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大唐之危(1 / 1)

第240章 大唐之危

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

李歆霓已經有一百六十多歲了,至於容貌,也因為再開元元年讓神鳥不再延續長生,而發生變化,此時此刻,也已經是一個老婦人的模樣。

若是與普通人相比,也大概是五六十歲的模樣。

春日,李歆霓緩緩走在寬敞的官道之上,看著官道上行人絡繹不絕,熱鬨非凡的長安城外,李歆霓臉上露出回憶之色。

是的,她終於回到了長安城聽到了這個曾經生活的地方,送彆自己親人的地方……

而在她的身邊,陪伴她的仍然是一匹白馬、一把寶劍而已。

至於神鳥,已經沉睡很久了,不知道多久沒有見過神鳥了。

想到此處,李歆霓再次回過神來,然後緩緩地向前方的巨大城池走去。

觀看這是路邊的一切,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但又充斥著淡淡的陌生,那是滄海桑田的感覺。

雖然大致的輪廓依舊是記憶中的那般,但是一些細節之處早已經發生了改變,而一些商鋪之中坐著的人也換了一副新的面孔。

士卒接過李歆霓手中的玉佩,低頭看了一眼,臉上頓時露出了震驚的神色,因為李歆霓拿出來的玉佩,乃是永安公主才能持有的。

永安公主府之前,車水馬龍,崢嶸軒峻的門樓矗立在街道之上,比周圍的其他府邸都更加的威嚴豪華。

想到這裡,李歆霓停下了思緒,然後又想到了沉睡良久的神鳥。

“在我離開長安的這幾十年之中,女宮與君子樓如何?”

李歆霓的進入並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畢竟像她這樣的人也有許多。

如今的皇帝已經在位四十多年,也已經步入了暮年。

在繁華熱鬨的長安城之中漫無目的的行走著,不知不覺之間卻來到了女宮坊,看著同樣熱鬨非凡的女宮坊,李歆霓猶豫了片刻,也牽著踏雪緩緩的走了進去。

此時的李歆霓已經老了,似乎也沒有人能夠認出她這個永安公主。

“不知道神鳥何時才能蘇醒?”

聽著女宮坊學堂之中傳出的朗朗讀書聲,李歆霓在外面靜靜站立片刻,當然,普通之人依然是無法進入學堂之中的,隻能在外面聽到聲音

“回永安公主,女宮並沒有大事發生!”

李歆霓回到永安公主府的第一天,自然是關心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女宮和君子樓。

畢竟他們也來到永安公主府當差如此久,從來沒有見到過永安公主,但是府中也有年老但仍然不願離去的侍女,他們曾經見到過永安公主,自然能夠一眼認出李歆霓。

李歆霓微微抬起手,聲音也沒有了少女般的清脆悅耳,那是獨屬於婦人的雍容典雅腔調,“免禮!”

抬頭看著府邸牌匾之上的“永安公主府”四個字,李歆霓微微失神,曾經的記憶再次湧上心頭,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眼前,恍如隔日。

看到這裡,士卒哪裡還敢怠慢李歆霓,趕忙恭敬的迎李欣霓走進了府中。

或許也隻有曾經非常熟悉她的人才能夠認出,但是曾經熟悉她的人也已經老了。

而對於朝堂之事,也都有懈怠,甚至朝中政務也多交給丞相處理,朝堂之中的勢力也在悄然地發生變化。

看到這裡,李歆霓不禁皺眉,心中疑惑當今皇帝是如何想的,皇帝怠於朝政,必然對於朝堂之中形勢掌握會有所下降,而此時大唐作為一個偌大的帝國,必然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不親自的把握,恐怕會發生一些變化。

與此同時,在李歆霓的旁邊,也有著像李歆霓這般聽著裡面的聲音,其中,有年輕男子、有幼小孩童、有少年、有老者……

此時的女宮坊與自己離開之時的女宮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也知道,此時的女宮坊和君子樓已經成為了天下聞名的學堂。

如此在永安公主府待了幾天,李歆霓足不出戶,正在熟悉著長安城中的一切,不過並沒有什麼大事讓她去操勞,至於這幾十年是否出現什麼問題,隻需要自己說出指正,讓手下之人去辦即可。

