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請陛下早立太子(1 / 1)

第430章 請陛下早立太子

這兩種方式每拉一支槍的膛線都要拉很多次,而且每次要校準,小心,非常費時間。

第二種其實比第一種更有操作性,但原理趙與芮自己也講不清,畢竟全靠以前看網絡小的記憶,一般人不會寫這麼詳細。

所以工匠們對第二種沒有研發出來,第一種缺點也是非常多。

工匠們的意思,眼下還是全力配裝新式雷貢燧發槍,等全軍配裝完成後,至少要達到三十萬支後,再考慮膛線的問題。

因為目前足夠對付蒙軍了。

改進的事還可以再研發。

趙與芮認同工匠們的想法,還誇獎鼓勵了一番:“你們再集思廣議,想想辦法,爭取一下子把所有膛線都拉出來。”

如果能一次性把所有膛線拉出來,那就沒有水平高低,小心校正這樣的麻煩,無論效率和性能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這種法子當然有的,隻不過工匠們目前還沒想到,在趙與芮提示之後,他們可以往這個方向研究。

這種一次拉出膛線的叫‘組合環形刀拉削法’。

所謂‘組合環形刀拉削法’,就是在一根拉杆上固定25至30個硬質合金鋼環,每個鋼環之間的距離相等,每個鋼環上加工有與陰膛線數量相同的等距的刮刀,每把切刀可循其纏角與下一個環上的切刀相連,從頭連到尾部即可視為一條螺形線。

每一個環上刀刃的突出量略大於前一個環,形成一組係列切刀,所開的槽具有穩定的寬度,深度和間隔,這種組合環形拉削刀通過槍膛—次.則可切削出全部的陰膛線,縮短工作時間,提高了產量和質量。

這種方法還是相當先進的,膛線的寬度,深度,間隔都是固定的,不需要去靠人工校對,對工匠水平高低也沒有太大要求。

也是後來的主流方法。

當然,還有更先進的‘頂錐或膛線衝子擠je法’‘冷精鍛法’現在這個時代是沒法實現的。

組合環形刀拉削法是可以實現的。

趙與芮最後轉場是看了所謂的子彈。

但因為膛線不能確定,子彈的研發也相對沒那麼重要。

火器局去年按趙與芮要求做了兩種子彈,然後又發現各有優缺。

第一種子彈就像曆史上的米涅彈,外形由球形改成圓柱或者說寶塔形,子彈底部也和木托炮彈一樣加了木塞,在火藥被點燃後,木塞因為壓力膨脹變大,使子彈的層部撐大和膛線密切聯連,同時增加了氣密性,射程又變遠了。

第二種子彈是把定裝彈藥,改成紙殼定裝彈,就是用紙筒把激發藥,發射藥和彈頭裝在一起,形成了獨立的子彈外形。

兩種子彈各有千秋,前者打造比較麻煩,費時間,費機器,費材料,但氣密性好,射程遠。

後者打造容易,但因為是紙殼氣密性差,雜質較多,影響射程和精度,而且打到二十發左右,一定要好好清理槍機槍膛。

對於從前面塞子彈的燧發槍來說,清理槍機槍膛是非常麻煩的事。

趙與芮看完一圈之後,對各個研發小組都進行了表彰和獎勵。

同時因為膛線現在沒有確定,所以對子彈的要求也沒那麼迫切,這意味著各小組還有時間進行改造升級。

用匠師許厲的話說,最好改成後裝。

後裝有很多好處,首先不需要捅條,節省的大量裝彈的時間,其次清理槍機更容易,保養維護也方便。

後裝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氣密性。

19世紀的施耐德步槍采用了燧發槍擊發,後裝式填彈,他的解決氣密性辦法就是把子彈和火藥提前裝在一個小鐵管裡,然後從後面塞進槍膛。

但趙與芮也不知道細節啊,隻能讓工匠們繼續研發下去。

同時他心裡決定,在膛線標準沒出來之前,子彈自然也不會批量生產,如果標準膛線能正式出來,而子彈沒有進展,他可能會采用米涅彈,雖然製造比較麻煩,但氣密性更好,維護成本低,打的更遠。

