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父子為大宋開疆拓土三十年(1 / 1)

第494章 父子為大宋開疆拓土三十年

庫葉城聽起來挺遠的,陸路也不好走,但走海路還是比較快。

從庫葉城可以直接從烏蘇裡江入海,也可以先走陸路,三百多裡後入海。

直接入海要往北,多走一千裡左右,宋軍通常先走陸路,沿路有很多據點,然後往東進入窟說島中間的庫葉海峽(即後世韃靼海峽),再由船往大宋江南或山東走。

這樣陸路要十天,海路約大半個月,一般一個月多點就能到,三個月左右可以一個來回,對宋朝廷的掌控來說,還是比較容易。

當然,到了冬季,這邊有海凍時期,就不能走海面,隻能走陸路,陸路到燕京也是一個多月。

宋軍一般探親回家,沒什麼東西,可能走陸路,要是移民調動兵馬和送物資,就走海路,用船可以運大量的物資。

元貞三年宋軍在當地大量種黑麥,這是目前唯一能在遠東地區存活的糧食,也是未來羅斯公國統治這邊的基礎,這讓趙與芮大量移民變的更加容易。

但說實話,這邊條件還是很艱苦,除了森林和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其他物資很匱乏,除了三千宋軍可以得到輪換,能移民到這裡百姓基本被強製的多。

百姓們成份複雜,有山林裡抓來的野人,有降伏的女真,契丹人,還有少量蒙古人,真正主動願意來的宋人百姓還是比較少,願意來的,都是可以在這裡當吏員,或做生意等有好處的多。

為了安定民心,這裡所有人都稱為宋人,沒有契丹和女真之分。

當時他才營副指揮,按朝廷規定,他這級彆45歲退役,兒子接班後,是降等接班,從伍長做起。

朝廷種植黑麥,面積巨大,家家戶戶都有幾十甚至上百畝,除了自用,還能得到稅糧,可以運回中原。

可以說,過去這八年,趙與芮在興建庫葉城,和穩定人心方面,每年都是虧本,前後投入上千萬貫。

各種皮毛無數,加上河裡的資源,海邊的資源,庫葉城也慢慢開始回報宋廷。

庫葉海峽及窟說島附近每年都有冰凍期,可見當地有多嚴寒。

六月的庫葉海峽海風陣陣,溫暖無比,海邊陸續出現好多大船。

三月份後,大宋水師和各種海船就可以進出庫葉海峽。

戰後李亮他們基本都晉升了,有人直接留守在蒙古,像李亮現在就駐守哈剌合林(現在改為泰北城),周勇在謙州,陳忠又回遼東了。

如今八年過去了,庫葉港已經發展成遠東地區大宋的第一大港,大宋在當地駐軍一個營五百人加家屬,另有五百戶百姓,約四五千人,加上來往的商船,商人,常年保持人口在六千左右。

元貞四年,朝廷在興建庫葉城時,鄭有財主動請櫻,帶著全家來到庫葉城參與開荒,朝廷對參與開荒的軍士將領都有重獎,當年鄭有財晉升都頭。

對比起其他海港,比如波斯灣和平港的十萬人,這裡算相當小的小港,可在遠東地區,是第一大港。

宋軍在建庫葉城的同時,在庫葉海峽和窟說島之間修建了庫葉港,主要是就是運送移民和物資所有。

在庫葉頁建成之後,朝廷才慢慢開始得到好處。

元貞六年李亮,周勇、陳忠等他的同批兄弟先後到長春集合,然後參與了對蒙古的千裡奔襲,攻打哈剌合林。

當地的林木根本砍不完,野生動物也根本打不完。

今天一早,鄭有財帶著兒子鄭威來到港口。

曾經的好兄弟們都分駐四處,隻有陳忠還跟著他。

朝廷每年在春暖花開和夏季都會用船從海路運大量的物資過來,白糖,陶瓷,茶葉,絲絹,在庫葉城的商鋪,臨安能買到的大部份物資,這邊都有,而且相對便宜。

首先這邊森林和動物資源豐富,土地廣闊。

鄭有財因參與過開荒,後來給他三個選擇,一是繼續開荒留守遼東,兒子會得到優待,二是回江南或兩湖(湖南湖北),當地方駐軍,三是回老家河南,到年齡(45歲)退役,然後讓兒子通過考核後接他班為武官。

