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帝登基(1 / 1)

“同樣是十年之期,而十年之期已至!”

朝堂之中的文武百官聽到神鳥的話,面容皆不由自主地發生了變化。

又是十年之期,他們還記得上一次的十年之期,是女帝退位之時。

而這一次的十年時期,應當是新的皇帝即位之時!

想到這裡,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面色各異,若是在曾經,在當初女帝剛剛退位之時,他們肯定會有非常期待新的皇帝即位。

但是此時此刻,已經經過十年沒有皇帝,他們似乎已經熟悉了沒有皇帝的日子,而聽到神鳥的話,坐在最上方的的丞相狄仁傑卻露出了笑容。

或許人人都羨慕自己是丞相,統領內閣,左右大唐的國家大事,但是隻有他自己知道,這其中是多麼的辛苦。

所以此刻他聽到神鳥說出十年之期已到,便代表著新的皇帝即將即位,而他也就可以放下肩膀上那重重的擔子了。

白止將下方所有人的反應都看在眼中,十年的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但是也足夠朝堂之上的人熟悉沒有皇帝的朝廷運轉方式。

也足夠讓他們摸索出新的為官之道。

而此時再突然發生改變,必然會讓他們感到不適應。

而神鳥的話他們不敢反駁,當然,如果腦子沒有進水的話,他們也不會反駁。

畢竟神鳥的話猶如天憲,神鳥既然說出新的皇帝即將繼位,那新的皇帝必然會出現。若是他們此時說出不同意的話,而當新皇帝繼位之後,他們又如何自處?

至於新皇帝的繼位,白止也不想舉行什麼盛大的儀式,此時他來到朝堂之上宣布這個消息也非常的突然,所以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驚訝之後,開始低聲討論新皇帝的人選。

而白止也不猶豫,直接對下方的丞相狄仁傑說道:“去將李隆基喊來!”

李隆基!!!

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聽到這個名字,頓時一陣驚訝。

對於這個名字,他們既陌生又熟悉。

陌生的是,在平常他們很少聽說這個名字。而熟悉的是,對於李隆基的父親他們卻非常的熟悉。

李隆基的父親為李旦,也是曾經皇帝繼位的最佳人選。

但是此時,神鳥直接跳過了李旦,直接選了李旦的兒子李隆基為皇帝!

“是!”

一旁的丞相狄仁傑聽到神鳥的話,自然不敢耽擱,於是他親身親自前往宮中,去請李隆基。

因為女帝在位十年,之後又是神鳥共和十年,對於李唐宗室的子弟就沒有太多的關注,甚至連一些最基本的封賞都沒有。

嚴格的來說,除卻李隆基的父親,李隆基就是一個白身。

對於這種情況,白止也是有意為之。

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李隆基的考驗,不過如此長的時間來看,選擇他作為新的皇帝應該不會錯的。

滿朝文武百官接近的等待,對於新的皇帝,他們心中自然期待又懼怕。

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他們無法保證新的皇帝也會喜愛他們,不會將他們罷黜。

不知過了多久,大殿之外終於傳來腳步聲,眾人忍不住向外面看去,卻見丞相狄仁傑領著一位青年男子向大殿之內走來。

想必那青年男子便是神鳥口中的李隆基。

未來新的皇帝!

此時此刻,李隆基年輕的面孔之上充滿了茫然,顯然,他還不知道神鳥換自己前來是所謂何事,甚至心中還有些惴惴不安,心中將自己從前的所作所為皆不由自主地回憶了一遍。

確定沒有什麼錯漏之處,才如釋重負的鬆了一口氣。

此時來到未央宮之中,看著滿殿的文武百官,雖然心中有些膽怯,但並沒有表現出怯懦之色。

反而,他行走之中不卑不亢,頗具帝王之相。

“李隆基,見過神鳥!”

來到大殿中央,李隆基對著最上方的神鳥恭敬的行禮,同時目光之中還帶著疑惑之色。

見此,白止也不再猶豫,直接對下方的李隆基說道:“我有意選你為新的皇帝,治理大唐,不知你意下如何?”

“什麼?選我新的皇帝?!”

