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朕死之後,管他洪水濤天(1 / 1)

第493章 朕死之後,管他洪水濤天

趙與芮緩緩點頭道:“眾觀曆史,大部份開國君主,都比較賢明,亡國的帝王大都比較昏庸,當然,這不是百分之百的,也有例外,朕是說大部份。”

魏了翁重重點頭,當然明白這個道理。

“但有時候開國君主再賢明也沒有用,後繼者不給力,王朝一樣會滅亡。”

隋王朝開局這麼好,就因為出來一個廣神,頃刻間化為烏有。

一個皇帝的好壞,喜惡,輕易就能決定一個王朝的盛衰。

在趙與芮看來,無論自己多麼努力,一旦後代不爭氣,大宋朝也得早晚完蛋。

“所以說,王朝更替,天有注定,很多事情,咱們不能強求,當年贏政稱始皇,夢想大秦千秋萬代,結果二代就亡。”

“朕如今在位,大宋所向無敵,雄霸四海,威極宇內,但又如何?誰知道朕死後,大宋會不會亡,趙家還有沒有江山?”

魏了翁聽的臉色大變,沒想到皇帝居然敢這麼說自己的江山。

至於後面會不會大亂,皇帝還是不是趙家人,關他屁事,隻要他位上,他的大宋達到他的預期就好。

幾十年後我趙與芮死後,朝廷還姓不姓趙,是不是叫宋朝,他其實根本不在乎。

這可不是趙與芮自己想想的,後世歐洲立憲製也好,羅馬之前的議會也好,都有成功的經驗在那。

“後世的帝王們都在吹捧他的大禹治水,其實是為了帝王們自己的私利,確保自己得位的名正言順。”

“曆朝曆代混亂的根本,就是大夥都不講規矩,都不按律法來辦事。”

“當年堯傳給舜,舜傳給禹,成為千古美名。”

片刻後,他臉上充滿了佩服之色,皇帝趙與芮果然是千古一帝,比任何皇帝都想的開。

他現在是皇帝,所以他要皇權,一旦他不是皇帝,他肯定舉雙手讚成立憲,要成立議會,這就是人的本性,萬事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想。

我死之後,誰管洪水濤天?

所以趙與芮各種改革,開啟明智,分封諸王,在律法裡寫進彆人看來不可思議,會引起動亂的條約,除了為限製後面皇帝的皇權,也是不在意後面大宋還是不是大宋,是不是趙家。

“到了禹的手上,他是第一個破壞了規矩的人,把帝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

他從來沒有想過趙宋能千秋萬世,更沒想過皇權一直高高在上。

但趙與芮想的更多,即便他是皇帝,擁有高高在上的皇權,他也希望在他年紀大了之後,慢慢限製皇權,讓所有人按他製定的規則來辦事。

趙與芮相信,即便後世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一旦當上皇帝,必然想的,也是如何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很多國家現在還有皇帝,照樣正常運行。

趙與芮的想法太超前,彆說在普通人,在後世很多人眼裡,也會覺得不可思議。

“朕想設定一個次序,讓所有人也好,後面的皇帝也好,大夥都按著次序來辦事。”

“咱們華夏民族的優良傳統,在他手上喪失殆儘。”

“商朝之前,帝位都是禪讓的,天下人有德居之。”趙與芮繼續道。

“如果所有人都能按照朝廷的律法辦事,用規矩來管理這個國家,那皇帝昏不昏庸,有沒有奸臣,都不重要,也不會亂及天下。”

沒錯,在趙與芮看來,大宋江山隻是他趙與芮的,不是趙家的。

“在朕看來,禹破壞了規矩,把有德居之,改成了子承父業,實際是我華夏第一罪人。”

魏子翁目瞪口呆,沒想到皇帝越說越離譜,但不知為什麼,他居然聽的有些激動。

更不敢相信皇帝真有這樣的想法。

“無論是現在,過去,還是未來,天下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到了朕這個位置,都會想著把皇帝之位,傳給兒子,最好能千秋萬代——成為萬世之大秦”趙與芮這時自嘲的笑了:“魏卿你不知道--”

