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1 / 1)

北宋撈兄日常 阿洙洙 12359 字 2個月前

這等話,張方平從前不是沒聽妻兒說過。

可如今他乃朝廷命官,妻子身體不好,不宜隨他四處奔波,便留在了汴京,夫妻是聚少離多,如今驟然再聽這話,隻覺有幾分熟悉。

蒲叔瞧見他這些日子瘦的厲害,也道:“是啊,大人,這東西是蘇家相公買的,可不能送人!”

“自王河村遇災之後,您送過去的東西已經夠多了,可他們卻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不念著您的恩情就算了,居然還打您……”

張方平已不知聽蒲叔多少次提起這事兒,隻揮手打斷他的話:“蒲叔,我可沒說過這等話。”

他公務繁忙得很,略說了幾句話後就走了。

蘇轍也沒時間再幫蒲叔做活,不過還有平安,來福和元寶在了。

倒是蘇洵與蘇軾聽聞今日發生的事情後,極有默契的不答應。

蘇軾正色道:“……如今咱們知道張大人是個好官不假,可王河村的村民衝著堂堂知府大人都敢動手,彆說對你下狠手,當初離家之前,我與娘再三保證會好好保護你的,若你有個什麼差池,我該如何與娘交代?”

“八郎,你就算再聰明,可彆忘了自己今年才十六歲而已。”

“這等事,壓根就不是你該操心的。”

“至於如何說服安置那些村民,是該朝廷,該張大人操心的事。”

蘇洵微微頷首,也道:“八郎,我覺得六郎這話言之有理……”

蘇轍的面容是一如既往的平靜,但說出口的話亦是堅決:“爹爹,六哥,我問你們,我勤學苦讀,奮發向上這麼多年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考取功名,是為了出人頭地,是為了替朝廷,百姓分憂解難,如今有這樣一個替百姓做事的機會擺在跟前,為何不先試一試?難不成日後我入朝為官,遇到什麼危險之事,也要像如今一樣躲起來嗎?”

蘇洵與蘇軾皆沉默了。

蘇轍更是道:“爹,六哥,你們放心好了,有張大人在,不會有事的。”

“就算那些村民真心生不滿,也是衝著張大人去的,如何會對著我一個半大的孩子下手?”

蘇軾搖搖頭:“罷了罷了,你從小就是這樣的性子,但凡認準的事兒是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到時候我陪著你一起去好了,好歹能多個人照應,如此也不算辜負娘的囑托……”

多個人,多一份力嘛!

蘇洵倒也想跟著一起去,可他身份不便,又非朝廷命官,難不成到時候也能以“好奇”的由頭過去?

定是不能的。

蘇轍看著一臉關切的父兄,點頭稱好。

張方平原打算第二日就帶他前去王河村的,畢竟如今天氣一日賽一日寒冷,為避免夜長夢多,早一日搬空整個村落更為安全。

可蘇轍卻說要張方平給他兩日準備時間。

張方平允諾。

到了第三日一早,蘇轍就身騎駿

馬到了門口。

如今天色未亮,冷風呼呼直吹,便是連一貫勤勉的張方平都很少起這般早。

蘇轍也知今日自己舉動很是反常,笑著解釋起來:“……我六哥說前去王河村太過危險,非要與我一塊去,隻是我六哥性子有幾分衝動,我怕到了王河村會遇上危險,便昨夜要元寶給您送信早早出發,還望您彆見怪。”

張方平頷首,對蘇轍印象愈好:“隻是你今日為何會騎馬?”

他雖文人,但也頗有見識,從蘇轍的一舉一動中看出其動作很是爽利。

蘇轍笑道:“您待會兒就知道了。”

張方平很快就再次領略到蒲叔為何會對蘇轍讚不絕口,甚至說若是能有蘇轍這樣的孫兒就好了,原因很簡單,與這樣一少年在一起真的不用操什麼心。

他坐在馬車內,一會元寶送進來餐食,一會遞進來熱水,一會又拿湯婆子……甚至最後還遞進來一個鼻煙壺。

迎上他不解的目光,元寶略有幾分得意解釋道:“我們家少爺說了,今日大人起的早,想必這會坐在馬車裡是昏昏欲睡,縱然大人聰慧,可若人精神不濟與村民談判會落了下乘,如今王河村就在眼前,您嗅嗅鼻煙壺醒醒神。”

張方平看著手中精美的鼻煙壺。

這鼻煙壺用的是甜白釉,上頭畫著是個樹下朗朗讀書的小兒,很是精美,若換成他,可舍不得買這樣好的寶貝。

他嗅了嗅,隻聞到一陣清新的薄荷香。

元寶又道:“這鼻煙壺是我們家少爺自己做的,裡頭裝的是自己煉的薄荷葉,聞多了不會傷神也不會晚上睡不著。”

