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兩宋瞞田有多嚴重?(1 / 1)

朝廷把各大鹽場改為鹽廠,專門負責製鹽,然後民間商人百姓,誰想賣鹽的,到廠裡來拿鹽。

第二步,拿的鹽越多,價格越便宜,從而降低小鹽商的生存能力。

比如你杜範說我有錢的,一次進貨一百萬斤,朝廷鹽廠給你五文一斤批發價。

你李皇隻是個小商販,想進貨一千斤,朝廷鹽廠給你十文一斤批發價。

這樣你李皇在市場上的賣價,肯定競爭不過杜範,小型的鹽商會比較難以生存。

但朝廷肯定保證出廠價遠遠低於市場價,一是保障小型鹽商也能賺到錢,二是壓縮私鹽利潤空間,打擊私鹽。

沿海邊經常有很多百姓偷製鹽私,一戶一戶,或幾戶一起,這樣私鹽,以前對官鹽有衝擊,因為他們價格低,質量也不錯。

但總體來說,這種私小作坊,產鹽量和質量都不會比以後的官鹽好。

“另外私人的鹽井田等,按面積和工人數,計量產量,征收鹽稅。”

除了海邊私人曬鹽煮鹽,四川等其他地方還有鹽井等私人大型產鹽地,以前他們出產的鹽,隻能低價賣給朝廷,然後朝廷高價去賣。

現在他們可以直接自己賣。

但朝廷會根據對方鹽田面積,工具數,工人數,預估產量,每年收取一定的費用,然後也不管。

這個費用,每年會調節一次,到時朝廷各部門會經常上門查驗其產量如何,售價如何,從而調節收費。

時海邊的鹽戶,無論煮鹽也好,曬鹽也好,都需要固定的鹽田,官方隻需上門看下鹽田大小,工具多少,就能評估大概的產量。

趙與芮的要求,按評估產量的七成收稅。

即評估到年產一萬斤,就按七千斤收稅,讓利於民。

每斤稅為十文。

南宋鹽稅最高達到百分之八十,趙與芮每斤收十文,在曆史各朝中算是比較高,但對比現在南宋是相當之低了。

按照成本來算,每斤鹽成本五六文,加稅十文,朝廷以後每賣一斤鹽,也就是十六文左右。

原本官鹽五六十文一斤的鹽價,直接降到十六文,其餘的錢,都是商人賺的。

這樣的話,市場上的市鹽肯定也要大大下降。

商人不需要賣一百多文才能賺錢,私鹽賣五十文,我可以賣四十文,三十文,甚至二十文也能賺,有效打擊私鹽的生存。

戶部尚書杜範當時聽的就臉都綠了:“陛下這麼一改,明年鹽稅收入,恐怕要腰斬?”

如果真的按趙與芮這麼弄,杜範可以想像到,明年開始,鹽價會大幅下降。

“為何會低?”趙與芮笑問。

杜範道,明年鹽價肯定要大幅下降。

對啊,趙與芮道,鹽價大幅下降,老百姓更會吃的起鹽,明年鹽的銷售會上一個高峰,產量會增加,鹽稅恐怕不降反而要升。

這叫薄利多銷。

南宋因為官鹽價高,質量差,私鹽橫行,加上雲南,還有西夏的低價鹽入侵,官方的鹽賣的其實相當不好,很多老百姓都吃不起,隻能少量吃鹽,官方產量也低。

趙與芮看起來打壓了鹽價,但老百姓如果都吃的起,食鹽肯定要和清朝兩淮似的供不應求,還能打壓外面的進口鹽。

杜範想想,好像官家說的有道理。

最後趙與芮道,明年當下令,所有鹽中,不得夾雜沙土,誰敢賣夾雜沙土的鹽,直接誅殺抄家。

趙與芮還要登記鹽廠來拿鹽的鹽商資料信息,然後觀察他們賣鹽的鹽價,如果有鹽商妄想壟斷抬價,還是賣高價鹽,立刻劃入官方黑名單,永遠不能再拿到鹽。

“朕要讓老百姓,都吃的起鹽,吃的了好鹽。”

