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晉11(1 / 1)

給西瓜育苗這事,胤祺終究還是沒有趕上,轉天一大早他就被康熙派出京城辦差去了。

當胤祺身邊的太監過來告知安清時,她心裡不禁泛起了一陣嘀咕,這到底是什麼重要的事啊,大婚三日婚假都還沒過完呢,就把人拉回去上班?

嘖~不得不感慨,康熙真是拿自己兒子當驢使啊,像胤祺這種還不是太被看重的都這樣,可想而知那些他看重的兒子平日裡得多忙。

可見皇子皇孫也不是這麼好當的。

安清等了胤祺幾日見他還沒回來,也就沒再等了,畢竟農時不等人,耽擱不起。

育苗這活對安清來說實在算不上難,就是稍稍有些繁瑣,但在忙活了一上午後,也總算是大功告成了。

立夏剛過,這京城的天已開始有些熱了,平日裡不動還好,但像安清這樣來回折騰了半天的,裡衣早已有些汗淋淋的,貼在身上很是不舒服,必是要梳洗一番才好。

宮女燒好熱水,提到了浴房,她痛痛快快洗了個澡,連著頭發也一並給洗了。

古代可不比現代,頭發長還沒有吹風機,洗起來麻煩,晾乾則更是件麻煩事。

安清這邊一從浴室出來,紫蘇就帶著個小宮女捧著一疊帕子過來了,兩人輪換著給她擦拭頭發。

今個日頭不錯,擦拭了大半乾後,她便窩在耳房窗邊的藤椅上曬頭發,陽光曬的人昏昏欲睡,安清不知不覺便閉上了眼睛,

等她再次醒來時,身上不知何時蓋上了一條羊絨毯子,感覺身上有些熱意,她隨手把毯子掀開了一塊。

紫蘇在外間聽到動靜,掀簾進來,“福晉,您醒了啊,春曉已經讓人把大地窯給砌好了,正在熱爐子呢,您要不要去看看?”

安清頓時來了興致,披了件衣裳便出去了。

她過來時,院裡一群小太監小宮女正圍著春曉身邊嘰嘰喳喳說了不聽,春曉脾氣溫和,人緣一向不錯,大家都不怕她。

“春曉姐姐,這爐子瞧著可真奇怪,是科爾沁特有的嗎?”

“你真笨,春曉姐姐說了,這不叫爐子,叫大地窯,也叫面包土窯。”

“哇~好香啊,比禦茶膳房大師傅做的糕點還香!”

……

春曉一轉身看到安清過來了,眼睛倏地亮了:“福晉,我做了蜂蜜小面包,這就起爐了,你快來嘗嘗。”

太監和宮女們看到主子來了一窩蜂都散開了,雖說他們福晉瞧著和氣,但在這宮裡該有的規矩卻是不能忘的。

這大地窯是春曉讓小太監來福拿著銀子去造辦處請工匠過來搭建的,來福之前就在造辦處打過雜,同那裡的人熟絡,再加上銀錢給的足,乾起活來自然是沒得說。

圖紙之前就有,當初在科爾沁時春曉也全程盯著壘過,操作過程自然是十分順利。

安清像老領導視察似的,晃悠著繞著面包土窯看了一圈,然後大手一揮,表示很滿意,並對他們的辦事效率進行了嘉獎。

沒過多久,熱爐的第一爐蜂蜜小面包終於出爐了,安清捏了一個嘗了嘗,外皮焦焦脆脆,裡面則相對鬆軟,有蜂蜜的清甜,也有牛奶的奶香,說句口齒留香也不為過。

嗯,不錯不錯,春曉的手藝還是一如既往的好。

“福晉,您還想吃什麼,奴婢今兒都給您做。”春曉笑嗬嗬道。

安清想了下,正好連著忙了幾日,這會總算閒了下來,也是時候去宮裡表表孝心,刷刷存在感了。

她這初來乍到最應該做的是低調,但身為皇子福晉,該有的禮數還是要做到位。

旁的不說,那日太後因著同族關係待她親厚,她也不能不知好歹,接下來如何把這份親厚延續下去,便要由她這個小輩去努力了。

再者,胤祺在太後膝下長大,於情於理,她這個孫媳婦都要主動與之親近些才是。

安清交代春曉做一些科爾沁那邊的糕點,“再做些奶皮子卷吧,各個口味都上來一些,待會我去趟寧壽宮。”