“所有人都是自私的,沒有人在乎百姓的死活和民族的命運,他們隻會在乎自己的兒女的權利和生存。”

“他們會認為朕的一切改製在現在這個時代是不可能的。”

“他們會認為現在百姓和大臣們是無法做到的。”

“我們還沒有做,很多人已經認為我們會失敗,因為他們連試的勇氣也沒有,更因為他們坐在朕的位置上,他們一定不會願意去試--”

“當然,朕不是說朕會禪讓,朕是要製定一個與眾不同的次序,讓帝位有序傳承,希望真正能千秋萬代。”

至於趙與芮說的是什麼次序,魏了翁聽不懂,但隱隱能明白。

這絕對是今天,甚至和皇帝認識十幾年以來,最讓他震驚的消息。

魏了翁聽到最後,再次跪下:“陛下大公無私,一心為了天下百姓,臣此生能與陛下共事,何其幸也——”說罷老淚縱橫,已經忍不住哭了。

趙與芮開頭說改朝換代的三大弊端的前兩個。

這個就是用限製皇權和臣權來對付。

這些年趙與芮小事都讓內閣處理,大事才由他處理,後期慢慢讓大事也讓內閣處理,逐步消弱皇帝任性的權利。

但內閣不掌兵,也沒有兵權,而且內閣成員多達十幾二十幾人,有相互製約的作用。

下一步就是用後勤供應和移鎮,來限製外面軍頭的權利,這種事後世也有經驗,最簡單的就是移鎮,地方總督或統兵大將,五年一移,人走兵不走。

趙與芮從前年把蒙古逼走之後就正式開始,軍中副將以上都是五年調遷,大空間換位,北方的將領到南方,南方的到東面,西面的到北方,臨安的到海外,基層軍官也是如此,五年一到都要遷駐。

海外駐兵也是五到十年全部輪換,通過種種措施,對皇帝也好,權臣也好,軍頭也好,都能起到有效的限製作用。

以前宰相們還能決定武官的升遷和調任,所以宋明兩朝,地方大將都會拍京師宰相首輔的馬屁,連戚繼光都知道拍張居正馬屁。

但在趙與芮這裡,和後世一樣兩套係統。

武官歸武官,文臣歸文臣。

武官由兵部統籌,包括內閣首輔和吏部,都不能決定兵部的事宜。

以後兵部尚書也全部是前面退下來的高級武將擔任。

任何文官不能在兵部任職。

從元貞七年到現在,趙與芮用了四年時間,已經把兵部所有官員,全部換成武官,且寫進律法,以後不得由文官進兵部。

做到兵部侍郎以上的,更是要親自帶過兵,上過戰場,立過戰功的退役軍將才行。

所以趙與芮說要大家按規矩來行事。

如果大宋都按律法,按規定要決定兵部和武官的任免,調遷,朝廷文官也好,首輔也好,他們決定不了武官命運,武官們就不用拍他們馬屁,也不用和他們拉好關係,而文官決定著他們的後勤和供應,和調整(包括五年移鎮的事),雙方就相互製約,相互製衡。

至於於對皇權的消弱,後世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可以學,趙與芮肯定也要試試,為啥要這麼乾?因為他爽了就行。

趙與芮當天和魏了翁聊了很多,魏了翁也基本了解皇帝陛下的意思,皇帝現在相當集權,也是為了平定蒙古和拓展國土,基本打算在六十歲後就要開始消弱皇權和勳貴。

而在消弱皇權和限製地方勳貴等方面下手,就必須得到沒有私心的官員支持和推廣。

魏了翁的兒子魏近思,將來會進內閣當首輔,秦卓和他會在任上,專門為皇帝挑選開明的,經過大學新教育的,在海外有豐富經驗的官員,一起和皇帝推廣這些改製。

那些還忠於儒家思想,認為君權神授,比較愚忠的官員,以後會逐步被趙與芮清出朝廷隊伍。

趙與芮也很明確的和魏了翁說了,你和你兒子魏近思兩代人都會進內閣,任首輔,但魏家之後,皇帝不會再關照,想當官也好,乾什麼也好,都得靠他們自己。

以後當官就是科舉,憑實力考試,考不上就沒辦法。

趙與芮製定了製度,大夥就按製度來,誰也不能破壞規矩。

魏了翁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現在開始就要在天下官員中挑選年輕的,開明的,為將來改製準備,培養。