“陛下聖明。”殿中諸人紛紛跪服。

皇帝明年要大力整頓茶鹽市場,兩浙這邊,郭城璋配合全保長,率先實行,他們先要整頓官辦鹽廠,鹽廠隻製精鹽和粗鹽兩種,並且以後不準夾土售賣。

給鹽戶以相應的待遇,按產量和質量定獎金,這樣才能大力提升官鹽品質和競爭力。

皇帝當天說了很多,大夥聽著記著,感覺皇帝這次改製之後,無論朝廷鹽稅會增還是會減少,大宋百姓肯定能得到實惠。

-----

寶慶二年八月。

錢宏祖和楊公汶來到福州港碼頭。

這個月當地組織了五千戶移民往大員去,現場是帆檣如雲,旌旗蔽空,至少上千艘船在海上。

錢宏祖當官這麼多年,第一次看到這麼多船同時出海,好不壯觀。

朝廷去年給福建三萬戶名額,到八月這批時,三萬戶移民已經完成。

完成之快,讓錢宏祖和楊公汶也相當震驚。

整個移民都是全勇在負責,福建製置使司隻是配合,購買所需物件。

當時錢宏祖在征新兵一萬時都相當困難,還以為移民很難完成。

不料全勇居然在八月就完成了。

錢宏祖再次見識了朝廷宣傳和發動的能力,這是兩宋任何一個皇帝在位時都不能看到的。

皇帝對下面的掌控越來越強,錢宏祖認為地方上以後會越來越困難。

今年三月,福州錦衣衛完成設立,七月,整個福建各州府設立錦衣衛。

照這樣的速度,明年就能設到各縣。

隨著錦衣衛的完善,朝廷對地方執行能力的監管也越來越強。

今年糧稅還沒有著落,銅錢打造倒是在全勇的指點下,有希望完成。

“哎喲。”這時楊公汶看著海面上出海的各種船,叫道:“移民的事終於完成了,下面可以搞糧稅了吧。”

“現在已經八月,不知道還來不來的及。”錢宏祖苦笑。

“有全指揮使支持,按他的做法,應該沒啥問題。”楊公汶歎道:“隻是希望----”

希望不要起動亂才好。

兩人等到移民完成,才開始征收糧稅的事。

朝廷去年給他們兩百萬石指標,錦衣衛現在開始催促了。

之前沒動手,因為他們購買物資什麼,還是需要用到當地地主和商戶。

現在移民完成,可以動手,整個的套路還是兩江製置使趙範用的。

八月中旬,福建製置使司開始下公文,要求各地地主上報家中田畝數,朝廷要統一登記,按田征稅。

公文一出,整個福建嘩然,地主們紛紛大罵。

因為嘉定十六年和十七年間,朝廷統計過一次。

所以當時的建康府會有四百多萬畝的數據。

這才寶慶二年,上次統計才過了兩三年又統計,朝廷是不是有病啊。

但罵歸罵,大夥還是得照做。

於此同時,福建各縣府役吏也接到命令,下去各地,丈量百畝以上大小地主家的糧田,不得徇私。

這種類似的事北宋王安石乾過一次,熙寧5年(1072年)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稅法,清丈土地正是核心內容:對各州縣耕地進行清查丈量,核定各戶占有土地的數量,按照地勢、土質等條件將耕地分成五等,編製地籍簿冊,確定不同等級耕地的課稅額度。

由於當時北方人口多、土地隱瞞明顯,因此重點清丈了開封、京東、河北、河東和陝西等5路的耕地。

當時朝廷在冊是1.2億,最終量到2.48億,足足增加了1.26億畝,翻了一倍還多,可見北宋隱瞞糧田有多嚴重。

而且僅北方五路就增加了1.26億畝,可以想像全國有多少畝被隱藏了。

但王安石方田均稅法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因此遭到豪強地主的強烈反對,最終在1085年廢止,因此並未在全國推行。

當然,福建向來田少,隱藏的田地肯定不會有北方那麼多。

公文發了沒幾天,福州府的役吏們也接到任務,開始按名冊到各大地主家丈量。

製置使司要求,四人一組,不得徇私,十二月十日前完成。

福建知府衙門八曹之稅曹主事李繼文是福州當地人。

他原本隻是知府衙門一個吏員。

寶慶二年初朝廷改製,府設六曹(戶、禮、兵、刑、工、吏),每曹設主事,和副主事。

沒多久,又加了商曹、稅曹。

李繼文因為之前表現不錯,又得錢宏祖推薦,一躍成為稅曹主事。

當時設定為正七品文官,一下子從吏員晉升為官。

當然,朝廷的這次改製,很多表現不錯,配合朝廷的吏員都得到晉升。

李繼文升官後,家中親戚也雞犬得道,好幾個親朋當了吏員。

因為趙與芮要在全國裁減六十萬吏員,所以正分批,分省在慢慢消減。

裁減完後,當地軍官家屬優先為吏員。

李繼文借著這機會,也安排了幾個親朋當了吏員。

公告剛出來沒一天,有四個吏役來到李繼文家裡。

正是李繼文的族人李琛,婆娘家親戚吳廣明,周得路,和另一個稅曹副主事的親戚袁奎。

四人剛進門就問李繼文,這次怎麼丈量?

其袁奎參與過嘉定十六年到十七年的統計。

他道:“福州淳熙間有戶321284,糧田4263318畝,秋稅米11356石。”

“到嘉定十七年,糧田降為三百十二萬畝,秋稅米降為八萬多石。”

“依李主事看,這次咱們應該怎麼做?”

李繼文瞪著他,什麼意思?你為何這麼問?

袁奎左右看看,認為現場都是自己人,便小聲道:“林大官人昨晚找上門,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