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陛下要禦駕親征?(1 / 1)

進入寶慶七年下半年後,疊州城已經養了超過五千駱駝,有很多直接是從吐蕃其他部族手中買過來的成年駱駝。

寶慶七年五月,高智耀突然下令,疊州城以後隻能官方和吐蕃人交易,原吐蕃軍戶不能再私自交易,也不能外出,專門訓練,自此,疊州城對外的交流通迅,瞬息被封鎖。

木爾提和格日勒再也不能去若蓋草原賺錢。

兩人反應比較敏感,立馬想到宋軍可能要乾點什麼。

九月時,他們在營中聽到消息,好像不久前蒙軍和宋軍在四川大散關乾了一仗,也不知是為了什麼,接著蒙軍和宋軍又好像談和了,雙方還劃定了臨兆歸宋國,蒙軍哨騎不能進入臨兆範圍。

十一月,突然有一萬宋軍從四川繞道洮水進入疊州,可謂神不知鬼不覺。因為這時洮水附近已經沒有蒙軍哨騎,每天都是宋軍哨騎在穿梭來回。

次年二月,又一萬宋軍進疊州。

此時疊州城人滿為患,宋軍兵力已經達到四萬人。

從次年一月開始,每天都有大量馬騾進出疊州,一批批物資被送到疊州後,馬騾們又原路回四川,接著再運物資過來,馬車來往相當頻繁。

此時蒙軍全力在攻打金國,根本管不到宋軍在這邊的小動作。

與此同時,宋軍在吐蕃境內征收大量駱駝。

這時格日勒和木爾提私下認為,宋軍可能要對原西夏動手,而且要走他們當天回來的路線,穿越戈壁沙漠,通過祁連山草原,繞道千裡,從南往北進沙州方向。

這是?打算要和蒙古人開仗了?

但宋軍沒去打人口最多的中興府,而是繞道千裡突襲沙州,這和蒙古當年西路軍攻西夏是一模一樣的路線。

這樣的好處就是,從沙州瓜州開始,守軍人口稀少,一路攻下容易,而且能先把西夏最大的幾個產馬地全給占了,同時切斷原西遼地區和西夏地區蒙軍的聯係。

甚至,宋軍在攻占沙瓜州等地後,有實力可以往西遼攻打蒙軍腹部。

那是蒙軍西征的重要後勤甚至基地所在,甚至能影響到蒙古西征的穩定。

-----

十二月的京師比較寒冷,今天一大早趙與芮又召見一些重臣到選德殿開會。

現場還是那麼些人,樞密使葛洪、簽書樞密院事李宗勉、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兼兵部尚書魏了翁。

