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南宋火器其實很強(1 / 1)

“李全那邊在步軍為主,水軍船隻和裝備都不如咱們。”馮德山道:“大王錢糧到位,工匠無數,不出一年,末將敢言,我定海水軍,定然是大宋第一。”

趙與芮則道:“不要嘴上吹,如果李全敢來,你們敢不敢打?”

“必然打的他滿地找牙。”馮德山高聲道。

他們這波水軍都當兵多年,經驗豐富,用馮德山的話,以前就是錢不夠,夥食待遇又不好,誰願意拚命。

現在魏王保證錢糧,賞罰分明,大夥也願意訓練,進步是非常明顯的。

到了船廠後,舅舅全忠和徐元很快來見趙與芮。

趙與芮問到造船進度和需要。

全忠居然也能說的頭頭是道,看來也用功在學。

“咱們用的紹興七年(1137)處州知州張觷在造船發明的工料定額術。”

“即‘先造一小舟,量其尺寸而十倍,或二十倍算之。’”

這種先做模型再放樣造船的方法,創造了船模放樣的造船技術,可以確定船圖和工料定額。

船場所有的船都先造了個小的,然後按尺寸倍數進購木料。

木料選用上,以熱帶硬木、荔枝木、樟木、烏婪木等為主,用鐵釘相連,鉚接加固,讓整個船身都堅實耐用。

另根據魏王要求,主要用在海上和大型河道,所有中型以上船呈現狹長型,首尾兩端有尖型設計,在航行中減少阻力,船體吃水深,適合在南洋日本海等深海水域航行。

“現在人手不成問題,鐵料鐵釘也沒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木料來源。”

全忠最後道,因為大部份木料都是熱帶硬木,而且要選取陰乾很多年的陳木,所以福廣占城等地的木料最佳,日本高麗的其次。

趙與芮到了定海縣就開始收購木料,但現在倉庫裡堆積了大量的日本高麗木料,熱帶硬木還是比較少。(因為距離遠,來回一趟,需要好久)

趙與芮聽完後點了點頭,心想,等濟州島拿過來,島上也有好多木料,先少量砍伐存儲,若乾年後,都是造船的好木。

回程時,他去水軍大寨看了水軍船隻的武器。

這會也沒什麼厲害的遠程武器,但種類還是比較多,主要是弓箭和神臂床子弩,還有霹靂炮、猛火油櫃、震天雷(配合砲車)。

弓箭和床子弩不說了,定海水軍以前的標配,每百人配弓箭十副,床子弩兩架。

通常一艘中型戰船上,兩三百人的,隻有二三十副弓箭和四到六架床子弩,最高一般就是六架床子弩。

南宋床子弩分步兵用和水軍用,步兵用又稱三弓床弩,最大射程可達五百步以上,也有說能達千步左右,但要三十人一起拉,非常麻煩。(遼軍將領蕭撻凜便是被600多米外宋軍陣地的兩米巨箭射殺,最終雙方簽訂著名的“澶淵之盟”。)

水軍用的是絞車型床弩,需六七人操作,最大射程三百多步,最好殺傷距離約兩百五十步。

趙與芮還看水軍試射了一發,從上箭,拉弓到射箭,大概要三十秒鐘,已經算是簡便的,但很傷體力,水軍一人裝箭,六人拉弓,每三人輪流,據他們說,大概射五輪(十支箭)就沒什麼力氣,需要休息。

想要提高效率,首先要繼續加強他們的體能訓練,然後要想辦法做出省力的零件,或者加配人手,每弩再加六人,以十二人輪流,四輪一回合。

趙與芮看了會後,感覺以後做幾個齒輪,配點其他零件,應該能省力不少,但現在他並不打算這麼乾,畢竟他還沒有正式掌權,沒有成為大宋帝國的掌門人。

接著趙與芮看到霹靂炮。

1126年金兵圍攻汴京,李綱在守城時曾用霹靂炮。李綱用霹靂炮擊退金兵,“夜發霹靂炮以擊賊,軍皆驚呼”。1161年虞允文領導的采石之戰中都立下戰功,在1161年時,宋軍已經將霹靂炮裝備在水師艦船上。

這玩意已經有後世火炮的稚形,但本質上有點像大型的煙花。

裡面裝了火藥和石灰。

趙與芮也看他們發了一炮,射程約百步,但因為內部沒裝石子鐵片,聲音很響,然後石灰飛撒,用來嚇嚇人還是不錯,殺傷力真是不大。

金國與兩宋開仗時,第一次遇到都吃了虧,軍士驚慌失措,又被石灰迷眼,之後慢慢就不怕了,後來金國也學會霹靂炮,更從宋朝的霹靂火球上,發明改良出震天雷。

宋朝的霹靂火球:“用於竹西三節,徑一寸半無罐裂者,存節勿透。用薄瓷如鐵錢三十片,和火藥三四斤,裹竹為球。兩頭留竹寸許,球外加傅藥。”

