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晉13(1 / 1)

第二日,宜妃並未能如願等到安清,因為一大早胤祺身邊的得力太監馬祥就來到了安清的院裡。

“福晉,爺讓奴才來告訴您,今日您的幾位兄長要來看您,爺說您可去前院書房裡等著。”馬祥道。

安清似是沒太多驚訝,但臉上的欣喜之色卻也是騙不了人的,“替我多謝爺安排,我稍稍準備準備,待會就過去。”

說罷,她朝著旁邊的紫蘇遞了個眼色。

紫蘇立即會意,上前遞了個荷包給馬祥,說著各種客套的話,然後客客氣氣地把人送出了院子。

馬祥這邊一離開,安清立即轉身朝著西暖閣的書房而去。

她哥哥們今日過來,定是要準備回科爾沁了,所以才趕在離開前來見自己一面,正好她有些東西要交給他們。

安清在書房內收拾了一番,最後帶著個木匣子來到了前院。

前院的管事嬤嬤馮嬤嬤迎了過來,“給福晉請安,福晉吉祥。”

安清笑著扶起了馮嬤嬤,很是客氣道:“馮嬤嬤快請起。”

這馮嬤嬤是胤祺的奶嬤嬤,這後院的人對她自是都要禮遇幾分,包括安清這個福晉在內。

據安清所知,馮嬤嬤的丈夫兒子都很得胤祺看重,她自個更是一直幫胤祺管著前院的事務,可見其地位。

“福晉,這是爺讓老奴準備的三朝回門的禮單,您請過目,若是有什麼不妥當的,老奴這就去更換。”馮嬤嬤恭敬地把禮單遞了過來。

安清怔了下,似是沒料到還有這一茬。

科爾沁離京城太遠,三朝回門自然也隻能無奈取消,沒想到胤祺連這都記得,竟還讓人準備了回門禮。

雖然她人回不去了,禮還是可以讓哥哥們帶回去的。

安清心裡忍不住嘖嘖了兩聲,越發覺得像胤祺這樣的人,不管做是老板,還是做同事,都是十分合格的。

她笑著說著客套話:“嬤嬤辦事,我自是放心的,有勞嬤嬤了。”

紫蘇很有眼力見接過禮單,沒讓馮嬤嬤再舉著。

這會安清的三個哥哥還在乾清宮面聖呢,結束後才能趕過來,她在馮嬤嬤的指引下,來到了胤祺的書房。

馮嬤嬤帶著宮女上了茶水後,便退了出去,書房重地,紫蘇一開始就沒進來,隻在門口候著。

屋內隻剩下安清一人,這還是她第一次來這前院,更是第一次進胤祺這書房。

她粗粗打量了一圈房內的布置陳設,不禁有些意外,除了那個紫檀獨板大條案外,其他家具竟然基本都是黃花梨材料的。

清朝有著宮廷紫檀與民間花梨的說法,紫檀木一直備受皇室愛戴,紫色象征著貴氣,紫氣東來,追求的就是貴重華麗和皇室氣派,黃花梨則講究的是個淳樸自然,溫潤含蓄。

胤祺身為皇子,黃花梨家具不是不能用,但像這種普遍都是的情況倒是很少見,不知道的還以為那群內務府奴才欺主了呢。

當然,安清知道這自是不可能的,胤祺身為一個成年阿哥,再不濟也不能讓群奴才給欺負了。

再退一萬步講,先不說人家有個寵妃的生母,就單衝著太後的面子,即便是康熙也不會怠慢了他去,更彆提內務府那群最會見風使舵的了。

由此可見,這定是胤祺自個要求的。

安清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這和他的性子倒是貼合,溫和不張揚,她來到那個雕龍的黃花梨大書櫃前,摸了摸手感。