吏部尚書鄧若水,工部尚書徐元、戶部尚書杜範、禮部尚書楊長孺、刑部尚書李皇,侍禦史趙汝述、中書侍郎喬行簡、門下侍郎胡夢昱、都進奏院都院秦卓,權判尚書都省事梁成大。

另有黃樸、謝方叔、餘天錫、鄭清之四個秘書郎,這四人這幾年專門幫皇帝批奏章,算是趙與芮的貼身秘書,雖然事情好像不起眼,但能算參與軍國重事,他們四個還是乾的一頭勁。

每年十二月份都是皇帝總結全年的日子。

這次議程差不多。

先是報收支,說大事。

去年朝廷沒乾多少大事,改製的事也隻有榷酒一項,即以前隻有朝廷可以賣酒曲,或朝廷指定的商家賣酒曲,現在也是全面放開,同時征收酒稅。

這也算讓利於民的措施,南宋糧食不怎麼缺,所以大量糧食都用來釀酒,但因為官府控製酒業,百姓沒得到多少好處,現在讓利於民,南宋酒業又興旺發達起來,更多的酒上了市。

另外經過趙與芮六年執政,官員的恩蔭和奉祠基本被取消了,朝廷節省了大量的開支。

今年是戶部尚書最高興的一年,全年算完開支後,還餘下四千萬貫,兩千多萬石糧,又破了新紀錄。

但軍費和官員開支依然占了大頭,占了全國收入的六成。

去年軍費開支也破紀錄,皇帝造了大量的大型船,更多的兵甲和火炮。

好在大宋的兵馬沒有再突破,去年全國兵馬(水陸合計)為一百零六萬,其中包括了濟州島和大員的全部兵馬。

這是寶慶五年的數據,寶慶六年後還是保持沒變,代表去年一年,朝廷沒有新增兵馬。

但實際上,去年朝廷有很多年過四十的老兵退役,然後又新增了同樣的人數補充。

退役的老兵,朝廷優先安排為役員和家鄉的保長大保長,這個政策,目前很受軍隊歡迎。

也有部份會被安排到大員等海外,然後會分到大量的田,這也是少數退役軍士喜歡的選項。

趙與芮聽完後還是搖頭,然後道,咱們行政開支占比還是太大。

這都比後世都高了。

後世行政開支也就占百分之四十左右,當然,發達國家占的更少。

小趙這大宋朝,現在都點百分之六七十了。

但這沒辦法,他每年在軍事上的投入是越來越重,這錢要是不投,哪能打的過蒙古。

所有事議完後,大夥齊齊看向趙與芮。

下意識感覺到他又要啟動明年的新改製了。

果然。

皇帝緩緩開口。

“過完年後,朕想成立內閣,試行內閣製。”

“陛下,何為內閣?”在場馬上有人就問。

皇帝想了想:“內閣,簡單來說,就是我大宋最高管理機構,皇帝在皇城時,負責根據皇帝旨意處理全國軍、民,政務各種事情。”

“皇帝不在皇城時,內閣可以直接處理全國軍、民、政務各種事情。”

“這麼說吧,有內閣存在,即便皇帝不在皇城,或皇帝年幼,或不管事,朝廷也能正常運轉。”

皇帝還會不在皇城裡?有聰明的人立刻感覺到什麼。

兵部尚書魏了翁不由抬頭看了眼趙與芮,心中震驚無比,皇帝這是要---禦駕親征?

身為兵部尚書和樞密副使,魏了翁當然知道不少朝廷軍事內幕,皇帝在過去一年不停調兵遣將,增加軍備,很可能是在為大型軍事活動準備。

現在突然要提出所謂的內閣,而且還提到皇帝不在皇城的事,這不是為禦駕親征做準備嗎?

