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國土面積大了數倍(1 / 1)

第469章 國土面積大了數倍

渤泥灣對面就是後世的NSQD,再後面就是安南和占城。

秦琛這時轉身對眾文武道:“我們這岸邊距離占城沿海不到兩千裡。”

“順風的情況下,咱們的戰船三四天能到。”

“等婆羅省穩定下來,陛下早晚是要打占城和安南的。”

眾人紛紛點頭,表情興奮。

皇帝對擴張和殖民有重獎。

像現場的文武們,在漢州,在婆羅省都有分封的土地和資源,還享受國營的分權激勵。

比如在漢州,朝廷設有白糖廠,現場的高官文武們,享受白糖廠的分紅,每年都能分幾千貫以上。

這是對他們長年在海外的獎勵,另每人在漢州都有幾百畝封地,稅率還極低。

讓世人記得,是他趙與芮把北方收複的。

秦琛看了一圈後,決定把炮廠設在島上,並取名七星島。

此時朝廷的正式任命並沒有到,但秦琛已經提前接到趙與芮的密旨,在完善成立婆羅省總督的事。

那就是距離婆羅州西部八公裡的納閩島。

以前朝廷派官員武將到海外,大部份人是不想去的,但現在趙與芮用分紅來吸引,很多人搶著想到海外來。

大宋的水師和步騎,以後會源源不斷來到婆羅。

“可以建,朝廷給了旨意。”秦琛道:“不過要注意保密,小心選址。”

趙與芮心想,蒙古主力還沒打掉,慶祝個屁,察合台,拔都,窩闊台聯合起來,還有近五六十萬大軍,早晚是心腹大患。

自靖康之恥後,大宋終於全部收回北方,還占據了遼東和官山等蒙古人以前的地盤,趙與芮的聲望可謂達到巔峰,這要換成彆的皇帝,下面的官員勸他封禪的文書會像雪花般飄進皇城。

所以他決定南海這邊,炮廠設在婆羅省。

於是趙與芮把九月初一定為國慶日,以後每年全國官員,放假三天。

一旦相關的廠子成立,這批最早來當地開荒的文武都會有分成。

當然,這會這個島也不叫納閩島,秦琛發現這島距離岸邊極近,才十幾裡。

後世這裡是免稅島和渡假中心。

如果敵軍來攻,岸邊距離這隻有十幾裡,援軍很快能到。

目前蒙古已經被全面驅逐,離開中原地區,他的大宋不但恢複了北宋時的所有地盤,而且更大幾倍。

九月時,前方消息已經全面傳回國內,大宋上下一片歡騰。

趙與芮一大早得到消息,窩闊台已經從官山撤軍,宋軍前鋒到了官山,窩闊台帶著幾十萬人,繞過貝爾加湖,往西和察合台彙合了。

這幾天臨安城非常熱鬨,全城百姓都在慶祝大宋朝收複故土,趙與芮還專門帶群臣祭了祖廟。

因為這裡有七個島在一起,炮廠和火器局設在最大的島上,四周幾個島派遣駐軍,每島隻需要兩條船,兩百人左右。

下一步,他是消化所得地盤,然後等蒙軍主動來攻,以逸待勞。

在占領婆羅省後,他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當地擴建碼頭,準備更大的碼頭和船廠。

漢州都沒有炮廠,秦琛說要在婆羅省建,他有些意外。

餘玠和孟珙都問要不要在半路截擊,趙與芮想了想還是算了。

現在到了婆羅省,當地森林資源豐富,石油和龍腦油豐富,朝廷要在當地建龍腦油廠,並想辦法開采石油。

此時有文官突然問:“咱們可以建炮廠?”

火炮這玩意,很快會守不住的,將來世界各國都肯定會學會。

但趙與芮確實振興了大宋,有官員小心提議他可以辦個宴會,小小慶祝一下。

九月初四,趙與芮又接到一個勸他封禪的文書,一看遞上來的是個戶部七品小官,趙與芮大怒,京官的優勢,不是讓你們沒事亂遞文書,當即下旨把這小官貶到從九品,一時京中百官驚恐,無人再敢提這事。

