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神鳥推行科舉製(1 / 1)

見此,李歆霓笑了笑,也沒有拒絕。她來的時候,也沒來得及吃早飯。

早朝的時間也並不是太早,並沒有像後世王朝那般淩晨四五點就得起床,正常早產的時間,是在辰時。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李世民看著自己的姐姐,依舊是曾經的美麗容顏,他看向一旁的青銅鏡,隻見青銅鏡之中映照著自己已經是不惑之年的樣貌,不禁感歎道:

“姐姐此去十年,返回之時,仍然未曾變化,而我們所有人,都已經老了……”

正在吃著早飯的李歆霓抬頭看向李世民,沉默片刻,似乎是不知如何回答,不過還是說道:“我之青春,是因為神鳥的緣故……”

說到此處,李歆霓頓了頓,然後看向李世民,道:“不知世民可否記得前漢武帝?”

“依然記得!”

李世民輕歎一聲,道:“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那世民可記得前漢武帝傳聞活出了第二世,在位一百多年?”

聽到李歆霓說到此處,李世民不禁愣了一下,隨即低頭喝了一口粥,道:“不過是野史記載,前漢史書之上,未曾記載半分!”

此時的李世民雖然話中表示不相信,但是他心中已經相信了。

“如果世民你想,你也可以!”

李歆霓說的自然是也讓李世民活出第二世,大不了她去求一下神鳥,請求神鳥出手,讓李世民活出第二世。

聽到這裡,李世民愣了一下,隨即放下了手中已經空了的玉碗,道:“罷了!長生於我何加焉?”

“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的使命,我隻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可以了!”

“就如同我們的父皇一般……”

聽到李世民說到太上皇,李歆霓的面容也變了變。

卻聽到李世民繼續道:“根據禦醫所言,父皇、母後……”

李歆霓也明白了,兩人無聲的吃了早餐,誰也沒有再提及什麼長生。

“陛下,該上早朝了!”

外面,有侍者不禁催促道。

李歆霓和李世民兩人這才快速準備,然後各自登上了自己的車駕。

“姐姐先行一步,不必等我!”

李世民對一旁車駕中的李歆霓說道。

“好!”

李歆霓點頭,然後先一步前往漢時的未央宮。

未央宮,宏偉巨大,威嚴肅穆。

再加上大唐的修繕擴建,更增添上了幾分富麗堂皇之感。

巨大的未央宮之中,百官列坐,靜靜等待著皇帝的到來,當然,也有人在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言語之中,似乎是在討論著長安城之內,近日正在傳播的消息——永安公主已經返回了!

“永安公主的確已經回來了!今日在來的時候,不少同僚在宮門之前,見到了永安公主的車駕!”

“如此看來,永安公主的確是真的回來了!”

“就是不知道,永安公主在這十年之中,去了何處?”

“自然是雲遊天下,縱情山水!”

“……”

“回想永安公主在長安城之時,是何等的美貌動人,但是卻離開了長安,如今十年過去,是否會仍然容貌依舊?”

“怎麼可能!十年,吾等也從曾經壯年變成了老者!”

“少年也成了壯年!”

“……”

就在朝堂之中百官竊竊私語之時,突然外面侍者傳來一聲高唱,“永安公主駕到!”

“永安公主駕到!”

“永安公主駕到……”

三聲高唱,從宮殿之外,一直傳入宮殿之中,餘音繞梁,久久不絕!

讓朝堂之中百官也不禁安靜了下來,剛才關於永安公主的討論,似乎也在這一刻都消失了。

眾人皆情不自禁的盯著外面,期望著外面那位公主的來臨!

一時間,整個未央宮宮殿之中,陷入了一片寧靜,落針可聞!

隨著時間的流逝,外面終於出現了一道身影。

身影在陽光的照耀下。讓人看不清容貌,但是隨著走進宮殿,面容逐漸清晰,而永安公主的容貌,終於出現在了他們的面前!

“永安公主!”

“真的是永安公主!”

“永安公主竟然還是如此美麗!”

“十年過去了,永安公主的容貌竟然沒有任何改變,難不成永安公主真的長生了?”