不知為什麼,以前史彌遠、韓侘胄這種權臣,等於是以一個人或一個派係代替內閣,取代皇帝處理政務,大夥都不甘心,希望皇帝能掌權。

現在皇帝掌權了,皇位也穩固了,突然提出可能要外出,魏了翁又覺得不妥,巴不得皇帝天天在京師才好。

不過他從沂王時就跟著皇帝,趙與芮生性愛動,當年宗室都不能輕易離京,趙與芮就申請離京,他是相當明白趙與芮的作派的,一旦動了什麼念頭,任何人也無法說動。

可皇帝你離京可以,禦駕親征這事,動搖國本啊?魏了翁的眉頭皺成一片,開始想著如何勸說。

但這會不能確定朝廷是不是要打仗,因為現在明面上,連他這兵部尚書也看不出來。

就在魏了翁無比糾結的時候,趙與芮正式宣布成立大宋內閣。

大宋第一批內閣由現場十七人組成。

內閣首相為李宗勉,副相為魏了翁、葛洪。

成員另有鄧若水、徐元、杜範、楊長孺、李皇、趙汝述、喬行簡、胡夢昱、秦卓、梁成大。

另有內閣秘書郎四人:黃樸、謝方叔、餘天錫、鄭清之。

原樞密院,三省會在後面兩年內陸續裁並,把相關職能和官員並到六部和成立的新部。

原樞密使葛洪兼任新成立的‘商稅部’尚書,以後朝廷全面征收商稅時,由此部負責。

以前的鹽、茶、酒、商稅、榷貨等稅收,都歸商稅部管。

趙與芮說,商稅部官員基本可以從樞密院轉任,增減不多,但地方都會成立相應的分司,預估全國每縣要加五十名吏員。

也就是明年要加三千到四千名吏員,又增加了開支,前面趙與芮還說全國行政成本太高,轉手又增加了行政人員,沒辦法,現在真的沒辦法。

但大夥應該能聽明白,或許明後兩年,皇帝就要拿商稅開支,全面開征商業稅。

中書侍郎喬行簡兼新成立的海貿部尚書。

中書省相關官員會有大部份轉到海貿部,為後面撤消中書省準備。

以後白糖、絲絹、陶瓷等出口,和其他海外貿易,包括市舶司收入,及與各國海外貿,都歸海貿部管。

這樣說罷,國內白糖等貨的交易,歸商稅部,國外白糖等貨的交易,歸海貿部。

海貿部還會有自己的水軍,到時會有兩軍水軍,一萬兩千水軍劃給海貿部。

海貿部等於為將來殖民在做準備,當然現在趙與芮也不用和他們明說,說了也不懂。

門下侍郎胡夢昱兼新成立的教育部尚書,為後面撤消門下省做準備。

太學和各地教學都劃歸教育部,為以後全國設置學校鋪墊,禮部關於科舉和教學的事,也全劃歸教育部,禮部以後隻負責外交和禮儀。

尚書都省事梁成大兼醫藥部尚書,為撤消尚書省準備。

南宋朝廷的翰林醫官院、禦藥院、尚藥局等包括各種醫療機構,其實都是重覆,現在全部要並到醫藥部。

南宋地方醫療機構還有福地院、安樂坊、安濟坊、居養院、和劑局、慈幼院、醫藥院等,亂七八糟什麼都有,基本是某個皇帝臨時想到就弄一個。

有的隻針對小孩子,如慈幼院,有的隻針對傷殘兵士,如醫藥院。

現在趙與芮要統一在各地設醫院。

皇帝這幾條改革一說,大夥發現新成立的幾個部門,取代了三省,明顯能看到這些新部門職能更好,更利於國家和百姓。

因為原本三省和樞密院的功能就和六部,甚至其他部門重合。

這樣三省和樞密院被取消後,六部權力就大大增加了。

趙與芮這時道,內閣成員是十三人,另四人為秘書郎。

由各部尚書,加部門新科狀元和進士組成(後者為四到六人,首批是四人)

秘書郎主要是在內閣處理文件,學習預備,不參與管理,隻參與工作。

以後入內閣任秘書郎的新科狀元和進士,要在內閣學習三年,考核合格後,可以到下面為官員。

然後從新一屆狀元和進士中選取四到六人替補(其中明年就是趙與芮在任第二屆狀元出現,所以這屆可能隻呆一年)

未來的內閣成員(即各部尚書和主官),必須從進過內閣的秘書郎官員中選拔。

這麼一解釋後,大夥就懂了。

像這次年輕的黃樸,謝方叔,還有餘天錫,鄭清之是進內閣渡金學習的,將來的內閣成員,都必須有這樣的經曆才行。

但他們這四人進入內閣任秘書郎,不代表將來一定能進內閣。

因為時間一長,進過內閣秘書郎的會很多,但不是個個能進內閣成為正式成員。

內閣成員三年任期,最長不能連任三屆,即九年。

內閣和新部門的成立,以及在全國推行是需要時間的,趙與芮估計最快也得一年甚至兩年。

他飛快說了下內閣運行管理模式,幾乎在他意料之外,所有人在場官員聽到後,眼睛都一亮,感覺到皇帝稍微有點放權。

以後所有奏折,由都進奏院進送進宮後,先遞交內閣。

內閣四位秘書郎各負責一部份,有些是他們可以批閱的。

其餘折子由秘書郎看過一遍後,把認為重要的用黑筆圈圈,遞交給內閣值守大臣。(每天兩人在選德殿,其中一人必然為副相或首相)

值守內閣批複後,把自己認為重要的,再用紅筆圈下來,最後遞交給皇帝。

皇帝批複後,有與內閣成員意見不同的,打回內閣。

內閣召集所有人一起商議,皇帝允許,如果內閣所有成員都反對皇帝這件事,皇帝會考慮。

趙與芮當時說完這句話,現場有些震驚。

皇帝似乎在試探內閣成員。

但皇帝隻說考慮,並沒有說一定會改正。

比如像丈量糧田的事,如果全體內閣反對,皇帝會收手嗎?

