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1 / 1)

北宋撈兄日常 阿洙洙 18708 字 2個月前

蘇軾終於忍不住,鼻子一酸,豆大的淚珠滾了下來:“八郎,我還以為你一點都不傷心了……”

蘇轍知道他話中是何意,這些日子他依舊穩重,似看不出有傷感之色。

蘇轍拍著他的後背,正色道:“怎麼會呢?我們從小一起長大,分彆最久也不過是當初你去天慶觀念書,我留在家中,卻是沒到一個月,我也去了天慶觀,跟著張道長念書,比起爹娘和八姐姐,我自然與你的感情最深,怎會舍得你?”

“隻是我們都長大了,勤學苦讀這麼多年,等的不就是為國效力,為老百姓分憂的這一日嗎?六哥,我們該高興才是!”

說著,他這才鬆開蘇軾,看著蘇軾的眼睛道:“再說了,等你去了鳳翔府,就可以將嫂嫂也接過去,到時候你們夫妻兩人在一塊,興許能早日給我添幾個侄兒侄女!”

“至於爹和娘,你也不用擔心,我定會好好照顧他們的。”

提起遠在眉州的王弗,蘇軾心裡這才好受些許:“不過八郎,娘如今遠在眉州,你怎麼照顧她?”

蘇轍笑了起來:“六哥,你放心,我自有辦法。”

想當初蘇老太爺去世後,他就很是傷心難過了一陣,發誓定會好好照顧蘇洵與程氏的。

蘇軾是連連追問,蘇轍卻是賣起關子來,直說到時候將程氏接來汴京後定馬上寫信將這好消息告訴他,最後更是道:“……六哥,你這嘴向來沒個把門的,若是告訴了你,怕是很快不少人都會知道的,若是傳到娘耳朵裡去了,露餡了怎麼辦?”

蘇軾聽了是尷尬一笑:“那我不問就是了。”

蘇軾身邊的來福雖辦事一向靠譜,但蘇轍仍覺得有些不放心,帶著來福將院內的箱籠又清點了一遍,又添了好些物件。

等著蘇轍忙完,天已擦黑,史無奈親自過來喊他們去正廳吃飯。

今日是蘇軾的餞行宴,想要來湊這等熱鬨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但蘇洵一一回絕,故而正廳裡隻坐著他們父子三人,外加史無奈與歐陽發。

桌上擺著一道道佳肴,是色香味俱全,可在場之人,誰都沒有胃口。

蘇洵率先舉起杯來:“明日六郎就要前去鳳翔府了,我們一齊祝六郎一帆風順吧。”

眾人齊齊舉杯。

一杯酒下肚,蘇軾隻覺得心裡悶悶的,不知是酒喝的太急還是心裡太過難受的緣故。

一頓飯吃下來,唯有蘇洵與史無奈說上幾句話,氣氛是格外沉悶。

到了最後,吃多了酒的蘇軾漸漸打開了話匣子,舉起酒杯敬蘇洵來:“爹,這一杯我敬您,若是沒有您和娘,就沒有我的今日!”

“我還記得您小時候握著我的手給我啟蒙,彆人都是嚴父慈母,可在我們家卻是嚴母慈父,每每我闖了禍第一個就想著找您,那時候我喜歡吃糖,娘擔心我吃多了糖壞牙齒,不準我多吃,我每次想吃糖時都來找您撒潑耍賴……”

蘇洵面上露出幾分笑意來:“沒想到這些事情你

竟然還記得。”

蘇轍:???

敢情小時候他千方百計坑騙蘇軾壓歲錢,都是白費功夫啦?

蘇軾掃了他一眼,似知道他心裡在想些什麼,舉著酒杯又對著蘇轍道:“八郎,謝謝你,我雖是你哥哥,但我們兄弟兩人相處十幾年,可你卻更像我哥哥,處處照顧我,叮囑我。”

“明日我就要去鳳翔府,以後照顧爹娘的重任就落在你身上。”

“這輩子能有你這樣一個弟弟,是我最驕傲的事情!”