春曉立馬明白了安清的用意,絲毫不敢懈怠,拿出了一身的本事,就怕給主子拖後腿。

安清也沒閒著,既然要出門,自是要收拾一番,換上一件嶄新的繡花鳥藍色旗裝,讓梳頭宮女梳了個兩把頭,旗頭上裝飾著點翠,最後還不忘特地戴上了太後那日賞的那套頭面裡的赤金釵。

大功告成後,等她再次從屋子裡出來,春曉這邊也準備的差不多了,除了糕點外,她還煮了一壺茉香芋圓奶茶。

蒙古人多喝鹹奶茶,加肉加鹽加炒米的那種,安清最初適應了好久,還是喝不習慣,也就不再勉強自己了,甜奶茶鹹奶茶,各有各的好,愛喝什麼喝什麼唄,多大點事。

安清帶著孝敬來到寧壽宮時,太後才剛歇響起來,聽到小太監過來稟報老五媳婦來了,她還有些沒反應過來。

“哎呦,太後您這是還沒適應突然有孫媳婦了啊。”烏蘭嬤嬤拍著大腿笑道。

她是太後身邊的老人了,當年跟著她從科爾沁嫁進了這皇宮,主仆兩人朝夕相處了幾十年,感情很是深厚,私下裡也經常會開些無傷大雅的小玩笑。

太後瞪了她一眼,“胡說什麼,哀家可早有孫媳婦了。”

太子妃、老大老三老四的福晉,哪個不是她的孫媳婦。

烏蘭嬤嬤笑著把太後扶起來更衣,“對對對,瞧老奴這張嘴,太後您是有福之人,少什麼也少不了孫媳婦呀。”

話雖這樣說,但兩人心裡都清楚這滿宮的皇子阿哥,在太後心裡,哪個又能比得上五阿哥,怕是太子這個嫡孫都未能及啊。

俗話說愛屋及烏,老五媳婦在孫媳婦這行列裡也注定是不一樣。

太後在更衣,安清則被寧壽宮的小宮女領進了正殿喝茶,屋內也沒旁人,閒來無事,她便四處打量起了屋內的陳設。

打眼望去屋內東西並不是很滿,但一應擺件卻皆是不俗,紫檀山水畫片大屏風、黃花梨鑲紫檀鬆鶴紋大寶座、嵌琺琅彩的繡敦……還有旁邊那六角紫檀大花幾上擺著的青花海水釉裡紅雲龍紋梅瓶。

無一不都是低調中彰顯著氣派,不奢靡也不清冷,恰到好處。

安清不由在心裡生起了一抹敬佩之意。

康熙自幼喪父喪母,是由奶奶孝莊太後撫育長大,並輔佐其稱帝登基,而太後這個嫡母於康熙而言,一無血緣關係,也無撫育恩情,更無社稷輔助之功,但卻偏偏能得到康熙的敬重,而這份敬重一維持就是幾十年之久,太後也倚仗著這份敬重,沒少享福。

要知道康熙可是曆史上有名宅不住的皇帝,一年到頭最喜歡的就是往外面跑,除了一年一度的塞外巡,還有北巡到盛京,西巡去到山西、陝西等地,更有六次下江南。

這種時候,但凡條件允許,康熙都會帶上太後這個嫡母隨行,天南地北的可沒少跟著旅遊啊。

當然,古代皇帝要以孝治天下,他這般所為是有做面子的成分,但若真隻是做面子工程,又何須做到如此。

太後憑借的怕正是這份‘恰到好處’吧。

在來這紫禁城之前,安清對太後在後宮之事便有所耳聞,她雖為這後宮名義上最大的官,但卻鮮少理事,除了嬪妃日常的請安外,其他事皆不過問,皇上愛寵幸誰寵幸誰,愛罰誰罰誰,從不仗著嫡母的名頭管東管西。