張方平道:“他有心了。”

若說出發之前他對蘇轍說服王河村的村民並無多少信心,但不過短短大半個時辰,他就改變了想法。

這孩子沉穩且心思細密,來日在朝堂之上定是個人物。

很快,馬車就穩穩停在了王河村門口。

張方平大人走了下來,道:“蘇轍,走吧。”

王河村門口如今已是戒備森嚴,更是派了四五個壯漢守在門口,就是生怕官府趁他們不備來硬的。

如今這幾個壯漢一看到張方平等人,更是如臨大敵起來。

蘇轍卻指了指自己身下的馬匹,道:“張大人,我騎馬進去。”

張方平略沉吟片刻,就點頭答應了。

任何人的馬匹都走不進王河村,興許蘇轍今日是有備而來。

很快,蘇轍就騎著馬跟在張方平身後走進王河村境內,村口那幾個大漢更是看傻了眼。

他們一個個雖提防張方平等人不假,但也知道這人是汴京來的大官兒,可不像他們年老的村長似的不知輕重將人腦袋砸了個窟窿,如今是驚到了……竟然有馬能走進村子裡?說好的王河村受神明保佑的呢?

如今不光是蘇轍騎著馬,就連他身後的元寶也騎著馬。

元寶是蘇轍當年在流民堆買回來的小難民,聰明且反應快,用他的話來說

,他最能知道這些蠻不講理的人到底在想些什麼。

蘇轍一路走來,王河村村民紛紛駐足相看,更是互相交頭接耳,目露驚愕之色。

張方平卻是神色如常,一路直行於一稍微看起來像樣些的屋宇前。

院子門口早有人一六七十歲的老頭候著,看起來滿臉怒容,一開口更是道:“我說張大人,你又要做什麼?難不成嫌你額上的窟窿還不夠多,想再要我給你送一個?”

蘇轍知道,這人應該就是王河村的村長了。

張方平與王老頭打過幾次交道,知曉這人是個胡攪蠻纏的性子,神色未變。

倒是他身後的衙差怒不可遏,厲聲道:“不得對張大人無禮……”

張方平抬起手示意他們莫要多言,誰知還是遲了一步,隻見那王老頭狠狠朝說話的衙差啐了一口,一口唾沫直奔那衙差面門而去。

王老頭更是喋喋不休道:“我呸,你狗嘴裡說什麼呢?”

“還張大人,叫我說,你們就是一群披著官服的強盜,見我們王河村有寶貝,就想搶走,你們這樣的人我見多了!”

“反正我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我也不怕你們,就算我死,也不會叫你們搶走我們村的寶貝……”

說來說去,還是為了王河村那根本不存在的金銀財寶。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這話從來不假。

王老頭話音落下,他身後的村民是紛紛附和。

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張方平遇上這等無奈之人也是束手無策,畢竟以王老頭為首的一乾人根本不聽他說什麼。

蘇轍掃了身後的元寶一眼,元寶就厲嗬一聲,放聲道:“放肆,怎能對佛祖身邊仙童無禮!”

以王老頭為首的一乾人是神色一變。

方才蘇轍進來時他們就注意到了,這少年郎模樣氣質皆出眾,彆說王河村沒這樣好看的人,就連整個益州隻怕都找不出這樣的人來。

蘇轍下意識看了張方平一眼,隻見這位張大人神色不變。

他想,很好,這位張大人一看就是個乾大事的人。

若換成他聽到這等話,隻怕就笑出聲來。

王老頭身後的村民又是竊竊私語。

王老頭畢竟是村長,有幾分見識,沒好氣道:“真是笑話,你說這長得像娘們似的小崽子是仙童他就是仙童?我還說我是玉皇大帝轉世了……”

他的話還沒說完,身後就有村民拽了拽他的袖子:“三叔,俺看他不一定在撒謊,他們還能騎馬走進來了!”

時人皆信鬼神之說,王河村的村民就沒幾人讀過書,更對這些深信不疑。

王老頭一時也是語塞。

蘇轍坐在馬上裝深沉,好在他一貫是個面上沒什麼表情的,要不然定要露餡的。

尋常馬蹄上安的都是馬蹄鐵,鐵遇上磁鐵就會被吸住,馬雖為畜生,但走不動了要人家怎麼走?所以自是在王河村門口躊躇不前。

他之所以要張方平給他兩日的時間,是給馬安上了銅做成的馬蹄鐵,並不會受到磁鐵乾擾,所以能夠正常走進王河村。

當然,這些道理王河村的人是不會懂的。

蘇轍見村民似被唬住,這才朗聲開口:“張方平乃為國為民的好官,此次勸你們搬離王河村是因流石地動之因,並未私念……”

王老頭見“仙童”一開口就是為張方平說話,如被踩了尾巴似的跳了起來:“你說你是仙童就是仙童?萬一你是張方平找來的幫手怎麼辦?說不準是你們一起合起夥來騙我們,想占了王河村的金銀財寶。”

“我不搬,我死也不搬!”

