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沒有係統 ,咱們照樣吊打蒙古(1 / 1)

從火器局出來,趙與芮直接前往匠作局。

劉福一路上和他說起章丘之戰。

章丘之戰,宋軍用馬車頂在前面,用來阻擋蒙軍騎兵衝鋒。

當時為了掩蓋馬車,馬車高度隻到一米四。

所以大量的宋軍站在前排後,遠處的蒙軍是看不到馬車,等看到馬車時,已經進入最後衝剌階段,當時蒙軍都沒什麼避讓,直接衝上去。

有蒙軍是跳到馬車上,從馬車翻進宋軍大陣。

劉福說還有很多馬車被撞爛了,這次就要進行改造。

另外在章丘之戰時間打的比臨兆府與拖雷的長,而且軍中強弩減少,弓箭增多。

很多兵士拉到後面手指都紅腫甚至出血,用神臂弓的更是如此。

於是很快趙與芮等來到操場上。

操場上放著一輛新式的四輪馬車。

另在馬車邊上,有張桌子,放了弓弩和新裝備。

新裝備很簡單,套在手指上的皮指套,和鐵指套。

其中為了給神臂弓減力,鐵指套前面有兩個勾頭。

趙與芮看的覺得很有意思,他親自拿起一具神臂弓。

這玩意要一石多力,趙與芮當皇帝之前,天天跟著部下訓練體能,當皇帝之後,這兩年也是越來越懶,訓練少了,微微一拉,都有點拉不動。

看來還得練練,身體狀態得保持好,趙與芮暗暗想著。

他接著把那鐵指套套手指上,和戴了個戒指似的,上面有兩鐵勾,可以勾起神臂弓的弦。

神臂弓構造像弩,但叫‘弓’,因為是堅著用的,而且需要手指用力勾著弓弦,不像強弩是用板機。

“有了這鐵勾之後,會省力不少,對手指也沒有傷害。”邊上劉福喜滋滋的道:“現在我軍弓弩手,在同樣的時間,除了瞄準之外,射擊次數最少可比以前增加一倍。”

古代射箭最難堅持的不是手臂痛,和乏力,而是手指痛,和手指乏力。

但指套的出現,完美解決了手指痛,和手指乏力的問題。

“好,好,這玩意發明的好。”趙與芮哈哈大笑,問道:“是誰發明的?”

“匠頭周大球。”

匠頭在匠作局還算吏員。

趙與芮立刻道:“升官,著升周大球為從九品,賞銅錢會子各兩百貫。”

四周嘩然,諸多工匠們眼露羨慕之色。

趙與芮又試拉了弓手用的皮指套,想了想後道:“神臂弓這個可以改大點試試,套兩根或三根手指,手指越多,拉起來越省力。”

而神臂弓用指套後瞄準時沒原先有感覺,好在神臂弓本來就是靠範圍和距離打擊,用來對付密集的步騎,這點影響不是很大。

接著趙與芮又看到桌上新打造的短刀,或者說是短劍,飛刀。

宋軍的飛刀很簡易,全鐵打造,兩頭開刃,刀柄後面都被打磨過,通體沒有其他材質。

這是因為甩刀如果甩不好,刀柄會砸到人。

沒有經過訓練和戰場上匆忙間,基本有兩成會扔不中,這點章丘之戰就有數據傳過來了。

宋軍之前的飛刀重一斤,除非扔臉上,不然鎖甲就極難破甲。

這次的飛刀重達兩斤。

趙與芮拿手上非常沉。

前面相當尖銳,刀柄後面也開了刃,平時套了層布,塞刀鞘,戰時取出來直接扔就行,扔的空中那層布會自己掉。

“蒙軍除了重騎兵,大部份還是皮甲,西征歸來的蒙軍有較高的鎖甲披甲率,但北方一帶,還是皮甲為主。”

劉福道:“兵士們的刀對北方蒙軍(漢軍)夠用,對正式的蒙軍就不夠用,必須要加強。”

“關鍵還是要扔的準,往臉上招乎。”李平豹在後面道。

隻要扔的準,一斤重的飛刀,也能致命。

但戰場上有時比較慌亂,能往目標大的地方扔,當然最好。

所以宋軍的刀,改成了兩斤重,破甲率提升不少。

趙與芮對飛刀也不是很感覺興趣,因為宋軍使用的還是少數。

就像蒙軍也不是個個都帶短爺和骨朵。

肉搏時扔遠程武器的還是少數。

宋軍遠距離靠弓弩,近距離肉搏靠長槍和盾,所以他對飛刀無所謂,軍中自願原則,願意練的就配發,不願意練的就沒有。

“下一個。”趙與芮直接揮手,在場立刻有人向他介紹新式馬車。

“以前的馬車連車輪加車廂,重兩百多斤,現在連車輪加車廂,重四百斤。”

匠作局改用了鐵梨木打造,又沉又重。

車輪高達一米四,和炮車的車架車輪相似,就略窄了些。

車廂寬一米二,長兩米,高八十,架到車輪上後,馬車高約一米六,比原來高了二十公分。

“以前最大負重為五百斤,現在可以裝到一千斤。”

