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章(1 / 1)

“潘大人的調令已經下來了,這次他回來本來是可酌情升級的,誰料到王尚書倒台……”

宋宣說到這裡,見到宋婉一臉迷茫,他搖搖頭,沒再繼續說:“你們姑娘家也不需要知道這些朝堂上的事情,你隻要知道他現在調出去也未必不是壞事兒,就是以後恐怕再升上來要難一些了。”

聽宋宣說到這裡,宋婉也想明白一些:“就是說潘大人的靠山倒了?”

這年頭,講究一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靠上一個好大哥,小弟也能跟著飛升,潘大人這種情況,就是背後的靠山沒了,然後自己茫然無著落,誰也不會提拔他,反而怕他占著位置,又把他扔到外地去了。

地方官總是不如京官貴重,而京官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潘大人下去了,指不定能夠提拔上來誰。

知道這個結果,倒過來想,恐怕潘大人是在路上得到消息,正不知道怎麼辦呐,恰好碰到宋家,這才想著靠上宋家的東風,奈何宋家不收。

也是啊,這種時候,王尚書倒台,先不說是哪個王尚書,就說這個“尚書”之位,也是大佬級彆,這種大佬的小弟,是什麼人都能隨便撈起來放在身邊用的嗎?

再說了,其他的大官,恐怕身後也有一堆嗷嗷待哺的小弟,誰又稀罕扒拉一個外來的,還一拉來就把對方捧上去?

捧得不夠高,恐怕人家都不領情呐。

而捧高了,又該如何跟自己的人交代?

“你倒知道了?”

宋宣挑眉,有點兒意外宋婉的這點兒政、治素養,後宅女子,一般來說都是不關心這些的,就是跟她們說朝堂上有什麼變動,也最多就是聽個新鮮,最多是不跟倒黴的那一家來往了,關注官員升遷這種事兒,還是不能指望後宅女子謀劃的。

“這有什麼難想的?”

宋婉覺得宋宣有點兒看不上女人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大男子主義,她撇撇嘴,又問了問,這才知道潘佑辰其實來找過她幾次,不過都被宋宣給打發了。

“祖父祖母都沒說,你憑什麼把人打發了?”

宋婉有點兒不滿,她雖然也知道古代的男女大防比較厲害,但聽宋如說的,也不是一面都見不得,怎麼就這樣把她給“關”起來了?

“祖父祖母還能操心這點兒小事兒?這是咱們三房的事兒,父母不在,長姐在外,便是我這個長兄做主了。”

宋宣自小就挺有責任感的,見到宋婉不服管教,忍不住還用手壓了壓她的腦袋,似乎是想要把她那昂起來的頭壓下去,讓她安分一些。

“我不管,我不管,就是你的錯,就是你的錯……”

宋婉跟宋如撒嬌成了習慣,這會兒自然地就扯著宋宣的衣袖搖擺。

三房就宋宣一個獨子,在沒有嫡子出生之前,宋宣所享用的資源是獨一份兒的,這衣裳用料也是名貴,而名貴的料子都有一個特點,就是不經揉搓,被宋婉捉住的一角像是要被扯開了似的。

“好了,好了,快鬆手,鬆手。”

宋宣還真沒有這樣的經曆,他自小就懂事,跟宋如這個嫡女礙著規矩並不怎麼親近,宋婉還真是第一個這樣對他的姐妹,要說不喜歡吧,好像還有點兒格外親近的感覺。

“不鬆,我不鬆,你不答應,我就不鬆。”

宋婉堅持,手上攥得更緊了,眼看那衣袖上的褶子都深了,宋宣深深歎氣:“你倒是想讓我答應什麼?”

雖然不認為自己有錯,但這事兒吧,比起被宋婉歪纏,宋宣還真想要一個耳邊清淨。

“呐,明天潘佑辰要走,我要去送他,你帶我去。”

“不行!”

宋宣直接否定了,宋家的態度已經很明顯了,宋老太爺不想管潘大人,自回來之後,也就讓對方借著同行的由頭上過一次門,他還避而不見,隻讓大老爺去見的,雖沒打了潘大人的臉,卻也表明了“與我無關”的態度。

之後潘大人就識趣地沒有再過來拜訪,再之後登門的就是潘佑辰了,因是年輕人,也是同輩,宋宣就直接給擋回去了。

“那、我要送他個禮物,你幫我轉交。”

“不……”

“不許說‘不行’,不然我就偷偷去,自己去!”

宋婉捂住宋宣的嘴,讓他一句否定都來不及說完整,宋宣被捂住了鼻子,那沒輕沒重的力道讓他鼻頭都跟著一酸,差點兒沒直接落淚,他趕忙拉下宋婉的手,見她不老實還要動手動腳,忙按住她的手腕,製住她,不讓她在自己懷裡擰麻花,這個年齡段兒的少年人還是有點兒尷尬的。

臉上紅了一片的宋宣都不敢看近在咫尺的宋婉了,左顧右盼地努力拉開距離:“好好好,彆亂動了,我答應你,答應你,你要送什麼,”不等宋婉臉上泛起喜色,他又嚴肅警告,“先跟你說,有點兒分寸,不能送太過分的東西,你應該知道不能送什麼吧?”

