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在下李白,字太白!(1 / 1)

第230章 在下李白,字太白!

隴西一處城外的村落之中,在幾年前有一位女子在此定居,因為女子性格溫和,待人和善,頗得村民喜愛。

更不必說女子時長幫助他人,且容貌美麗,女子之名瞬間傳了出去。

眾人隻知道女子姓李,其他信息一概不知。

但是女子持有路引,有官府確定女子不是歹人。於是關於女子的傳聞越來越多,讓眾人最為接受的是,便是女子是從長安城而來,因為家中變故,故而遠離長安城,返回了家鄉,在此居住。

又因為李姓女子身有武藝,多有村中孩童在父母的帶領下登門拜訪,欲拜師李姓女子,學上一身武藝。

於是李姓女子也收上了一些村中孩童,傳授他們一些劍術。

隨著時間的流逝,李姓女子的事情傳得越來越遠,也被更多的人所知道。李姓女子容貌猶如仙子一般的事情也被更多的人所知,引得媒婆登門拜訪。

但是毫無意外,都被李姓女子所拒絕了。

於是,關於李姓女子的謠言也漸漸起來,言語之中多攻擊女子之貞節。

然而,也有許多婦人能夠一眼看出,李姓女子仍然為處子,讓暗中的謠言不攻自破。

“哈!”

“喝!”

“哈!”

“……”

李歆霓小小的庭院之中,站著五六位年齡高低各不同的孩童,他們手持木劍,正在李歆霓的教導下,練習著劍術。

酷熱的陽光照樣在庭院中的大樹之上,在庭院中投下大片的陰涼,也讓練習讓庭院之中練劍的孩童得到些許涼意。

李歆霓身上穿著淡青色的長裙,面容之上不施粉黛,烏黑的長發被簡陋的木簪微微挽起,也有另類清新淡雅的氣質。

此時她手中持著長劍,目光正看著庭院中的孩童,並且不時指點著孩童練劍的姿勢。

就在這時,敞開的院門外突然出現了一個中年男子,中年男子面容凝重,匆匆而來,當他看到庭院之中的景象時,又連忙止住了腳步,恭謹地站在了遠門之外。

李歆霓見到門外的動靜,當即轉頭對庭院之中的孩童說道:“今日的練習便至此吧,近日天氣炎熱,回去之後注意防暑。”

“知道了。”

一眾孩童異口同聲的說道:“先生辛苦了!”

緊跟著微微一禮,然後便陸續而出。

見到庭院之中的所有孩童皆都離開,門外的中年男子才走進了庭院之中,“見過永安公主!”

“有什麼事嗎?”

李歆霓微微伸手,示意中年男子坐在自己對面的石桌旁,語調輕鬆。

“近日我聽城中有對公主不利的諸多流言,是否需要我出手,將流言肅清?”

中年男子恭敬的問道。

聽到中年男子的話,李歆霓不禁說道:“不必如此,普通人的生活之中也在所難免會經受流言蜚語的侵擾,如此才能更像一個普通人去生活,耳用不了多長時間,流言蜚語也自會消散!”

“刻意的去肅清,難免會落入造謠之人的圈套!”

“這……”

中年男子不知如何是好。

看到一旁中年男子的好意被自己所拒絕,李歆霓也沒有多說,隻是問道:“我在此居住了多長時間?”

“回公主,已有五年的時間……”

“已有五年……”

聽到中年男子的回答,李歆霓自己也有些愣神,萬萬沒有想到已經過去了五年的時間,在她的感覺之中,也不過是一瞬間。

“此時已是開元六年。”

開元六年……

在這六年之中,李歆霓就像一個普通女子一般去生活,至於在這五年中的生活開銷,自然是她教授學生劍術掙來的束脩。

雖然沒有多少,也足夠她自己以及一匹馬的開銷了。

聽到李歆霓如此詢問,中年男子心中想到了什麼,不禁連忙問道:“難道公主打算離開嗎?”

“沒錯,要離開了!”

李歆霓點頭說道。

“在此處已經待了五年,也是時候離開了,畢竟我要去遊曆天下,在一地待的時間過久,也會變得無趣。”

一旁的中年男子聽到李歆霓的話,自然也沒有什麼可說的,隻能問道:“那公主打算何時離開?”