李歆霓站立片刻,隨即才緩緩離去,走出女宮坊,向著不遠處的永安公主府走去。

並且府邸門前有著士卒守護,注視著周圍的人,守護著公主府的安全。

府中的宮女侍者呼啦啦的跪了一地,對著自己行叩拜之禮,他們臉上帶著喜悅之色,似乎是在歡迎自己的返回。

李歆霓並沒有多說,直接取出了一枚玉佩,遞給了身前的士卒。

聽到兩人的回答,李歆霓不知可否,隨即要來了這幾十年女宮和君子樓的運轉記載,大致瀏覽了一遍。

隨即才微微頷首,示意兩個負責人可以離開了。

如此過了七天的時間,李歆霓也熟悉了長安城的一切,對於長安車之中的皇城,也有所了解。

看著逐漸靠近的雍容婦人,守護在府邸之外的士卒連忙上前,並且詢問道。

至於曾經收養可憐女童、可憐男童的最初作用,也逐漸被人所淡忘。

周圍的人見此,也是一臉不敢置信的看向了李歆霓,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此時從外面進來的婦人竟然是傳說中的永安公主。

“請問你是……”

經過一番洗漱,李歆霓再次穿上了曾經自己的公主服飾,坐在富麗堂皇的廳堂之中,看著身前站立的幾個人,他們分彆是女宮、君子樓的負責之人。

二十年前神鳥沉睡,到了今日神鳥也沒有蘇醒,李歆霓決定幾日之後親自的前往驪山神鳥殿一趟。

……

一名老嫗發出震驚的呼喊聲,連忙恭敬的跪在地上,行叩拜之禮,迎接李歆霓的返回。

接下來,整個永安公主府都震動了,大量的侍者侍女走了出來,並且還有白發蒼蒼的老嫗走去,一雙渾濁的雙眼看向了走進來的李歆霓。

片刻之後,李歆霓才繼續向前,向府邸大門走去。

“君子樓也如此。”

“公……公主!!!”

然而還沒有來得及去往驪山神鳥殿,唐玄宗李隆基卻親自來到了永安公主府之中,聽到皇帝親自前來,李歆霓也反應過來,畢竟自己回到府中已經將近十日,皇宮之中得到自己回來的消息也非常的正常。

李歆霓連忙起身,然後擺出迎接皇帝的禮儀,不過剛剛抬頭,卻看到一位身著龍袍的老者從外面走了進來。

正是唐玄宗李隆基。

而唐玄宗李隆基看到裡面的永安公主,看到李歆霓已經衰老的容顏,眼中也閃過震驚與疑惑之色。

永安公主因為神鳥而長生不老,但是此時永安公主竟然衰老了,並且自己也已經幾十年未曾見過神鳥,難不成神鳥……

………

長安城之中,這幾日城中突然流傳了一個消息,那便是傳說中的永安公主返回了長安城。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迅速成為人們口中的談資,很多人皆好奇永安公主去往了何處,回來之後又是何等模樣,可否還是長生不老?

“永安公主有神鳥青睞,必然依舊長生!”

有人一臉肯定的說道。

“可是如今的大唐,已經幾十年神鳥都未曾現身了!”

“不知道這次永安公主返回長安城的消息是否為真?”

“聽聞這個消息是從永安公主府傳出的,應該不會是假的!”

“永安公主這等人物,應當也理應長生不老!”

“……”

畢竟如今大唐的許多百姓家中,皆供奉了永安公主的牌位,甚至將永安公主當做仙神來膜拜。

因為永安公主的存在,間接的拯救了多少百姓於水火之中,這讓被拯救的百姓心存感激,心甘情願的在家中供奉永安公主的牌位。

長安城中的一些達官顯貴聽到這個消息,頓時面容微變,和身旁的人相視一眼,臉上皆浮現出凝重之色。

永安公主離開長安城二十年,在這二十年之中,將會發生很多的事情,也改變了許多事情,更改變了許多人。

其中的利益劃分又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此時永安公主突然返回,將會是一把從天而降的寶劍,將糾葛起來的利益鎖鏈一把斬斷。

