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私鑄銅錢(1 / 1)

表面上看是賺,但其實銅錢中還有鉛、錫,還有人工費、機器損耗費,所以才會虧本。

最大的大頭,就是人工費和機器損耗費,還有火耗。

兩宋的火耗基本在9%---10%左右。

以打磨銅錢會損失為理由,允許近十分之一的火耗。

這意味著,下面的官員有合法的理由貪汙。

打造一萬貫,隻用上交九千貫,另一千貫是火耗嘛。

說到這裡,史彌遠道:“所以說,僅僅抬高銅料收購價,朝廷並沒有虧本。”

“。。”眾人一臉懵。

史彌遠偷梁換柱,僅論銅料價格和銅錢面值,再提高一倍都不會虧本。

那虧本的是什麼,是人工費和機器費是火耗,不能隻怪銅料哦。

聽起來,好像有道理,又好像沒道理。

但後面史彌遠說話似乎更有道理:“短期來看,朝廷提高了銅料收購價,虧本更多。”

“但礦民有了乾勁,銅礦大量增加。”

“像信州銅場,原本年產銅五百多萬斤,現在年產銅料十萬斤不到,還曾經關閉過一段時間。”

“五百多萬斤銅料,可以煉造多少銅錢?”

“這麼多銅錢到了市面上,朝廷就不需要印發過多的會子。”

“會子的價值可能就提升。”

“銅錢虧了,會子升了,兩邊產生平衡,或許朝廷還能盈利。”

說到最後,史彌遠痛心疾首道:“元豐三年,我大宋年鑄銅錢五百零六萬緡,此後逐年日下,到紹興二十五年,僅為十五萬貫,到紹興三十年,居然全年鑄幣僅有十萬貫。”

銅錢不夠,就大規模用會子,物價飛漲,朝廷困苦。

宋朝也沒什麼經濟學家,金融專家,史彌遠說的一氣嗬成,在場的大臣和皇帝也不知有沒有聽懂,反正聽起來,好像不會虧似的。

其實也彆說史彌遠,你讓趙與芮來說,他也不知道銅錢多了之後,朝廷會不會盈利,這必須投放到市場,由市場決定再判斷。

理論上,市面上銅錢多了,會子少了,會子可能升值,朝廷和百姓肯定都有好處的。

但如果讓他做主,讓他可以印銅錢,就是五百五十文一斤的收購價,他肯定不會虧本。

最後,宋寧宗見群臣無異,便重重點頭:“就按丞相所言,提升銅料采購價為四百五十文每斤。”

事成當晚,趙與芮派人,將秦卓送過來的五萬貫(主要是會子)裝了數輛大馬車,送到史彌遠府上。

史彌遠笑眯眯抹著山羊胡子,更覺的趙與芮比趙竑會來事多了。

這會南宋銅錢也不多,銀子也不多,大夥常用會子交易。

上次趙與芮拿到秦家十萬貫,其中有九萬貫是會子。

所以史彌遠這次也是拿到一大堆會子,他看著滿滿幾車會子,心想,還是要銅錢才看的舒服,不由期待信州礦場能大放光彩,重回年產數千萬斤的輝煌。

---

十月中旬,趙與芮準備離京,親自去趟信州銅礦。

朝廷下旨全國銅礦收購價漲價,信州銅礦肯定要恢複以往的輝煌,但具體的用工方式,招工方式,趙與芮要按照自己的來。

離京前,他按規定,先向皇帝彙報,然後向宗正寺報備,接著又向史彌遠打了個招呼。

他出京都要向史彌遠打招呼,史彌遠認為趙與芮非常上路子。

離京的理由也挺好的,外地球牌室分店開了,他要親去懸掛個皇帝的禦筆‘天下唯一’。

寧宗又好氣又好笑,沂王做生意走火入魔,天天想著賺錢。

宗正寺主薄是史彌遠心腹梁成大,趙與芮派全勇上門報備,順帶了一百貫會子。

梁成大笑的嘴都合不攏,連聲道,沂王隨便去,下官這裡記備著呢。

言外之意,隻要皇帝沒意見,你在外面隨便玩,想玩多久就玩多久。

此時離京,趙與芮帶了周來、牛寶,全勇、嚴妙蓉,石狗兒、錢武,包括第一批二十個少年中八個十八歲左右的,全帶了過來,另有秦卓和秦家十幾位家丁護院,與他們分成兩路,先後發出。

