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0 章 新人(五)(1 / 1)

八月初五,高程從章縣回來,還順帶給秦放鶴帶了點土儀。

到時秦放鶴正同女兒玩,見他來,便叫人上了茶果點心,問些路上的情況。

看見來人,阿嫖張口就喊伯伯。

因秦放鶴在同輩人之中最小,每每年紀墊底,所以她擁有一群伯伯,卻至今未有一個叔叔,導致現在完全形成條件反射,看到家中來了男性客人,就覺得是個伯伯。

高程對常人孤傲,對小孩子倒還好,蹲下去捏了捏她的小辮子。

阿嫖嘻嘻一笑,非常驕傲地炫耀,“爹爹編的。”

是兩根細細的三股麻花辮,在腦袋兩邊彎成雙丫的模樣,末端緞帶上墜著紫色的海珠,隨著她的動作微微晃動,非常可愛。

高程聽了倒是真有幾分驚訝。

他一直都知道秦放鶴疼愛女兒,卻不想竟至這般田地,還親手編小辮子……

等二人交流完,秦放鶴才請高程去裡間坐,阿嫖則在旁邊安靜地玩新得的玩具。

乖小孩不可以打擾大人說話,不然會被帶走的,她懂。

“剛到翰林院,或許有些不適應,也不用急,那邊有幾個人與我相熟……”

高程是二甲,入外院,日後見面的機會就更多了。

最初高程還能認真聽,可無意中往阿嫖那邊瞥了眼之後,就迅速被玩具吸走了心神。

那是一組非常奇異的組合,中間像是一隻燭台,然後燭台上面又有一層小水壺。

那水壺受熱不斷沸騰,頂得蓋子啪嗒啪嗒開合,蓋子頂端連接一根細細的長杆,長杆末端是一隻豎著的小木輪,木輪握在一隻竹片小人的手中,隨著蒸汽帶動,那木輪便一前一後滾動起來,看上去好像是小人吱呀吱呀不停碾藥,十分有趣。

秦放鶴的聲音不知什麼時候淡了下去,含笑看著高程。

良久,高程驟然回神,眼中放光,似乎想到什麼。一扭頭見秦放鶴正看自己,便有些窘迫。

人家辛辛苦苦為我籌謀,我卻公然開小差……

秦放鶴趕在他開口道歉之前擺擺手,笑了笑,意有所指道:“做完之後我就在想,若將此物無限放大,火力加倍,用在車馬船舶之上,又會如何?”

高程本能地順著一想,然後呼吸都加重了。

又會如何?

會……

他終於回過神來,“你是特意做了給我看的?”

秦放鶴沒有否認,開誠布公道:“在京城幾年,你應該也隱約聽到了風聲,陛下心意已決……我有心鑽研,奈何諸事繁雜,實在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做這些……”

相交幾年他也算看出來了,高程此人確實不善交際,哪怕最終殿試成績優異,可照他的性子,官場上很容易得罪人,想要依靠傳統的方式加官進爵,怕是不行的。

而且中了進士之後,他好像終於擺脫了多年的枷鎖,迅速投入到對算學的研究之中,多少有些放飛自我

了。

到了這個階段,作為同鄉兼前輩的秦放鶴實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再勸了,因為實在沒辦法再繼續往上考了。

處事不夠成熟,但足夠專注,這就是高程的特質。

如果想讓他最大限度發揮才能,必須有人替他規劃一條路,給予保護,然後他隻需要按著走就行了。

說白了,是個全身心搞科研的好苗子。

秦放鶴就想著,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由他開始,率先掀起第一次工業革命呢?

之前他為什麼想讓朝廷對外用兵,卻不先對付北方陸上強敵,而是先考慮海外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依靠現有的科技發展水平,陸上作戰非常依賴於馬匹奔襲、運輸,但大祿境內的優質牧場不多,良種馬進口和培育從根源上被人卡了脖子。

且北方廣袤且嚴寒,氣候惡劣,長期生活在中原腹地的大祿軍隊去了,戰鬥力必然大打折扣,軍需供應也是一個大問題。

雙方一旦開戰,敵國甚至都不用做什麼,隻要一個拖字訣,拖到冬半年滴水成冰,大祿軍隊就不得不無功而返。

而北方匈奴等國也深知這個現實,所以有恃無恐。

然大祿造船航海技術領先世界,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優勢在海上,真要就近打起來勝算極大,甚至可以說贏定了。

但這還不夠。

現有的原始航海動力幾乎完全依靠於風力和潮汐,中短距離作戰也就罷了,若想走得遠一些,就必須從根源上改進動力。

而一旦蒸汽機成熟應用,就可以同時解決這兩個跨世紀的難題。

試想一下,當其他國家還在依賴於畜力和自然之力維持基本需求時,大祿祭出吞吐著蒸汽的遠洋鋼鐵巨輪和火車……那會是一種何等震驚世界的碾壓!

