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留辮不留頭,留頭不留辮(1 / 1)

開封。

曾經的金國南京已經被改回開封。

宋軍攻破開封時,城中還有五六十萬百姓,其中有大量金國女真族等外族。

八月,宋軍發出通告,強製所有女真族也好,契丹族也好,改為漢姓,易漢飾,以後學漢字,用漢語,家中不得藏有女真族或契丹族書籍。

城中好多女真族不肯改漢姓,也不肯易漢飾,駐守開封的守軍一天內砍了五百多人,頓時沒有了反對聲音。

女真族和契丹人這會都喜歡編小辮子,少則兩根,多則好幾根。

從九月開始,整個中原大地,原金國領土上到處都有公告“留辮不留頭,留頭不留辮。”

凡發飾還是女真族,用女真姓,著女真衣者,斬。

一時間,原金國領地的女真籍書被焚一空,各商店不敢賣女真衣飾,連著著契丹衣飾和發飾也被統統消失。

九月初,天氣炎熱無比。

一大早,張小洪獨自走上街頭。

張小洪今年才十七歲,原本是女真族人,其父是原金國當地一名小官員,宋軍破攻開封後,其父率先表態投降,宋軍原本打算讓其父為開封府祥符縣縣令,以做為女真族中投降的表率。

後宋軍要求剃發易飾,改漢姓,城中大量女真族反對。

其父又是第一個改成張姓,束漢發戴漢飾。

不料引起激奮,有十幾個女真族人在街頭暗殺了其父。

雖然事後宋軍幫他報了仇,但張小洪的父親已經死了,還是被女真族自己族人殺死的。

張小洪不知道該恨宋軍呢,還是恨女真族人。

他茫然站在大街上,不時低頭看看自己服飾。

他身上穿著漢人長袍,頭上發飾也是漢人模樣,若不是仔細打量,很難看出他和漢人有什麼區彆。

我是漢人,我是漢人,他心裡不由暗暗嘀咕了幾句。

父親臨死前就交代了這句話,若想讓張家長久的生存下來,必須牢記,自己是漢人,除非,蒙古打過來。

蒙古會不會來,張小洪不知道,但他寧願沒有打仗,到處和平。

開封府在經過蒙軍宋軍前後兩次包圍,死傷無數,張小洪現在就希望天天能和平,不用打仗最好。

他不是生長在馬背上,從小在開封府長大,既不會騎馬,又不會打仗,他雖然是個女真人,卻也是普通人,宋軍沒有公告前,他就學著漢人,也沒留辯子,原本漢化就比較重,城中也有很多漢化嚴重的女真族,大部份對宋軍公告並不感冒。

