯總行吧?

可就秦放鶴說,先有高麗、遼國,後有蒙古,光這三個國家就貢獻了多達九個省份,合計近一百九十萬平方公裡,過於驚心動魄。

要知道,原本大祿朝也才十三個省!

百廢待興,真正的百廢待興。

至少五年之內,大祿都不可能再主動對外發動戰爭,因為是真的消化不良。

貪多嚼不爛,若一味盲目擴張,最後反而可能把自己噎死。

轉眼到了天元四十八年正月,定字五省各級官員頻頻來報,說實際去看了之後才發現,那裡真的太大了!土壤太肥了!不種地太可惜了!

但是,照現在的人口和畜力,根本種不過來!

近幾年大祿蓄力發展,人口為曆年之最,可即便如此,滿打滿算也才八千萬左右。

但這八千萬人中多有老弱病殘,還有不能兼顧農桑的讀書人、貴族、水手……

情況上報之後,高程就偷偷來找秦放鶴,“現在能上蒸汽機車了麼?”

那鐵疙瘩力大無窮,隻需要一點煤炭和水,配合特製的鐵耙子,翻地翻得又深又快又好!一口氣犁幾十畝地不費勁!

“不急,”秦放鶴示意他稍安勿躁,“隻要上面不問,你就先不要出聲,要等他們來問,而不是你主動開口說。”

這種大型農業工具一旦推廣,勢必引發狂風暴雨般強烈的連鎖反應:蒸汽磨坊,乃至蒸汽紡機。

真到了那一步,就不是秦放鶴

一人,或是董門能控製得了的了。

福兮禍所依,誰知道這一切的蒸蒸日上之際,會不會蘊藏著什麼危機?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他們這些主動出頭的就會瞬間淪為眾矢之的!

所以要等,哪怕明知天下需要,也必須犧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等待,等待他們能夠保障己方的安全……

高程有點意料之中的失望,但還是擰著眉頭點頭,“為人處世、察言觀色,我不如你遠矣,你怎麼說,我就怎麼辦。”

然而誰都沒想到,還沒等將各處逼上十字路口,內閣先出事了:

吏部尚書楊昭中風了!

老爺子比董春還大一歲,從去歲打下蒙古開始,一連在內閣住了幾個月,忙得上了好幾次大火,嘴上的燎泡起了一茬又一茬。

他本就有點胖胖的,有些個痹病、胸痹、痰病之症,用後世的話說就是三高人群,容易生病,所以素來注意保養。

奈何今年真的太忙了,所有人,不分老少,都在玩兒命!

老爺子小心翼翼熬過冬天,開春之後就有點放鬆警惕,結果二月二十八這日夜裡輪值,外頭同僚進來交接時,突然發現老爺子嘴巴有點歪,同側的眼睛也有點不受控製,當下就叫了太醫。

內閣眾人都有了年紀,太醫署也是一天十二個時辰待命,當下衝進來急救,連天元帝和太子都驚動了。

雖說發現及時,不至於癱瘓,但楊昭畢竟八十歲的人了,還是留了後遺症:

老爺子右側身體明顯僵硬,面部也有些不協調。

太醫署委婉地向天元帝進言,“楊閣老操勞過度,需得靜養,接下來實在不好操勞過度……”

再來一次,估計就可以直接托柳閣老擬諡號了。

老爺子當場急哭了,口齒不清流淚道:“正值用人之際,嗚嗚嗚老臣……”

不爭氣啊!

前番他的弟子郭玉安就沒能奪得太子詹事一職,如今自己倒下,這,這如之奈何啊!

太子和天元帝連忙勸慰,生怕老頭兒一個激動,直接厥過去。

一陣兵荒馬亂之後,太醫署堅持給上到天元帝,下到六部輪值各位官員臨時來了一次徹底的體檢,還真就發現了不少危險征兆,立刻該吃藥的吃藥,該休息的休息。

其中就有天元帝本人。

自太後去世,秦放鶴遇刺,他本就多了頭痛之症,導致嚴重失眠,如今又過度操勞,已致內虛,虧損嚴重。

而且他本人一旦忙起來,就很諱疾忌醫:

隻要太醫不給朕把脈,朕就沒病!

太醫署上下虎著臉忠言逆耳,語氣鏗鏘,大有您再反駁我們就集體撞柱死諫的意思,“陛下,若不儘早調養,江山危矣!”

