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1 / 1)

北宋撈兄日常 阿洙洙 6187 字 2個月前

對蘇元娘等人來說,這個胖墩墩的堂弟長得實在可愛。

因出牙牙齦癢了的緣故,蘇轍的胖乎乎的手指頭一直咬在嘴裡,有人看向自己,他便咧嘴憨厚一笑。

蘇元娘等人隻覺得這小堂弟長得好像他們外祖母院子裡養的小奶貓兒似的,傻乎乎的,招人疼。

自己養的孩子那是怎麼看怎麼好,蘇老太爺日日看著蘇轍,覺得自己這小孫兒天下第一好,連連點頭道:“你們喜歡八郎,那就去抱抱他。”

“彆看這小崽子隻有九個多月,卻是沉得很。”

“好幾次六郎鬨著要抱他,程氏都不答應。”

說曹操曹操到,他老人家話音剛落,程氏就帶著蘇八娘與蘇軾走了進來。

妯娌兩人說起話來方便許多,程氏聽王氏說起自己的傷心難過,不僅勸慰她幾句,還陪著她掉了幾滴眼淚:“……大嫂,日子都是熬出來的,如今元娘他們聽話懂事,兩個哥兒也大了,你以後享福的日子還在後頭了。”

年僅四歲的蘇八娘長相酷似蘇洵,卻不似蘇老太爺和蘇洵那樣不著調,與蘇元娘等人打過招呼後,小嘴就叭叭不停道:“大姐姐,你們小心點。”

“八郎很沉的,你們當心彆把八郎摔了。”

“上次六郎抱八郎差點就把八郎摔了。”

相比較之下,蘇軾這個當哥哥的就沒一點當哥哥的樣子,湊在蘇元娘身邊道:“大姐姐,我也要抱八郎!”

“我也要抱八郎!”

蘇元娘已年方十六,可不敢將蘇轍交到年僅三歲的蘇軾手上,耐著性子勸了勸他,便交給了自己的弟弟妹妹。

蘇元娘為蘇澹長女。

她下頭還有兩弟一妹,分彆為蘇位,蘇修,蘇五娘。

王氏在娘家年紀最小,幾個孩子在外祖家也沒有比他們更小的孩子,一個個看到繈褓中的蘇轍是喜歡得很。

小蘇轍就這樣在蘇元娘懷中抱一抱,傳到蘇位手中,繼而遞到蘇修手上,最後送到了蘇五娘懷中,搞得他像個供人觀賞的吉祥物似的。

偏偏每個人抱他的時候都要說上一句——八郎可真重啊!

蘇轍:???

我不要面子的嘛?

更可惡的是年僅七歲的蘇五娘抱著他,皺眉道:“八郎長得可真像一頭小豬崽子!”

還未等蘇轍反應過來,蘇軾就頭一個不答應:“八郎才不是小豬崽子,他是我弟弟!”

“是我娘生下來的弟弟!”

他們姐弟兩個是誰都不讓誰,就蘇轍是不是小豬崽子進行了深刻且激烈的討論。

王氏從前隨蘇澹住在京城汴京,與程氏沒多少來往,更沒什麼仇怨。

一個獨自撫育四個孩子的寡婦,一個喪女不久的母親,兩人湊在一起是淚水漣漣,卻因蘇軾與蘇五娘這樣一鬨騰,屋子裡的氣氛輕快了不少。

程氏更是笑道:“……瞧我真是糊塗,大嫂舟車勞頓剛回來,想必是餓了。”

雖說正院裡設有小廚房,但蘇老太爺飲食向來簡單,她早就命大廚房準備好了菜肴。

很快常嬤嬤就帶著丫鬟上來擺飯,鵝項、肉油酥、金花餅、三和鮓、炙羊肉、倭菜……滿滿當當擺著一桌子。

看的蘇轍是咽口水,轉過頭來繼續含淚吃起肉糊糊來。

蘇老太爺向來是個不拘小節之人,再加上蘇軾與蘇五娘等人活潑,一頓飯吃下來也是高高興興。

等著王氏用完飯,則帶著兒女們回去了自己院子。

當初她與蘇澹剛成親時就住在蘇宅東院,院子雖修繕一番,但落在她眼裡這院子還是從前那個院子。

剛行至院子門口,她的眼淚就掉了下來。

蘇元娘等人是好生相勸。

王氏到底是心疼孩子們的,當著孩子們的面總算止住了眼淚,可一回屋,看到剛成親時蘇澹送她的白玉花瓶還擺在案上,終於忍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宋嬤嬤是王氏的乳娘,這次從王家回來之前,王老太太更是對她千叮嚀萬囑咐,說王氏心眼不大,要她多規勸王氏些,免得王氏鑽了牛角尖,傷了身子。

可宋嬤嬤嘴皮子都快磨破了,王氏的眼淚還掉個不停。

惹得宋嬤嬤低聲道:“……夫人,您就算不為自己想想,也得為幾個哥兒和姐兒想想才是。”

“大姑娘翻年就十七了,擱在眉州,年紀著實不算小,您該多想想大姑娘的親事才是。”