那些強烈反對,並在上個月想辦法抗爭留辨的各部族人,經過宋軍一番屠殺之後,徹底老老實實,開封城也終於又安靜下來。

當然,張小洪知道,這安靜的下面,也可能波濤暗湧,也有女真族的勇士,會想著如何的反抗。

可宋軍不會客氣,駐守開封的大將是原金國漢大將汪世顯。

汪世顯破城有功,目前是開封守將,這家夥曾經是金國人,現在殺起金國人來完全不手軟。

“哎”這該死的世道。

張小洪一路嘀咕著,很快來到一個茶樓。

這茶樓是新開的,算是官辦,張小洪來過幾次,也基本相信是官辦。

現在天氣熱,茶樓提供一文一杯的涼茶,還可以續杯,所以很多人沒事乾,就會來茶樓聽書。

沒錯,這茶樓每天都有人說書。

張小洪和以前一樣進入茶樓,茶樓內已經人滿為患,古代大熱天的沒事乾,喝茶避暑聽說書也挺不錯的。

但茶樓裡人滿了之後,空氣就不好,溫度也上升。

張小洪進來之後,花了一文錢,先連喝了兩杯涼茶,接著到邊上用冷水洗了把臉,這才感覺身上沒這麼燥熱。

茶樓提供井水洗臉,也是很多人願意進來的原因之一吧。

“張公子,樓上請。”茶樓裡的店小兒也認識他,原本他爹不出事,他就是縣令公子。

張小洪一路上樓,觀察四周,發現茶樓裡女真族人也不少。

樓上說書人的聲音也越來越大。

樓上桌子不多,空位不少,大部份人都站著,因為坐在凳子需要另外加錢,張小洪交了十文錢,找了個位置坐下。

說書的是個中年漢子,聲音非常大。

通常他上午講靖康之恥,下午說宋軍破開封。

每天都是重複的,但來聽的人還挺多,像張小洪這樣來了幾次的人也不少。

張小洪認為,這是宋人故意用來比較。

現在城中很多女真族對宋人不滿,但宋人用說書人告訴他們,和當年靖康之恥相比,你們是幸運的。

張小洪聽過幾次靖康之恥,相比現在開封城的女真族人命運,他也認為是比較幸運的。

宋軍進來後,沒有屠殺,也沒有淩辱,除了在反對割辨焚書時殺了一波人,宋軍對女真族還算友好。

當然了,很多女真貴族們不會這麼想,因為金國高級官員、王族和貴族們的財產和糧田,都被宋軍查抄了。

而對普通女真百姓來說,唯一的恥辱大概就是改姓易飾。

張小洪喝著涼茶,慢慢頭上的汗也越來越少。

正感覺涼快起來,突然樓下一陣喧鬨,接著有兩個宋軍走了上來。

樓上的所有人瞬息把目光聚集到兩宋軍身上。

說書人也很快停下。

其中一個宋軍低頭和說書人說了幾句,接著說書人道:“朝廷有新的政策,會在樓下貼公文,不識字的,可以這裡聽下。”

說罷讓出位置。

一宋軍來到說書人位置,看了看四周大聲道:“大夥聽完可以到處宣揚一下,身為大宋子民,當多多宣揚朝廷各種政策,踴躍參與國事--”