當天趙與芮帶著幾個兒女又在火器局,匠作局待了一天,回到皇宮時都到了吃晚飯的時間。

趙與芮不管多忙,隻要來的及,每天儘量會在家裡和全家人一起吃頓晚飯。

他妃子不多,登基這麼多年還是剛開始娶的幾個女人,之後一直沒有增加,妻子加兒女們不到十人,正好坐一桌。

朝臣們現在尊重皇帝趙與芮,也是因為他登基這十幾年裡,居然沒有再娶過一次新人,生活儉樸自律,有寧宗的風采。

但話說回來,身為皇帝,朝臣們也希望皇帝兒子越多越好,所以這些年不斷有人進言勸皇帝多生幾個。

目前謝皇後和賈玉華又懷孕了,用不了多久,趙與芮又會添一雙孩子。

第二天趙與芮睡了個懶覺,然後才來到垂拱殿。

今天是早朝休息日,在京官員們除了當值的,大部份都放假。

垂拱殿做為趙與芮批閱奏折的地方,今天內閣會有兩到三人在當值。

趙與芮進來時都接近上午九點,彆人早就到了好一會。

“參見陛下。”三個內閣成員向趙與芮見禮。

“愛卿們早啊。”趙與芮笑道。

三人也是苦笑,不早了。

這三人裡隻有鄧若水是老同誌了,其餘兩人都已經換了。

原副相葛洪和楊長孺都先後死了,另有趙汝述和梁成大因年長而退位。

去年和今年,趙與芮一共換了四位內閣成員。

分彆是程公許、李昴英、劉克莊、黃震。

其中劉克莊做過地方製置使,最年輕的黃震是去年新科狀元郎,目前添為內閣秘書郎。

今天現場有鄧若水,程公許,黃震三人。

程公許是嘉定四年的進士,這會年紀也不小了,五十六歲,前年代替七十多歲的葛洪進內閣。

趙與芮對內閣成員有年紀限製的,一般副相以上六十五歲就得退,副相以下六十歲退。

葛洪和楊長孺是第一屆內閣成員,而且精神狀態一直不錯,趙與芮也沒讓他們到時就退,結果他兩都死在任上。

兩人先後死在任上,趙與芮便重申,除了第一屆內閣成員,後面的都到時就得退。

程公許這年紀還能乾好幾年的,他在地方做過教授,知縣,通判,在京城做過大理寺直、太常博士,禮部侍郎,也算經驗豐富,地方和京師都有經曆。

這人在曆史上也是留有賢名的,史稱:公許衝澹寡欲,晚年惟一僮侍,食無重味,一裘至十數年不易,家無羨儲,敬愛親戚備至。

他也是崔與之重點推薦的人才之一,受趙與芮重用十數年後,進入內閣。

黃震是浙江慶元府慈縣人,趙與芮在慶元府外判時,招少年諸多,當時黃震就參加了。

這人原本也是大器晚成,原本到四十多歲才中進士。

但趙與芮當年招了他後,發現他識字懂禮,正氣浩然,於是在許多少年裡,開始重點培養黃震,讓他不要從軍,改成學文。

趙與芮在慶元府招的大部份少年裡,基本後來都從了軍,黃震是少有幾個從文的少年。

元貞年間,黃震果然中了狀元,當時才二十四五歲,比曆史上中進士提前了近二十年。

趙與芮見過三人之後,就開始看擺在禦案上的奏折。

經過他的改製,通政司是把奏折分類擺放,然後內閣成員先預看一遍,按輕重從下到上。

趙與芮還是和以前一樣,先看了兵部軍事類的。

這會他正發動數路大軍攻蒙,很多兵馬都在外面,消息也不一定會及時傳回來,所以簡單看了看後,沒什麼重要的東西。

唯一有點價值的就是宋軍對漢州飛律濱的征服和占領。

元貞二年,趙與芮開啟征占領征服飛律濱,並取名為漢州。

第一波過去的有一萬七千戶,共六萬人。

宋軍和西般牙人差不多,征服北方比較容易,打南方時阻力較大。

西牙人征服北方不到一年,征服南方又陸陸續續用了兩百多年。

南方山多,土著也多,抵抗激烈。

好在宋軍兵甲比西牙人還厲害,全身鐵甲包裹,面對土著,幾乎刀槍不入,然後又帶了大量的狗用來探路,進展比西牙人快多了。