但有些大臣認為,隻要內閣中有趙汝述和梁成大這種馬屁精,永遠不可能一起反對皇帝。

內閣成立之後,大宋朝會的運轉模式也要改變。

皇帝趙與芮改為上朝五天,休息兩天,即給大部份官員放假,但休息的兩天,各部都要有官員輪流值班。(這種值班還有加班費)

一般上午上朝,下朝後,內閣留一名首相或副相,帶兩名大臣,加四名秘書郎到選德殿批複奏折,皇帝也可能和他們聊聊政務。

所以副相級以上,基本三天一值,內閣大臣們五天一值,秘書郎比較苦,六天輪流休息一人。

另一個更重大的改變,則被魏了翁視為皇帝要動兵的征兆。

以後大宋朝,凡在上朝時,軍事俱不研究(包括軍事主官將領的任免調動)

即以後大宋凡是軍事的問題不在上朝時研究。

趙與芮不明白古代上朝喜歡說軍事。

古代上朝文武百官好多人,上午說了軍事,可能下午全臨安城都知道了,一旦敵國有細作在京師,用不了多久就傳的天下皆知。

雖然說關上門研究也不一定能保密,但至少比上朝研究討論好。

而且朝堂上文官也有一大堆,很多人是不用參與的。

所以以後大宋軍事問題不在上朝議論,皇帝會視軍事問題的大小,考慮召集所有內閣集體討論,還是隻召集相關軍將,私下討論,即有些軍事問題,可能連內閣成員都不知道。

其他問題中涉及軍事也不在朝堂上議論。

非軍事問題中,人事任免四品以上不議論,財政單項支出十萬貫以上不議論。

人事任免四品以下(不包括縣府主官),和財政支出十萬貫以下,由首相和內閣在下午下朝後,自己關上門決定,再報由皇帝再批複。

這麼多條條款款聽完,首任首相李宗勉感覺以後皇帝上不上朝都不重要了。

簡單的事都交權給內閣處理,皇帝不知省了多少事。

下朝之後,如果有重要的事,皇帝會召集部份內閣成員一起議論,比如軍事,人事任免四品以上(包括縣府主官),財政單項支出十萬貫以上。

這裡顯示皇帝也隻是召集部分內閣成員,也就是說,人事和財政大權,還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

當天皇帝和他們說了很多,諸大臣聽明白了內閣的運行。

但無論如何,內閣的運轉,體現了幾點。

一皇帝在偷懶,把很多事情交給了內閣大臣來處理。

二皇帝試圖放權,給內閣管理國家的權力。

三皇帝還是牢牢抓到財政,軍事,人事大權沒放。

李宗勉和魏了翁在皇帝是沂王時就跟著他,似乎明白了皇帝有什麼打算。

李宗勉和魏了翁對視一眼,忍不住開口:“陛下要離京?”

皇帝安排內閣值守,處理政務,明顯有擺爛,偷懶的想法。

但兩人更認為,皇帝為離京鋪墊,今天沒說要打仗的事,一旦打仗,搞不好會禦駕親征。

“朕暫時還沒有這想法,不過將來可不一定。”趙與芮不動聲色的道:“內閣的存在,就是朕不在京師,你們也得運轉自然,處理朝政。”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

但內閣改製和部門改製又是兩宋以來少有的大動作,趙與芮估計最少半年,平穩運轉後估計得一到兩年。

這件事是今年的重點朝政。

散會之後,魏了翁卻沒走,趙與芮知道他有什麼想單獨交流,便讓內侍也退到外面。

魏了翁見四下無人,立刻道:“陛下要離京,最好立太子以監國。”