“在等幾日是吧!”

……

接下來的幾日,李歆霓猶如普通人一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然她的日出而作便是教授孩童劍術,當她走出院落,來到村子之中時,遇到她的人皆都會主動打招呼。

在這五年之中,李歆霓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村落,人們也已經熟悉了李歆霓。雖然對於他們來說,李歆霓來曆有些神秘,但隻要沒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就可。

白止也陪伴著李歆霓五年,這這平淡的五年之中,白止也時常返回長安城,畢竟對於他來說,所食用的珍稀藥材隻

有宮中才能提供。

同時,他也注意著如今的皇帝李隆基。

在這五年之中,唐玄宗李隆基兢兢業業,將自己離開長安城時的叮囑記在心中,未敢忘記半分。

公元720年,李歆霓再次啟程。

不過她並沒有繼續往西去,還是南下,向著蜀地而去。

在離去的那一天,中年男子在城外送,看著永安公主獨自一人與一匹白馬,中年男子不禁說道:

“公主若是欲要前往蜀地,還請一路小心!蜀地不像中原地區,一路平坦,而蜀地重巒疊嶂,天塹鴻溝不可勝數,更有無數能人異士前往蜀地而不得,亦或是……”

說到此處,中年男子的話音頓時停頓,又不禁說道:

“臣失言……”

“無妨!”

李歆霓搖頭,對於中年男子說錯話並沒有記在心中,也不會因為他人的一句話而發怒。

“蜀地之難我自然知曉,一路上我會小心的!”

看著李歆霓將要離去,中年男子連忙問道:

“不知永安公主何時返回?長安城中的陛下已經知曉永安公主身在隴西,此問也是陛下之問。”

“不知……”

李歆霓搖頭。

誰又能知道自己何時才能回到長安城呢?就如同此次來到隴西一般,原本隻是打算停留幾個月,未曾想卻挺久了幾年。

秋風之中,落葉蕭瑟,大地一片淒涼。

永安公主那暗紅色的衣裙在這秋色之中,猶如這片天地的最後一點光彩,身畔的白馬靜靜跟隨,足跡又會蔓延到哪裡呢?

……

蜀地。

群山連綿之中,一條溪流汩汩而流,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茂密樹林之中,更是滋養了無數的沃土。

說是溪流,卻也是在群山的映襯之下,在大地之上的人眼中看,就是一條大河。

這條大河截斷了南北,使兩方的人無法通行,隻有一條渡船能夠載客。

“船家還請靠岸,我欲渡河而去!”

就在此時,岸邊突然出現了一位年輕的男子,年輕男子身著素衣,頭戴綸巾,氣宇軒昂,相貌非凡。

此時他看著河對岸的那條渡船,也頗為有禮的喊道。

劃船的是一名老者,聽到年輕男子的聲音,於是也緩緩劃了過來。

“瓜娃子,這是欲往何處?”

待年輕男子登上了船,劃船的老者不禁問道。

聽到船家詢問,年輕男子也說道:“出蜀地,隨後去往長安城!”

“謔!去往長安城啊!”

劃船的老者聽到年輕男子的話,頓時驚歎的說道:

“這是欲往大唐的國都啊!難道你是要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

“並不是!”

聽到劃船老者的話,年輕的男子微微搖頭,“我之誌向,並不再科舉典籍之中,而是在這大江大河之中!”

“此話何解?”

劃船的老者一邊劃船,臉上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我腹有詩書,更有治國才能,若是長安城中的富貴之人能夠識得我之才能,自然甚好!”

“若是不能識得呢?”

劃船的老者不禁詢問道。

年輕男子:“……”

“船家還請稍等,拉我一個……”

就在劃船的老者同年輕的男子交談之時,岸邊再次傳來一道聲音,兩人看去,卻見岸邊又多了一個要渡河的人。

而此時的船剛剛離開岸邊有多久,再次返回也不費事。而已經上船的年輕男子也沒有說什麼。

於是劃船的老者停止交談,衝著岸邊喊道:“還請稍等!”

