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現在打仗都得以萬騎起了?(1 / 1)

阿勒赤含恨走後,孟瑛立刻往這邊逼近,同時派哨騎先來查看。

他還派了哨騎往西北部,主要觀察蒙軍後續動向。

這下孟珙就知道孟瑛已經到了附近,心中安穩了很多。

之前中興府四周還是一片泥澤,下雨又是斷斷續續,因為知道蒙軍援軍來了,這幾天宋軍還有冒雨出城尋炮彈的。

孟珙的帶來一百二十五門火炮,前面和蒙軍消打了這麼久,為給蒙古致命一擊,真正用到戰場上的才二三十門,原本打算在最困難的時候用上,不料後面連續大雨,防雨棚不夠,也不敢輕易使用,何況蒙軍攻的雖猛,但危險的時候也確實不多,宋軍一直藏著大部份火炮沒用。

儘管這樣,也沒想到會打這麼久,僅二三十門火炮,斷斷續續,打打停停,就消耗了宋軍帶來了七八成炮彈。

沒辦法,宋軍炮彈沉重,運輸困難,所以帶的也不夠多,沒想到會和蒙軍打了這麼久。

孟珙早就想出城挖炮彈,如今孟瑛來了,宋軍在外有了視線和防備,孟珙看天氣還算可以,隻要是下雨,便安排軍士出去挖炮彈,收集回來重新用。

接著立刻傳令:“讓孟瑛部繼續在外,暫時不要進州城,想辦法打蒙軍一個州城,獲得補給。”

孟珙肯定不能讓孟瑛部也被困在城裡,雖然他們在野外已經很久。

這是從皇帝陛下的戰略層面考慮的。

趙與芮想占據西夏全部或部份,至少得先打退蒙軍,然後才可以移民和調動駐軍。

而想打退蒙軍,隻靠守城戰是不行的,必須在野戰中把蒙軍打重,打痛,甚至把蒙軍打怕,這樣蒙軍才會撤退。

所以孟珙進入中興府後,立刻著手準備和蒙軍野戰的事。

他的大軍在野外和闊端、察合台近十萬人馬頂著雨泥打了一個多月,幾乎是精疲力儘,如今進城之後是趕緊休息整頓,恢複戰力。

另一邊他讓孟瑛在野外繼續遊蕩,同時奪取補給,注意休息,一旦口溫不花和塔思的十萬大軍再來,兩軍可以隨時合軍,在野外給蒙軍重創。

要知道在之前的大雨天時,宋軍最厲害的火炮都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因為連續下雨,孟珙封存著大量火炮沒有用,隻用了三十多門火炮真正用來對敵,並且炮彈每天越打越少,給蒙軍一種炮彈不足的感覺。

宋軍的投石機也沒有用,下雨天更不適合,很容易損壞,影響使用壽命。

如果雨停後,蒙軍還敢來攻,孟珙肯定給把蒙軍打痛。

另一邊孟珙開始在中興府募兵,招募城中黨項、女真、契丹降軍為軍。

孟珙這戰和蒙軍打了一個多月,損失也不小,帶進來五萬兵馬減員上萬,超過五分之一。

所以急需補允兵力。

當然,他們的戰果也相當出眾,蒙軍前面近十萬人強攻,打到最後一天隻組織起六萬人,基本有近三萬多退出戰鬥。

最後一天被宋軍水淹三軍,至少淹死上萬人,然後衝散了數萬,真正沒被水淹到能跑出來的最多兩三萬。

接著楊價帶了八千人出來到處追殺,蒙軍大量失去戰馬,四周又泥濘難行,很多人被水困在高處或浮物上面都難逃一死,沒有馬的跑不遠且跑不快,也會被宋軍追上殺死。

按投降的趙迪所算,蒙軍之前集合九萬多人和宋軍野戰,結果部分被宋軍殺死,部份被水淹死,還有部份逃向四面八方,有的可能會遇到孟瑛的兵馬,也有的會最終逃向其他西夏屬城,最終能逃往北方到斡羅孩城和口溫不花彙合的,應該在兩萬左右。