不錯,做工細致,也算獨具匠心。

安清的視線不由地掃過書架上的書,有《詩經》、《尚書》、《易經》、《春秋》、《戴禮》宋儒性理諸書,然後旁及還有《通鑒綱?》、《史記》、《漢書》?家之文等等。

嘖,康熙不愧是頂級雞娃大師,做他的兒子可真累。

她就這麼隨意上下掃了一眼,目光直接停在了一排關於水利工程和建築相關的書籍上,他竟然還看這些書。

不過,她轉念一想,胤祺現如今在工部當差曆練,這些想必也是工作需要吧。

她在書房也沒等多久,約摸著就一盞茶的功夫,院子裡便傳來了動靜。

房門很快被人從外推開,最先走進來的是胤祺,而跟在他身後進來的正是她的三個哥哥。

安清忙迎了上來,福身先給胤祺行了個禮,隨後直接衝向身後的三人,“大哥,二哥,三哥,你們可算來看我了。”

“小妹。”三人齊聲喊道。

胤祺看著四人站在門口大眼瞪著小眼,不禁笑了笑,隨即招呼幾人來到旁邊的側間說話。

等宮女上完茶點後,胤祺又同安清的三個哥哥簡單聊了會,便借故有事出去了,把空間留給了他們兄妹。

幾人也徹底沒了拘束,說話都隨意了起來。

“小妹,你在宮裡還待的慣嗎,吃的可好,睡得可好?”

“小妹,五阿哥待你好不好?”

“小妹,這宮裡有沒有人欺負你,你可千萬彆報喜不報憂……”

三人的聲音幾乎同時響起,甚至連臉上的表情都如出一轍,安清怔了下,隨即不禁‘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要是阿爹在,看到你們這般婆婆媽媽,定要罵你們了。”

她阿爹可是正宗的蒙古漢子,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那種,平日裡最是灑脫不羈,若是被他看到自個的兒子這般囉囉嗦嗦,肯定會氣到當場破口大罵的。

伊德日‘哼’了一聲,很是不服氣道:“要是換阿爹在,他隻會比我們兄弟三人更婆婆媽媽。”

彆以為他不知道,當日小妹出嫁那天,他阿爹可是一個人偷偷擱那抹眼淚呢。

安清無奈地搖了搖頭,隨即看向她的大哥阿布喇坦和二哥羅布藏喇什:“大哥,皇上今日召見你們所謂何事?”

當日送完親後,他們之所以沒著急離開京城,便是因著皇上要召見的緣故,隻是沒想到這中間竟隔了小半個月。

隻是,她看到二哥羅布藏喇什和三哥伊德日突然聳拉下來的臉色,心裡不由一滯:“怎麼了,是有什麼不好的事?”

阿布喇坦卻故作神秘地笑道:“小妹,你這麼聰明,不妨猜猜?”

安清見她大哥還有心情和她鬨著玩,瞬間鬆了口氣,應該也沒什麼大事。

“大哥,你就彆賣關子了,到底是什麼事呀?”

阿布喇坦見安清著急,反而越發開心了起來,但也沒再繼續逗她。

“皇上派你二哥三哥同原內閣大學士黃茂等人一起,於明年開春奉命前往敖漢、奈曼、巴林部蒙古,去傳授農耕技術。”

“真的?”安清眼睛一亮,扭頭看向羅布藏喇什和伊德日,“這是好事呀,你們怎麼這個表情。”

害得她還以為出什麼事了呢。

伊德日漲得滿臉通紅,扭扭捏捏道:“可是,這都是因為咱們部落墾荒耕種之事做的極好才得了皇上的青睞,但這是妹妹你的功勞,那些也是你一直在做的,我和二哥卻……”

安清笑了笑,立馬明白了兩人這副做派的緣由。

他們這是覺得自個占了她的功勞啊。

之前在科爾沁他們一家人便一直都在琢磨,康熙突然賜婚給她和胤祺到底是意欲何為,若是為了在今年戰場上重用她阿爹他們,但結果卻是壓根沒將他們派往前線,簡直是讓人摸不住頭腦。

