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蒙兄宋弟,定州議和(1 / 1)

古代醫療條件不好,也沒什麼保障,百姓們相關經驗和知識也不足,新生兒生存率相當低,你看寧宗九個兒子就沒一個活的長。

“朝廷在各地的醫院首先要全力保障新生兒。”趙與芮看向醫藥部尚書梁成大。

梁成大立刻應道,回陛下,請陛下放心,各地都是按陛下旨意和朝廷政策行事的。

但他又說,現在還是郎中不夠用。

趙與芮從成立醫藥部開始,就已經在京師集中培訓新郎中。

醫藥部在寶慶七年在京師城立醫藥局,醫士局,醫士院等分支。

其中醫士院專門是培養新郎中,由全國各地招募,朝廷供吃供住,培訓合格後,由朝廷入錄為正式醫官,到各地任職。

當時全國報名無數,但因為師資力量有限,臨安醫士院隻招了五百人。

同時醫藥部在全國各地設醫院,基本是收編了全國的郎中,全部給予編製,為朝廷正式官吏。

趙與芮把全國郎中都養了起來,然後各地相當於地方醫院一樣經營,歸製置司和知府知縣衙門管。

但趙與芮一直和金蒙打仗,很多地方都被抽調了大量的郎中。

郎中資源確實有限,而朝廷從寶慶七年培訓到現在的五百人,才兩年不到,也不能用。

醫生郎中這種,沒有十幾年臨床經驗,起不了大作用。

“從明年開始,各地醫院分產兒科,其他科。”

“產兒科專門負責新生兒的接生,育兒經驗的宣傳,保障存活率--”趙與芮決定把各地醫院分科,其中專門要有郎中負責新生兒這方面。

“對各地主官的考核,還包括每年新生兒的多少,存活率,人口自然增長率。”

“某縣人口如果年年負增長,那當地主官肯定是有責任的。”

古代人口流動沒有後世那麼容易,一般人如果不是遇到什麼天災人禍和兵事什麼的,也不會輕易離鄉背井,所以趙與芮對各縣各地人口增長有要求,沒有特彆情況,你不能年年降低啊。

如果人口年年降低,要麼你當地缺糧,老百姓無法生存,才會逃荒,要麼有什麼自然災難,或兵災動亂,這都是你主官沒乾好的原因。

“就怕下面欺上瞞下。”侍禦史趙汝述這時道。

下面各縣上報人口時,你朝廷不讓我減,那我年年增就是了,這不簡單。

不過這招在大宋朝行不通。

“朝廷每年會派錦衣衛、禦史台和地方駐軍去各地抽查,凡查到不實者,一旦確定是瞞報多報,當地所有主官,辦事吏役,全斬。”