有道是酒後吐真言。

蘇轍還從未見過蘇軾有這般正經的時候,一時間竟不知道該說什麼,隻拍著他的肩道:“我這輩子能有你這樣一個哥哥,也是我最驕傲的事情!”

蘇軾淡淡一笑,冷哼道:“八郎,你可彆騙我!”

他繼而又舉著酒杯對史無奈道:“無奈,從小我爹時常說我們兩個水火不容,每每湊在一起總是吵個不停,但若誰說你我之間的感情不深厚,我頭一個不答應!”

“你大老遠從眉州趕往汴京,又要陪我一起去鳳翔府上任,多謝你……”

史無奈一愣,若蘇軾同他吵吵嚷嚷的,他腦海中已形成了條件反射,很快就能反擊,但今日蘇軾這樣煽情,驚的他下巴都快掉了。

好在蘇軾又舉著酒杯衝歐陽發敬酒起來:“伯和兄,你我雖認識的時間不久,但我也知道你是個值得結交之人。”

“八郎向來是個穩重的性子,不輕易與人交心,從前我既是他的兄長,也是他的好友,明日我一走,勞煩你閒來無事就陪著八郎多說說話,隻怕以後他在汴京就你一個好友了……”

歐陽發鄭重應下。

蘇轍卻是聽的眼眶發酸起來。

可漸漸的,他卻是察覺出不對勁來,因為蘇軾在對元寶,廚娘叮囑完後,甚至對著門房都開始絮絮叨叨起來:“……雖說八郎官職不高,卻也是當朝狀元郎,年紀又小,想必被不少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彆的不說,那個章衡我看就不是什麼好東西,若以後有人前來找八郎,你們一定要小心些,多問上幾句,知道了嗎?”

門房正在兢兢業業守門,突然被叫過來,如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呐呐應是。

他下意識看向著蘇洵,好在蘇洵衝他揮揮手,示意他先下去。

又是幾杯酒下肚,蘇軾醉的越來越厲害,話是越來越多,惹得蘇洵等人是面面相覷。

蘇轍更是哭笑不得:“這還是六哥第一次喝多了,沒想到他喝醉酒竟是這個樣子……”

他的話還沒說完,蘇軾就一記白眼掃了過來:“誰說我喝多呢?我,我才沒有喝多了!”

他說話時,已有些大舌頭了。

蘇轍哄他道:“好,好,你沒有喝多。”

“如今時候不早,我們都困了,要去睡覺了,六哥,你也回去睡覺吧!”

他們是又哄又騙的,這才扶著蘇軾回房中睡下。

因喝了酒的緣故,蘇軾是一覺酣睡到天

亮,可蘇轍等人卻是一宿無眠。

一直等到天蒙蒙亮的時,蘇轍這才昏昏沉沉睡了過去。

誰知他剛睡了沒多久,元寶就匆匆忙忙衝了進來:“少爺,少爺,快起來,六少爺跑了!”

跑了?

蘇轍揉了揉眼睛,皺眉道:“元寶,不著急,你慢慢說,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他聽元寶說來,這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蘇軾半夜醒來後,想到昨晚之事羞的是無地自容,再一想蘇轍等人為他送行,一行人難免又是念念不舍,愁容滿面,他最是不喜這等場景,所以思來想去之下與史無奈一通商量,是不告而彆。

蘇轍笑道:“這等事,想必也隻有六哥做的出來了。”

蘇洵一起床,同樣也聽說了這個消息,隻是無奈搖搖頭。

好在蘇軾雖走的悄無聲息,卻還是給蘇轍父子留下了一封書信的,說明自己不告而彆的原因,更邀他們有機會前去鳳翔府做客,到時候他們定會看到自己是個為人稱道的好官。

蘇轍見了,很是欣慰。

他與蘇洵相對無言用完早飯,則開始給程氏寫信。

他如今的官職已定,於下月初一就要開始成為打工人啦,所以留給他的時間並不多。

蘇轍給程氏寫信的目的並不是訴說自己的近況,他已將自己中狀元與領了差事的事都告訴了程氏,這封信的目的是為了賣慘。

沒錯,就是賣慘。

蘇轍與程氏當了十幾年的母子,對程氏也很是了解,即便程氏在回信中一再與他表示自己的身子好得很,紗縠行的生意也沒怎麼再操心……但他卻是不相信的。

擱在後世,程氏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女強人,要她閒下來?隻怕比殺了她還叫她難受!