但在出征準噶爾大捷後,她阿爹在寧夏面聖,終於從其言語中大概猜測出了緣由。

當時康熙當著一眾蒙古王公貴族,著重表揚了他們科左後旗的農耕開墾之事。

安清這才恍然大悟,所以,不管是賜婚,還是當眾表揚他們科左後旗,都隻是康熙給蒙古各部的一個態度,也好讓他們注重牧民墾荒耕種之事。

這就和後世抓先進樹典型是一個意思。

隻是,她原本以為這事到這已經結束了,沒想到康熙竟還給她二哥三哥派了這差事,妥妥的意外收獲啊。

這事要是辦好了,對兩人日後的前程自是百利而無一害,安清心中大喜。

這些年來,康熙是一直在籠絡蒙古勢力不假,但同樣的,他也在平衡各個部落的勢力,使其彼此牽製,誰都沒辦法做大,因此各部的榮耀也隻能依附於清廷。

在大清入關後,他們科左後旗一直都比不得科左中旗得清廷看重,科左中旗一旗可以有多個親王郡王爵位,他們科左後旗卻隻有一個劄薩克多羅郡王的爵位。

她大哥是他們部落的世子,以後她阿爹的劄薩克多羅郡王爵位自也是由她大哥來繼承,但她二哥和三哥卻是沒辦法繼承任何官爵的。

就拿安清的二叔來說吧,也是在康熙二十九年時,他們部落於準噶爾戰場上立下了些不大不小的戰功,才給他請封了個鎮國公,但他也因此在戰場上丟了一條腿。

去年的準噶爾戰場還好,她阿爹和族人們還去到了前線,立下了些戰功,但還不夠封爵的,所以,她阿爹一開始的打算是想在今年年初的戰場上再立下些戰功,看能不能給她二哥或三哥再掙一個鎮國公的爵位回來。

但誰知計劃趕不上變化,康熙這次把他們部落安排在後方負責運送糧草,並沒有機會上前線,自然就沒辦法立戰功掙爵位了,為此,阿爹他們都很失落。

至於之後還會不會有機會,據安清所知,自康熙三十六年後,準噶爾戰場上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再有戰事,下一次大的戰事要等到康熙末年了,都二十多年後的事了,那會她二哥三哥還能不能上得了戰場都還難說。

“阿爹當時也是沒摸清皇上的用意,要是早知皇上如此在意這事,那時候就該給妹妹表功的。”羅布藏喇什皺著眉說道。

當時康熙突然提到他們部落墾荒耕種之事,岱布一時也拿不準其用意,便隻說了是家裡的幾個兒子折騰的,這大概也是今日康熙召見三兄弟的緣故。

那會安清已經被賜婚了,他們的想法是,紫禁城裡的貴族女子崇尚靜雅嫣然,最是瞧不上這些上山下地的行徑,覺得是野丫頭做派,他們怕給安清招是非。

畢竟,皇家的兒媳婦整日混跡在田地裡,他們倒是不在意這些,自家寶貝閨女/妹妹怎麼都好,但旁人就不好說了。

但萬萬沒料到康熙會這般器重這事,若是早知道如此,他們當時定是也要好好把安清的功勞表清楚,這樣她日後在這紫禁城也算多份倚仗。

可安清卻不這麼認為,要是早知道如此,她更會堅持這樣做。

講直白些,就算給她表功又能如何,反正康熙也不會給她加官進爵,頂多就是多賞一些東西,再誇讚兩句,這種表面的榮光,哪裡比得上給她哥哥們謀個好前程實在。

像如今這般就很好,從這些年清廷頒發的政策看,康熙是真心想鼓勵蒙古地區開墾耕種,她二哥三哥此次若能得到康熙的重用,那前程也算是有了著落。

“三哥,你剛剛那話說的可就沒道理了,什麼叫都是我做的啊,這些年要是沒有你們陪著我忙前忙後,這事我可是萬萬做不成的。”安清道。

一個部落墾荒耕種是多大的事啊,若沒有家人的全力支持,她真搞不起來這些。

蒙古人向來遊牧慣了,最是不注重農耕之事,即便清廷一再鼓勵,但他們還是沒太放在心上,蒙古旁的部落不就是如此嘛。

但當初她說自己想做,他們就無條件的支持她,幾個哥哥更是常年跟在她身後忙活,她一句話他們就毫無怨言地跑前跑後,這中間不知廢了多少心思,更不知花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

然後他們就這樣一點一點的,經曆了好些年才把這事做了起來,讓他們部有了如今半牧半農的雛形。

至少讓部落裡那些年邁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可以穩定下來,不必再經曆遊牧的苦了。

不知想到什麼,安清突然開口道:“哥哥,等一下,我這有東西要給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