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先拿官員開刀,大裁減(1 / 1)

現在趙與芮來到南宋,決定好好經營大員,他不是為了自己的退路,而是為了糧食和賺錢。

皇帝今天主要的議題是賺錢,沒想到第一件事就是花錢,未來五年,最少要花三千萬貫在大員上面。

成立大員路,設大員製置使,設大員都司。

大員製置使為嚴英,大員都司都指揮使為原定海水軍大將阮聰,副都指揮使為魏王府出身的季虎兒。

由福建路和廣東路負責遷民之事,每年最少要往大員遷民五萬戶,五年要移民二十五萬戶。

兩廣和福建、兩浙提供船隻,可雇傭民間船隻。

兩廣和福建三路準備耕牛,耕具,種子和初期的糧食。

買耕牛和耕具的錢,由朝廷出。

方式采用軍屯式,即駐軍主要從這二十五萬戶裡挑選青壯,每十戶選一個,共要有駐兩萬五千,另朝廷派六千水軍,湊成三萬駐軍。

即大員采用軍事管理模式,二十五萬戶移民過去後,每十戶抽一軍,其餘的負責屯田和種甘蔗,軍事化管理,十戶設一隊,一百戶設一小堡,五百戶設一大堡----。

五萬戶設一縣,大員先設五個縣。

趙與芮為了效率,先期以軍事管理模式,主要是便於管理移民,等幾年後人口增長,可以慢慢放鬆管理,轉為和地方一樣。

趙與芮以兵變上位,應該算是兩宋比較強勢的皇帝,今天第一件大事,也沒什麼人反對,因為錢都是朝廷出。

而朝廷沒有錢,就是皇帝自己出,大夥都心知肚明。

皇帝自己出錢辦這事,大夥能有什麼意見。

大夥隻是有一個疑問,皇帝的錢,什麼時候用的完?為啥有這麼多錢?

趙與芮經營球牌室,經營白糖大夥是知道,隻是沒想到皇帝的錢好像花不完似的,比大宋朝廷還有錢。

“下面朕來說說如何壓縮開支。”皇帝說完大員的事,語氣一轉:“鄧尚書,我大宋現在官吏多少?以前有多少,現在有多少?”

鄧若水立刻起身,也拿出一張紙來,向眾人解說。

太祖立國之初,大宋官員為五千多人,到宋真宗時增加到9000多人,到宋仁宗時有17000多人,到宋徽宗時,高達48000多人。

官員人數大幅度增加,意味著科舉大擴招。

唐朝時每年大約錄取進士30多人,明朝約100人/年,清朝還不到100人/年。

宋朝是多少呢?兩宋319年,合計錄取進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

有的皇帝把錄取標準放得更寬,如宋太宗,在位21年共錄進士約1萬人,平均每年約500人。

也就是說在唐朝,想考中進士當官,必須考進全國前30名;生活在宋太宗時期,隻要考進前500名就行。

不僅如此,兩宋還其他各種當官的途徑,前面說過的皇帝可以特奏,即隨便封官,京師官員可以舉薦、蔭補(門蔭)等,到中後期甚至還能直接買官。

所以到現在寶慶元年,吏部在十二月份按皇帝要求清點全國官員,有差遣在乾事的,約三萬四千八百人,沒有差遣但有散官階的,約七千兩百多人,還有奉祠的官員三千多。

加起來一共四萬多。

其中後面兩種都是拿著錢不用乾錢的,就占了三分之一。

這還隻是官員,吏役更是無法計算,趙與芮登基之後,三月份就讓吏部統計,到現在還沒統計完,因為這是地方編製,每個月都在變化,初步估計可能有五六十萬還多。

兩宋時,隻有在宋真宗年代,大規模裁減了一次吏役,當時一共裁減了十九萬。

“奉祠的官員,基本是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員。”皇帝趙與芮這時沉聲道:“這些人品階高,不乾事,月錢又高,還有各種福利(絲絹棉什麼,甚至還有住房醫療保障)每年要花去朝廷五六百萬貫。”

這是什麼概念?趙與芮都進奏院整個部門一萬多人,全國工匠五千戶全家老小由朝廷養著,一共支出才一百二十萬貫。

“朕承認他們在年輕時,為朝廷和國家出過力,但這樣就能讓朝廷養他們一輩子?這對其他還在位置上,像諸位愛卿一樣,為朝廷儘心辦事的人公平嗎?諸位愛卿的月錢,還不如一些奉祠的官員。”

刷,眾大臣有臉色通紅,有相當生氣,也有無所謂,各種表情。

這要全部是奸臣,大夥都會想,等我退休了,也想有這樣的待遇啊。

但現場奸臣可不多,大夥心裡未必會這麼想。

而有散官階的就不說了,要麼是買官買來的,要麼是受父親蔭補,基本就是官二代和富二代,勳二代,宗室二代,也有部份被貶官或調離崗位,拿著錢不用乾事的。

反正就是全部都是隻拿錢不乾事。

雖然這波人月錢福利比較低,但人數也多啊。

這兩波吸血蟲,一年得花費南宋朝廷約一千萬貫養著。

皇帝說完,下面的人一片安靜。

大夥都知道皇帝的意思,可能想消減這兩波官員。

但這兩波官員,牽一發而動全身,不但包含著大宋幾乎所有的勳貴,和高官,也和現任的官員們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這怎麼動?