他雖知道自己沒幾年活頭,這些金銀財寶就算真被挖出來也享不了幾年福,但他兒孫眾多,一家賽一家能生,總得為自己那幾十個孫兒想想才是。

蘇轍居高臨下環顧所有人一圈,目光最後穩穩落於王老頭面上:“敢問王村長,您今年貴庚?”

“什麼貴羹便宜羹的,我聽不懂,我家一碗羹多少錢與你有什麼關係?”王老頭沒讀過書,不認識字,能在王河村當上村長是因為他胡攪蠻纏的功夫最了得,還有他們家的孩子最多。

王村長身後的一男子拽了拽他的袖子,低聲道:“翁翁,他的意思是問您今年多大年紀。”

王老頭面上半點不好意思的表情都沒有,惡狠狠道:“七十六,怎麼呢?與你有什麼關係?”

蘇轍含笑:“您活到這般年紀,從小到大可曾有王河村的人見到那些金銀財寶?”

“罷了,不說金銀財寶,可有撿到一兩個銅板?”

王老頭面色訕訕。

自他有記憶開始,王河村的百姓就一直想著能夠找出寶藏所在地,根本無心勞作,要麼是混吃等死,等著天降大財,要麼是上山去尋壓根不存在的寶藏,日複一日,村民的日子是越來越難過,彆說路上撿銅板,兩人同時看到路邊有結的野瓜都能大打出手了!

蘇轍繼續道:“這就是了,正因你們好逸惡勞,毆打朝廷命官,所有佛祖則罰你們生生世世都找不到埋藏地底的寶藏。”

“人在做,天在看,唯有心存善念、積極向上之人才能得到佛祖的庇佑。”

“至於你們,退一萬步說,就算真叫尋到金山銀山,隻怕不出多少年,那些銀錢會被你們揮霍一空,於國於民皆無任何益處,你們捫心自問,若你們是佛祖,會叫你們尋到這滔天寶藏嗎?”

不少村民已被蘇轍這番話說的羞愧低下頭。

當然,也有好些硬骨頭昂著頭,面含怒意。

王老頭就是其中為首的那個:“嗬,你說你是佛祖身邊的仙童,你可有何證據?”

他這話一出,眾人皆紛紛附和。

蘇轍自是有備而來,他甚至沒朝身後的元寶掃一眼,元寶就揚聲道:“我們家少爺既是仙童,自然是會法術的。”

頓時,所有人的目光就落於蘇轍身上。

隻見蘇轍虛抬左手,手上空無一物。

再見他微闔雙眼,抬起右手施法一二,雙手合掌,再抬起右手時,左手上放著一塊金子。

足足有三四兩的金子。

眾人瞠目結舌,話都說不出來。

蘇轍淡淡道:“這下你們可相信?”

隨著他的話音落下,就將這小小金子在空中拋出一個漂亮的弧線,轉身就走,臨走之前就道:“佛祖對你們王河村的百姓已是仁至義儘,信不信皆由你們。”

“若你們信奉佛祖,拿著這塊金子走吧,若是不信,佛祖自會給你們懲處的……”

他騎著馬,昂首挺胸走了。

一直強打起精神的張方平萬萬沒想到自己竟沒說幾句話,如今見王老頭等人那將信將疑的樣子,也跟在蘇轍身後走了。

他看著蘇轍的背影,不得不承認這小子扮起仙童來是像模像樣的,果真是生了一副好皮囊。

他甚至忍不住暗想,可惜這小子已經定親,若不然自己能將幼女許配給他……

等著回到府衙,蘇轍剛下馬,就有衙差前來:“……張大人請您過去說話。”

蘇轍便隻能跟在張方平身後。

府衙前院,則是張方平平日辦公的地方,他的書房也是一貧如洗,想必是能賣的賣,能當的當,甚至招待蘇轍的也隻有一盅清茶而已。

如今張方平看向蘇轍的眼神裡已不光隻有讚賞,甚至還有滿意:“……我回來的路上好好想了想,進去王河村時你一直用左手捏著韁繩,大概是右手藏著東西,施法不過是變了個戲法是不是?”