鄭有財跟著李亮他們駐守到會寧(哈爾濱),並沒有參與攻打哈剌合林的戰役。

鄭有財不甘心,選擇繼續回庫葉城這邊開荒,於是元貞七年,他又回到庫葉城,幾年之後,已經升任庫葉軍副將(可以50歲退役),同時兼庫葉港負責人。

此時庫葉港和對面窟說島駐軍,加起來兩千人,四個營,都歸鄭有財管。

鄭有財常駐庫葉港,負責港口的安全。

這麼多年過去,他兒子已經十九歲,在前去年十八歲時通過朝廷組織的馬步考核,主要是騎術射箭,燧發槍,然後直接晉升武官,目前是庫葉港駐軍營副指揮,和鄭有財在一起。

這是朝廷對開荒武官的優待,兒子通過考核可以直接當武官,並且可以和父親在一起。

因為鄭有財年紀也不小了,駐守的地方又是海外開荒之地,父子在一起可以相互照顧,這裡不用打仗,兵力又少,朝廷也不在意父子同營有什麼弊端。

鄭有財從元貞二年就來到遼東,先後呆過長春城,會寧城,海參威,最後庫葉城,越呆越遠,距離家鄉也越來越遠。

如今元貞十一年,他在遼東呆了將近十年。

部下很多武官和軍士,都是五年一輪換,部下都換了兩批人。

他一直呆在遼東,就是想為兒子謀一個出生。

現在兒子成為武官,而且是五百人的副指揮,鄭有財認為兒子還年輕,打算再帶兒子幾年,等兒子晉升到營指揮後,鄭有財就打算回老家河南,準備退役,讓兒子在遼東呆滿十年,也輪換回老家。

他們倆父子,鄭有才為大宋朝開疆拓土,開荒了十幾年,他兒子將來也得乾十年,兩人加起來要近三十年,為大宋貢獻也夠,可以安心回老家了。

此時兩父子正站在海邊一個哨樓,鄭有財左邊站著陳忠。

陳忠是當年的東真國的女真人,降宋後改名陳忠,然後一直跟著李亮,周勇和鄭有財。

李亮和周勇先後留在泰北省,陳忠因為是女真人,適應遼東的氣候,又被調回來跟著鄭有財,目前是庫葉港營指揮。

“今天能出多少大木?”鄭有財這時轉頭問陳忠。

陳忠的漢語已經非常溜,馬上道:“最少兩千根。”

鄭有財點點頭,先看看海面上,然後回頭看看兒子的發際,感受海風的方向。

這個季節,正好是往南的海風,他們在當地組織百姓砍伐了很多大樹,全是一個人都抱不過來的粗樹,然後十根一組用浸過油的麻繩綁在一起,放進海裡,宋軍水師的船會過來拖走,一路往南,最後會送到濟州島,用來造船。

宋軍水師一路順風,到濟州島大概十幾天到半個月左右,算是比較快的。

“去看看,讓他們綁結實點,可彆漏了。”鄭有財這時對兒子鄭威道。

鄭威立刻應了聲,帶著兩軍士下了哨樓,直奔港口。

這邊港口完全沒有波斯灣興旺,除了沿岸的炮台比較顯目,也沒多少商鋪。

這邊南北約有一裡是人口比較密集的,而在波斯灣東西長十幾裡全是各種商鋪,並且還在陸續擴張。

下面港口內外停了好多船,基本都是宋軍或朝廷官方的船,隻有少量是來自大宋或高麗,日本的商船。

這裡的各種動物毛皮比較多,而且便宜,是高麗人和日本人喜歡的,而且因為這裡物資比較少,全靠宋軍來送,所以高麗人和日本人也會帶著他們的物資過來,賣給當地駐軍和百姓,然後帶著毛皮回去,一來一去,也能小賺一筆。

