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1 / 1)

北宋撈兄日常 阿洙洙 13630 字 2個月前

蘇洵與蘇軾一想這話,隻覺得蘇轍說的十分有道理。

蘇洵更是道:“既然張道長都這樣說了,回去之後你們也不必念書做學問,撒起歡來高高興興玩上一段時間再說。”

“爹爹相信,區區童試可是難不倒你們的。”

蘇軾是求之不得。

但蘇轍如今卻已習慣了日日看書寫字,他想,若要他玩這麼久隻怕是有些不習慣。

蘇洵回去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與蘇家上下所有人說了此事,中心思想很是明確,就是讓蘇轍與蘇軾這兩兄弟這些日子玩好,玩痛快。

翌日一早起來,蘇轍用完早飯就百無聊賴坐在院子裡看樹上的喜鵲,正院裡就來了個婆子,笑著道:“八少爺,老太爺說若您閒著無聊,可以去幫侍弄侍弄菜園子。”

蘇轍想著閒著也是閒著,索性站起身來。

可還未等他走出院子,元寶就說陳太初來了。

蘇轍很是狐疑,卻還是要元寶趕快將陳太初迎進來。

陳太初今日是一身常服來的,衣服上是一身補丁,一路走來,許多人紛紛側目,可他卻是面不改色。

蘇轍更是迎到了院子門口接他,開口笑道:“陳師兄,你怎麼來了?”

他見陳太初手中還拎著個用布蓋著的竹籃,不免好奇道:“陳師兄,你這是做什麼?”

陳太初將煮竹籃上面的破布揭開,裡頭赫然裝著些乾貨。

有乾豇豆,乾菌子,乾木耳……還有十幾個雞蛋。

蘇轍見了,是愈發不解。

陳太初正色解釋道:“很多事情,我是心知肚明,去年臘月底,若非蘇家差人送來了一貫錢,如今我娘早就不在人世。”

“我娘繡工雖不錯,但放在蘇家的紗縠行中卻不算出挑,當初是你與蘇軾一起要幫助我們母子兩人的吧?”

蘇轍不置可否笑了笑,道:“陳師兄,你說這些就太見外了。”

“一開始我欽佩你的勤奮,後來更是敬佩你的人品。”

“若無此機緣,我們也不會深交。”

“無功不受祿,這一貫錢你們又不是白白收下的,不過是先給錢後交繡品,又何來道謝一說?”

去年年底遇上雪災,不少百姓流離失所,甚至生生餓死、餓死,陳太初知道,除去蘇家最開始送來的一貫錢,蘇家後來又送來過兩次錢,若非蘇家送來的那些銀錢,他們母子早就沒命了。

陳太初搖搖頭,正色道:“話不是這樣說的,其中緣由,你我都清楚。”

“大恩不言謝,我如今能力有限,有些感謝之言說了也是冠冕堂皇,是假大空,索性就不說了。”

“但今日我還是想與程娘子磕個頭。”

他想,隻要蘇家兄弟有需要,即便是上刀山下火海都在所不辭。

蘇轍看著他一臉正色,便隻能道:“既然如此,我就帶你去見見我娘吧。”

兩人很快行至書房。

此時,蘇八娘正跟在程氏身邊學打算盤,當初她跟在程氏身邊啟蒙,如今程氏忙了,家中有個夫子專程教她學問。

就算如此,程氏依舊沒放棄對蘇八娘的教導,甚至還教她如何做生意。

用程氏的話來說,有銀錢傍身乃立世之根本,多學些本事傍身總是好的。

可惜蘇八娘向來對這些不感興趣,她隻對煮茶有興趣,如今窩在程氏身邊死乞白賴道:“……娘,我是真的對這些沒有興趣,我又不是那等非要過好日子的?賺那麼多銀錢做什麼?”

她正說著話,蘇轍就帶著陳太初走了進來。

她攀著程氏的手連忙放了下來,坐直了身子。

蘇轍上前解釋道:“娘,八姐姐,這就是我與六哥時常說的陳太初陳師兄!”