宋軍先說了幾句,大概意思是,不管是什麼身份,農民也好,讀書人也好,商人也好,都要關心國事,因為國家好,你們就好,大宋強,你們就安全。

聽起來好像有些道理,張小洪一邊聽著一邊看四周,很多百姓聽到可以參與國事,還是略有興奮之色。

接著宋軍說了最新的移民政策。

朝廷要往長春城移民,這個長春城所在的地方,當然先吹了一遍,全是好話,張小洪聽著這麼好,都感覺有些不真實。

然後說開封府全府分到一萬戶名額,隻有這麼多,想多一戶也沒有。

凡舉家遷移的,家中有多少畝田,到了長春城,同樣給多少田,同時五年免稅,另外家中每有一口人(無論男女老少)加兩畝田。

家中有成年男子者,兩次免兵役。

大宋朝在去年征新兵時已經啟用新的兵役法,凡年滿十八周歲,低於三十五歲者,都需無條件應征,但朝廷在各地都有名額,不一定會征到你。

從明年開始,采用每年三十戶左右征一人,大概全年全國可征新兵五六萬人。

也就是每家每戶有十八歲以上,三十五歲以下,有三十分之一的機會被征招為新兵。

聽起來幾率不高,輪流的話,三十年才輪到一次。

但一旦移民,可以兩次免兵役。

即,如果抽到你家,可以免除兩次。

按照三十分之一的機率,約等於六十年免兵役。

張小洪聽到後心中微動。

他今年已經十七歲了,明年開始滿十八歲就可以進入抽兵役環節。

他當然不想當兵。

現場估計好多人和他一樣的想法,宋軍剛說出來時,樓上還有些吵,慢慢就安靜下來,所有人寧神聽著。

移民政策條件有很多,不論女真和漢人都是一樣。

若是讀書人,最早一批可以參與當地官員選拔,有機會成為官員。

讀書人報名越早,越有希望成為官員。

張小洪聽到這裡眼睛一亮,當官才是他的夢想,如果還是大金國,他女真族有優勢,早晚還是有機會當官的。

現在是大宋國,他父親又死了,張小洪肯定隻能指望自己。

宋軍洋洋灑灑說了好多話,張小洪認真聽著,聽完後,就已經想移民去長春城了。

朝廷對移民有很多優待,唯一的缺點是那邊天氣沒中原明顯,而且目前還在建造中,早去的估計還得參加建設,但早去有優勢,先分房先當官,先分田。

軍士說完之後,現場很多人已經開始交頭接耳,張小洪聽到有女真族的人用女真語在商量這些事。

朝廷嚴禁用女真話,但大夥下意識還會在同族間交流時會用到,隻要沒人舉報,一般不會有事。

女真族人對移民比較感興趣,那邊原本就靠近他們崛起的黑山白水,是他們故鄉所在,據說現在那邊還有很多野女真人。

留在開封隻有無儘的痛苦和回憶。

相信大部份人女真人都不想呆在這裡。

從茶樓出來,張小洪看到街上到處都有有衙役和軍士在貼告示。

大宋朝現在最大的不同,就是宣傳。

從臨安到全國各府縣,三天兩頭都有各種公告貼到街上。

像臨安城等一些重要的城府,能貼的滿大街都是。

開封府也是一樣。

宋軍進來後就貼公告,三天兩頭再換。

張小洪從茶樓出來,就看到一堵長長的圍牆,這是原金國一個貴族的家,現在被宋軍沒收,圍牆對著街的一面被貼滿了各種公告。

不時有路人經過會看幾眼,有不識字的會讓識字的讀一下。

張小洪頓足看了會,剛剛宋軍說的移民之事,已經貼在牆上,不一會功夫,陸續有經過的百姓開始圍觀。

大部份人都不識字,人群中有讀書人在幫忙念。

張小洪看了片刻,百姓們就開始議論紛紛,有人想移民,有人不想移。

想移民的大部份都是比較窮的,家中田比較少的,屋子比較破舊的。

根據朝廷政策,移民後,田會變多,每多一人多兩畝田,而且免稅五年,另外還可以兩次免兵役。

這些條件對窮人相當友好。

金宋時代糧田都集中在地主貴族手上,南宋在趙與芮的打擊下,查抄了大量地主糧田,然後基本是優先分配給自己的軍隊,餘下的租給其他百姓,並且是優先人口比較多,糧田比較少的百姓。

但金國這邊剛剛收複,趙與芮主要還是在分田給軍隊,之所以沒給百姓們大規模分田,就是指望他們來移民,填充其他地方。

趙與芮現在開發海南島,在東北建新城,都需要大量的移民。

如果把中原查抄的糧田全分給百姓,那就沒人願意移民了。

張小洪聽了一會就知道,未來中原地區願意移民的不會少,主要還是沒田逼的。

大部份普通百姓都沒有自己的田,要麼租以前地主的田,要麼現在租宋朝朝廷的田。

宋朝查沒以前地主的田後,雖然還租給百姓,但誰不想擁有自己的田。

移民政策中還有一條,凡家中沒田,或人均田少於一畝的,隻要移民,補足三畝,然後再按人口加田。

這意味著,如果一家三口,一畝田也沒有,隻要願意移民,到了長春城那邊最少能拿九畝田。

當然,移民長春城,不能隻有窮人。

公告裡也歡迎商人和讀書人過去。

商人在開封有商鋪的,到那邊同樣有商鋪分配,而且隻會比原來的大,不會比原來的小。

沒有商鋪的,想當商人的,可以低價買商鋪,相當便宜。

商人過去後,都是五年免稅,做大宗生意的,還有朝廷補貼。

比如想做精鹽,白糖的,隻要你有能力往遠處賣,朝廷會低價支持。

有些商人有門路可以往更北的地方,或東北蒙古控製地方向賣,朝廷也會低價支持。

至於讀書人估計移民的更會多,因為先過去的可以當官。

朝廷除了府縣主官外,其餘官吏,都說要在當地移民中挑選,這對讀書人來說是個好消息。

朝廷現在的科舉是百分製,而且還有官辦學校在學新東西,很多原先的讀書人,特彆是金國的根本考不過官辦學校的,現在當官唯有的途徑就是移民到新地方。

“必須得移民。”張小洪看著公告,越加堅定自己要移民去長春的念頭。

不為了彆的,就為了當官,最好再弄個商鋪就更好。

朝廷對這方向很寬鬆,當官的照樣可以開商鋪。

張小洪轉身準備走的時候,邊上又有兩衙役到了現場,然後擠開人群:“借過,讓讓,讓讓啊。”

人群紛紛散開,就看到衙役們又張貼什麼。

“又有新公告啦。”四周老百姓叫了起來。

“哈哈,好事情,好事情啊。”衙役笑道。

百姓們頓時來了興趣,紛紛圍過來。

但擠到前排的大部份不識字,有人便叫道:“老齊,齊捕頭,給咱念念--”

張小洪也趕緊擠過去,但前面全是人,擠不到最前面,他隻能隔空看了幾眼,慢慢還是能看清。

朝廷剛剛平定金國,正準備新稅法。

新稅法對百姓們采取人丁稅,這人丁稅和以前的不同。

大宋的人丁稅是,家中人口越多,稅越少,並且還有個前提,即家中田地在二十畝以下的。

比如原本秋糧稅是二成的,如果人口超過五人,可為一成半。

如果人口超過七人,可為一成,限製糧田在二十畝以下的,基本就是為普通低層百姓減稅,對中產不友好。

同樣,這批百姓中,家中有十八歲以下少年少女,從兩個開始,每多一個,朝廷每月補貼兩鬥米。

這補貼可以從百姓的秋稅裡扣。

比如原本你秋糧稅是一成,需要上交八鬥米,但你有四個小孩子,朝廷需要補貼四鬥,那你隻要上交四鬥。

張小洪看著這新稅法,認為朝廷是鼓勵多生育,擴充人口。

而且這時那衙役也在叫了:“大夥多生啊,朝廷這新稅法也不會太久,據說隻執行五年。”

“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以後沒有補貼啦。”