這絕對是蒙軍自方城山之後的又一次慘重。

蒙軍雖然損失慘重,但又來了口溫不花十萬大軍,孟珙現在準備和蒙軍野戰,這點兵力就有點不足,他一面在宋軍民夫中挑選一萬精壯來幫忙守城,一面在城中招募了五千各族降軍。

中興府人口雖然遠遠不如西夏時,但現在也有近三十萬,其中以黨項、契丹人居多,還有部份女真人和漢人。

黨項人不用說,都是當地的原西夏國百姓,契丹人有早期跟隨蒙古人的,還有西遼被滅後跟著蒙古人的,蒙軍滅西夏後,遷了不少過來。

女真人和漢人基本都是蒙軍從北方遷過來的。

蒙軍占領西夏後遷了大量女真人和漢人過來,主要是為了屯田,像黑水城那邊,屯田漢人就極多。

宋軍招降軍還是老套路,先是十個綁個一起,挨個問降不降,不降的要麼直接砍頭,要麼放一邊,等會讓降的人來砍。

願意降的將領級,都得殺蒙古人表忠心,而且一殺都是一家一家的殺。

蒙古人跑的不夠快,城中當時還有大量蒙古軍將貴族的家屬,或許他們認為中興府可以守住。

所以宋軍進城後,全部收查出來,最後讓降將來殺,用以表忠心。

宋軍進城後連續下雨,蒙軍在斡羅孩城亦沒出發,孟珙正好在城中肅清蒙軍勢力,鞏固防線,休整兵馬。

十月初四。

中興府東面近黃河處還是中雨連綿,西面已經變成小雨。

今天一大早,大量人馬出現在西邊的主街上,宋軍在街兩邊站好,不一會,從不遠處拖過來好多蒙古族人。

街上兩邊原本都是大門緊閉,不管商家也好,百姓也好都不敢出門,但宋軍一個個上門敲人,讓大夥出來看熱鬨,不準不看。

城中百姓商人也沒辦法,紛紛出門,站在宋軍身後,撐著雨傘看熱鬨。

大夥看了會,發現宋軍抓過來上千蒙古族人,都臉露震驚之色。

城中其實還有不少蒙古人。

中興府是蒙古人在西夏統治中心,西涼王府所在,蒙軍駐紮最多,蒙古族人也是最多。

闊端逃走時,直接往北,然後派人通知納圖兒,讓納圖兒帶上他的家人和重要的族人,能帶的就帶,同時還讓納圖兒留一千人死守。

結果這納圖兒直接把兵馬全帶走了,這讓趙迪和斡紮簀變的更容易反水。

納圖兒走時,城中還有很多蒙古人不願意走,因為外面下雨,天氣不好,而且中興府易守難攻,大部份認為可以守住的,加上撤退時間有限,有些人就是得到消息想走,趙迪也回來關上城門了。

所以現在中興府落到宋軍手上,很多駐軍家屬,沒來的及走的都落到孟珙手上。

其中有幾家都算是蒙軍中的貴族。

比如朵爾達家屬、多塔納波家屬、阿勒赤家屬。

這三人中前兩個是闊端心腹,阿勒赤是成吉思汗起家時的功臣心腹,三人都是蒙古千戶那顏。

今天宋軍從全城抓了一千多蒙古人,其中就有阿勒赤的家屬。

所有人無論男女老小,十人一組用繩捆好。

帶到西城門口時,十人一排,先排了十排,全部沿街對著西城門跪在地上。

天空小雨綿綿,人群中跪著的蒙古人已經想到會發生什麼事,有人已經輕輕哭了起來。

他們中也肯定有人想到了,在同樣的時間,在另一個地方,更西的地方,蒙軍可能也正在乾著同樣的事,而且蒙軍會更殘忍。

第一百人剛剛跪好。

“嘩嘩嘩”遠處傳來亂哄哄的跑步聲,不一會,漢將趙迪、趙濱、黨項人斡紮簀,女真降將朵伯而黑、契丹降將杜裡律等紛紛帶著人馬來到現場。

宋將張宣上前與幾人打了個招呼,然後指了指最前面五六排:“這是蒙古雪你惕部千戶那顏阿勒赤的家屬。”