聽到神鳥的話,李隆基一臉的震驚,同時還有浮現出來的興奮之色,不過片刻之後又快速消散,如此反應讓周圍的文武百官不禁微微點頭。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喜怒不形於色,如此才是合格的帝王。

“李隆基願意!!”

李隆基一連忙說道,不過話語之中仍然顯示出興奮之色,透露出他的內心並不平靜。

“好!”

看到李隆基點頭,白止隨機對周圍的人說道:“既然新的皇帝已經選出,那爾等一定要忠誠於新的君王,並且開始籌備新皇帝登基之事!”

“我等遵命!”

狄仁傑等人聞言,連忙恭敬的行禮。下方的文武百官同樣跟隨。

安排好新的皇帝人選,白紙便不再在宮中停留,飛機返回到了永安公主府。

當然,在新皇帝的登基大典之上,還是需要他露面的。

“如何?新的皇帝是誰?”

看到白止返回,李歆霓放下了手中的書籍,好奇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白止。

“李隆基!”

白止說道。

“是他!”

李歆霓顯然知道李隆基是誰,青島是這個名字,她微微點頭,“讓他成為新的皇帝,的確是最合適的人選……”

與此同時,長安城之中,新皇帝即將登基的消息也從宮中傳了出來,頓時引得滿城之人嘩然。

畢竟大唐已經十年沒有皇帝了,此時突然新的皇帝即將登基,也讓一些人感到有些不適應。

“新皇帝終於要登基了那嗎……”

有人臉上露出了期待之色,在所有人的心目之中,國怎麼能會一日無君呢,新皇帝的登基,或許能夠讓他們安心。

而對於一些已經適應了神鳥共和的人來說,自然不會歡迎新皇帝的登基。但是他們又不敢說出,隻能心中默默的承受。

無論是哪種想法,此時的長安城之中皆是一片歡呼雀躍,歡呼著新皇帝的到來。

同時也有人不禁回憶神鳥共的這十年,在這十年之中,變化最大的便是大唐的疆土了。

此時大唐的疆土,變得更加鞏固,與此同時,在東海之中還新設立了東瀛都護府。

並且,讓他國之人皆知道了大唐有神鳥的庇佑,這也無形之中震懾了敵人,讓有意來犯的敵人直接退縮,保障了大唐邊疆的安穩。

當天下午,內閣丞相便發出全全國告令,想整個天下宣布,新皇帝即將登基!

與此同時,關於新皇帝的人選也在公告之中,公告裡詳細描寫了新皇帝的身份,並且最後還再次強調,新皇帝的人選,是神鳥安排的!

如此,也是在無形的警告天下心懷不軌之人,新皇帝有著的庇佑,若是你們不喜歡這個皇帝,那也隻能忍受!

現在大唐的外國使臣聽到這個消息,頓時大驚失色,然後連忙向自己的國家傳送這個消息,叮囑自己的國家一定要派來使臣,送來賀禮,恭賀大唐天朝的新皇帝登基!

以此也希望在大唐天朝皇帝面前露臉,能夠得到天朝皇帝的賞賜。

在此時大唐周邊的國家看來,大唐皇帝的賞賜便是無上的榮耀,殊不知,對於大唐不敬的國家,已經塵歸塵土歸土了!

那些國家的疆土,也成了大唐的新疆域!

不見以下犯上的倭國,此時已經成了東瀛都護府!

隨著時間的流逝,皇宮之中也完成了最後的準備,宏偉莊嚴的宮宇,矗立在大地之上,一座座宮殿猶如天宮,金碧輝煌,崢嶸軒峻!

皇宮之中,有身著黃金甲胄的士卒站立,負責著皇宮的安危。

而整個皇宮也完成了一次人員安置,曾經被趕出皇宮的侍者、宮女,也再次被安排了進來。

旌旗獵獵,迎風招展。

此次皇帝登基,和上次退位大典一樣,未央宮之前的廣場之上也湧來了大量的城中百姓,上城中百姓進行觀禮。

而在高台之上,文武百官站立兩旁,由丞相狄仁傑主持著整個大典地進行,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典的持續進行,皇帝李隆基也身著龍袍,緩緩的登上了高台。

就在這時,天空之上突然散發出明亮的光芒,是紅色的光芒似乎覆蓋了太陽的光輝,讓人忍不住閉目。

隨著光輝逐漸的淡去,人們才終於看清,是神鳥從天而降,再次停留在了未央宮的宮殿之上。

站在勳貴之列的李歆霓看向上方的神鳥,隨即又將目光收回,默默觀看著整個大典的進行。

“神鳥終於來了!”