蘇轍想了想,很快一封信就寫完了。

這封信的大概寫了蘇軾已離開汴京前往鳳翔府,他很是不舍,家中本就隻有三個人,如今少了一個人是空落落的,更說也不知是不是前些年讀書太累,最近身子好像也不大好……並非他存心如此,實在是他們父子兩人皆在汴京,就留程氏一人在眉州,他實在不放心。

先前他不是沒在信中與程氏說將程氏接到汴京一事,程氏卻左顧言他,話裡話外的意思皆是放心不下家中的生意。

若是家中有人陪著程氏,他倒也不擔心,可如今姐姐蘇八娘跟著陳太初在任上,王弗也要去鳳翔府,偌大一個蘇家三房就剩下一個程氏,孤零零的,他哪裡放心的下?

這封信寫完後,蘇轍又檢查了遍,這才要元寶送走。

接下來的幾日裡,蘇轍是難得閒散。

多日勤學苦讀已養成習慣,一日不讀書,蘇轍竟覺得有些不習慣。

隻是他在汴京置辦的宅院並不大,為方便他們兄弟兩人商討學問,故而蘇轍與蘇軾每每都是在同一間屋子。

蘇轍試過幾次,剛坐下來,看著身側空蕩蕩的書桌就覺得心裡堵得慌,忍不住想也不知如今蘇軾走

到哪裡了,路上是否順利……一來二去,他滿心想的隻有蘇軾,竟無心讀書。

說起來他對歐陽修對蘇軾安排的差事很是滿意,其實許多時候官位過於低微並非壞事,身在基層,亦能學到很多。

為官之道其實與讀書大差不差,唯有一步一個腳印,才能越走越穩。

鳳翔府簽判雖官位不高,卻能學到很多東西,也能磨一磨蘇軾的性子。

因為這事兒,蘇軾原想要前去歐陽府上再拜謝歐陽修一番,可去了幾次,他都吃了閉門羹。

這件事說來還挺複雜的。

如今蘇轍是從八品的秘書省校書郎,秘書省則是在司馬光的管轄範圍下。

說起司馬光與歐陽修的恩恩怨怨,可就說來話長了。

這兩人一人是北方人,一人是南方人,與其說是兩人之爭,不如說是南北雙方學子之爭。

在當時的科舉製度中,一直是北方學子更為占優勢,所有學子都是要中了舉人之後才能參加會試。

可南方也好,還是北方也罷,鄉試是取前多少名為舉人,每年南方參加鄉試的有大幾千人,可北方鄉試的隻有一兩千人,所以南方學子是要經過廝殺這才能夠中舉,可謂是學霸中的學霸。

到了會試,南方舉子更是將北方舉子虐的很慘。

就比如說今年會試,所中一甲、二甲的進士中約莫八成都是南方舉子。

因為這件事,司馬光率朝中北方官員上書,提出一個解決辦法——逐路取人法。

說白了,就是不管是南方北方,要保證每個省都要出一個進士,以防北方好幾個省許多年一個進士都沒出,大大影響了該省學子的積極性。

歐陽修自是不答應,直說本朝科舉本就對南方學子不公平,若真采納司馬光的辦法,那豈不是愈發不公?