隨著緩緩的靠近,船上的年輕男子也終於看清了岸邊之人。

“竟然是一位女子……”

在年輕男子的眼中,那名女子身著暗紅色的長裙,容貌美麗,旁邊還牽著一匹白馬,吸引年輕男子的是,美麗女子身上的那股氣質,卻有一種淡然之感。

就在他盯著岸邊的美麗女子之時,那美麗女子的目光卻也看向了自己,陡然之間,年輕男子察覺到了自己的無禮,於是也連忙收回了目光。

“姑娘,我這渡船有些小,不知這馬是否老實……”

劃船的老者看到美麗女子身旁的白馬,臉上露出為難之色。

年輕女子聞言,當即笑著說道:“長者勿憂,我這兒白馬老實聽話,不會發生意外。”

“如此……也好!”

片刻的猶豫,劃船的老者也同意了。

不過卻看著美麗的女子,如何讓白馬登船。

“踏雪,上船!”

卻見李歆霓對著一旁的踏雪輕聲說道,而踏雪打了一個鼻響,緩緩邁動馬蹄,然後登上了船。

這一幕讓船上劃船的老者和年輕男子皆嘖嘖稱奇,眼前白馬之聰慧,讓他們從未見過。

待李歆霓

也登上船,劃船的老者才說道:“都坐穩了……”

說著,小船緩緩的滑動,向著河對岸而去。

李歆霓坐在船頭,而踏雪就在她的身後,隨著李歆霓伸手用纖纖素手沾了些許河水,然後潔面,身後的踏雪也忍不住低頭去飲河中水。

前面的李歆霓似乎知道踏雪的動作,當即扭頭看去,踏雪的動作頓時一滯,然後緩緩抬起了頭,若無其事的打了一個鼻響。

李歆霓這才轉頭在河中洗了洗手。

待李歆霓忙完,一邊的年輕男子突然靠前,然後微微一揖,語氣之中儘是歉意,“姑娘有禮了,剛才是在下失禮。”

李歆霓想到了剛才這男子盯著自己看的模樣,也隻是微微一笑,輕聲說道:“無妨。”

聽到李歆霓原諒了自己,年輕男子繼續說道:“我觀姑娘風塵仆仆,不是姑娘打算前往何處?”

“遊曆四方罷了!”

李歆霓搖頭。

看到李歆霓臉上美麗的笑容,讓年輕男子微微失神。其實真正讓年輕男子失神的並不一定是眼前女子的容顏,更是眼前女子身上的那種飄然出塵的氣質。

“在下李白,字太白,此次出蜀,欲前往長安!”

“甚好!”

聽到李白的話,李歆霓微微點頭。

而李白看到眼前女子平淡的反應,心中對眼前女子更加的好奇了。

“敢問姑娘芳名?”

“名字……”

李歆霓猶豫了一下,說道:“李欣雨。”

李歆霓說了一個假名字,畢竟自己真正的名字已經世人皆知,大唐的所有人幾乎都知道,大唐永安公主名叫李歆霓。

當然,如果自己說出自己真正的名字,雖然不至於讓他人想到自己便是傳說中的永安公主,也會讓他們向那方面聯想。

所以避免以後麻煩,李歆霓便為自己取了個假名字。

“李欣雨……”

年輕的男子聽在耳中,隨即不禁問道:“無字嗎?”

“字……永安!”

李歆霓想到了自己的字,於是說出了永安兩個字。雖然永安是自己的封號,但也是自己的字。

“永安?”

很顯然,李白並沒有向永安公主方面去想。

“永恒恒遠,天下皆安!”

“好字!”

李白讚歎道。

“剛才聽聞姑娘說遊曆天下,不知此時欲前往何地,又從何地而來?”

“從隴西而來,前往蜀地。”

“姑娘剛來蜀地?”

李白一聽,當即驚喜道:“我正是蜀地之人,說來也巧,我祖籍也在隴西,不過是在蜀地長大……”

“姑娘初來蜀地,多有陌生之處,不如讓我來充當向導,以儘地主之誼?”

“剛才公子不是說要出蜀去往長安城,若是為我充當向導,豈不是誤了公子的行程?”

李歆霓看向李白,隻見身前名叫李白的年輕男子同自己交談之時面容清正,李歆霓便知道,他是真心實意願為自己的向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