陳太初的名字,在蘇家已不知道被提起過多少次。

彆說程氏,就連蘇八娘都已如雷貫耳。

蘇八娘認真打量著眼前這人。

隻見這人雖衣衫襤褸,卻是脊背挺得筆直筆直,更是毫不猶豫朝程氏跪了下來:“多謝程娘子救命之恩,您的恩情,太初與娘是沒齒難忘!”

程氏眼瞅著陳太初衝自己磕了個頭,忍不住將這孩子扶了起來:“好孩子,起來吧。”

“你娘的女紅的確是不錯,做出來的繡品是一等一的好,我也是按照實際的工價結給你們的,我們是錢貨兩清,誰都沒占誰的便宜……”

可不管她怎麼說,陳太初心中都認定蘇家兩兄弟與程氏都是自己的大恩人。

等著蘇轍將陳太初帶下去後,蘇八娘隻道:“……這陳太初長得和我想象中一點都不像,他長得還是怪好看的。”

“八郎說的沒錯,這人雖出身微寒,但一看就知道以後能大有所為。”

程氏聽聞這話,是若有所思。

而跟在蘇轍身後的陳太初並無太大感覺,隻覺得方才一瞥,那蘇家八娘長得真是好看,就像是天上的仙女似的。

***

接下來的日子,蘇轍與蘇軾當真如張易簡道長所言,每日就是吃吃喝喝玩玩。

程氏聽蘇洵說了張易簡道長給孩子們放假的緣由,所以也是難得給蘇轍與蘇軾兄弟兩人每天十文錢的零花錢,叫兩個孩子閒來無事去買零嘴吃。

蘇軾隻覺得自己這小日子過的是快活似神仙。

蘇轍也就閒了二四日,又開始每日看起書來。

甚至遇上自己一知半解的內容,他前去羅家時還會請問羅慎之。

隻是他統共問了羅慎之兩次問題,羅慎之都是對其一知半解,苦笑著道:“……八郎,以你的學問,考個秀才回來是綽綽有餘,這個問題對如今的你來說太過深奧,甚至對我來說也知道的並不清楚。”

“不如這樣,等我去書院問過我的夫子後,再來問你解惑如何?”

蘇轍連連稱好。

他與羅慎之相處的時間雖不長,但愈發覺得自己這大姐夫是個實在本分之人

等著蘇轍兩個問題弄明白之後,則與蘇軾兩人一起參加了童試。

童試,又叫縣試,以縣或府為一單位進行人才選拔。

蘇轍上輩子好歹也是“考神()”,可頭次參加北宋大型考試多少還是有些緊張的,可等他進場一看,卻發現這考卷上的內容著實不算難。

他略一沉吟,就下筆如有神,齊刷刷寫了起來。

等著蘇轍出了考場大門,下意識就找尋起蘇軾來。

兄弟兩人再次碰面,面上皆帶著笑。

特彆是蘇軾,隻覺得胸有成竹,更是大放厥詞道:……八郎,這考題未免太簡單了些,娘說了,若是我能順利通過童試,就給我們做一桌好吃的,我看娘可以提前準備起來了!?[(()”

他的嗓門又大,這話一出在,好幾個人都紛紛側身打量起他來。

目光中有羨慕,有嫉妒,當然更多人眼中則是不屑。

他們隻覺得這兩個小娃娃看著年紀不大的樣子,倒是挺猖狂的樣子,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

蘇轍拽了拽蘇軾的袖子,低聲道:“六哥,你能不能低調點?”

“你看,彆人都在看你了!”

蘇軾卻是毫不在意道:“他們若是要看,就要他們看好了!”

“興許我還會奪得第一,成為案首,如此一來,他們早看晚看都是要看我的,讓他們看看又何妨?”