“諸位要效忠我大宋,自然要當眾做出表率。”

張宣說完後,現場眾人各種古怪的神色看去,僅阿勒赤的家屬,跪了五六排之多。

下一刻,大夥都相互看向對方,估計是看誰願意第一個動手。

不料趙濱早就等不及了,錚,直接拔出腰刀,厲聲道:“蒙韃已經完了,天佑大宋,殺狗韃--”

說話間三步並兩步,撲哧,手起刀落,先砍了個阿勒赤的家屬。

趙濱率先表忠心,趙迪也趕緊跟上,其餘人哪敢怠慢,現場頓時慘叫連連,血肉橫飛。

僅一分鐘不到,十排蒙人被砍殺一空,整條大街上觀看的百姓們都驚呆了。

蒙軍隻是喜歡屠城,但宋軍殺人都是把大夥叫出來一起觀看,真是一個比一個可怕。

當天宋軍讓投降軍將連殺了一千多蒙人,西城門大街上全是人頭。

殺完後宋軍在一些雨水漂不到的地方張貼公告,告全城百姓書。

一是不要私藏蒙古軍將,抓到就全部誅斬。

二是其他蒙古百姓老鄉們不要慌,我們是隻殺蒙軍,不殺百姓,我們不拿蒙人百姓一針線。

三是歡迎舉報各族中和蒙古軍將中關係比較好的,凡舉報核實成功,宋軍查抄該人全部家產,並分一半給你,包括所有奴仆牛羊,房屋,錢糧。

四是以前蒙古人征的稅,都先減一半,三年後再更改。

宋軍一面肅清蒙毒,一面安撫民心。

到十月初九,孟珙手上已經有一萬宋人青壯民夫加五千降軍,四萬左右宋軍。

軍隊經過數天休整之後,戰鬥力恢複不少。

初九時,中興府西五十裡後已經沒雨,孟瑛的兵馬也出現在西邊,並帶來了北面蒙軍的消息。

北面雨也停了,口溫不花和塔思與察合台他們合兵一處,也知道蒙軍大敗,宋軍進城。

口溫不花和察合台商量後,決定趁宋軍虛弱之際,帶兵再戰。

不得不說這會巔峰的蒙軍也相當堅韌。

但因為之前一路上都是下雨,路面不好走,蒙軍速度有點慢。

孟珙在城中面見了弟弟孟瑛,對孟瑛道,中興府東南北三個方向都是水淹重災區,且東、東南面還有宋軍挖的無數坑溝,蒙軍如果來攻城,隻能攻西面。

而且蒙軍知道中興府易守難攻,可能會以宋軍的方式,把中興府團團包圍,耗宋軍的糧草。

所以孟瑛需要留在城外,隨時支援城中孟珙。

孟瑛問城中糧草可多?

城中糧草本來不少,但宋軍來後先圍了中興府兩三個月,城中糧食消耗不少,加上中興府原本四周都是糧田,秋糧也種的好好的,被宋軍一把水全淹了。

所以按現在存糧來算,全城三十多萬軍民,大概還能吃三四個月。

當然,孟珙沒打算守兩三個月,等天晴之後,地面乾燥點,他就得出城野戰。

孟瑛走時帶走部份糧草,然後帶著全軍三萬不到,在中興府四周轉圈,同時保持哨騎和蒙軍的接觸。

中興府四周還有不少宋軍沒有攻克的城府,包括順州、西平、應理、鳴沙、德耀城等,都在中興府兩百裡內。

兩百裡外的就更多了。

這些地方對孟珙的步營來說要走好幾天,不容易去攻打,但孟瑛全騎兵,想打誰就打誰,隻要保持補給就行。

如今已經十月,這些地方其實也過的相當難受。

宋軍五月就進來了,各城都是按闊端要求閉門緊守,所有能帶進城的牧民和牛羊馬全帶進城裡,很多城府為了防止宋軍的火炮,都直接把門封堵起來。

現在被宋軍堵在各城近半年,各城壓力也挺大的。

這麼多人和牛羊馬在城中,要吃嗎?