這要是宋如,宋宣是完全不擔心的,但這個幾乎是被放養的六妹妹,以前他沒什麼接觸,也就這一路上才知道,根本是個野丫頭,白長了一張好臉,是一點兒不聰明,一路上就知道跟潘佑辰騎馬,一口一個“潘二哥”的,讓宋宣腹誹了好幾次,覺得這妹妹恐怕是留不住了,可她心裡,全是玩兒,回來了就把這“潘二哥”拋在腦後了,不然也不會現在才發現她的“潘二哥”銷聲匿跡許久了。

“送什麼,哥哥,你說我送什麼呀?”

宋婉是一點兒不見外,見剛才把宋宣的鼻頭懟紅了,他也沒生氣,隻是在之後自己揉著鼻頭,她的笑意就更顯親切,啥也彆說了,這就是親哥的包容度。

或者也可說,是同為庶出子女而來的寬容?

“我知道你要送什麼?”宋宣沒好氣,這個妹妹真是白養了,還沒說給自己這個哥哥送什麼,就惦記給外頭的小子送了。

“哥哥幫我想想嘛,你肯定更知道要送什麼的,我全聽哥哥的。”

宋婉聲音嬌嬌的,手上放鬆了力道,卻還是沒有完全鬆開宋宣的衣袖。

宋宣瞥一眼那衣袖上已經成型的褶皺,輕歎:“你要是聽我的,你就彆送了。”

“那不行,送是一定要送的,哥哥幫我嘛!”

衣袖又搖了搖,宋婉是真的不見外,這是連禮物的錢都不想掏,準備直接掏宋宣的庫存了。

宋宣是個聰明人,看了一會兒,算是看明白了宋婉的目的,手指頭點了點,最終無話可說:“送本書吧,讓他以後好好讀書。”

“好,這個好!”

宋婉一點兒不嫌棄,迅速肯定宋宣的主意好,然後就要看著他當下找出來這本書,再裝到一個看起來很不錯的檀木盒子裡,裡面還要墊上些綢緞,外頭還要紮上一個蝴蝶結。

宋宣明知道她在歪纏在胡鬨,可也不知道為什麼,就這麼陪著她胡鬨了下去,等到把這本普普通通的書包裝好,他看著那個藍色緞帶的蝴蝶結有些傻眼,這玩意兒,他怎麼拿得出手啊!

可他言而有信,到底還是做不到對妹妹食言而肥,這是妹妹第一次拜托自己的事情,他隻能捏著鼻子從了。

次日他磨蹭著去送潘佑辰,為了避免顯得過分親近,宋宣還拉上了衛明:“光大啊,多虧有你,不然我這可真是……”

衛明在京中借著宋家的人脈跟宋宣一同附學,連居住地也在宋府,有些事情就很難分得清楚了,他也很明白這一點,宋宣求上來就沒推脫,見他犯難,還笑他:“何必這般為難,年輕人來往,本來也不是什麼事兒。”

王尚書倒台的時候,他們還在來望京的路上,屬於局外人,宋家本來也是真正的局外人,至於局內的那個,潘大人這個在外地的還遠遠算不上,也就是宋宣看得太嚴重了,這才不敢行差踏錯。

潘家的車隊慢慢出了城,潘佑辰騎在馬上,一直在回望,像是在找人一樣,又像是不舍得望京的風景。

直到見到宋宣,臉上才有了笑,抱拳行禮:“宋兄!”

“嗯。”宋宣淡淡地,從隨從手中拿過一個質樸的木匣來,遞給了潘佑辰。

“這是?”

潘佑辰疑惑地看著木匣,宋宣微紅了臉:“小妹知道你要離京,托我送你一本書,讓你以後好好讀書。”

“哦,好,多謝……”潘佑辰還沒說出一個“婉兒妹妹”,宋宣的眼刀就到了,他忙識趣閉嘴,女孩子家的名字,總是被外男掛在嘴上,也不好。

見他還算懂禮,宋宣也沒再多叮囑什麼,還算真誠地祝願他們一路順風,就完成了這一趟送彆任務。

潘佑辰也沒太在意宋宣的態度,把盒子打開,看到裡面還有一個幫了藍色緞帶蝴蝶結的小盒子,就是一呆,不是……書嗎?

再要打開的時候,想了想,小心地把那橫過盒子腰際的緞帶蝴蝶結完整“脫”了下來,打開盒子,裡面果然是一本書,普普通通,尋常至極。

潘佑辰回望望京,想到那夜明亮燈光下宋婉的笑容,忽而也笑了,他想,他以後還會回來的。

少年人的心事,熾熱而單純,像是那在以後歲月裡被完整保存的緞帶蝴蝶結,凝固著美好的期望,卻終隨著時間而褪色,在某一日徹底煙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