那邊對宋軍最大的難點就是山林中的疾病,痢疾等水土不服。

好在宋軍先在大員省呆了近十年,和大員土著鬥爭中也學到了各種經驗,能完美處理和適應。

加上宋軍並不是以殺為主,還陸續用鐵鍋、白等各種物貨引誘,挑拔各土著頭人關係,這讓漢州南方土著無法聯成一心。

根據知州楚有才的最新奏折彙報,經過近四年的連續攻略,南方土著們於今年三月份終於決定向宋人投降,表示臣服,楚有才簡單統計了一下當地人口,於六月彙報,到現在來到趙與芮案頭。

趙與芮看到這裡大喜,連忙起身,跑到身後的地圖上,把漢州重重畫了一筆。

從現在開始,整個漢州就屬於大宋的了。

得到漢州,對下一步進入馬六甲有莫大的好處。

漢州做為跳板,下一步就是攻打征服渤泥文來,然後距離新馬泰就近在咫遲了。

趙與芮回到位置上,立刻寫了封回信。

先表彰了漢州的大宋軍民,並表示會給物資獎勵。

然後讓楚有才在當地南部興建新的船廠,主要雇傭當地土著來完成,用他們最喜歡的鐵鍋和白來交易。

漢州的水師都是大宋從大員和海南過去的,維修時還得回大員。

因為過去幾年沒時間弄船廠,現在平定了土著,可以新建船廠,以後就地維修和打造新船。

趙與芮寫完回信後,又到地圖前看了看。

其實他很想接著打左邊的安南和占城等國,但這些地方現在體量遠遠超過渤泥。

元朝在滅宋後,四征安南,全部以失敗告終,明朝雖然短暫的征服過安南,最後還是不得不放棄。

現在趙與芮正全面與蒙古開戰,實在沒有必要,也沒有精力和實力同時征服安南。

漢州的渤泥就是宋軍的練兵場,這兩地方加起來的人口不如一個占城,更彆說安南。

楚有才統計漢州土著,目前能統計到的,大概三萬多戶,十五萬人。

考慮到還有躲在南方或北方更深處的山裡沒出來的,整個漢州土著不會過超過二十萬。

渤泥人口更少,全國加起來不到十萬人,其中京師集中了有一萬,隻要打破他們京師,渤泥就完蛋了,當然渤泥山裡也有土著,但加起來肯定也不會有漢州人多。

打這種小國家,動員上百艘船,幾千人就能搞定,實在沒有必要先去打安南占城。

漢州土著人口數還是比較讓人意外。

網上一般有幾種數據,一是明朝時,漢州大概有九十萬人左右。

另一個數據是中世紀時期,漢州和加上英尼群島約兩百萬。

中世紀也包括宋,元、明在內。

對比下現在楚有才統計到的十五萬人左右,也很難說準不準。

但可以肯定的是,宋軍征服了南方之後,目前南方還有大片區域是宋軍不能達到的。

下一刻趙與芮打算把土著引誘出來,讓他們在外面屯田,種甘蔗,搞白,讓山中的土著越來越少,人口統計也會越來越精準。

再次回到禦案,趙與芮又寫了封信給當地水師大將阮橫,示意他可以從當土著中征招五千人為軍,訓練一兩年,為下一步攻打渤泥準備。

趙與芮寫東西很快,短短幾句話,邊上秘書郎黃震立刻拿過來封印,然後由殿外的內侍和皇城司軍士一起帶出去交給通政司。

黃震還會寫個內容副本兩個,一個保存在通政司,一個保存在內閣垂拱殿。

不然中間被人換掉,傳到漢州可能又是另一個內容,那對面的大將也有苦說不出。

將來阮橫如果回京,會把呆在漢州幾年收到皇帝和朝廷的所有信件一起帶回來,然後逐一對照副本,看看有沒有傳錯和遺漏的。

阮橫那邊,在接到正本之後,也會抄錄一個副本,保為備用。

趙與芮處理完軍事的奏折後,來到關於禮部雜事類的奏折,本來這個分類是被他安排在最後的,但擺第一的太顯眼了。

“請陛下早立太子。”一眼就看到幾個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