這種霹雷火球在使用時用燒紅的烙錐引燃後用“炮”擲向敵人,“球開,聲如霹雷”,不再是靠燃燒,而是靠爆炸時的碎瓷片使敵人受傷,同時還有巨大的聲響使敵人震驚,還有煙焰熏灼。所以,這已不再是過去的燃燒類兵器,而是最原始的爆炸類兵器。如果拋射出去,就有如近代的大炸彈或手榴彈。

金國將之改良,稱為震天雷,金國發明後,又被宋人學了過來。

“鐵罐盛藥,以火點之,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裡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透”。

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金人主要用鐵罐取代了宋人的竹罐,用鐵片代替了宋人的瓷片,“震天雷”爆炸開來,熱力可達半畝(估算直徑在19米左右,但這是熱力,並不是殺傷力),彈片可穿鐵甲,時進攻金國的蒙古軍團,不怕其他武器,就怕這“震天雷”。

趙與芮拿手上試了下,大概有七八斤重,用手拋是比較沉的,拋不遠,守城時可用。

南宋的戰船上,主要用投石機來投擲,南宋這會叫砲車。

砲車分單梢砲、雙梢砲、五梢砲、七梢砲、臥車砲、虎蹲砲、旋風砲。

一杆拋竿就叫單梢,兩條木杆並一起,叫雙梢。

七梢一般用來攻城,比較大,投的遠。

趙與芮的水軍戰船上,都是五梢砲,主要就是投這震天雷(也有投燃燒彈的),大概能投出三十步--四十步,每船兩部砲車,一般都在船頭或船尾,兩邊是弩車。

接著趙與芮再看到猛火油櫃。

猛火油櫃就是個早期的噴火器,下面是個熟銅打造的櫃子,櫃子裡裝滿了猛火油,下有4腳,上有4個銅管,管上橫置唧筒,與油櫃相通,每次注油1.5千克左右。唧筒前部裝有“火樓”,內盛引火藥。發射時,用燒紅的烙錐點燃“火樓”中的引火藥,然後用力抽拉唧筒,向油櫃中壓縮空氣,使猛火洞經過“火樓”噴出時,遇熱點燃,成烈焰,用以燒傷敵人和焚毀戰具,或在水戰時焚燒浮橋、戰艦。還有一種用於守城戰和水戰的小型噴火器,用銅葫蘆代替油櫃,以便於攜帶、移動。

猛火油櫃就是噴出火焰來燒對面,射程最近,大概十步左右。

這個在水戰上有點雞肋,因為近距離後,弓箭的威力不比這玩意差,你還得擔心燒到自己的船。

南宋中後期,很多水軍都不用,還把油櫃給賣了,因為這是熟銅做的,又沉又重,很值錢。

馮德山七艘船過來時,隻有兩部猛火油櫃,其他早賣了。

趙與芮專門了看了猛火油,居然就是石油。

中原王朝其實很早也在用石油,但發揮最多最大的時期,是五代十國和金遼元,反而到了明朝之後,用石油的少了。

北宋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裡,正式為其取名叫石油。

這玩意用來做燃燒彈不錯,但南宋水軍為什麼會賣猛火油櫃,就是因為有櫃沒石油。

南宋石油產量很少,以前全靠占城(今越南)進貢過來。

看完水軍所有裝備,趙與芮對宋朝戰力也有了了解,其實從配置上看,宋朝水軍已經非常強大。

兩百步外以床子弩,百步內用霹靂炮,接著就是弓箭,三十步內用砲車(投石機),十步內還有噴火器,簡直一環套一環。

如果宋軍每支軍隊都有這樣的配置,士氣可用,糧餉充足,哪有金國和蒙古的事?

但最大的問題,除了軍心士氣之外,糧餉不足之外,就是火藥威力不夠,火藥產量不夠,猛火油產量遠遠不夠。

火器是好用,但兩宋舉國產量都不足以支持長期的戰爭,這也是他們為什麼每年要從日本進口大量的硝石,硫磺。

而且這會的火藥真的沒法和後世比,這時的火藥在配製時都會加入各種助燃物質和有毒物質以增加其威力,如艾草、油脂、桐油、瀝青以及各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草烏頭和砒霜,簡直亂七八糟,配料越多,火藥威力反而越弱。

事實上從蒙古進攻南宋過程來看,如果不野戰,隻是守城,打襄陽也好,打釣魚城也好,隻要宋軍敢守,能守,幾乎是不可能攻破的。

南宋這些火器隻要有無限的支持,對攻城方來方就是災難。

看過宋朝水軍裝備,趙與芮也發現比李全這些地方軍頭的強多了,李全這些地方軍頭不注重工匠,也沒多少工匠,更極少擁有火器,在水戰時,和官軍還是有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