趙與芮乾事很簡單,這種瞞報的多報的事,你們敢乾,我全斬。

我不信整個衙門官吏都願意跟著你報假數。

你政績不行,隻有主官受罰,下面的官員和吏員未必願意幫你瞞報少報。

比如你定海縣,說今年人口有四萬戶,十八萬人。

到時錦衣衛會聯合禦史台,和地方駐軍等各個部門各抽一部份人去查驗。

如果浙江定海縣,會用京師錦衣衛、福建監察禦史、山東都司兵馬,三方都不熟悉的人一起去。

隨機抽查十個村,看人口數和上報數是否相同。

你要差一點點沒事,因為也可能有少量人口流動,也可以詢問家屬人去哪了,你要差太多了,那肯定是弄虛做假了。

當然,後面有些朝代這樣查也沒有用,上下都會做假。

所以一旦錦衣衛這三方面也包庇做假,查到也是斬,而且是斬全家。

而且同年內朝廷隨時複查,即另派一組人再去查定海縣,如果查到定海縣有問題,而前面那組人沒查到,前面那組人全家皆斬。

欺上瞞下,數據做假這是從大秦到大宋都有人在乾的事,趙與芮當然知道為什麼杜絕不了。

一是上面的朝廷和皇帝也需要假數據,顯的國泰民安,什麼都好,二是處罰幾乎沒有。

但趙與芮不吃這套,從他登基開始,無論糧田產量也好,稅收也好,人口也好,每次都要求實打實的上報。

數據差沒事,你不能瞞著老子。

他對處罰極嚴,動不動滿門抄斬。

這樣從上到下就少有人敢造假了。

你政策不好,大不了降職調任,最差是撤職,但是造假要砍全家的。

而趙與芮用株連的方式,一人造假,全部倒黴,這樣就沒人敢配合造假。

你主官要政績,咱副職,小官無所謂啊,有功不一定輪到我,為何要幫你造假?

這樣基本杜絕了在大宋朝造假的可能性。

當天趙與芮和內閣成功議定了幾件事,主要是為大宋人口增長想辦法。

同時決定成立大宋第一所大學。

“大宋醫學院”

和很多人穿越第一件事先建軍校不同,趙與芮現在把醫學院放第一位。

在寶慶七年,他把南宋所有的醫藥機構,包括京師的翰林醫官院、禦藥院、尚藥局等各種醫療機構,合並成立醫藥部。

而南宋地方醫療機構福地院、安樂坊、安濟坊、居養院、和劑局、慈幼院、醫藥院等合並成地方醫院,整合了南宋京師和地方的醫療資源,主要是為軍隊提供大量郎中。

這一兩年下來,大夥的感覺還是郎中不夠。

然後今年開始,朝廷收編全國郎中,無論願不願,統統收編到各地或京師來。

所有郎中給予官吏待遇,醫術好的,名聲好的就是官,醫術差點的,就是吏,朝廷給餉銀養著。

但趙與芮也答應了他們,每人最多為朝廷效力十年,不願意收編的,十年後可以離開,還是做私人郎中。

畢竟後面十年,肯定是大宋朝瘋狂發展和拓張的十年,需要的郎中比較多。

而古代郎中最大的問題都是師徒相授,秘笈自珍,相互都願意輕易傳授給彆人。

趙與芮後來集中了禦醫,成立了醫士院,從全國招了五百人學生。

現在這些人學了一年多,趙與芮深感還是不夠。

所以才成立大宋醫學院,擴大學生的培養。

老師由原翰林醫官院、禦藥院、尚藥局的六十多名醫官,又從各地民間抽調了上百名醫術精湛的老郎中,初招生目標定為三千人。

學期六年以上,以後每年再招兩千人,最終學校學生數要達到七千。

學校有七千學生後,從第七年開始,每年畢業一千,招一千。

皇帝如此重視郎中,所有人都知道是為了天下百姓,大夥當然全力支持。

“著醫藥部編製相關教程書籍,設定班級和老師--”

“戶部根據人員規模,編製預算和成本--”

“工部開始籌選地方,興建學校--”