“和上次女帝退位大典一樣,隻鳥再次落在了未央宮的宮殿上方!”

“上一次女帝登基,有十年之期,而這一次,同樣有神鳥共和十年,也算是十年之期,新的皇帝登基,神鳥怎麼可能會不來!”

“並且這次新皇帝的人選,是神鳥直接選出的!”

“神鳥選出的皇帝,必然也是一位明君!”

“新帝登基,大唐將會再次迎來一個盛世!”

“……”

……

下方廣場之中的百姓們幻想著將來,臉上不禁帶上了笑容。

整個登基大典其實非常的繁瑣,不過因為百姓觀禮的緣故,已經儘可能的縮減了。

不過一番大典之後,也已經過了午時。

隨著百姓的逐漸離場,白止和李歆霓也回到了永安公主府。

既然新皇帝已經登基了,那朝堂諸事,便有新皇帝去操勞,也不需要神鳥停留。

坐在回去的馬車之中,李歆霓聽到耳邊街道之上的百姓皆談論者皇帝登基之事,隨即沉默了一會兒,然後李歆霓看一下你旁的白止:

“既然新皇帝已經登基了,我打算離開長安城,再次遊曆天下!”

李歆霓看著白止的反應,似乎是在征求神鳥的看法。

“如此也好!”

白止點頭。

不過李歆霓卻又再次說道:“不過新皇帝剛剛登基,我們就離開長安城也有些不妥,還是等上一段時間,等皇帝皇位穩固之後再離去也不晚!”

“也可。”

白止沒有太多的意見。

而整個大唐的女宮和君子樓,恐怕已經沒有人敢欺上瞞下、行中飽私囊之事了。

且不說之前永安公主已經大肆調查了一番,單單是之前神鳥大顯神威,便震懾了大唐境內的許多心懷歹念之人。

所以這也是李歆霓能夠放心的離開長安城的原因。

新皇帝登基不久,便宣布大赦天下,與此同時,改年號神鳥共和為開元。

而朝堂之上,並沒有發生一些人擔憂的大量罷黜官員,畢竟在新皇帝看來,此時神鳥共和一朝的官員,都是一些為國為民的肱骨之臣。

還是能夠放心的任用的!

如此,一年的時間緩緩流逝,新皇帝的登基並沒有帶來什麼太大的改變,而且因為新皇帝的登記,大唐周邊的國家紛紛派遣使者前來大唐,為大唐新皇帝帶來了賀禮。

大唐皇帝李隆基自然對所有的使者表示讚揚,同時也給予了一定的賞賜,讓所有的使者能夠滿意而返。

說暖花開,大唐再次迎來了一個春天,春日裡繁花似錦,萬物複蘇。

城中的百姓們換上輕便的服飾,約上三兩好友,去往城外踏青。城中的妙齡女子們穿上美麗的衣裙,展示著自己美麗的一面。

而一些男子也腰間佩劍,應有小溪草叢之中,吟詩作對,迎接更加美好的一年。

或者是男女對望,看中了遠方的男子、女子。待讓身旁的侍者、丫鬟上前打探身份,待歸家之後,讓家中父母請媒人登門,訊問對方之意。

隨後,才是雙方父母登門拜訪。

萬物複蘇,也代表著新生命的誕生,萬物延續。

大唐長治久安,造就了璀璨的文化生活,人們吟詩作對,歌頌盛世,訴說心中離愁。

公元706年,開元2年。

永安公主府。

“再等幾日,我們便啟程吧!”

李歆霓坐在亭台之下,欣賞著花圃之中盛開的鮮花,片刻,才突然說道。

“啟程遊曆天下?”

白止問。

“沒錯!”

“好!”

對於自己離開長安城遊曆天下之事,李歆霓並沒有刻意隱瞞,不過也隻有少數人才知道。

對於李唐宗室,自然如實相告。

然而第二天,皇帝李隆基卻登門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