從高麗到這裡的船來回也就一個多月,日本則更近,所以這兩國的商船來的比較多,反而宋人的商船來的少。

今天是運木日,港邊地面上排滿了圓木,岸邊有日本人和高麗商人在看著,暗暗稱奇。

宋軍從港口到附近的森林,用木頭做了像火車鐵軌似的地面軌道,中間嵌一根根細鐵棍,看起來就像把一根極長的樓梯鋪在地面上。

鐵棍能滾動,宋軍把大樹砍出來後,就放到軌道上,鐵棍一邊滾動,那些大樹就從遠處往海邊滾來。

整個過程用不了多少人,隻需要邊上有人手工在搖鐵棍。

這種運木的方式還是讓日本人和高麗人非常震驚。

因為這邊的樹實在是又高又粗,如果按高麗人的方式抬一大根不知要用多少人力。

宋人顯然做的很省力,隻是前期造這軌道花了不少時間和金錢。

鄭威來到海邊時,正看到有百姓在捆綁大木。

每根大木都二十多米長,細的像人腰,粗的人都抱不過來。

高麗人還沒看到宋軍伐木,大樹砍下時,下面也是有兩架不同的鋼鐵馬車等著。

因為這種大樹落地之後,在這個沒有起重機的時代,靠人工是很難抬起來,通常要十幾二十幾個人才能勉強扛起。

宋軍用全鋼鐵製兩個像車輪似的大架子,大樹落下後,先修好枝葉,再用二十多人抬起放到架子上,這樣幾個人就可以推著大木往前走。

大木跟著軌道先滾到岸邊,在入海前有人往上面釘入釘子,接著推進海,用麻繩把十根一組牢牢捆起來。

最後連一長線到水師或官船後面。

鄭威從岸上直接跳到一排大木上,大木已經被捆的像個木伐,工人們正在上面繼續加固,鄭威到處拉了拉,並叮囑他們捆牢點。

等一波捆好後,有人會向身後的水師船上揮揮手,說幾句話。

水師的船很快往前移動了下。

不一會,撲通,一根大木從岸邊滾入海中。

兩邊建有板台,有人用裝著釘子的長棍狠狠一敲,釘在大木上,拉到邊上。

又一會,撲通,又一根大木從岸邊滾入海中。

工人們依次收攏,先兩根綁到一起,再第三根綁過來。

最後十根綁到一起,再釘了一些釘子,然後和前面剛剛第一排十根木又連接在一起。

水師這艘船最後開走時,身後拉了十排,共一百根大木,排成長長的隊伍,還非常壯觀。

遠東這邊有數不清用不遠的森林資源,趙與芮優先砍伐這裡,然後送到濟州島製造各種戰船和器具。

除了嚴寒的冬天這邊封海,隻要沒有封凍的季節,鄭有財就一直組織當地百姓在乾這事。

不過他們駐軍除了也要參伐木外,每三天必須要訓練一次。

要麼打燧發槍,要麼練騎術,要麼出去打獵,還得學會在海裡遊泳。

按朝廷規定,每天早起來跑十裡路,晚上睡前還得跑十裡,一天二十裡,除了大雨和大雪天,都是雷打不動,體能訓練更是不少。

朝廷除了每年會派錦衣衛來暗查之外,每年年末都會考核。

跑十裡路有時間要求,體能的伏臥撐等,還有其他射擊都有要求。

雖然有點折騰人,但鄭有財知道,這是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而像他這樣年過四十歲的軍官武將,要求就稍微低點,特彆是對體能要求更低。

當天宋軍效率還是可以,一上午弄走了五百根大木,接著就是休息時間,明天繼續。

宋軍的戰船走後,外面等著的商船往裡來了。

鄭有財很快去接近來自高麗的商人金植中。

這家夥常年和宋軍交易,和鄭有財關係比較好,也比較熟。

“鄭將軍。”金植中當著眾軍將的面,揮手示意身後的夥計推上來幾車美酒。

宋軍規矩比較嚴,送禮得當著大夥一起送,鄭有財可以接受,但事後要由軍中參軍報備,上報朝廷。

當年趙與芮在軍中增加參將,將裡增加參軍,營加了參謀,都一級加了指導,這些副職的增加,有監督紀錄的作用,而且都是兩年一輪換。

鄭有財將裡的參軍史立明也在。

他立刻一本正經的從袖子裡摸出一個小冊子,然後問:“多少壇?”

“共三車十二壇,慰軍,慰軍。”金植中陪笑道。

史立明一邊寫一邊記:“高麗商人金植中,慰軍美酒三車十二壇,現場有副將鄭有財,參軍史立明,營指揮陳忠,副指揮鄭威,參謀杜再山-——”

大夥表情自若,似乎也習慣了這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