-----------

趙與芮在京師興建第一所大學時,官山的窩闊台已經正式決定和宋議和。

蒙古人對議和很有經驗,因為之前和西夏就議和了幾次,都是打打和和,包括之後七征高麗,中間議和了六次,到最後一次才完全征服高麗。

而這次和宋人議和不一樣。

察合台和口溫不花為了爭取主動權,在陝西和西夏境內還繼續和宋軍保持交戰的局面。

但宋軍重兵雲集在西夏,並且與蒙古議和的同時,先後攻下甘州、西涼、應理、會州,西寧等地。

蒙軍此時在西夏的兵馬都集中在斡羅孩城以北,到黑水城這一帶。

其餘城州都沒什麼兵馬,要麼被宋軍一攻即破,要麼直接降了。

蒙古在西夏損失慘重,連連喪地,察合台和口溫不花還考慮再和宋軍打次野戰,但查探到宋軍兵馬後,索性放棄了。

宋軍從去年十二月份開始議和到今年五月份,連續從各地抽調精銳,湧進西夏。

到五月份時,中興府一帶已經集中了三十萬宋軍,並且還有兵馬陸續進入西夏。

察合台這時就知道西夏議和之事,宋軍已經完全占據主動,很多地方已經被宋軍占據。

四月份時,蒙軍塔思部和宋軍在陝西西安附近打了一仗,試圖給宋人壓力,但沒能取得便宜。

宋軍陝西兵馬較少,采取守勢,蒙古攻城不利,轉去摧毀了宋軍在西安附近的夏播,發瀉了一番後才離開。

元貞元年六月初,宋軍山東彭義斌部攻打蒙軍占領的德州。

德州在元明都屬於山東,這會是是蒙古手上距離宋軍最近的城。

宋軍帶了上百門炮,幾百部投石機,轟隆隆,圍著德州打三天兩夜,德州告急。

六月初六,史天澤立刻派駐守河間的蕭乃台、按劄兒和駐相州翼州的史天安帶兵去救。

宋軍立刻退回臨清。

初八,蕭乃台、按劄兒他們又帶兵回去,但前腳剛走,宋軍又來。

史天澤徹底震怒了,又拿宋軍沒辦法。

因為臨清到德州中間就是一條官方水驛道,從臨清的船從南往北可以直接到德州城下。

宋軍要是正常在大路上走,相州方向的蒙軍可以隨時從西面突襲,截斷和堵殺宋軍。

現在宋軍在河對岸走,從相州方向的蒙軍過不了河,從河間方向的蒙軍是從北面來的,宋軍知道後可以掉頭走。

宋軍其他方面的兵馬不出來,因為出來容易被蒙軍伏擊。

臨清的兵馬就經常出來晃蕩,反正蒙軍想伏擊也沒辦法,必須要繞河,你一繞河就遠了,而且會被其他宋軍知道。

就這樣蕭乃台、按劄兒他們一走,宋軍就出來,蕭乃台、按劄兒他們一回來,宋軍就回家。

雙方來了幾次後,七月,蕭乃台、按劄兒他們假裝離開,其實留下大量兵馬在德州。

不料宋軍突然兵鋒一轉,去打翼州。

蕭乃台、按劄兒等人大驚失色,立刻又組織兵馬追出來。

宋軍再轉回臨清,接著又去德州。

駐守德州的石天祿和紮必力被宋軍弄的不厭其煩,這次直接帶兵衝出城,在野外拖住宋軍,等蕭乃台他們過來。

宋軍也不懼,邊打邊退,背靠著水驛道往臨清撤。

蕭乃台他們率部追上,紛紛大喜。

好不容易逮著宋軍大部,蒙軍也是想一股吃掉他們,結果宋軍根本不怕,隻是之前不想和他們死戰而已。

宋軍火炮齊鳴,套路依舊,蒙軍還是打不破宋軍的防禦。

這時又傳來有另一股宋軍去翼州了,蒙軍沒辦法,隻能撤退。

此時蒙軍這邊相當惱火,集中差不多的兵力拿宋軍沒辦法,想打宋軍就得兵力遠遠超過宋軍才行。

山東宋軍不少,到處都是是,兵力是占優的,蒙軍他們不去打宋軍,宋軍三天兩頭出來打德州,投石機砸的德州到處破損。

各地方的消息傳到官山,蒙古貴族們紛紛要求議和。

現在蒙軍主力西征,拔都帶走了十二萬精銳和五十萬戰馬,這個時候,不能和宋軍全面開戰。

曆史已經不同,按原曆史,蒙古人能一面西征,一面全力伐宋,但現在雙方地盤,兵力,實力完全不一樣。

蒙古貴族們隻能接受議和的條件。

你再這麼打打談談,馬上德州也要沒了。

德州在明朝是山東都司駐地,可見明朝看來這裡比濟南還重要。

這邊是插入河北的橋頭堡,能守住當然最好。