一時間,這兩位大臣帶領著南北官員在朝堂上吵,南方北方學子紛紛寫文章也爭論起來。

也幸好官家脾氣好,若換成那等脾氣不好的君王,早就動怒了。

後來是以歐陽修與南方舉子取得了勝利,畢竟科舉考試目的在於替朝廷選拔人才,而非維護北方學子的自尊。

自此事之後,彆說朝中大臣知曉這兩人不對付,就連汴京不少百姓都知道,據說兩人在宴席碰見,能做到熟視無睹。

司馬光眼瞅著歐陽修擢升副宰相,又是門生遍布,便想著拉攏拉攏南方學子。

蘇轍就是其中一個。

在蘇轍任命書下來後,司馬光就曾派人送來厚禮,其意圖十分明顯。

歐陽修也知其事,雖說蘇轍是他門生不假,可接下來卻是要在司馬光手下做事,為避免牽連蘇轍,所以他決定暫時離蘇轍遠些。

一來二去,蘇轍竟連歐陽府都不能去,索性想著去杏花樓看看這幾個月的賬冊,畢竟下月開始,隻怕他就沒那麼多時間料理杏花樓的生意。

誰知他剛起身,元寶就匆匆跑了進來。

自蘇轍高中後,從前沉

穩的元寶竟變得冒失起來,其實也不能怪元寶,實在是來找他們家少爺的大佬太多了點:“少爺,少爺,司馬大人又派人送來了一方硯屏石。”

硯屏石?

蘇轍前不久可才收過歐陽修一塊硯屏石的,當時這件事誰都沒有刻意隱瞞過,所以司馬光能夠知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隨著元寶話音落下,就有兩個仆從將一塊上等的硯屏石抬了起來。

這塊硯屏石比起歐陽修當初送給他的那塊是更大,更好,更漂亮。

蘇轍見了卻是微微歎了口氣,覺得這些個大佬怎麼像小孩子似的:“元寶,將東西搬到庫房去吧。”

他並沒有將這塊硯屏石擺出來的意思。

蘇洵很快也聞訊趕來,不過他同樣沒心思欣賞這塊硯屏石,反倒覺得這塊硯屏石棘手得很:“八郎,你是如何想的?前幾日司馬大人送了你一方硯台,你並未登門道謝,今日這塊硯屏石看著是價值不菲,你依舊沒有登門道謝的意思?”

蘇轍毫不猶豫點了點頭:“爹,司馬大人是什麼意思,你我心知肚明,無非想拉攏朝中南方官員。”

“我是這屆會試的狀元,不知道多少人都盯著我的一舉一動,我這還未進秘書省當差了,若登門拜訪司馬大人,隻怕旁人會說三道四。”

“最重要的是,隻怕司馬大人也會覺得我是個見風使舵之人。”

“我想,我還是不去的好。”

如今他並不知朝堂風向如何,越是如此,越要小心才好,可彆還沒上任,就落得一個無情無義小人的名聲。

當然,他也知曉司馬光送來的禮物貴重。

他向來沒有白收人家東西的道理,又再這硯屏石的價錢上加了兩成,買了一幅古畫差平安送了過去。

元寶倒是躍躍欲試,想要辦這個差事,已登上馬車的蘇轍掃了他一眼:“……與那些大臣的門房打交道都得格外小心,這一點上,你可是比不上你哥哥來福啊!”

元寶聽到這話雖不大高興,卻還是覺得一點沒錯,忍不住道:“那少爺,我該怎麼樣才能穩重點?”

蘇轍笑道:“若是我沒記錯的話,這等話我六哥也曾問過我。”

“你如今已快二十歲,性子已經定了,可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你這樣的也挺好!”

他對跟在自己身邊十幾年的元寶還是挺滿意的,雖說這人大多數時候頗為跳脫,卻也是有很多優點,比如,自來熟,就連碰上路邊的狗都能聊上幾句,能打探出很多有用的消息來。

元寶已打聽出程之才與章衡正投靠於司馬光門下。

正因如此,所以蘇轍對上司馬光時是格外小心。

馬車慢慢悠悠駛到杏花樓門口,蘇轍明面上與尋常食客無異,可進去之後就直接到了準備好的廂房看賬本。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蘇轍身為程氏的兒子,在做生意看賬本方面也是極有天賦的。

王管

事早將準備好的賬冊送了進來,這些賬冊已提前理好,蘇轍隻需檢查就行。

王管事趁他看賬冊的空當,壓低聲音道:“……元寶說要我多注意些程之才與章探花的動向,這幾日他們又來過兩次,一次是隻有他們兩人,一次還有七八個彆的官員,其中有司馬大人。”

蘇轍翻賬冊的手微微一頓:“司馬大人來的那次,他們可有說什麼?”