但他們作為利益的一方,卻無可奈何,讓他們沒有任何反抗的想法與勇氣。

所以,此時此刻的他們隻能祈禱永安公主不屑於與他們計較,任由他們的利益糾葛繼續下去。

畢竟永安公主在大唐之中的地位太過於超然,沒有人能夠將永安公主如何,而永安公主可以輕鬆的拿捏天底下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勢力。

更不必說永安公主還有神鳥相助,神鳥共和五年發生的洛陽兵變依舊讓他們曆曆在目,神鳥大發神威的場景,此時回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

雖然當時見過那景象的人也已經老了,但是通過文字,仍然能夠感受到神鳥的威嚴。

…………

永安公主府之中,看著親自登門的唐玄宗李隆基,李歆霓臉上露出了笑容。

“陛下竟然親自前來,何不派人來訴說一聲,我也可進宮拜見陛下!”

李歆霓道。

“不敢!”

唐玄宗李隆基卻連忙搖頭,雖然當了幾十年的皇帝,而且自己也已經步入老年,但心中對自己這個老祖宗的恭敬,仍然沒有半分的減退。

李歆霓對著唐玄宗隆基行對帝王的恭敬之禮,而唐玄宗李隆基對著李歆霓行著後輩對長輩的恭敬尊敬之禮。

虛禮過後,唐玄宗李隆基才緩緩地詢問李歆霓這幾十年的經曆,李歆霓自然沒有隱瞞,挑了一些內容訴說,然後李歆霓看向唐玄宗李隆基,詢問道:

“聽聞近幾年陛下對朝政之事多有懈怠,不知是否為真?”

聽到李歆霓的責問,唐玄宗李隆基頓時緊張了起來,對於永安公主的敬畏,唐玄宗李隆基一直沒有忘卻。

所以聽到李歆霓如此詢問,聽在他的耳中自

然變成了一種責問。

畢竟李歆霓說的也是事實,這更讓唐玄宗李隆基心中心虛。

感受到自己這位祖宗的目光依舊在自己的身上,唐玄宗李隆基隻能硬著頭皮回答,“祖宗所言,的確是真的!”

“所以呢?”

李歆霓並沒有斥責,而是等待著唐玄宗李隆基的解釋。

而唐玄宗李隆基自然沒有解釋,對於自己懈怠朝政的行為,歸功於自己的懶惰,和自己的心態變化。

也就在這個時候,唐玄宗李隆基想到了當初自己登基之時,神鳥對自己說的話,似乎自己還將神鳥說的話寫在了紙上,掛在了禦書房之中。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自己仍然忘記了。

看到唐玄宗李隆基如此,李歆霓並沒有斥責,畢竟這也是正常現象,所以她語重心長的說道:

“我回來的這幾日也大致了解了我不在的時間朝堂發生的變化,發現陛下有許多疏漏之處!”

聽到李歆霓並沒有斥責自己,唐玄宗李隆基變得更加恭敬了,做出了洗耳恭聽之狀。

“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皇帝對軍隊的想我!”

“皇帝無法掌握軍隊,便會成為傀儡,甚至還會遭受王朝動蕩的危險……”

李歆霓的聲音緩緩的在自己耳邊響起,李隆基也聽得非常的認真。

“比如大唐如今的藩鎮問題,我發現一些藩鎮將領權利以頗為巨大,但是卻沒有相應的束縛,為陛下以為呢?”

李歆霓對皇帝有著充分的尊重,說完了自己的看法之後,又看向一旁的唐玄宗李隆基,一副商量的語氣。

而聽到李歆霓的指點,唐玄宗李隆基也是身體一震,瞬間想通了這一點,一時間頓時背後一陣冷汗。

他連忙說道:“祖宗說的是,藩鎮將領的確有著很大的問題,不過我如果此時行動的話,對一些將領的權力進行束縛,會不會引起他們的反彈?”

此時的唐玄宗李隆基雖然已經白發蒼蒼,面容老態,但依舊猶如渴望知識的孩童一般,請教著李歆霓。

“必然會受到反彈!”

李歆霓點頭,“不過,在事先有準備的情況下再對他們進行一定的束縛,應該會順利不少。”

“但是大唐也必然會發生一些動蕩,此乃無法避免!”

說到此處,李歆霓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無奈。

一旁的唐玄宗李隆基見此,心中更加的愧疚。

同時也一臉期待的問道:“敢問祖宗,不知如今神鳥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