眾人面容震驚,皆目瞪口呆的望著宮門之前的盛裝女子,但是隨即反應過來,對方是永安公主,為皇室,不可直視,當即皆都低下了頭,便是恭敬。

對此,李歆霓沒有任何的不悅。

畢竟自己容貌沒有改變是事實,豈能不讓彆人震驚?

畢竟,她也不是心胸狹隘之人。

而宮中的一些宮女、女官也看向李歆霓,她們之中,也有從女宮走出的女子,關於永安公主的故事她們耳熟能詳。

此時,竟然見到了真人,也知道自己的恩人就是眼前的永安公主,如何不讓他們激動。

“見過永安公主!”

下一刻,宮殿之中的所有人皆恭敬地對李歆霓行禮,這道見禮聲,讓他們格外恭敬。

李歆霓看向宮殿之中,打量著這座宮殿,和記憶之中的模樣也有了些許的改變,恍然之間,也知道了過去了十年的時間。

再看宮殿之中的百官,除了少數幾個熟悉的面孔,剩下的人皆一臉陌生。

李歆霓微微頷首,然後輕聲道:“諸位免禮!”

“謝永安公主!”

文武百官看向永安公主,文官之列,自然知曉了永安公主的事情,對於收養、教養天下孤兒之事自然傾佩之。

而武官也看向永安公主,他們想起了戰死的同袍,家中妻女無人照顧,也是永安公主的女宮、君子樓出面幫助。

幫助將士的兒子、女兒能夠長大成人,甚至能夠擁有更光明的未來。

“公主,這邊……”

此時,一個宮中女官走了過來,然後恭敬地為李歆霓引路,李歆霓微微頷首,跟著女官來到了最前方的一個座位。

待坐下,李歆霓看向眾人,發現眾人都拘謹了不少,不敢說話。

不過這也是短暫的安靜,片刻之後,外面再次傳來一聲高唱:

“陛下駕到!”

皇帝李世民也到了。

他身著大紅色的帝王冠冕,龍行虎步,面孔之上儘是威嚴,從外面緩緩而入。

“見過陛下!”

大殿之中,文武百官恭敬行禮,一旁的李歆霓同樣行禮。

李世民看了一眼一旁的李歆霓,腳下卻加快了幾分,走到王座之上,高聲道:“諸位愛卿,請起!”

說這句話的同時,李世民不禁看向了一旁的李歆霓一眼。

“諸位愛卿,可有事啟奏?”

待一切禮儀罷,皇帝李世民看向下方的文武百官,然後出聲問道。

“回陛下,西域之人尊陛下為天可汗,望陛下能夠給予回應!”

這時,一名官員出列如此說道。

“天可汗?”

聽到這裡,李世民也有些愣神,隨即面容再次恢複古井無波,但是心中卻也有欣喜,於是道:“準!”

這些事情,自然會有其他人去負責,並不需要他這個還給事事親為。

隨後,眾人再次朝會,以及國內的相關事宜。

待朝會即將結束之時,李歆霓才緩緩站了起來。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皆聚集在了李歆霓的身上。

他們也知道,永安公主剛剛回來,便參加朝會,定然會有事情在朝會之上訴說,其實,他們也在靜靜等待。

感受到所有人的目光皆聚集在了自己身上,李歆霓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然後從衣袖之中取出一遝紙張,然後遞給了一旁的侍者。

“這是我在這十年之中,為天下有才之人想出來的一條計策,望陛下一觀!”

“哦?”

聽到李歆霓的話,再次看向侍者手中那一遝紙張,即使是李世民也不禁露出了疑惑之色。

畢竟,他之前並未聽過李歆霓說過。

而朝堂之中的文武百官聽此,也是心中疑惑不知道永安公主說的是什麼計策。

事關有才之人?

這讓他們心中疑惑。

天下有才之人多了去了,但是,也得需要有人能夠賞識,不然,恐怕也是“庸才”,無法受到重用!