王管事斟酌道:“從他們話中可以聽出司馬大人對章探花頗為看重,程之才之所以能搭上司馬大人這條線,皆因章探花牽線搭橋。”

“那日他們喝多了酒,說起大人的家務事來……”

他的話說了一半就說了下去。

當日程之才說起故去程老太君的遺言時是淚如雨下,傷心欲絕,雖並未直接言明程氏不孝不義,但字字句句皆是這個意思。

程之才借著酒勁,更是說這件事是蘇轍在背後出主意。

蘇轍大概也能猜到程之才說了些什麼,畢竟狗嘴吐不出象牙:“那司馬大人是什麼反應?”

王管事斟酌道:“司馬大人隻淡淡笑了笑,並未接話。”

蘇轍微微頷首,表示自己知道了。

等著他將所有賬冊看完,這才思索起這件事來,隻覺得自己一點都看不透司馬光到底是什麼意思。

他想,司馬光之所以年紀輕輕能坐到同知諫院的位置,其城府與心智絕非常人所及,大概也知道自己與歐陽修父子來往過密,不會輕易轉投他的麾下。

他想了一會,發現自己根本想不明白,索性並未繼續想這事兒。

既來之則安之。

總會有辦法的。

蘇轍看完賬冊,就走出杏花樓。

誰知他剛要上馬車,就聽見不遠處傳來聲音:“子由?”

蘇轍轉頭一看,這人不是王鞏還能是誰?

王鞏,字定國,是汴京出名的美男子,祖父曾是真宗朝明相王旦,外祖父是宰相張士遜,父親是著名諫臣王素,與歐陽修等人並稱“四諫”。

當然,這些與蘇轍沒什麼關係。

他之所以與王鞏熟識,是因這人的嶽父是張方平。

蘇轍與蘇軾兄弟二人前去張家拜訪時,就遇上了攜妻回娘家的王鞏,說過幾句話而已。

王鞏對這位大名鼎鼎的狀元郎是如雷貫耳,不光在外,在嶽家更是如此。

他每次帶著妻子回娘家看嶽母,嶽母總是回提起蘇轍,有時說蘇轍給他送來了四川最時興的料子,有時說蘇轍給她送來了好吃的糕點,有時更說蘇轍登門隻是陪她說了些閒話而已……他聽的出來,嶽母很喜歡這個少年郎。

蘇轍拱拱手,道:“定國兄。”

王鞏是富家公子,是杏花樓的常客,當即就打趣道:“子由,你倒是有閒情逸致,竟獨自前來杏花樓吃飯,我還以為你這時候正在司馬大人府上了!”

蘇轍知道,像王鞏這等出身世家的公子哥兒對汴京消息最為了解,許多辛秘

消息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

故而他面上微微露出幾分驚愕之色來:“不知道定國兄何出此言?”

若換成旁人說這話,王鞏定覺得他在裝傻。

可這人是蘇轍……王鞏想著嶽母提起他來就像說自家傻兒子一樣,想著這也是個死心眼的孩子,便走到一旁衝他勾勾手:“今日司馬大人又送了一方硯屏石是不是?若是我沒記錯的話,前些日子你的恩師歐陽大人也送了你一塊硯屏石是不是?我猜,司馬大人這是想搶你的意思了!”

說著,他的聲音更是低了些:“司馬光這個人,你還是小心些為好。”

“我聽說當日正是他舉薦你為秘書省校書郎,原以為歐陽大人會保你,正好他能借著這個機會好好參歐陽大人一本,說他包庇門生,誰知歐陽大人什麼都沒說。”

“那司馬光索性將計就計,想著拉攏你。”

他搖搖頭,頗為惋惜道:“雖說校書郎這差事不錯,事少錢多升遷快,但將你放在這個位置上,卻是殺雞用牛刀啊!”

蘇轍拱手道:“多謝定國兄相告。”

王鞏是個性子灑脫的,直道:“就算換成了彆人,我大概也是會說的。”

“司馬光他們一行向來看不慣我們這等靠恩蔭入仕的官員,見到我們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不知道的好以為我欠他錢了!”