當然,馬車沉了,重了,大了,需要馬騾和人也多了。

以前滿負重兩匹馬能拉起來,遇到難走的路,後面有兩個人推推就行。

現在滿負重要四匹馬才能拉起來。

這代表宋軍陣中需要的馬騾更多,因為拉車的馬騾需要輪換。

但負重增加,隨軍可帶的物資也可以增加。

所以總體來說,宋軍馬車速度被降低,但提升了負重力和防守力。

“陛下請看。”這時劉福從馬車中拿起幾杆比較粗的長槍。

這些長槍全是鋼鐵打造,約一米長。

當馬車停下,橫過來當牆來堵攔騎兵時,這些長槍可以插在馬車側面。

側面上被裝了鐵製圓嵌孔,長槍尾部正好插進去。

劉福一口氣插了八杆,全部45度往上。

這樣馬車側面就和刺蝟一樣。

蒙軍以後再撞上來,就是和撞拒馬差不多。

但是馬車可不隻是側面能裝,頂部也能裝。

頂部還有六個嵌孔,可以插六杆,二杆一行,共插三行。

這樣蒙軍就是想跳到頂部,也要被紮。

劉福插完後,趙與芮看向像剌蝟似的馬車,也不由自主的笑了。

宋軍原本想在軍中帶拒馬,但拒馬不好帶,臨時打造更麻煩,

最後宋軍選了鐵槍和馬車。

現在馬車被改造過,上面的鐵槍,還有多功能。

劉福這時拿了個鐵槍遞到趙與芮手上。

這鐵槍長約一米,尾部有五厘米粗,前面略尖銳,但不如步兵長槍兵的槍尖。

因為它除了被安裝在馬車上,還要釘到地上。

現場還有人示範了釘到地上。

一個兵士雙手緊握槍身,另一個兵士拿著大錘,幾下就錘到地下。

連錘兩個之後,用根麻繩連接起來,一個簡易的拌馬索就成功了。

“章丘之戰,我軍鐵釘長不過十寸(三十三厘米),釘到地下後,蒙軍重騎衝進來,基本馬倒,鐵釘倒。”

“還好弄了多層,這才稍有效果。”

劉福說的是章丘之戰,孛裡海重騎兵衝宋軍大陣時,當時宋軍用的鐵釘才三十多厘米,釘到地下約十厘米,露出在外面二十左右。

絆馬索不夠高,也不夠緊實。

重騎兵撞上去,會把鐵釘也帶出來,或帶倒。

當時宋軍一道一道,弄了幾十道,這才限製了重騎的衝擊。

現在改造的這長一米,如果能釘到地下二十甚至三十厘米,那就非常牢固。

而且絆馬索可以弄的比較高,戰時隻需幾道,足以建成有效的防線。

這種絆馬索非常簡單,即使在草原上,遇到大股敵軍騎兵,現場就釘也來的及。

但就怕遇到山石地,沙礫地,就不好釘進去了。

好在宋軍有馬車配合,以馬車為一道,絆馬索在後,配以霰彈炮,弓弩手,趙與芮可以想像了某個畫面。

對方騎兵猛衝,我軍步營讓出通道,對方一衝進來,就見地上全是絆馬索,前面全是馬車牆,牆後是霰彈炮,還有弓弩手和長槍兵。

衝進來多少,死多少啊。

就現在這樣的配置,防守是沒什麼問題。

再不行,馬車裡還能裝大量火藥,敵軍若進攻太猛,第一道防線防不住,還能引爆馬車中的火藥。

總之趙與芮認為,現在陣地防守戰,蒙軍也好,金兵也好,這世界沒人能對付得了宋軍。

宋軍的關鍵還是騎兵太少,無法追擊,擴大戰果。

從太祖建國開始就是這樣,宋軍打十次勝仗,消滅的敵軍,不如自己輸一次死的人多。

騎兵少,騎射差,對付蒙古,金,遼這樣的民族,相當無力。

章丘之戰也是如此,石天祿帶來兩萬騎兵,最後還是帶著一萬六七千騎全身而退。

打不過宋軍,他們就跑。

此時一直跟著趙與芮的道李平豹沉聲道:“想要取得大勝,甚至全殲,還得要騎兵。”

說罷他抬頭看向遠處。

趙與芮隨著李平豹的目光看去,應該是濟州方向。

那是趙與芮養馬和訓練騎兵的地方。

在李平豹眼裡,將來和蒙古人在野外乾仗,還得靠騎兵。

趙與芮卻不是這麼想。

訓練騎兵不是幾年能速成的,或許改良火器,比訓練騎兵更有效,總之這兩手都要抓,一邊訓練騎兵,一邊改良火器。

這時趙與芮想到自己知識有限,忍不住想,能不能現在來聲,‘叮’:恭喜你成功登基三年,穩固皇位,開啟係統,獎勵你一本百科全書,想造啥就造啥。

“陛下,陛下---”他正想入非非,身邊劉福等人都在奇怪的看著他。

原來他已經站原地好久沒說話,大夥都不知發生了什麼。

“哦。”趙與芮尷尬笑笑,脫口道:“大夥彆慌,沒有係統,咱們照樣吊打蒙古。”

“....”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