宋軍故意打這裡,也是有逼和之意。

此時蒙古在西夏到處被宋軍攻破城池,兵力明顯不足,河北和陝西又占不到好處,窩闊台終於決定儘快議和。

元貞元年七月中旬,蒙宋第二次議和在中興府開始。

雙方經過數天的協商和爭論,終於達成一致。

按孟珙第一次畫的線,南北分,但線條略側斜向東面。

即把西夏對角線,從西往東劃,保證了黑水城,和斡羅孩城進西夏的重城還在蒙古人手上。

另有兀剌孩城、定州、夏州、銀州、龍州、洪州、鹽州屬蒙古,其他都屬於宋人。

雙方的面積從地圖上看差不多,甚至蒙古那帶還略大點。

但重要的城州,大量的州和人口,基本都在宋人這邊,宋人約占了人口了七成左右。

而最重要的養馬地區,全在宋人這邊。

西夏的劃分,基本按黃河來,最後往東是以黃河分支,從鹽州和博樂城之間劃開。

雙方在議和中約定,五年之內不得動兵。

蒙古那邊主要是想等西征回來,帶回大量的仆從軍,從而在兵力上,對宋軍造成壓製。

雙方以定州為交易所在,可以互通有無。

宋廷每年必須向蒙古交易五十萬斤白糖,數萬匹絲帛、茶葉、精鹽等各種物資。

蒙古每年向宋廷交易十萬匹戰馬。(此時明顯宋人已經得到西夏養馬地,蒙古卻開始向宋人賣馬,但孟珙還是接受了。)蒙古從西征中搶掠到的各種特產,物資,甚至美人,奴隸也願意向宋人交易。

另外蒙古要求宋人每年向蒙古歲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這是向宋遼澶淵之盟學習,以蒙為兄,以宋為弟。

趙與芮居然同意了,趙與芮還致信窩闊台,稱其為兄,自稱為弟,宋蒙以後,結兄弟之盟,和睦相處,並說希望能和宋遼“澶淵之盟”那樣,今後兩百年裡,相安無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

當年遼宋“澶淵之盟後,兩國一百多年沒有大規模戰事,並且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消息傳來,遼聖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後妃以下皆為沾涕”。遼朝每次派遣使者出使宋朝,宋朝也會給遼使贈送大量禮物。

趙與芮這番話,一度讓窩闊台都感覺到宋人滿滿議和的誠意。

八月,議和的最終決定到了官山,窩闊台召集各貴族,宣讀了宋人的議和書。

“趙與芮說,與我大蒙古並無血海深仇,又無靖康之恥,願學宋遼,百年議和,兄弟相好--”

窩闊台話音未落,四周已經是一片罵聲。

宋軍以前在戰場上,對蒙軍毫不留情,殘忍毒辣,又在察合台領地到處屠殺,使牧民死傷無數,現在說這種場面話。

但罵歸罵,眼下這局面,在拔都強烈要求西征的情況下,大蒙古兵力不足,隻能接受議和。

而且宋廷很有誠意,明明都算占據優勢,願意稱弟結盟,每年給歲幣。

罵過之後,有人叫道,等西征回來,當集合百萬大軍,一舉攻滅宋國。

也有人叫道,不是說好五年不戰的嗎?

馬上有大片反對之聲,這種議和你還當真,西征完就去乾宋人。

現場比較喧鬨,但大部份人還是認同議和的,雖然蒙古被逼丟了西夏大部,但宋軍給了歲幣,大汗窩闊台還是比較有臉的。

宋人還答應以後交易大量白糖,這是蒙古人非常喜歡的東西。

確定了議和之事,後面就好辦了,大家按談好的邊界劃分,蒙古決定駐重兵在斡羅孩城和黑水城,兩城各有五萬兵馬,另在兀剌孩城駐兵三萬,形成三角形,相互呼應。

其餘的定州,夏州、銀州兵馬都是數千,因為距離宋人極近,一旦開戰,這些城州駐守太多兵馬反而守不住,沒什麼用。

宋軍則在中興府駐兵十萬,沙州駐兵四萬,瓜州駐兵三萬,肅州駐兵五萬,西涼三萬,順州、靜州各三萬,先期三十一萬大軍駐各處,後期還有數萬大軍進寧夏,最終要到達四十萬左右。