人可以吃牛羊馬,牛羊馬吃什麼?

所以口溫不花和察合台合兵後,才休整了幾天又來,也是沒辦法,他們得儘快把宋軍打敗,或趕走,不然各城府都不敢出來,軍隊和百姓都很難受。

而孟瑛到處溜搭,就是防止各城牧民出來牧守,也不讓各城軍隊出來。

於是中興府四周各城更難受了,所有人都不敢出來,而城外的秋糧有部份沒被水淹的眼看著也快接近成熟,又不敢出來收。

十月十三,孟瑛部突然出現在數百裡外的夏州。

這夏州是宋軍當初攻下過的城市,後來還帶走了夏州三萬多百姓,留下了少量百姓。

當地已經沒有駐軍,更沒想到宋軍會回頭來夏州。

宋軍衝進夏州,到城裡又收刮了一番,又弄了不少糧草,轉身揚長而去。

與此同時,十月十二時,察合台和口溫不花、察合台、塔思等人帶著十二萬蒙軍出現在中興府以西。

正如孟珙所說,這會中興府東南北三面都是泥濘不堪,雨還時下時不下的,蒙軍隻能來到中興府西面。

他們運氣也不錯,到西面選了處高地紮營後沒多久雨就停了。

蒙軍一面紮營,一面來到口溫不花大營議事。

這個就比較有意思。

原本察合台和闊端合兵後,察合台是主帥。

現在和口溫不花合兵後,口溫不花好像變成了主帥。

要知道察合台可是蒙古大汗的哥哥。

但口溫不花來頭也不小。

口溫不花後來被蒙古人稱為五大賢王。

他父親是有‘力王’之稱的彆勒古台,和成吉思汗是異母弟,他和察合台是同一個爺爺。

成吉思汗最喜歡這個侄子,每次出征,都帶著口溫不花。

口溫不花也不負重望,每戰都是奮勇當先,立下頗多戰功。

之後,成吉思汗把遼王耶律留哥原本在遼東的屬地和臣民劃歸口溫不花,耶律留哥部下契丹軍也到了口溫不花麾下,所以口溫不花部下有大量的契丹人。

察合台和口溫不花合軍後,口溫不花也是先主動提出讓以主帥之位。

但察合台自進入西夏後,沙州沒攻破,打瓜州無功,中興府也沒保住,他還是有點臉的,思來想去,不能再當主帥了,萬一再打輸了,這個鍋太大,背不起。

加上口溫不花資曆和他相當,於是察合台主動讓賢,讓口溫不花為主帥。

當然,這些人聚在一起,誰是主帥並不重要,通常每次開打前,蒙軍貴族們都會一起商議,相互尊重,畢竟現場即便是後輩闊端,塔思也好,全是大蒙古排名靠前的貴族。

蒙軍到了中興府以西,然後在城西二十多裡處紮營。

這算是比宋軍低調多了,也是蒙軍曆來打仗紮營最遠的位置。

沒辦法,中興府四周都是泥濘之地,往東還斷斷續續下雨,所以蒙軍隻能距離遠點。

當天各貴族大將都到口溫不花大營中商議兵事。

眾將一致認為,攻城是不可能攻的,中興府易守難攻,四周又剛被水淹,那麼隻學宋人,長期圍團。

這也是當年蒙古征服西夏,逼降西夏軍的辦法。

不過當年西夏是沒有援兵來,他們在這裡又不缺糧,攻破了西夏其他所幾乎所有城府,隨意動用西夏人的糧。

所以他們想要滅這股宋軍,首先要保障城中宋軍沒有援兵。

但現在,孟瑛就帶著近三萬援軍在四處遊蕩,隨時會過來支援孟珙,必須得把這股宋軍打掉,或趕跑。

