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抵京 玄燁歸來。(1 / 1)

側殿的門外站著很多人, 阿哥們的哈哈珠塞太監,公主們的奶娘、媽媽們,閒邪存誠齋的管事宮女和太監, 吳泱泱的一群人悄無聲息地在門外候著。

不過內殿中的情況還好,並沒有沈菡想的那麼混亂。

年紀小的幾個孩子剛開始聽到烏庫媽媽出事了,又見園中氣氛緊張, 確實很慌亂。

但眼前守著那麼多哥哥姐姐, 孩子們忘性大, 也緊張不了太久。

哭過一回後, 熬夜的困倦和疲憊湧上來, 一個個陸陸續續都開始打嗬欠。

莫雅琪等人把他們都安排到屋裡各處, 挨個哄睡下。

年紀大的幾個睡不著, 隻能坐在堂屋裡焦急地等消息。

莫雅琪有些坐立不安:“不知烏庫媽媽現在到底如何了。”

這話說完,大家卻都沒敢開口接。

太皇太後年事已高,如今這麼大的動靜,必定不是小事。

布爾和性子軟,拿著帕子輕輕拭淚:“昨日還好好的,烏庫媽媽還說等過些日子天沒那麼熱了, 帶我們去北面山上走走。怎麼突然就……”

公主們都聽說過太皇太後早年的經曆, 對這位傳說中‘輔弼三朝’的烏庫媽媽十分佩服和向往, 可惜一直不得機會親近。

在園子裡住的這段時間,是她們出生後離烏庫媽媽最近的一次。

數日相處下來,祖孫之間感情漸濃。

太皇太後很喜歡公主們, 也知道她們將來都要撫蒙,所以經常會拿早年在草原上的事來教導她們,希望她們能變得開朗、心寬一些,將來多走出去看看。

她說, 女人要學會堅強剛毅,才能過得好……

公主們都十分喜歡她。

胤禛:“現在具體情況不明,咱們先不要自亂陣腳,多思無益。”

烏雲珠點頭:“四弟說得對是,烏庫媽媽吉人自有天相,定能轉危為安。咱們與其胡思亂想,不若看顧好那幾個小的,能幫上一些忙也是好的。”

莫雅琪深吸一口氣:“你們說得對。”

她是長姐,現在這種情況下,更該鎮定。

正說著,沈菡進來了,幾個孩子連忙起身。

“額娘!”

“德額娘!”

“烏庫媽媽怎麼樣了?”

“烏庫媽媽醒了嗎?”

沈菡擺擺手:“先坐下,坐下說。”

沈菡左右看看:“其他人呢?都睡了嗎?”

莫雅琪點頭:“都安排在暖閣裡睡下了,媽媽們看著呢。”

沈菡:“那就好。”

她看幾個孩子熬了一夜,面色都很疲倦,溫聲道:“前面你們裕王叔已經到了,不過他要盯著太皇太後那邊,暫時沒空過來看你們。太皇太後已經用過藥,太醫說現在脈象平緩,隻等蘇醒過來就沒什麼大礙了。這邊的事有我和你們裕王叔看著。你們還小,又累了一夜,繼續在這兒耗著也是徒費精神,不如帶著弟弟妹妹先回去吧。”

幾人互相看看,都有些猶豫。

太皇太後病重,他們作為曾孫輩,該侍奉在側才對。

現在就回去……

汗阿瑪可是一直以“孝”治國的。

沈菡明白,安撫道:“沒事,此事是我和你們裕王叔商量好的。何況讓你們回去也不是閒著。接下來園中定然忙亂,清溪書屋等處的事務我都不得空打理,你們這些弟弟妹妹也沒人照看。我思量著如今園中唯有你們可信賴,想著儘數托給你們,有什麼事你們互相商量著辦,一定要確保後方不生亂子。怎麼樣,能做到嗎?”

如此重托,胤祉和胤禛是阿哥還罷了,幾位公主都是既激動驚訝又緊張忐忑

——她們,可以嗎?

但又沒有人能說出拒絕的話。

沈菡也不是真把園子扔給幾個孩子,不過是權宜之計,讓她們擔個名,順便曆練一一。

有個事情忙活著,孩子們心裡便不會那麼慌。

沈菡把紫芙、青衿叫進來:“送諸位阿哥和公主先回去歇息,接下來幾日你們就跟在大公主身邊,幫著幾位公主看好清溪書屋、道和堂和太樸軒等處。”

紫芙、青衿:“是。”

又傳來李玉:“這幾日我得歇在這邊,後頭若有事情不決,可先尋大公主與三阿哥商議。”

李玉看了這一群小主子一眼,明白過來,躬身應下:“是,奴才謹遵德主兒吩咐。”

……

處理完這邊的事情,沈菡又急匆匆趕回正殿,正趕上太皇太後蘇醒過來!

眾人大喜!

太監崔邦其彙報現在的情況:“……主子雖醒了,但右手伸展不直,言語不甚清楚,神誌也有些昏沉。”

沈菡心底發沉,和裕親王對視一眼,一起步入內室去看太皇太後。

福全疾步上前:“皇瑪嬤?”

太皇太後應該是能認出人的,隻是氣力有限,能說的話太少。

一向精神矍鑠的太皇太後竟然成了這副樣子……

沈菡深吸一口氣鎮定下來,問診完脈的太醫:“太皇太後現今情況如何?”

李玉柏:“娘娘、王爺放心,太皇太後目前脈象平緩,暫時已經度過了危險期,雖右側行動不便,言語不清。但隻要脈好,斷無妨。”

兩人聞言放鬆了一點。

福全見太皇太後好像有什麼事要說,湊近些:“皇瑪嬤您說。”

太皇太後咕咕噥噥好半晌,福全總算明白了一點:“乃寧呼圖克圖?您想……傳他來?額,給您診治?誦經?”