但高程聽了,卻沒能在第一時間順利接收這份激動。

“好是好,可我沒親手試過,不確定究竟能負重多少。”

他隻是初步窺見了這一行一點微弱的可能,僅看眼前這點輕若無物的小木頭人,現階段完全想象不出廣泛應用後的威風凜凜。

隻是隱約有一個模糊的概念,但這個概念會如何改變世界,現在的他對此還一無所知。

秦放鶴表示理解,“這個不重要,你隻要去做就好了,不過有一點,暫時不要讓不信任的人知道,注意安全。”

未來十年之內,大祿與東南沿海諸國必有戰事,他不確定第一次工業革命能不能趕得上,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掌握最頂尖技術團隊中必須有自己的人。

隻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掌握話語權。

所以儘管知道天元帝目前對自己充滿信任,他還是沒有選擇第一時間上報。

一來,僅靠秦放鶴自己的力量,目前階段還沒有辦法將蒸汽機的概念應用在現實生活中。隻靠這點小玩意兒,很容易讓天元帝產生一種不實用的初印象。

而一旦有了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後期再想讓他重視,派出專人投入大

量時間和精力研究就很難。

所以還不如先讓自己人乾了,拿出實打實的成果後直接上報,來個一眼震撼。

二來如果東西交給天元帝,他老人家必然又會考慮什麼製衡之術。

按照之前他對盧實卸磨殺驢的做法,以及當下對苗瑞的牽製來看,最後即便研究出成果,頭功能不能落到自家的頭上,還真不一定。

前車之鑒,秦放鶴不得不防。

秦放鶴在這邊忙碌,西南一帶也不清閒。

聖旨是八月初二發出的,一路八百裡加急,晝夜無休,從都城望燕台到雲南足足六千裡,八月初十就到了。

此時苗瑞正在書房中與心腹談話,忽聽外面有人來報,“大人,聖旨到!”

苗瑞當即帶眾人起身,迅速整理著裝,大步流星出門接旨。

總督府外的大道上,一陣特殊的鈴聲迅速逼近,緊接著一名背插旗子的驛吏從轉角處閃現,口中高呼,“八百裡加急!閒人退避!”

待到總督府門前,來人不待停穩便滾鞍下馬,抬頭見一個面皮微黑、身材高大的威嚴中年人率眾大步而出,“雲貴總督苗瑞接旨!”

雙方先行核驗了文書有無缺損,那驛吏又當著苗瑞和眾人面拆了封條,開了蓋有官印的油紙包,這才宣旨。

聽到有欽差,苗瑞心頭一緊,怎麼,陛下竟對我起疑了?!

可稍後看了之後發回來的奏折上面鮮紅欲滴的三個大字,當下便又吃了定心丸,還好還好。

見後方大道上空蕩蕩的,隻有未散儘的煙塵,苗瑞問道:“欽差何在?”

那驛吏聽了,隻是搖頭,“我等隻負責傳旨,其餘的一概不知。”

跟在苗瑞身邊的一個心腹便笑道:“大人盼聖意如盼甘霖,一時竟也糊塗了不成?欽差大人想必還在半路上呢。”

苗瑞心想,倒也是了。

所謂八百裡加急,就是一路快馬奪命狂奔,每到一處驛站便立刻換人換馬,中間風雨無阻,日夜不停。

文書能如此,皆因驛吏無數,可欽差卻隻有一人,換得了馬,換不了人。哪怕一天卯足了勁兒狂奔,也不過跑六七個時辰罷了,且堅持不了幾天,隻怕人也顛散架了,大腿也磨爛了。

又是個翰林,一個月能到就不錯了。

苗瑞簡單估算了下,“也罷,過幾日爾等安排人去城外驛站候著。”

不過聖旨在手,苗瑞也不必非等到欽差來了再開工,如此便有了倚仗,可以張羅開來了。

稍後眾人去議事廳議事,苗瑞問起下面查的怎麼樣,眾人便搖頭,“負隅頑抗。”

之前苗瑞為趕上朝廷造船的進度,不得不殺一儆百,如此確實一時鎮住肖小,一切流程得以順利推進,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弊端:

死者為大。

說白了,在好多人看來,被殺的那三個林場主就是罪魁禍首,如今他們死了,合適的巨木也找到了,問題解決了,那麼本案是否就要告一段落?

所以在拿到聖旨之前,苗瑞深挖一直進展不暢,因為就連本地巡撫和各處的知府也隱約有些消極抵抗的意思。

說的不好聽一點,真要查起來哪個當官的身上沒有三五項罪名?都不清白。

如今正好人死了,船場運作也流暢了,乾脆就告一段落,你好我好大家好,何必非攪得雞犬不寧?

苗瑞冷笑,“他們哪裡是怕百姓雞犬不寧,而是怕本官揪出他們的狐狸尾巴來!”

若事情鬨大了,直屬地方官員也難逃責罰,事關家國大計,輕則貶黜,重則……抄家滅族。

屁股上都粘著屎呢,試問誰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