次日下頭的官員來送文書,愕然發現一夜之間,所有大員們茶碗裡都換成了黑漆漆的湯藥。

楊昭被迫回家休養,為表嘉獎、撫慰之心,天元帝親賜其太保之號,為如今活著中的第一人。

吏部也進行了緊急調整,原來的吏部右侍郎一躍成為尚書,但不入閣。

不過楊昭一事,也給天元帝提了醒:包括他自己在內,確實已經老邁,實在不適合這樣玩命。

天元四十八年三月,朝廷發布旨意,於當年冬,加開包括常規科目、農科、畜牧科、工科、醫科在內的多項恩科,廣納人才。

已經連續值了大半年班的內閣、六部並司農寺等衙門官員,終於開始輪流放假。

長久不出宮,秦放鶴看到外面的街景都有點夢幻。

回家一看,好麼,閨女、兒子都長高一大截!看著越發像那麼回事了。

阿芙喜極而泣,半是玩笑半認真道:“看來廣開疆域也非全然都是好事,古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今有各部官員連家門都瞧不見……”

眾人俱都大笑。

秦放鶴先去洗漱,又換了輕軟舒適的家常衣裳,久違地坐在榻上,仍覺如在夢中。

真好啊,回家了!

阿芙命廚房預備了好些秦放鶴愛吃的菜,一家四口放開吃了一回,晚間又涮鍋子。

“我親手殺的羊!?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阿嫖驕傲道,“因打下蒙古,如今市面上的牲口也便宜了不少呢。”

出去一趟,她越發如秦放鶴一般關注民生了,日常糧米菜蔬什麼價格,俱都清楚。

阿芙不忘提醒秦放鶴,“我看你也有些上火,羊肉少吃些,多進鴨肉才是,明兒我再叫人燉一盅鴿子湯。”

秦放鶴笑道:“好,聽夫人的。”

原本一家人口味都重,奈何自從遇刺後,秦放鶴就開始保養,廚房裡就專門打了鴛鴦鍋,一半放了用各色藥材和菌菇、火腿、肥雞、排骨等細細煲出來的高湯。

都撇去浮油,十分鮮靚,開飯前來一碗喝了,唇齒留香,很是滋養脾胃。

“爹,你可彆中風啊!”阿姚心有餘悸道,“前兒我也同母親和姐姐去楊閣老家探望了,真嚇人呐!”

原本多和氣的老爺子,如今嘴巴也歪了,眼睛也斜了,縱然努力調養,終究不複從前氣派,實在可惜。

秦放鶴順手拍了他一巴掌,“說點兒好的吧。”

如今孟太醫整日盯著他,見天嫌他瘦,恨不得天天趴在耳邊吆喝多吃點。

飯後散步,又吃川貝雪梨湯,細膩綿軟,裡面加了零星金桂和一點桂花蜜,淺黃色的湯汁晶瑩可愛,十分香甜。

傍晚孔姿清忽然來訪,說如今北方定字五省陸續開始遷過去人口,朝廷也有意準備那邊的科舉,萬事開頭難,需得有個可靠的人總抓總領。

“那邊不同彆處,朝廷的意思是單獨再設一處太學,與京城遙相呼應,”孔姿清說,“因我昔年領過國子監……”

這次遷過去的百姓之中也多有牧民,還有不少蒙古奴隸,而牧民因生活習慣,往往比農民更難約束,再加上又臨近多國,同樣彪悍,多有隱患。

故而朝廷有意廣推漢學,若能借機同化外國,加強漢學的中心

地位,那就再好不過了。

果然,天元四十八年五月,朝廷在定字五省另設太學,以孔姿清為祭酒。

同年六月,五省耕種人力畜力告急,朝中再議,此時有人提出,“臣記得,當初農研所好像有個什麼蒸汽係列的說法來著?”

眾人都下意識看向秦放鶴,秦放鶴裝傻,推說不知。

天元帝看破不說破,當即命高程細說。

然高程也早就得了叮囑,隻說確實曾有過想法,奈何當年都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鑽研蒸汽機船和攻克鐵路難關,所以仍舊停留在理論階段。

眾人一聽,有門兒,當下便集體進言,請求天元帝下令,命農研所加緊研究。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農研所上下既食君祿,就該為君解憂,如今全國渴神器如盼甘霖,諸君怎好躲懶?”

高程和農研所眾人就看秦放鶴:這是他們求我們的!

七月,農研所進大型蒸汽翻地機。

因體積龐大且沉重,尋常手段無法運輸,故而還是從北直隸出發,沿直甘鐵路運往北方,由距離最近的定北省率先試用,成效驚人。

原本以當今人畜合力,一日最多翻地七、八分,而以蒸汽耕地機,在北方遼闊無阻礙的大地上,一日就可翻地三十餘畝!且又深又好!一切積年的草根、雜物、蟲卵俱都翻個底朝天,竟有十二分徹底。

據同行的農研所成員表示,“這也不算什麼,若時間足夠,稍加改進,後面安置木匣,內置種子,以螺旋把控數目,便可邊翻邊種,隻要人跟在後面埋土即可,豈不美哉?”!

少地瓜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

:,

:,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