太皇太後眨眨眼睛,左手動了兩下,示意就是這個意思。

福全有些猶豫,不過一切當然還是以太皇太後的意思為先。

他看圖巴:“速去傳乃寧呼圖克圖。”

圖巴:“是。”

沈菡知道這是誰,玄燁之前和她說過。

這人是個蒙古喇嘛,平素一向極得太皇太後信任。

——太皇太後人生隻有三件大事,頭一件就是讓喇嘛們念經、修經書。①

念經的原因有很多,每個月平均下來都得有個好幾回。

對太皇太後來說,萬事皆可念經,祈福、治病、算命,所有事情隻要念念經就萬事大吉。

沈菡記得好像是前年吧,裕親王福晉突然患病。

玄燁的意思是:“朕這兒有好大夫,若福晉需要,立即派去給福晉看病!”

結果報給太皇太後之後,太皇太後的意思是:“我這兒有好喇嘛!讓喇嘛去看看!念念經就好了!”

沈菡:“……”

玄燁:“……”

玄燁點頭:“皇瑪嬤說得對!”

皇瑪嬤高興就好。

讓喇嘛修經書更是幾乎被太皇太後當成事業來做。

太皇太後第一熱衷的,是帶人去溫泉、廟裡玩,或者給人做媒。

做媒範圍甚廣,上到後宮選秀,宗室、滿洲大臣選妻,下到宮裡打工的漢族貧民寡婦媽媽們,太皇太後一直樂此不疲地給這些人保媒拉纖。

沈菡剛知道這事兒的時候:“……”

這個愛好是不是有點兒太接地氣了,沒想到‘孝莊太後’竟然和她太奶奶一個愛好?!

除了這些,最後能得太皇太後關注一下的,就剩下蒙古來的親戚們了。

舉凡是蒙古的王公、福晉們來京,太皇太後必定要親自安排行程和待遇,然後每天把人拉進宮來各種嘮嗑。

沈菡之前負責為這個‘茶話會’提供過糖果,來了園子後還有幸參與過一回。

太皇太後拉過她給其他人介紹:“你們吃的這個糖和點心就是這姑娘想出來的,宮裡屬著她那兒的東西好吃!”

各蒙古福晉用串門大媽看鄰居兒媳婦的眼神看她。

“真是生得好!”

“這個姑娘聰明,會吃!”

“養了幾個娃?”

沈菡:“……”

虧得她的蒙語已經學得不錯了,不然這帶著濃重口音的蒙古話還真是有點兒聽不懂。

在座都是長輩,沈菡隻能選擇靦腆微笑: ^_^

除了這三件大事,剩下的事情在太皇太後這,都隻有一句口頭禪打發:“這算什麼大事?!”

玄燁之前還和她吐槽過這個:“外頭人慣會以己度人,就因為皇瑪嬤輔弼三朝,外人看她,便覺得她定與呂後武帝相類。或是認定她擅權愛權,必定與朕不睦。實際上,雖然朕親政之前,皇瑪嬤確實大權在握,在內朝外朝皆是一言九鼎。但掌權和把持朝政是兩回事。”

他沒好意思說,太皇太後其實懶得很。

玄燁:“朕親政之後,皇瑪嬤日子過得閒散,除了一些大事朕主動詢問她的意見,她會過問幾句,其他時候她根本不耐煩管這些事。有人問她,她一概都推給朕。”

這是說玄燁剛掌權那會兒,威信不足,便總有些沒有眼色或是想要投機的人,愛用自己的心思揣摩天家這對祖孫。

有什麼事兒不直接和玄燁說,偏偏還去問太皇太後。

太皇太後對此反應很平淡,有人來問一概都是:

“去奏於聖上。”

“聽皇上的。”

“爾等隨意辦理。”

“這有什麼大不了的?”

最後太皇太後被惹毛了:“怎麼這種事也要來奏嗎?!”

官員們:“……”

官員們灰溜溜地告退了。

沈菡覺得被保媒拉纖一事驚到的小心臟又緩過來了——這才是她認知中聰明的‘孝莊太後’嘛!

……

一眾喇嘛因為受太皇太後信重,一直在園子外圍住著,所以很快就趕到了。

乃寧呼圖克圖是個面龐微黑,看起來四五十歲的中年漢子,身材挺拔,身量頗高,站在以身材高大著稱的裕親王身邊,竟然不相上下。

他診過脈後出來對裕親王道:“回稟大王爺,太皇太後此次中風,乃因不潔之食物入口而致。”

這話說得沈菡心裡一跳——太醫可沒有說過這個。

旁邊的太醫都沒說話,福全也沒有追問:“那依你看,該如何診治為好?”

乃寧呼圖克圖建議應當立即讓包括他本人在內的四十八名喇嘛,開始在園中念經:“臣以為應誦玉木經、巴咱爾必達拉納和布不巴布提珠烏西雅爾經,另外,應於園中設清潔之烏巴桑,撒察克蘇木為好。”

沈菡:“……?”

裕親王卻很自然地請示太皇太後,太皇太後同意了這一做法。

院中響起蒙古喇嘛們誦經祈福的聲音,太皇太後聽到後,明顯安心放鬆了許多,面上漸漸呈現安詳之色,緩緩睡去。

眾人唯恐打擾太皇太後休息,移步出來。

沈菡看裕親王:“王爺,現今太皇太後情況已有好轉……”

裕親王明白,轉向圖巴:“爾等當速與萬歲上折!”

圖巴這次沒有推脫,跪下道:“是,臣領命。”

八百裡加急發出抵達後,玄燁徹底結束北巡,星夜疾馳返京。

不過一天半的時間,禦駕自暢春園宮門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