口溫不花之前也沒和宋軍交過手,大營裡其他人說的議論紛紛時,他隻是靜靜的聽著。

人群中阿勒赤最著急,這會他家屬被砍的事還沒傳出來,但他家屬失陷在城中是真,他是很想立刻打進城中的,所以他強烈要求再戰孟瑛。

因為諸將中,隻有阿勒赤帶著蒙古本部精銳和孟瑛打過幾陣,且沒占到上風。

但阿勒赤不服,他覺的是自己兵力不夠,當時察合台隻給了他五千騎,對面有三萬多。

“宋軍約三萬騎,有一半是重騎,就是那種甲挺厚的,我砍了一個下馬,看對方身上的甲起碼有四五十斤重,近戰肉搏相當厲害---還有一半輕騎,打法和咱們差不多--兩股騎兵相互配合,混合著用,很難打的--”

阿勒赤向口溫不花等人解釋自己為何打不退宋軍。

蒙古人西征時,遇到對重騎,也遇到過輕騎,都能輕易打掉。

曾經遇到重甲重騎,連馬也有甲的,他們就繞到敵軍後面,射馬屁鼓,射馬腿,敵軍紛紛墜馬,他們再上去收割。

但這招對宋軍無用。

宋軍也有輕騎,同樣騎射精銳,陣中也有不少黨項,吐蕃人,跟著宋軍練了六七年,不比蒙軍差多少。

塔思這時道,你為何不用我們擅長的戰術?(意指風箏戰術)

阿勒赤說戰個毛啊,宋軍不吃這套。

兩軍相遇之後,宋軍通常緩緩往前逼近,且輕重騎都在交織在一起。

蒙軍若是率先發動攻擊,對面重騎立刻下馬,以步弓開始先射。

“對面三萬人馬,一半重騎,即相當於一半步弓,我軍五千還沒衝上去,就得被一萬五千步弓射幾波,你說這怎麼打?”

阿勒赤上次帶著五千人迎頭衝上,還沒接近五十步就被射了兩三輪箭,死傷慘重,接著宋軍輕騎迎上來,雙方開乾,人數又比他多,這打不了啊。

蒙軍的風箏術在宋軍輕騎面前也沒啥用,雙方戰馬差不多,騎射蒙古略領先一點,戰術上蒙軍略有優勢,但雙方兵力差距太大,宋軍就是一路追,一路和蒙軍對射,宋軍損失略大,蒙軍兵少也損失不起。

所以阿勒赤認為,再給他兩萬騎兵精銳,打孟瑛就差不多了。

現場蒙軍一共十二萬,阿勒赤要兩萬,還得要精銳,意思是最好蒙古本部多一點。

口溫不花和察合台等人面面相覷。

阿勒赤是跟著成吉思汗起家的老兄弟,雖然隻是個千戶,但資曆還是不小。

這要求是答應不答應?

“給我一萬五,我去打這股宋軍。”就在這時,邊上國王塔思沉聲道。

諸將紛紛側目。

塔思資曆小,但級彆在那,家庭成份在那,人家是木華黎長孫,在場的誰不給他幾分面子。

原中興府守將納圖爾本來想開口,給我一萬,我去打,然後想想,好像太卷了,關鍵也怕打輸了。

察合台略有煩燥的擾了擾頭,曾經西征時,不管對面有多少兵馬,蒙軍有多少兵馬,大夥從來懷疑大蒙古勇士的能力。

現在打個宋人騎兵,都得出兵上萬上萬了?

當年他們和金人打時,幾千勇士都敢衝陣幾萬甚至十幾萬金人,現在和宋人打,還得以萬起步了?

此時口溫不花正看向察合台,似乎在用目光詢問他,到底派誰為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