趙與芮要殖民海外,甚至還想搶占美州,總不能每到一處的駐軍,都從宋廷把炮造好了再運過來。

這個島不大也不小,約92平方公裡。

隻要他的大宋一直保持領先就好。

但他重用的官員,大部份不是這種溜須拍馬的人,所以這幾年全國上下類似的文書也比較少。

秦琛第二天開始在四周選地方,很快就找到一個好地方。

而且宋軍精銳騎兵數量有限,沒必要長途去草原尋蒙軍決戰。

按秦琛的意思,火器廠主要工匠用朝廷工匠,然後絕大部份用原來的渤泥人,把渤泥人全部關在廠中,即使他們學會了打造火炮,也不能離開。

有駐軍的島上不要有百姓,這樣把四周團團包圍,守護著炮廠。

但轉念想想自己立下的不世之功,可超秦皇漢武,必須得讓世人知道啊。

窩闊台這次行軍數千裡,將來和拔都彙合,再過來打宋朝,前後幾萬裡,有他慢慢辛苦的地方,趙與芮當然不急。

然後從這裡,走向世界各地。

——

元貞八年九月,臨安天氣比較熱。

婆羅省面積巨大,八成地方被森林覆蓋,又靠海邊,很適合打造一個基地。

朝廷的官辦各種廠,都是打折優惠,與民同樂,臨安城很多商鋪也跟著打折,都是為了響應皇帝陛下,向朝廷示好。

九月初八,趙與芮又下旨,今年秋稅中的糧稅,以戶為單位,全國人均二十畝以下的全免,二十畝以上,一百畝以下的減三成,一百畝以上的減兩成,以迎合國慶。

各地商稅,包括堵牌稅,紅樓稅,俱減免兩成。

此舉再次震驚全國,卻把戶部尚書秦卓嚇的哭笑不得。

趙與芮大手筆一揮,朝廷今年要少很多收入。

不過現在趙與芮的大宋收入遠超曆朝曆代,這也是在趙與芮能承受的範圍,加上去年剛剛攻滅渤泥國,朝廷又大發了一筆。

九月初十,趙與芮召開內閣議事,主要就是看今年會少多少收入,有多少收入。

戶部尚書秦卓上來就開始彙報去年的收入和今天的預計支出收入。

寶慶年末,趙與芮的大宋,全國官員一萬三千多,全年支餉約七百萬貫,全國軍隊是九十萬不到,全年軍費約四千萬貫,另有全國吏員近二十萬,支餉四千多萬貫左右,這是當時最大的三筆人員開支,加上其他各種開支近五千萬貫,寶慶八年總開支一億四千萬貫,當時也是震驚了內閣眾人。

當年要不是正好攻滅了金國,又從蒙古手上搶到西夏一半,然後在這兩個大肆查抄,趙與芮當年是勉強持平的。

當時趙與芮的大宋全年收入折錢才一億五千萬貫,支出達一億四千萬貫,差點負數。

好在攻滅金國,得到半個西夏,前後查抄了兩億多,一舉暴富。

如今七八年過去了,到去年元貞七年,全國形勢又不一樣。

“到去年底為止(當時還沒有得到山西和河北,但得到了吐蕃和察合台,拖雷、窩闊台等人的封地),我大宋面積約為一千一百二十萬平方——公裡——”秦卓上來就說了個新字眼。

說罷,他看了眼皇帝,然後向內閣解釋:“一公裡,大概是兩裡。”

“一平方公裡,大概一千五百畝。”

禮部尚書劉克莊臉色古怪:“什麼叫大概?秦尚書,陛下早就說過,尺度問題,要全國統一,一裡就是一裡,一公裡就是一公裡,怎麼叫大概?”

秦卓臉色微紅,也不知道怎麼解釋。

因為大宋朝的一裡和後世一裡不同,趙與芮也沒改,就按大宋的一裡算。

然後加了一公裡,平方公裡。

而且這個時代量面積也很麻煩,所以這些數字都是大概的數字,誤差肯定有。

趙與芮之所以提出面積的事,就是要體現他的大宋,比以前大了多少倍。

秦卓想了想,直接道:“這些尺度,是戶部和工部剛剛提出來的。”(其實是趙與芮提的)

“以後會推廣到全國。”

“因為剛剛啟用,難免不是很準,但誤差不會太大。劉尚書不要糾結這個問題。”

“我就簡單再說明下,陛下登基之前。”

說到這裡,秦卓背部挺直了很多,一臉與有榮焉的表情:“我大宋的面積,約在兩百萬平方公裡。”