前者大部份都是官二代,現任的官員們就不想自己兒子以後也蔭補嗎?

現任的官員就不想自己退休,也奉祠嗎?

彆說京師以外了,就今天坐在這裡的十幾位大佬,誰不想自己後代蔭補,誰不想自己退休後有朝廷養著。

這是和天下官員對著乾呢,這是破壞了大宋幾百年的傳統呢。

皇帝上位才一年不到,就開始想著乾這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堂下一片沉默。

此時群臣相互觀望,片刻後,兵部尚書魏了翁站了起來。

他兩個兒子都被皇帝重用,蔭補這是不用了,他也沒想退休後要朝廷養。

“回陛下,臣認為,可以逐步改動和完善官員的選拔製度,裁減淘汰一些不乾事的閒官。”

“但這件事,得一步步來,不能操之過急--”

皇帝皇位剛坐穩,魏了翁不想皇帝因為得罪天下官員和勳貴。

因為這批人裡,包括文官和武官。

趙與芮卻笑了,他緩緩道:“朕不急,當然慢慢來。”

趙與芮說出了他的辦法。

第一步,以開發大員為借口,在散官中挑選一半,充為大員實職,到大員上任。

“以後所有官員都要有實職,按職定品階。”

“品階拿月錢,實職拿福利(即棉帛在職田等)”

選中的人,定品定職,官方宣傳,收入會暴增一到兩倍,同時有了實職,肯定大受歡迎。

比如你原本隻拿一個月十貫錢的散官,突然可以下去當縣尉,甚至縣令,你不高興嗎?你不興奮嗎?

當然了,等你過去之後,也可能發現你隻是當了個堡長,或鎮長。

但你上去之後,下來難,大員全軍事化管理,過去之後,基本就出不來了。

在大陸的父親官員和富商父親,怎麼好久沒看到兒子了,行,你也可以去大員看看,然後,你也不用回來了。

趙與芮第一步,先把散官一半清理到大員,而且優先選家庭背景不是很強,也就是好欺負的,特彆是那些買來的散官,最好清理。

第二步,挑動群眾鬥群眾的辦法。

即朝廷下旨,會從餘下的散官中的挑選一定比例的人,充為地方實職,

當然,這人數是有限的。

全國各地按照各地的散官數,五中選一,進行筆試和面試兩輪,筆試成績占三成,面試成績占七成。

這就給了面試時,大夥有充足的操作空間。

“讓所有參與的人選,可以隨時舉報對手有什麼不良的事跡,將對手排除在考試之外---”

皇帝這招真是狠,大臣們聽完是直接跪了。

以選實職的名義,讓散官們相互舉報。

以面試的名義,來拚爹。

朝廷當然優先選中爹比較強的。

這樣一個操作後,全國七千多散官,還餘下大概兩千多。

這兩千多就開始組織考試,每年一次,考中能有實職,連續三年考不中,取消散官。

當然,絕大部份人永遠都考不上。

三年之後,幾乎就沒有散官了。

皇帝打算用三年時間,逐步取消散官。

除了家裡背景強的幾百人會被充為實職,其餘的全部淘汰。

其中到大員會做堡長去屯田,面試拚爹這種事,趙與芮自然沒有明說。

他的法子說出來,眾大臣面面相覷,感覺還是可以。

至於奉祠,皇帝直接說了,之前奉的繼續奉著,以後不再奉祠。

這就是暫時還得花錢養著,但以後的官員沒有這福利,等這批人死後,財政能省一大筆錢。

皇帝兩個法子說出來,滿堂大臣鬆了口氣,皇帝沒有急功近利,還是想保持朝局穩定,逐步裁減。

如果用強行的手段,取消散官和奉祠,肯定會引起必要的動蕩。

但趙與芮心裡可不是這麼想的,因為他剛登基不到一年,軍隊也沒有完全整訓好,暫時還得忍忍,等過幾年你看看,到時奉祠的也得滾。

而且他現在當務之急,還是要重點對付大地主們,官員勳貴得放一放,安撫為先。

說完這件事,皇帝又道:“以後我大宋各地,需要定編定崗,保證官員的數量。”

南宋此時有17個路,36府,125州、38個軍,700多個縣。

另外在四川南部、湖北西南、湖南西部、貴州東北和廣西西部等少數民族地區,設置了近三百個羈縻州、縣、洞。

少數民族的暫時不動,各路,各府各府都要確定編製。

趙與芮大手一揮,吏部尚書鄧若水立刻拿起稿子又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