所有人都騎著馬,其中全勇和嚴妙蓉共騎一匹,他倆都才十五六歲,瘦瘦弱弱,倒也非常合適。

趙與芮在府中練過幾次,雖然還不敢快跑,慢跑是沒有問題。

這次正好用來練練騎乘,一行人從十月中旬出發,五天左右就到了信州。

信州銅礦在今上饒,這邊礦場極多,還有鉛礦、銀礦、錫礦,後世還有亞洲第一銅礦場德興場距離這裡也不遠。

上饒附近銅礦藏量全國第一,號稱亞州第一的德興銅礦場,在南宋時也在開挖,但受限於此時的技術和設備,巔峰期產量還不如信州礦場。

信州礦場在上饒鉛山,後世又叫永平銅礦場,銅礦質量非常好,是國內第二大露天礦場,開采極為方便,同時還產出鐵礦、鉛礦。

唐升元四年(940),朝廷在永平西三裡處建立鉛山場(當時可能先發現鉛,然後才發現的銅),大量開采觀音石(今永平銅礦所在地)地區豐富的銅、鉛礦藏。

到北宋立國後的幾十年間,每天十幾萬人在此開采。

就因為一百多年沒有漲價,最終一度導致礦產的罷棄,要不是秦卓重新買入,這礦幾乎成為廢礦。

十月二十日,趙與芮在呐口鎮(後世河口鎮)江邊上,遇到了在此等候的秦卓。

呐口鎮橫穿信江,朝廷在此購買的銅料,沿信江送到永平監(饒州城東,南宋四大鑄銅錢監之一),鑄成銅錢。

兩人騎馬在河邊,眾人遠遠在身後,江面上船隻如雲,商貫叢多,但卻幾乎沒有幾艘運銅料的船。

秦卓指著身後可見的鉛山道:“我大宋鑄錢的有四監,饒州永平監、江州永寧監、江東池州永豐監、福建建州豐國監。”

“其中,饒州永平監為全國四大錢監之首。以前有280多艘大小船隻專門供饒州府永平監鑄錢用,但在紹興之後,再不看到此等盛況,如今每天也就十幾艘船,江面上這些,都是其他商船。”

信江橫貫江西東和西,東連鄱陽湖,來往商貫眾多,所以他們看到了大量的船。

趙與芮這時已經大概明白了南宋鑄錢和銅礦的運營,他問:“巔峰期這裡鑄錢幾何?”

秦卓道:“元豐年間(公元1078年~1085年),永平監鑄錢年產量高達161.5萬緡(1緡為1000枚),為曆史最高紀錄。”

按當時的市價,僅用面值一文計,相當於一百六十萬兩白銀,如果有二文三文面值的,則價更高。

當時元豐三年為整個兩宋的巔峰,年鑄幣五百零六萬緡,之後就每況日下。

趙與芮左右看看,身後的人距離較遠,便沉聲道:“是不是我們賣多少銅料,朝廷收購多少?”

“按常理說是如此。”

“如果我們煉到一千萬斤,隻賣五百萬斤呢?”

秦卓愣了下,片刻後問:“先要交給官府三成,然後還有七百萬斤才是賣的,”

所以如果隻想賣五百萬斤,那就不能明說挖到一千萬斤,因為官府還有分成。

“那要讓場監官吏成為自己人才行。”秦卓道。

“這事好辦。”趙與芮知道秦卓也曾在這裡私鑄銅錢,但利潤也不高,估計是管理問題。

“現在私鑄銅錢的事多不多?能賺多少?”

秦卓神情一震,心想沂王真是膽大,果然要私鑄銅錢,便道:“到處都是,能不能賺錢,主要看管理和工藝。”

民間鑄錢,曆朝曆代都有,確實不好管控,而且現在南宋時期更亂,私鑄錢的不要太多。

此時南宋各地非常混亂,金國,蒙古,西夏,南宋,邊界盤根交錯,像後世山東附近,經常上午歸金國,下午又歸了南宋,有時又變成蒙古的,等蒙古一走,又歸金國,接著又歸南宋。

另外湖南湖北都有這種三不管的地方,所以很多私鑄銅錢的人,都是把鑄錢的地方安置在這種三不管的地方。

但南宋這會在江西、福建和浙江是私鑄錢最多,產量最高的地方,因為大部份礦場都在江西、福建和浙江等地。

“像江西興國大冶縣就是以前(北宋)非常著名的官方銅錢建造工廠,而之後(南宋),又為其他地區提供原材料,當地有鑄錢曆史和傳統。因而在其周邊卻成為了私鑄錢幣的聚集地。大量的私人鑄幣工廠就開設在他的附近,有的甚至多達數千人,規模極大,朝廷也奈何不了,因為很多官員都參與其中。”

“還有在船上鑄錢的,若有人追查,直接開船就跑,跑不掉往河裡扔。”秦卓以前就是用的這招。

韓侘冑當權時,他在礦場邊上信江上安置了兩艘中型船,光明正大鑄錢,這是南宋很多小型鑄錢商用的手段,所以一般產量也不高。

老韓死後,秦卓就不敢這麼乾了。

“錢幣注完之後是要進行淘洗和磨砂的工序,因此這些後續加工是需要水參與其中,而在湖上的船隻就是最好的加工廠。”

聽了秦卓的話,趙與芮也是大漲見識,古人為了造假錢,真是絞儘腦汁,基本有幾種方式,三不管的地方、深山地帶、船上,而最厲害的是勾結當地官員,光明正大的搞。

後世賭船的招數,不知是不是學自南宋。

他心中謀算了下:“咱們重啟銅礦,不能用以前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