蘇轍:……

他微微歎了口氣道:“六哥,你這般性子,可是會惹人嫉恨的……”

“雖說你的確才學出眾,可想要奪得案首還是有點難度的。”

就算他對北宋的科舉製度不甚了解,但也能想到幾分的,若蘇軾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奪取童試案首,那叫其餘那些幾十歲的考生面上如何掛得住?

所以考官們大約是不會允許這等情況發生的。

童試不比鄉試,會試那樣嚴格,作弊幾率還是挺大的。

蘇軾隻覺得自己才高八鬥,當然不會認同這話,兄弟兩人你來我往爭個不停,卻是瞧見人群中有個熟悉的身影。

這人不是程之元還能是誰?

蘇轍與蘇軾兄弟兩個看到他時是微微愣了愣,蘇軾更是不解道:“八郎,他,他怎麼也參加童試了?”

蘇轍很快就想明白其中的關鍵之處,輕聲道:“六哥,難道程之元不能參加童試嗎?但凡天下讀書人皆能參加童試的。”

頓了頓,他頂著蘇軾那不解的目光道:“我知道你想說什麼,無非是想說以程之元才學,當初從‘丙’班刷到了‘丁’班中去了,以他的才學,參加童試十有八九會落榜的。”

“但你卻沒有想過,他一母同胞的親哥哥程之才才學在眉州頗有盛名,可見程家很重視幾個孩子的才學。”

“那程之元被張易簡道長趕出北極院,又被程浚不喜,以程大舅母的性子,肯定不會放任程之元自暴自棄的,定會在家中請夫子教學。”

“他的功課本就不差,勤學

() 苦讀之下,相信童試還是輕而易舉的。”

隻是以程之元的才學與天資,想要取得什麼好成績,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蘇軾一聽這話,隻覺得十分有道理。

兄弟兩人剛走沒幾步,程之元也看到了他們。

若換成尋常人做下當日謀財害命之事,定會覺得不好意思,但程之元卻是惡狠狠瞪了他們兄弟兩人一眼,眼神裡恨不得射出刀子來。

蘇軾沒好氣道:八郎,你看他,你看看他,這天底下怎麼有他這樣的人?

蘇轍也搖搖頭,道:六哥,你與他這樣的人計較做什麼?

他這樣的人,已是無可救藥!

若與他一般見識,那才是自找不痛快!

很快,蘇轍與蘇軾兄弟兩人就徑直從程之元身邊走過,任程之元是目露不忿也好,還是目露恨意也好,他們都像是沒看到似的,兄弟兩人一致覺得,與這樣的人一般計較,簡直是浪費自己的感情。

等著蘇轍再往前走了幾步,就見到蘇家的馬車。

來的可不止一輛馬車,而是二輛。

最前頭的那輛馬車裡坐的是蘇老太爺。

中間那輛馬車坐的是蘇洵與程氏,蘇八娘。

最後一輛馬車坐的是王氏,蘇五娘。

看到這陣仗,蘇轍簡直驚呆了。

這陣仗簡直比當初他高考時還要嚇人。

他不由道:翁翁,你們怎麼都來了?”

蘇老太爺笑著道:“今日你們兄弟兩個考試完畢,我們一家人總要來給你們加加油助助威的。”

“童試已經結束,不管成績如何,都不必再想這等事。”

蘇轍與蘇軾連連稱是。

蘇洵則問起兩個孩子考的如何,蘇軾好歹卻是記得蘇轍方才的話,並未過分張狂,卻還是道:“這些考題先前張道長與我們講過的,不說奪得案首,可前十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蘇洵目露讚賞,微微點點頭。

緊接著,他的目光又落在了蘇轍面上:“八郎,你覺得如何?”

蘇轍則是斟酌道:“考的還不錯,應該能考中秀才。”

蘇洵面上很是高興。

他知道這兩個孩子的性子,以蘇轍的性子,既能說出這樣的話,定是十拿九穩。

他更知道童試隻是科舉的開始,越往後的路才是越難。

蘇家一行人剛上馬車沒走幾步路,就有史家的小廝前來相請,說是史彥輔專程設了宴宴請兩位小少爺,蘇洵笑著道:“……不必了,回去謝謝你們家老爺,今日我們就不過去打擾了,來日我定帶著六郎與八郎兩個前去史家做客!”