他拍拍蘇轍的肩,叮囑道:“還有,我聽說那章探花近來極得司馬大人喜歡,你也提防些他。”

蘇轍是連聲道謝。

他在王鞏身上,好似看到了另一個蘇軾。

不,這人比他六哥話還多,也幸好王鞏出身不俗,隻要不出什麼大事,也是不必怕的。

回去之後,蘇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管誰人給他下帖子,他都沒去。

這些下帖子的人中,就有章衡。

一時間,就有風言風語傳出來,說當今狀元郎雖學問出眾,才學過人,模樣不凡,卻是個不折不扣的書呆子。

元寶聽說這件事氣的不行,回來後就氣鼓鼓的:“……呸,這些人真的是狗眼看人低,居然說您是書呆子?若您是書呆子,這天底下就沒聰明人了!”

蘇轍笑了起來:“嘴長在旁人身上,要說什麼隨他們去吧!”

“如今六哥離京,我又成了眾人口中的‘書呆子’,倒是那位章探花風頭正盛,大概我也能猜到是誰在背後搗鬼!”

不過他卻是一點不怪章衡,反倒還想好好謝謝他,如今多位大臣想將他搶到自己麾下,他此時不當書呆子還等何時?

藏拙,他可是最擅長的!

當然,如今藏拙與當初念書時的藏拙卻不能相提並論,他為自己製定的目標是快準穩。

快,指升官快。

準,是看人準。

穩,是平平安安。

蘇轍索性安安心心當起他的“書呆子”來,一直到上任前並未拜會任何人,甚至連他的頂頭上司秘書省秘書郎都沒前去拜訪一

二。

所以等到蘇轍身著官服前去府衙報到時(),那些同僚看他的眼神滿是打量。

好似在看他是不是真是個書呆子似的。

蘇轍像沒看見似的?()_[((),與秘書郎自我介紹一番後則到了自己的位置坐下辦差。

如今任秘書郎的是個叫齊臏的老頭兒,一直熬到這把年紀還在正八品秘書郎的位置打轉兒,可見是不光才學,能力亦或者為人處世皆不出眾,他多年鬱鬱不得誌,見年少有為的蘇轍是橫看豎看都不順眼,直丟了一摞書給他,吩咐道:“好生看看這些折子與文書有沒有錯漏。”

蘇轍站起身來,恭敬道:“是。”

說起來這校書郎也是有三六九等之分的,畢竟他們的職責就是負責編撰和校訂皇上的詔令、奏折與其他文書。

但今日齊臏丟給蘇轍的一些文書卻與此毫不相關。

蘇轍差點就要笑出聲來。

這可真是事少錢多的差事,不知道多少人求都求不來。

可就算如此,蘇轍並未存著糊弄之心,不管齊臏給他安排什麼差事,他都會完成,當然,他也知道齊臏的心思,差事雖完成的好,卻並不快,每每到了要下班的時候才會與齊臏說自己看完了這些文書,問問齊臏有沒有彆的安排。

連著整整三個月,都是如此。

這日蘇轍剛剛下衙走出門去,屋內旁的校書郎就紛紛議論起來:“原先有人說他是書呆子我還不相信,隻想著能高中狀元的人怎麼也與呆子扯不上關係,沒想到還真是如此!”

“誰說不是呢?他不會看不出齊大人在針對他吧?若他聰明些,就該私下給齊大人送些禮,有道是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齊大人這人最是愛財,收了銀子肯定不會為難他的!”

“是啊,我聽說蘇家還是眉州首富,這點銀錢對蘇轍來說應該算不得什麼,可見他是真的傻!”

“沒錯,我若是他,就算不肯使銀子,去找歐陽大人也是好的,就算歐陽大人與司馬大人不對付,可若歐陽大人敲打齊大人幾句,他哪裡還敢為難這書呆子……”

被稱為“書呆子”的蘇轍卻是心情不錯。

他昨日才收到了蘇軾的來信,蘇軾在信中說自己剛在鳳翔府安定下來,一切都好,要他不必擔心。

故而蘇轍下馬車時臉色難得帶著些許笑意。

他剛走進院子,就看到了一抹熟悉的身影,頓時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娘,您怎麼來了?”