趙與芮還是很能生的,成親之後娶的幾個妃子,現在個個都生了兒女。

但居然和曆史上一樣,目前隻生了一個兒子,叫趙祺。

曆史上趙與芮的兒子叫趙禥,也就是宋度宗。

這會趙與芮自己幫兒子改了名字,叫趙祺,但趙祺不是謝皇後生的,是賈玉華生的。

加上趙祺年紀還小,今年才四歲,所以趙與芮也一直沒有立太子

魏了翁突然提出立太子事,讓趙與芮愣了一下。

皇帝正當年輕,皇後也很年輕,還能再生,這個時侯提出立太子顯然不合適。

趙與芮不動聲色看了眼魏了翁,大概知道魏了翁猜到了自己心思。

他便道:“魏卿不用擔心,其實魏卿從朕在沂王時就跟著朕,應該明白朕的為人。”

“朕,從來不做沒有把握的事,也不會胡來。”

“請魏卿,像以前一樣,一如即往的支持和相信朕。”

魏了翁聞言,微微鬆了口氣:“是臣多心了。”

他以為皇帝是答應自己不會禦駕親征。

趙與芮或許不會禦駕親征。

但絕對會讓魏了翁大驚失色。

-------

寶慶七年(1231年)四月,陝西延安府。

自倒回穀慘敗之後,蒙軍大軍就停駐在延安府附近,軍中一片哀愁和不滿之色。

窩闊台登基後,從寶慶六年一月到寶慶七年一月,不顧拖雷借道伐金的建議,連續對金國潼關黃河防線進行正面進攻,整整打了一年,幾乎沒有一場勝仗,百戰百敗的大蒙古帝國,損兵折將,損失慘重。

窩闊台新任合汗的威嚴受到了嚴重的消弱和挑恤,很多蒙古貴族已經開始後悔選擇窩闊台為大汗。

自蒙古大軍停在關中後,窩闊台報複性的下令橫掃除鳳翔外所有金國大城。

為此,還動用了速不台從西征回來帶的四百架投石機。

金國在潼關以西的堅城,先後被蒙軍攻下。

當年木華黎都沒有攻破的延安,西安,紛紛被蒙古攻破,到四月為止,整個潼關以西的原金國地盤,除了鳳翔還在宋人手上,其餘已經全部歸蒙古所有。

雖然蒙軍得到了發瀉,但數十萬大軍停靠在被堅壁清野過的潼關以西,補給是個問題,而且不能打通潼關,留在這裡毫無意義。

這些天蒙軍很多貴族要求回草原,原本窩闊台和曆史上一樣,準備起兵先回官山(內蒙古卓資),然後和宋朝看借道之事的成效,但就在這時,前方陸續傳來各種消息。

先是耶律楚材在黃河以北,奏立10路課稅的事得到成績,來信說今年有望大豐收,得稅糧和錢不少。

曆史上窩闊台回軍官山,在經過大同時,故意讓耶律楚材把收到的五十萬兩銀,絹八萬匹。粟40萬石擺出來給蒙古諸貴族看,使大夥看到稅收的好處。

同時也是給拖雷看,你不要老是屠城,留著漢民,我們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收入。

接著他的侍衛撒禮塔來信,他們已經掃平了遼東原金國勢力,現在隻有東夏和高麗還在,他請高麗聯合出兵滅東夏,高麗沒回應,他想問窩闊台,下面先打誰?

很快西夏也傳來消息,西夏附近有敵軍哨騎出現,初步查探像是宋軍,另宋軍占據了臨兆府,大興土木,且派出哨騎驅趕咱們,拖雷更是問窩闊台,能不能對宋動兵,好好教訓下宋人?甚至建議攻克鳳翔,驅趕宋人回四川境。

窩闊台得到各種消息後,立刻召集蒙古貴族,商量下步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