而此時根據李歆霓所說,是否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更不必說更有許多門閥世家,左右天下有才之人,打壓寒門子弟。

卻見王座之上,皇帝李世民看著李歆霓呈上來的一遝紙張,隨著深入觀看,李世民臉上的表情也變得更加凝重。

片刻之後,他才長呼一口氣,然後將紙張遞給一旁的侍者,“給諸位愛卿傳看!”

“是!”

隨後,紙張到了諸多臣子手中,隨著他們的觀看,他們臉上也浮現出了凝重之色。

時間緩緩流逝,誰也沒有著急,而時間也逐漸到了午時,但是很顯然,朝會依舊仍在繼續。

因為紙張紙上寫的比較多,讓侍者宣讀,恐怕也會有錯誤之處,隻有親自觀看,才能真正體會其中之意。

故而,李世民才選擇讓百官一一傳看。

最後,紙張再次回到了李世民的手中,李世民才看向大殿之中的文武百官,問道:“諸位愛卿,對於永安公主所提出的科舉製,諸位如何看?”

平靜!

安靜!

無人回答。

他們這些官員,身後或多或少都會有門閥世家的影子,所以,沒有人會第一個發表看法。

見此,李歆霓如何不知他們心中的想法,於是,不得不搬出一座大神。

卻聽李歆霓緩緩道:“這件事,神鳥也知,當初這科舉製被寫下之時,神鳥也挺出過一些看法……”

此話一處,眾人哪裡還有之前的淡定,皆神色微變,目光閃爍。

讓他們沒想到,這科舉製竟然是神鳥推動的。

他們不僅回想曆史之中,關於神鳥的一切,無論是秦時,亦或是前漢,每一次的重大改革,似乎都有神鳥的影子。

而每一個王朝,也都會尊敬神鳥。

即使是現在的大唐也是如此。

而聽到是神鳥推行的科舉製,讓他們頓時不淡定了。

“這科舉製事關天下人才,應當儘快施行!”

第一個官員開口說道。

“科舉製將事關朝廷人才任用,不得不慎重!”

“此製甚妙!”

“臣等附議!”

“臣附議……”

……

片刻,朝堂之中的所有人皆支持科舉製的推行,沒有任何的怨言。

見此,李世民和李世民也有些感歎神鳥之威,隨即心中也有些喜悅。

皇帝李世民聞言,當即道:“既然如此,那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就推行這科舉製!”

“與此同時,鼓勵天下賢德之人,可以開設私塾,凡是開設私塾之人,皆可免除一定田地賦稅,各種優待……”

皇帝李世民開始安排科舉製的推行。

科舉製能夠在中國封建王朝施行兩千年,終究是有其進步性,但是科舉製的推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有許多製度需要與其匹配,甚至,一些朝廷已經推行許久的政令都需要改變、廢除。

這對天下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午時,皇帝在宮中設宴請文武百官用宮宴,一直到午時末,文武百官才陸陸續續地走出皇宮。

而科舉製這三個字也第一次出現在了天下之人的耳中!

“科舉製?”

“何謂科舉製?”

“所謂科舉製,就是朝廷鼓勵天下賢德之人開設私塾,並且收學生學習。”

“皆是,朝廷會定期核實學生身份,在固定的時間舉行考試,對學生進行才學之上的考核,之後,授予一定的頭銜,可以享受一定的賞賜!”

“而參加考核一定階段之後,朝廷會jin為學生授予官職,成為朝廷官員!”

“甚至於,能夠一步登天,面見皇帝!”

“什麼?!竟然如此!那……我家兒子豈不是也能進入學堂了?”

隻見一個小商販一臉驚訝,他是城外的菜農,來城中售賣菜疏,養家糊口。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頓時震驚道。

他們祖輩皆是農民,無人識字,故而,聽到這個消息,才會如此震驚、狂喜。

世人皆知,隻有讀書識字,才有機會成為官員,能夠光門耀祖!

“自然!這科舉製乃是永安公主提出的,正是為天下寒門子弟所想!”

“永安公主真乃真菩薩,為國為民!”

此時的唐朝,已有佛教傳入。

“家中當供永安公主菩薩之像!”

“此言大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