其中沙州、瓜州方向主要是針對察合台領地,肅州和西涼是為了將來對付黑水城。

九月,雙方正式在定州簽定和議,史稱‘定州議和’。

定州議和的同時,察合台來到了大同。

同月,窩闊台從官山也來到大同。

兄弟兩自當年汗位選舉到現在,已經兩三年沒見,再次見面都有些淚奔。

兩兄弟緊緊抱成一團,數息之後才依依不舍的分開。

這兩兄弟的情誼果然比拖雷好多了。

“怕是養虎為患。”察合台見面後第一句話就是擔心宋人崛起:“趙與芮此人,能伸能縮,雄主也。”

此次議和,給了宋人穩步發展的時間,宋人正在崛起,五年之後,怕是更強,察合台雖沒見過趙與芮,心中已然認同他是大宋雄主。

窩闊台說:“都怪拔都,非要西征,不能同心,何能利金?”

窩闊台還是忌恨拔都,原本他都打算向宋全面開戰,拔都為了奪權,非要西征,帶走了大蒙古最精銳的戰士。

“宋人皇帝不可信,說是五年,一定要多加防備。”察合台沉聲道。

趙與芮有不良表現在前,和金同盟時,突然反水,圍攻金國,這種背信棄義的大宋皇帝,察合台是非常看不起的,也堅決不認同。

窩闊台欲言就止,有苦說不出。

原來當初劉潤到臨安和宋人議和,趙與芮還反過來說他們蒙古無信無義,還說自己反水金國,是和蒙古學的。

劉潤回來一說,窩闊台有苦說不出,隻能捏著鼻子認了。

因為蒙古人確實常乾這事,當初在西征時,多次恍騙彆人,隻要投降就不屠城,隻要投降就不殺降軍,結果對面一投,立刻就殺。

包括曆史上的西夏滅國也是如此,答應了投降不屠城,但西夏一投,立刻開屠中興府。

蒙古人這事乾太多了,趙與芮說和蒙古學的,這讓窩闊台無言以對。

趙與芮後來用宋遼澶淵之盟來比喻,說,同樣是遊牧民族出身,人家遼國就講道義,堅守盟約,和大宋近兩百年沒戰,我看你們蒙古人能做到吧?

趙與芮把契丹人一頓誇,暗喻蒙古人還不如契丹人。

窩闊台心裡不爽,但又不好反駁,如今察合台又提,他隻好道:“宋人其實在西夏占了上風,他們願意談和,看來也是真的。”

察合台嘴巴微動,想說什麼又不知說什麼好。

這兩人都算一代雄主,一個統治了大蒙古,一個為自己的汗國打下基礎,但他們必竟不如成吉思汗,更遠遠不如趙與芮。

宋軍雖然在西夏占了上風,但趙與芮全國動員,到處征兵,又建長春城,國內又在改革,各種事情煩不勝數,整個大宋都在忙碌著。

能暫時停戰,議和,對大蒙古來說未必是好事,但對大宋來說也肯定利大於弊。

窩闊台的大蒙古帝國目前還是靠掠奪和侵占為生,能不能停戰對他們影響不大,更不會讓蒙古消弱,不停的和敵國開戰,讓敵國無法屯種,窮於應付,對他們來說本來是好事。

而宋軍這邊能停戰休息,屯田練兵,更是不容易。

所以趙與芮占了上風也願意議和,必竟古代打仗,打的也是後勤和錢。

而且趙與芮在等燧發槍出來,更想議和來拖延時間,同時他還要整頓國內政事,人事,興修水利等,國內也是一大堆事等著他忙,能暫時休兵對大宋朝和趙與芮來說,其實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