前朝事務更是一概不插手,包括她娘家的人,皇上是賞是罰,是重用還是冷落,她皆不乾涉,樂得做個樂知天命的老太太。

這般有分寸感的嫡母,安清覺得換成任何一位想有所作為的帝王,怕是都會敬著些吧。

烏蘭嬤嬤扶著太後過來時,安清已經喝完了一壺茶,她忙起身請安行禮,太後受完禮後,便讓安清坐在了身側。

“等急了吧。”太後身著栗色底繡祥雲紋常服,一隻手搭在旁邊的案幾上,笑的很是慈祥。

安清笑著回道:“不會,都怪孫媳愚笨,也沒看著點時辰,平白擾著皇瑪嬤休息了。”

太後擺了擺手,說道:“無礙,平日這會早都起身了,隻今日憊懶了些。”

安清笑了笑。

可能因著信佛的緣故,太後身上有股子淡淡的檀木香味,莫名讓人心安。

“今日孫媳身邊的宮女做了些科爾沁的點心,孫媳便想著拿來給皇瑪嬤嘗嘗。”

她話音剛落,旁邊的宮女就把安清方才帶來的糕點都端了上來。

“呦,五福晉怎知太後午時膳食用的少,”烏蘭嬤嬤對安清的印象不錯,樂得給兩人緩和氣氛,“莫非這就是話本子上說的心有靈犀?”

太後笑罵了她兩句,讓她不會用典故就彆瞎用。

她一老婆子和人家小姑娘心有靈犀什麼。

安清被打趣了也不羞,反而一本正經地點了點頭:“孫媳覺得嬤嬤說的對。”

烏蘭嬤嬤頓時樂了,那爽朗的笑聲似要穿透整個寧壽宮,太後也不由跟著笑了起來。

看著案桌上那幾盤熟悉的點心,太後頓覺窩心,是有些日子沒吃了,她的目光又落在一個盤子上,不禁咦了一聲。

“這盤是什麼點心?”太後遲疑了一瞬,“外皮瞧著倒像是奶皮子。”

安清笑著回道:“皇瑪嬤好眼力,這個孫媳叫它奶皮子卷,就是用奶皮子卷上些果乾蜜餞之類的,皇瑪嬤嘗嘗,孫媳覺得還不錯。”

太後微微頷首,隨即夾了一小塊嘗了嘗,邊吃邊點了點頭。

嗯,不錯,口感上有奶皮子的綿滑細膩,奶香濃鬱,蜜餞搗碎的果醬,酸酸甜甜的,搭配在一起吃很是爽口。

那小小一碟裡有好幾種口味,有葡萄乾味、山楂味、桃乾味、炒米味等,太後瞧著稀奇,挨個試了一遍,味道都還不錯,但最合她胃口的還是山楂和炒米味。

“你是個心思巧的。”太後放下銀筷,誇讚道。

安清有些不好意思回:“也不怕皇瑪嬤笑話,孫媳從小就是個嘴饞的,平日有事沒事也總喜歡拉著身邊的小丫頭折騰這些。”

太後笑了笑,不置可否。

嘴饞也不是什麼大毛病,像她們這種出身,折騰些吃食又不是折騰不起。

“這盤是什麼,先前好像沒瞧見過,是何處的點心?”她指了指桌角的一盤點心問道。

這點心瞧著色澤金黃,聞著有淡淡的蜂蜜和奶香撲鼻而來,竟莫名讓人很有食欲。

“這叫蜂蜜小面包,”安清順著太後指的方向看去,“不是什麼地方的,就是孫媳瞎折騰的。”