來者正是程氏,程氏一路風塵仆仆,看著有幾分憔悴。

可瞧見兒子,她面上的笑容卻是怎麼都擋不住:“我能不來嗎?你在信中說的你們父子兩個都快吃不上飯,我哪裡敢不來?”

她從上到下仔細打量起蘇轍來,最後更是笑眯眯道:“長高了,也長瘦了,當初你離開眉州時隻比我高一指長,如今都比我高半個頭。”

“最近怎麼樣?可還習慣?”

蘇轍自是撿好消息說,最後更是道:“……您說您也是,為何沒在

() 信中說一聲?這樣我也能提前出去接你!()”

北宋時期官員休息多,像歐陽修那等重臣一年都有一百多天休息,像他這等低品級的小官兒,休息多且不說,還能與同僚調休。

程氏笑而不語。

她身後的常嬤嬤笑道:夫人這是想給你一個驚喜了……?()_[(()”

母子相聚,蘇轍自是高興不已。

可他們高興過後,卻不免有些傷感起來,程氏放心不下不在身邊的蘇軾與蘇八娘:“……你嫂嫂在接到六郎要去鳳翔府的消息就已動身,早就已經到了,她是個穩妥的性子,有她陪著六郎我也能放心些。”

“還有你八姐姐,如今又有了身孕,說是這一胎懷相不錯,希望也是個聽話的孩子。”

蘇轍陪在程氏身邊說著話。

當然,他也是極有眼力見的,略陪了程氏一會就回房。

程氏與蘇洵感情一向很好,想必他們夫妻兩人也有不少話要說。

翌日蘇轍恰好休息,一大早去給程氏請安,程氏是個閒不住的性子,說想去去杏花樓看看:“……如今眉州的紗縠行都交給管事打理,我之所以來汴京一來是放心不下你們父子兩人,二來想著如今你入朝為官,杏花樓裡也有不少瑣事需要打理,你哪裡抽得開身?”

“正好我來汴京也能幫你打理這些瑣事,等著史氏進門,這些事想必也不用我操心!”

提起小兒子的親事,她滿臉帶笑。

蘇轍連聲應是,正陪著程氏走到門口,就見著一個衣衫整齊乾淨的奴仆上前道:“想必您就是蘇大人了吧?我們家大人有請!”

末了,他又添了一句:“我們家大人是同知諫院司馬光大人。”

一旁的門房低聲道:“少爺,小的與他說了好幾遍,說夫人昨日剛來汴京,今日您要留在家中陪夫人,可他說什麼都不走……”

那奴仆笑了笑道:“我們家大人幾次相請,蘇大人都避而不見,知道內情的清楚您有要事,不知道的還以為您這是瞧不上他了!”

這話說的就太嚴重了些!

蘇轍神色未變:“怎麼會呢?”

他想了想,知道無論如何自己都是要走一趟的,便道:“還請你回去轉告司馬大人一聲,我晚些時候會登門拜訪的。”

至於現在,他則要先陪著程氏去杏花樓轉轉。

上了馬車後,程氏卻是惴惴不安:“八郎,那人口中的司馬大人是誰?我瞧見他聽你說完這話一臉不敢相信,這位司馬大人可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

“你若有事,先去忙吧,不必管我!”

“要元寶帶我去杏花樓看看,那也是一樣的。”

蘇轍並未與他說起汴京與朝堂的齷齪,笑著道:“不是什麼要緊事,天大地大,什麼事情都比不過陪您要緊!”

“爹爹今日可是有事?若是沒事,咱們今日中午就在杏花樓吃飯吧,杏花樓又添了好幾道新菜,您應該會喜歡……”

他是渾然不在意的樣子。

一直等到他用過午飯,將程氏送回家,這才轉身去了司馬府。

司馬府比起歐陽府來更是氣派,更是處處可見其底蘊,蘇轍是一點不怵,登門道:“在下秘書省校書郎前來拜見同知諫院司馬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