其中最難的就是私心,因為皇帝說的沒錯,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都會有私心。

說完這些,趙與芮突然問:“魏卿雖然當年支持遷都燕京,但朕看的出來,魏卿心裡應該不是很認同。”

魏了翁也沒有否認:“陛下無論做什麼,臣都是全力支持的。”

他雖然沒說反對,但意思是很明顯。

“卿以為,燕京為何不好?”趙與芮笑問。

“蒙古人被逐驅後,北方已經無大敵,我大宋的城都快建到貝加爾湖,京師在那位置,似有不妥?朝廷現在全力往西,甚至要進入波斯灣,為何不往西遷?”

按大宋的版圖,現在控製力已經到了阿爾泰山附近,軍隊到了波斯灣,魏了翁認為,遷都最好遷西安,更加能加強對西面的控製。

“燕京現在不算中心地帶。”趙與芮這時又走到地圖邊上,指了指貝加爾湖北面,海叁威東北面。

“這些地方將來可能是羅斯公國的,他們也喜歡往外擴張,咱們要搶先一步,在遠東一片搶下更多的領土。”

“貝加爾湖以北現在是沒什麼人,但咱們可以不停的移民,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一百年,將來爭取遷個上千萬人到這些地方,那咱們的燕京,到時就成了中心地帶。”

“而且北方被金蒙統治多年,百姓們還不是認同漢人的身份,遷都北方,有攏絡北方漢民之心的意圖。”

魏了翁聽趙與芮這麼一解釋有點明白了。

現在燕京好像在大宋邊緣,大宋主力往西擴展,但將來往北遷民擴展之後,燕京就變成大宋的中心地帶了。

說實話,從地圖上看,燕京以北的大片區域,雖然沒人,但比大宋現在還大。

將來如果全部占據,並移民上千萬過去,再繁衍生息,幾百年後,貝加而湖以北也有幾千萬人口,那燕京就是妥妥的大宋中心地帶。

如果遷到西安,反而離北方太遠,控製力會不夠。

趙與芮是想到了幾十甚至上百年後,而大夥都隻是看到現在。

魏了翁沒再多說什麼,隻是心中還在想,貝加而湖北地廣人稀,冰天雪地,不知道皇帝為什麼老要占下來。

可想想皇帝說的也沒錯,你大宋不占,以後被彆人占了,那彆人隨時就可以南下了。

趙與芮在說服魏了翁父子支持對自己後面的改製同時,大宋在遠東地區的又一座大城也正在完工。

元貞二年,宋軍在窟說島(庫葉島)設水師,駐了三個營,一千五百人。

接著就開始在窟說島西南方五十裡處設據點,先是建了個堡,主要用來囤結物資。

元貞三年四月開始,宋軍在遷移了五千戶高麗人和一千戶野人之後,在窟說島西南五百裡左右建庫葉城。

從元貞三年到現在十一年,整整八時間,宋軍輪換的駐守兵馬都換了兩批。

宋軍陸續遷移了一萬戶高麗人,三千戶野人,加一萬五千戶宋人(包括以前的契丹和女真),終於用八年時間建城了遠東第一大城庫葉城。

庫葉城建在阿裡門河(烏蘇裡江)東側,緊靠著阿裡門河,開始規模為一萬人左右,後來隨著移民也是越建越大。

目前城中有宋軍一將三千人駐守,加近三萬戶各族百姓(主要有高麗,野女真,契丹,女真,宋人等),共計十幾萬人,和新建的長春城,海叁城都歸屬遼東府。

庫葉城也是遼東省省城沈州之外,最大的一個城。

當時很多人也不理解,這裡距離臨安五千多裡,距離燕京就有四千多裡,為啥朝廷往這裡移這麼多人,並把這裡發展成一個大城。

現在魏了翁能明白,趙與芮那時就想遷都燕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