“現在再加上剛得到的山西和河北,比以前翻了六倍有餘。”

“嘶”正所謂不比不知道,剛剛大夥隻聽數字還不明顯,現在前後一對比,俱是倒吸口冷氣。

趙與芮登基十六七年了,大宋朝的國土面積居然翻了六倍有餘。

論曆史上開拓疆土,舍他其誰,就算第一個統一天下的秦王贏政,恐怕也不如趙與芮。

“現在我大宋,有這麼大?”連魏了翁也有點不敢相信。

“諸位來看地圖。”秦卓直接引他們到垂拱殿牆上地圖去看。

口說無憑,看地圖最清晰。

趙與芮一臉得意,看著秦卓幫他裝逼,心中爽的飛起。

論開疆拓土,文承武德,老子超過秦皇漢武了吧,不由沾沾自喜。

眾大臣興致勃勃圍在地圖前看。

以前好多蒙古的地盤現在都歸大宋了,整個遼東,加上海叁威那邊,更是巨大無比。

秦卓還專門點向海叁威附近:“這邊千裡無人,因為氣候地形問題,我朝還沒有全部占據,正逐步建城,慢慢吞食,用不了五十年,可以全部納入我朝治下,面積還要大增幾百萬平方公裡。”

有人不由板著指頭在算,一平方公裡是一千五百畝,那幾百萬平方公裡是多少畝?

原來我大宋之外,居然還有如此廣闊的天地。

趙與芮在遠東地區也是逐步蠶食的方法,並沒有急著全部占據。

那地方氣候和地形特殊,到處都是森林,行走困難,趙與芮是每隔一百裡左右建個中型城池,每隔三十裡建一個大型棱堡,然後移民,一步步占據遠東地區。

每個城池中要求有一萬戶百姓,一將三千軍人。

一個棱堡是一千戶百姓,一營,五百軍人。

從當年占據海參威到現在,這麼多年過去了,趙與芮在遠東地區,才建了三個城,十一個棱堡,占據的地方,不到十分之一。

所以秦卓說要用五十年,也是往少了說,主要建城和建堡效率有點低,也很消耗人力物力。

好在朝廷專門在高麗招募民工,用高麗人比較多。

“這邊也是我們的?”很多內閣也沒去過海外,這時看到大員,海南,漢州(飛律賓)、婆羅省(文來印泥),甚至還有新加波,和波斯灣附近都占了一小塊,大夥這才發現,不知不覺中,大宋朝已經占到萬裡之外的地方。

“這距離臨安,怕不是有萬裡之遙吧?”黃震指著波斯灣建立的和平城。

宋軍一年多前在波斯灣附近建和平城,目前還沒完工,附近還在興建碼頭船廠等建築。

黃震從地圖上看,感覺這距離臨安,最少一萬裡左右。

不料秦卓笑道:“準確說是兩萬多裡。”

“嘶”現場再次一片驚歎,諸多大臣不敢相信。

趙與芮這十幾年,先攻滅金國,再收回西夏,如今又北伐成功,所有的功勞在他們眼裡已經驚為天人,但和在兩萬多裡外占一塊地相比,這些內閣們認為更可怕。

當然,也有人可能認為這兩萬多裡外占塊地有什麼用?

還得花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秦卓似乎知道有人會這麼想,立刻指著這邊道:“這裡我們叫波斯灣,是波斯最重要的出海口。”

“波斯的海船要出海,這是必經之路,外面的船要進波斯做生意,也必須走這裡。”

眾人盯著地圖上看了幾眼,好像是這會事。

“咱們現在在那裡設港口炮台,進行收費。”

“去年僅商稅和過路費,就收了三百多萬貫。”

“咱們去年在那邊駐軍三千,軍費和生活,包括建城等各項費用加起來花了一百多萬貫,賺了一倍左右。”

“但賺錢還是其次,就算賠錢,隻要守在這波斯灣口,作用就無比巨大。”

整個中亞,甚至西亞諸國,想做生意都得從這邊走。

這會蘇伊士運河還沒挖出來,即便是後世的土爾其(現在叫羅姆蘇丹國),他們想在海上做生意,也得走波斯灣。

當然,羅姆蘇丹國距離波斯灣還是比較遠,你不在海上走也行,走陸路就和蒙古做生意,向蒙古交錢,隻要走海上,就得向我大宋交錢交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