蘇轍正色應是:“什麼都瞞不過您的眼睛。”

戲法這種東西就是知曉始末後會覺得簡單,可若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來看,隻覺得神奇。

他還記得昨夜將這戲法演示給元寶看時,元寶就差真的跪地衝他磕頭了。

張方平一開始覺得蘇轍的性子有七八分像蘇渙,可如今看來,蘇轍就是蘇轍,是他自己,並不像任何人:“今日你出其不意,做的很對,對付什麼樣的人就該用什麼樣的辦法。”

“隻是你有沒有想過,這戲法能騙得了王河村百姓一時,等著兩三日之後,他們緩過神來,隻怕還是不願搬走的。”

“到時候再登門勸說,隻怕更是難於上青天,大概隻能動武了。”

他雖問心無愧,卻也不願見到那等慘狀發生的。

蘇轍笑了笑:“您放心,過不了幾日他們就會搬走的。”

“因為我丟出去的根本不是什麼金子,而是石塊。”

頓了頓,他才道:“不知道張大人可聽說過山荷葉?”

張方平博學多才,微微頷首道:“山荷葉乃生長在雲南一帶的植物,生長在深山野林,喜潮濕透氣的環境,開花時呈白色,若是遇上雨水,則會呈現透明狀……你的意思是,這次你用山荷葉的汁水塗抹於石塊之上,猛地一看,那是塊金子,可若被人搶奪,石塊在人手心裡奪來奪去,自然就會變成透明狀,成了石頭。”

“張大人猜的分毫不差。”這一刻,蘇轍隻覺得這位張大人也是厲害,尋常人聽都沒聽說過什麼山荷葉,可他不光知道,更能知道他的計策:“若換成彆的時候,尋常人多看幾眼就知道這並非金子。”

“可惜王河村的百姓都貪婪得很,特彆是王老頭,不,王村長,看到這樣大的一塊金子肯定會你爭我奪,不會仔細端詳,一來二去的,這‘金子’也就變成了石塊,他們見了,豈能不怕?”

張方平忍不住笑了起來:“你比我想象中還要聰明。”

他不是沒有見過天資過人,聰明絕頂的年輕後生,卻無一人像蘇轍這樣心思活絡。

他還要再稱讚幾句,門卻突地被人推開。

蘇轍與張方平轉身一看,來者不是蘇軾還能是誰?

跟在蘇軾身後的衙差為難道:“大人,我沒攔住……”

蘇軾見蘇轍看起來並無何損傷,懸著的一顆心這才微微放了下來,忙道:“張大人,您彆怪他們,是我非要闖進來的,八郎大清早不告而彆,我,我實在擔心的很……”

張方平也是有家眷之人,自能懂得蘇軾的擔心,便道:“無妨。”

他也曾考問過蘇軾的學問,論聰明,蘇轍的確是及不上蘇軾,但這孩子卻太過於莽撞直率,隻怕以後在官場上會樹敵不少。

蘇轍已與張方平解釋的七七八八,起身就告辭要走。

他前腳剛走出門,後腳蘇軾就將他從頭到腳打量個遍,一遍又一遍道:“八郎,你沒事兒吧?”

“你是不是真的沒事兒?”

“王河村的那些村民可有對你動手?”

蘇轍瞧他這副關切的模樣,心中甚是感動,直道:“六哥,我沒事,事情都已解決,我和張大人都毫發無傷。”

蘇軾的一顆心這才徹底落了下來,更是自責起來:“八郎,你不知道我醒來後發現你已起身走了不知有多擔心,我知道你定是怕牽連到我身上,知道王河村危險,所以才不願帶著我一起過去的。”

“按理說身為兄長該處處保護你,可你倒好,從小到大都是你護著我,我,我算哪門子的哥哥?”

蘇轍看著他:“六哥,你彆想的太多,我之所以偷偷出發並非是怕牽連到你身上,而是我知道,若是你跟著一起去了,今日的事情肯定就成不了了。”

昨夜他就想過這件事,依蘇軾的性子,今日若是在場,隻怕元寶剛說他是佛祖身邊的仙童,蘇軾就會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

如此一來,戲哪裡還演的下去?

蘇軾宛如晴天霹靂似的愣在原地。

他下意識看向蘇轍身後的元寶,想要從元寶面上窺探一二,想著定是蘇轍這個好弟弟怕他擔心難過所以才想出這般說辭騙他的。

可惜啊可惜,元寶隻微微點了點頭,證明蘇轍並未說假話。

蘇軾的天,塌了。

若換成從前小時候,蘇轍定會上前安慰他一二,可今日他卻是將今日發生事情的來龍去脈都道了出來,最後更道:“六哥,你自己說說看,若帶著你去是不是會露餡?”

他想,蘇軾的性子既無法改變,但總得叫蘇軾知道自己是什麼德行,對自己有個清晰的認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