馬車又沒走幾步路,陸續有與蘇家交好的各家前來相請。

這世道嘛,向來對神童很是推崇。

押寶得趁早,誰不知道蘇家出了兩位小神童,比他們的一伯蘇渙還要聰明厲害!

蘇洵與蘇老太爺一一回絕。

一家人回到家裡高高興興用飯。

氣氛很是融洽。

也是因為童試,蘇轍對北宋科舉有了信心,萬事開頭難,區區童試對他來說根本不算難。

但他更知道即便他在前世取得了博士學位,但前世所學與北宋科舉內容並不一樣,所以他是一日都不可懈怠。

他肩上的擔子可重得很!

所以蘇轍也就歇息了一日而已,翌日一早他又開始早早起床看起書來,甚至比當初還要勤勉。

這事兒很快傳到程氏耳朵裡了。

程氏一聽這話,連忙趕到蘇轍房中,委婉道:“……八郎,你這次童試可是考的不太好?若是考的不好,也沒關係的,你今年尚不到五歲,放眼整個青神縣乃至於整個眉州,都沒幾個學子比你年紀小的。()”

就算真落榜,也無所謂的。?()_[(()”

“你好好努力一年,明年秋天再去參加考試,定能高中的。”

蘇轍一聽這話就知道程氏的意思,笑著道:“娘,我並非考的不好,考的雖不說太好,但考個秀才回來應該是沒問題的。”

他看向手中的書本,正色道:“爹爹與道長都說,學問是一日不可懈怠,更何況如今我每日看書已成了習慣,一日不讀書寫字,就像是缺了什麼似的。”

程氏懸著的一顆心這才微微放了下來:“喜歡讀書寫字是好事兒,但也得注意些,可彆累著了。”

蘇轍笑著道:“娘,您放心,我知道的。”

頓了頓,他有幾分猶豫道:“娘,您覺不覺得爹爹這幾日怪怪的?”

程氏微微一愣,遲疑著點點頭:“自你爹爹從汴京回來之後,我就覺得他有些不對勁,雖說每天還是和從前一樣笑眯眯的,可我總覺得他像是變了個人似的。”

“對。”蘇轍跟著點點頭,附和道:“從前爹爹閒暇時候總是笑眯眯的,可這次落榜之後,閒暇時爹爹不說愁眉苦臉,卻是憂思憂慮,像是有心事似的。”

他這話說的程氏連連點頭:“對,你說的極是。”

她沒好說,有好幾次夜裡醒來,她看到蘇洵一個人獨坐於窗前嗎,更是屢屢歎氣。

她知道,就算蘇洵嘴上說著不再在意會試落榜之事,但這道坎蘇洵是如何都邁不過去的。

蘇轍輕輕歎了口氣,低聲道:“娘,我去勸勸爹爹吧。”

他放下書本,起身就往蘇洵書房走去。

蘇洵原先的書房仍是書房,隻是從前擺著書的書架已改成了放賬本的地方,桌上也都散落了不少賬本。

蘇轍走進去時,正見著蘇洵坐在太師椅上發呆。

他喊了一聲:“爹爹!”

蘇洵這才回過神來,擠出幾分笑來:“八郎,你怎麼來了?”

蘇轍的目光落在桌上散落的賬本上。

他聽程氏說過,蘇洵極聰明,不過幾日的時間就將紗縠行的賬目理的一清一楚,所有蘇洵還是有很多空餘時間的。

蘇轍笑著道:“爹

() 爹,我閒來無事,所以想來看看您,您這會忙嗎?”()

不忙,一點都不忙!蘇洵笑了笑,道:剛看完賬本,閒來無事坐著發會呆了。

?想看阿洙洙寫的《北宋撈兄日常》第 39 章嗎?請記住本站域名[(()

蘇轍卻是開門見山道:“爹爹,方才您可是在想會試落榜一事嗎?”