趙與芮說五年,隻是為了先看下效果,後面可以再根據效果調整,是繼續弄,還是換個辦法。

他現在就是要考慮打敗蒙古之後的事,大宋朝要殖民,要移民,就需要更多的人口。

現在大宋防線已經布置到黃河以北,隻要能守住,國內無戰事,百姓能安居樂業,就得加大生育。

後面趙與芮還會想各種辦法剌激百姓生育,為大宋增加人口。

此時衙役又繼續道:“朝廷在各地已經陸續開設醫館,以後接生都有朝廷免費負責,由朝廷派穩婆接生。”

趙與芮在前幾年成立醫藥部,然後在各地重新醫館,也是為了這步準備。

古代百姓也是看不起病的,找個穩婆生個兒女,很多窮苦百姓都承受不了。

所以趙與芮先幫大夥把接生費給省了。

下一步,家中人口多的,考慮科舉也得加分,趙與芮是拚命相辦法剌激人口增長。

南宋人口原本八千多萬,到趙與芮登基這八年因為防線守的好,又沒被蒙古入侵,還吞並了山東,慢慢已經接近九千萬,得到中原之後,基本有機會破億。

趙與芮要爭取在五十年內,讓大宋人口破兩億。

以這個時代大宋的國力和經濟,如果有兩億的體量,那簡直就是世界無敵的存在。

沒有任何王朝可以抵擋住大宋的鐵騎。

---

轟隆隆,天空中一聲雷響,震的察合台臉色發白。

漫無邊隙地的戰場上,蒙軍正奮力往前,而前面宋軍陣地一層又一層,蒙軍進展頗為艱難,根本沒有打過這樣的陣地戰。

前面喊殺聲震天,後面察合台與闊端兩人都在抬頭看頭。

這會已經是八月中下旬。

蒙軍與宋軍孟珙部在中興府東南角大戰了近大半個月,難分勝負。

但宋軍的蓄水堤壩越來越高,這對蒙軍來說,不是好事。

“要下雨了。”察合台抬頭看著天空:“今天打了好幾次雷,怕這兩天要下大雨。”

闊端面無表情,隻是有些不甘的看著天空,從東南面黃河對岸,已經可以看到遠處的陰雲,正向中興府飄過來。

“斡紮簀”察合台突然叫道。

“下官在。”斡紮簀恭敬的上前道。

斡紮簀是黨項人,原西涼府守將,蒙軍當年攻滅西夏時,斡紮簀和高智耀商量舉城投降,避免被屠。

當時孟瑛也在,勸說高智耀帶著全城牛馬羊和他一起逃向宋朝四川。

斡紮簀還專門為他們拖延了幾天時間,事後差點被成吉思汗砍了。

西夏被滅後,斡紮簀和曆史上一樣,因辦事能力出眾,被任命為中興府管民官。

相當於中原的知府知縣之類,一府民政長官。

他處理民政是一把手,中興府在他管理下,給蒙古供應戰馬和糧餉不絕,深受好評。

斡紮簀長年在西夏,對這裡氣侯地勢相當了解。

闊端剛剛被分封到西夏時,斡紮簀面見他向向闊端提到中興府地勢比較低窪,每年一到雨季,四周幾十裡到處泥濘,水澤遍布,是不是考慮把西涼王府遷到西涼(即把蒙古在西夏的統治中心,遷移中興府。)

闊端當時沒有在意,隻說以後考慮。

現在幾人在城外看著宋軍蓄水,也是相當無奈,終於想到斡紮簀的話。

“雨季什麼時候開始,大概會下多久?”察合台一連數問。

斡紮簀道不一定,通常八月或九月,但下起來可能連續半個月以上,甚至會一個月,然後還會斷斷續續的下。

因為中興府地處低窪,一旦下雨,一兩天後四周就開始泥濘,很多道路步營都不好走了,騎兵也是勉強。

等過三五天以上,甚至連騎兵都難走。

當年蒙古被自己堤壩的水淹了,中興府的西夏兵也隻能乾瞪眼,無法出城,如果能出城追擊,六萬蒙軍能全軍覆沒在西夏,成吉思汗也得掛掉。

當時到處泥濘,騎兵也不好走,根本沒法打仗,他們隻能眼睜睜看著蒙軍緩緩退出西夏。

接著他又道:“宋軍十幾萬人在那,也要吃喝拉撒。”

“他們也呆不了多久,他們想淹咱們,也得想著自己的後勤和撤退方向。”

斡紮簀這時建議,可遣五千到一萬精銳,到中興府百裡之外等著宋軍撤退。

如果宋軍淹不了中興府,或沒有達到效果,到時肯定也要撤出泥濘地區。

按現在宋軍駐地方向,極大可能往陝西撤退。

到時可以半路截擊,而且這樣保證蒙軍在雨區以外也有預備兵力。

但百裡之內肯定不能有伏兵,到時怕是到處泥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