不說這話還好,一說這話,王氏眼淚掉的愈發厲害:“我哪裡能有什麼門道?當初剛成親不久,我就隨著老爺去了汴京,後來老爺沒了,我在娘家住了幾年。”

她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如今彆說眉州有幾家有頭有臉的人家她都不知道,可謂是兩眼一抹黑,索性道:“我看程氏是哥厲害的,索性叫她去操心元娘的親事吧。”

“她那哥哥說是中了進士,在汴京當了京官,門道肯定比我的多。”

宋嬤嬤下意識掃了眼門外,這才低聲說起蘇七娘去世,程家壓根無人吊唁一事,更說起程家與蘇家的官司來:“……您糊塗啊,就算三夫人心思不壞,可人都是自私的,如今她連八少爺都顧不上,送到了老太爺院子裡養著,哪裡有時間操心大姑娘的親事?”

“叫奴婢說,您是長房夫人,您不在,這個家由三夫人當倒也說得過去。”

“如今您回來了,哪裡還有叫三夫人繼續當家的道理?”

“這世上,又有誰會像您一樣真心實意替大姑娘打算?蘇家乃眉州世家大族,您當了家,就能四處走動,想為大姑娘說上一門好親事豈不簡單?”

王氏的眼淚是戛然而止。

她覺得宋嬤嬤這話很有道理。

姑娘家的嫁個如意郎君是頂要緊的事兒,她的元娘小小年紀沒了爹爹,總不能往後還繼續受苦吧?

殊不知,宋嬤嬤是有自己的小心思的。

這幾年她跟著王氏住在王家,處處仰人鼻息,看人臉色不說,更是每個月就靠那幾個子的月錢過日子,家中還有兒女即將成親,她不趁著這個時候多撈些銀子還等什麼?

原先她早就聽人說過蘇家沒錢了,可今日一看,破船還有三千釘,蘇家想必銀子還多著咧!

她太清楚王氏的性子,王氏當家不就等同於她當家?以後的好處豈不是多的很?

宋嬤嬤再一番遊說,王氏是越來越心動。

甚至王氏顧不得如今天已擦黑,叫人撐著傘就去了三房。

這時候程氏正懷中抱著蘇轍,考問蘇軾功課了。

她雖是一介女流,但從小也是飽讀詩書的,給不到四歲的蘇軾啟蒙還是綽綽有餘。

小小年紀的蘇軾聰明過人,如今正搖頭晃腦背著《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爹爹今日教我說了,說的就是學到的東西再重新溫習一遍,也是件很高興的事情……”

他邊背《論語》,還邊衝著蘇轍擠眉弄眼,可見區區《論語》根本考不倒他。

等著他一段《論語》背完,候在門口的春桃這才上前來。

春桃是知道自家夫人性子的,六郎讀書背書若無要緊事是不準打擾:“夫人,大夫人來了。”

程氏忙道:“請大嫂過來。”

她猜到王氏這時候過來肯定是有要緊事,但等著王氏說明來意,卻還是愣了一愣。

王氏不算聰明人,先前經宋嬤嬤挑唆一陣,本就對程氏有些意見,再加上方才被程氏晾了這麼久,意見更大,想著是程氏這是在欺負他們孤兒寡母,便愈發想要將管家之權搶回來:“……原先住在舟山娘家時,我就時常與元娘說你三嬸娘辛苦了,說起來我是蘇家長媳,這蘇家上上下下的事該有我來操持,卻辛苦你三嬸娘這麼多年。”

說著,她微微一笑,憔悴的面上帶上幾分神采:“如今我回來了,以後三弟妹就不必辛苦了。”

程氏看著一陣風吹來仿佛就能倒下的王氏,面上笑意不變:“大嫂說的是,是我想的不周到。”

她掃了身側的常嬤嬤一眼,吩咐道:“將賬冊清一清,都送到長房去。”

她甚至還與王氏道:“大嫂好幾年未曾回來,若有什麼不清楚不明白,不必親自過來,差人與我說一聲,我過去長房就是了。”

王氏心裡這才覺得受用一二,略說了幾句場面上的話,這才笑著走了。

常嬤嬤等卻是臉色訕訕,不免覺得王氏欺人太甚。

王氏剛回來就將自家夫人的管家之權要了去,這不是欺人太甚是什麼?

被程氏抱在懷中的蘇轍也覺得王氏做的不太對,可他卻敏銳的察覺到了,自家娘親好像心情很不錯?

程氏如今的心情可不僅僅用不錯來形容,一開口就吩咐春桃去外頭叫一桌席面回來,“……八娘愛吃羊肉拔魚兒湯,六郎喜歡吃糖霜玉蜂兒,都買些回來。”

至於蘇轍,因他年紀太小,這等好事自然是沒他的份兒。

不過如今他也不惦記這些,滿腦子想的都是為何他娘會這樣高興。

王氏前腳回去長房,後腳就忙不迭看起賬本子來。

隻是看著看著,她臉上的笑容卻是越來越淡,到了最後更是徹底消失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