這個問題……實在太過直接,直接到一時間蘇洵竟不知道該如何接話,也忘了反駁。

蘇轍繼續道:“爹爹,我覺得這幾日您像是變了個人似的。”

“其實我和您想的一樣,科舉考的是些迂腐之言,寫的是些阿諛之話,可想要走科舉仕途之路,這些東西卻是必不可少。”

“您既然不喜這些,可以不走科舉仕途之路,可在我看來,卻不必放棄讀書的。”

他看向蘇洵,嘴角雖噙著笑,但面上滿是鄭重之色:“就像當初娘逼著我上進,逼著我念書是一樣的道理,最開始我是不大願意的,若不是因為六哥的關係,我鐵定不會小小年紀前去天慶觀念書。”

“可如今讀書寫字成了習慣,若真要我放棄念書,我鐵定不會答應。”

“更彆說您勤學苦讀幾十年,讀書寫字的習慣已嵌入到骨子裡,這下如何能夠習慣?”

“以我對您的了解,潛心念書並非為了權勢與地位,而是為國為民,既是如此,看不看書對您來說又有什麼區彆?隻要有心,便能為國為民,隻要有誌,便能一展宏圖……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蘇洵是微微一愣,遲疑道:“八郎,你是如何看出來的?”

蘇轍笑著道:“但凡了解您的人,誰能看不出您的心思來?”

“爹爹,今日我的話您可以好好想一想的。”

這話說完,他這才告辭離開。

他知道,人一旦鑽入牛角尖裡,再想要想明白是需要時間的。

蘇洵聽聞他的話足足在書房坐了一個多時辰,等著他從書房出來時天色已是漆黑一片。

而蘇洵心裡已是豁然開朗。

他覺得蘇轍說的沒錯,從一開始他讀書就是為了陶冶情操,為了明白事理……而非入仕,既然如今他已決心不再走科舉這條路,就該選些自己喜歡看的書來看,寫些自己喜歡的文章,何必拘泥於科考的內容?

沒出幾日,蘇轍就察覺到了蘇洵的變化。

他打從心底裡替蘇洵感到開心。

讀書是為了愉人育己,若心無旁騖,心懷赤忱,才能達到更高的文學成就。

不光是他,蘇家上下所有人都替蘇洵感到開心。

時間一晃而過,很快就到了放榜的日子。

這日一大早蘇轍與蘇軾皆早早起床,蘇轍還好,畢竟每日習慣如此,但蘇軾這些日子卻是睡到日上二竿才起床,今日是難得早起,知道平安出去查看放榜情況後,緊張的連早飯都用不下,低聲道:“八郎,我好像有點緊張,你說,我不會落榜吧?”

蘇轍想著他平日裡那副臭屁樣子,可實際上心底還是一不折不扣小屁孩,笑著道:“六哥,你彆擔心,你不會落榜的。”

“張道長,風清子師兄曾說過,以你的學問不說案首,可想要取得前十名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你啊,該吃吃,該喝喝,好生將心放在肚子裡就行了。”

其實張易簡道長的原話是,以蘇轍之學問也是一樣,不說案首,想要取得前十是絕無問題,隻看蘇轍願不願意一爭。

蘇轍的回答是不願意。

縱然他如此安慰,蘇軾懸著的一顆心仍七上八下,很快他們就見著平安匆匆跑了進來,一面跑一面揚聲道:“好消息,好消息,六少爺與八少爺都中了秀才,六少爺還考了第四名了……”

這好消息很快傳遍蘇家每一個角落,大家雖知道蘇轍兩兄弟定能高中,但這等消息,總得親耳聽到才放心。

平安繞了老大一圈,這才進屋報喜。

蘇轍見平安這樣子,很快察覺到不對勁:“平安哥哥,既我和六哥都中了秀才,怎麼你臉上並無多少高興之色?可是出了什麼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