太後“哦”了聲,也不用安清讓,直接捏起了一塊吃了起來。

誰知這麼一吃竟然打開了味蕾,本來那一小碟蜂蜜小面包安清就是拿來給太後嘗嘗鮮,沒想到最後卻是這個她老人家吃的最多。

這可喜壞了一旁的烏蘭嬤嬤,太後近日來胃口一直不佳,每餐都是吃了幾筷子便放下了,點心果子吃的也不多,可算是愁壞了烏蘭嬤嬤,這好不容易碰到個合太後胃口的,她哪裡能放過,拉著安清好一頓詢問這點心做法。

這蜂蜜小面包本就是安清帶著春曉一起琢磨的,做法自然也清楚,隻是除了做法外,最重要的還是要有那個面包土窯,還要會用這東西才行。

烏蘭嬤嬤聽了也不氣餒,說是改日去她那瞧瞧,也讓她的宮女示範給她看看,安清自是滿口應了下來。

又陪著太後聊了會天,安清見老人家有些乏了,便找了個由頭離開了寧壽宮。

烏蘭嬤嬤讓小宮女把剩下的點心撤了下去,轉身來到太後身側,目光柔和道:“五福晉是個可人疼的。”

太後睨了她一眼,笑道:“你個沒出息的,幾盤點心就將你給收買了。”

“老奴可不是個沒出息的嘛,托太後您的福,也能讓五福晉惦記著。”烏蘭嬤嬤笑的眼睛都快眯成一條線了。

她也沒想到安清會特意給她也備上了一份,其實,太後剩下的她也是能吃到的,但這事做的偏就很是讓人窩心。

太後望著窗外的綠蔭,沉吟許久,問:“你覺得這丫頭怎麼樣?”

主仆兩人相伴多年,烏蘭嬤嬤自是知道太後問的是什麼,她略略思考了片刻,回道:“老奴覺得,五福晉那雙眼睛生的極好,乾淨澄澈,豁達明淨。”

太後側身看了她一眼,半晌後,輕‘嗯’了一聲。

她和烏蘭兩人活了這麼大歲數,這吃人的後宮中,能相安無事這麼些年,旁的不敢說,瞅人是八九不離十的。

說起來,也是這宮裡來來回回見過太多的人了的緣故。

這宮裡啊,每個人都有著千張面孔,面上肚裡彎彎繞繞更是每日算計個不歇,她自打進宮便一直都不得寵,雖說早年有太皇太後替她撐著,沒人敢怠慢了她去,但這一輩子仍少不了要猜人心思過來。

自安清入宮後,太後便一直都有讓人留意著,敬茶那日翊坤宮發生的事,她也有所耳聞,還有她對待胤祺後院那些妾室的態度,是個心裡有章程的。

“老奴旁眼瞧著,五福晉雖比鹹福宮妃小上些,但對這宮中的形勢卻看的很清,待人處事上也強上不少,和太後您倒是有些像呢。”烏蘭嬤嬤道。

鹹福宮妃是康熙後宮為數不多的科爾沁妃子之一,從娘家算,和太後是堂姐妹關係,但在這宮裡兩人卻是婆媳關係。

入宮這些年,鹹福宮妃端著那高傲的頭顱,把滿宮上下都得罪了個遍,也不得康熙喜愛,太後為此勸了她多少次,但對方仍一意孤行。

她始終沒明白,驕傲的科爾沁女人,想要過的好,在這紫禁城裡也是要學會低頭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隨著康熙逐漸掌握朝政和孝莊太後的離世,科爾沁女人在大清後宮的輝煌也早已過去了。

半晌後,太後歎了口氣,道:“老五福晉,是個拎得清的。”

能審時度勢,端正位置,不妄念,也不傲慢自大。

比鹹福宮那位強,比她年輕時……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