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 各行祖師AB(1 / 1)

等等!

影響人類曆史進程排行榜?

眾皇帝呼吸一頓,心中火熱起來,按後人之意此榜針對全世界?

人總是奇怪的生物,對一些事物總是有莫名的勝負欲。

比如眾皇帝就想確認一件事:朕是否在榜?

劉徹心裡默默計算名次,華夏僅七人在榜,蔡倫占其一僅剩六人...他不由自主地挪了挪身子,心中微微忐忑:朕應該…或許在榜吧?

若自己不在榜,豈不是矮了彆人一頭?

自己好歹是‘麒龍鳳’的一員呐!

與他不同的是秦始皇篤定自己在榜,但他不敢確認自己排在第幾。

這份榜單是全世界、幾千年內挑選...他眉頭下沉,不知此榜是後人列榜,還是西方…此榜若出自西方之手…他不敢保證自己能得頭首。

想到有人高於他,秦始皇心中煩躁,本不欲理會此榜,但莫名的…就很在意。

他神色如沉水,整個人散發出不開心的情緒,後人,為何不能把榜單列出?

就是,李世民亦是同樣看法,給他們下了魚餌卻又不揭開謎底,後人實在過分!

東漢

蔡倫低頭看著準備呈給皇後的紙,有些茫然地問旁邊小黃門:“神跡說的是咱?”

他一宦官竟能影響人類進程?

還在百名中排名第七?自己何德何能啊!

他精製紙藝是為了討皇後賞識,讓自己更有權勢,沒想到...一不小心就名留青史了?

正茫然間就見內宮小黃門匆匆而來,言陛下召見他!

漢和帝劉肇拉著鄧皇後的手,看蔡倫捧著一疊潔白的紙張,頓時笑道:“神佑大漢呐!神跡剛講造紙術,咱們的尚方令總管就得紙了。”

蔡倫面色惶恐地下跪想要自辯,自己身為宦官怎麼能壓過陛下?

他剛開口就被劉肇打斷:“且起吧!你能上榜也是為咱們大漢爭光,朕當賞才對!”

說罷他拿起紙問道:“此紙有何特殊之處?”

紙早已用於宮中,隻是寫畫直接極容易泅墨,用之不便。

見陛下心情甚好,蔡倫心下鬆了口氣,連忙躬身講解:“回陛下,此紙不走墨不泅字,極適合書寫作畫。”

“哦?”劉肇和鄧皇後來了興趣,提筆蘸墨親自書寫一番,果真順手不泅。

“好!”劉肇剛想說話就聽到天幕正在解釋蔡侯紙特點。

【蔡倫改良造紙術最大的好處是節省成本,改善紙的質量。

最初的紙叫做絲綿紙,其工匠在製作絲綿時,會把煮熟的蠶繭放在竹席上衝洗打爛。

曬乾後席子上會殘留著一層絲綿,把這張薄棉綿剝下,就可用於寫字,這就是最初的絲綿紙。

到漢武帝時期紙已經出現了灞橋紙,其材料主要用大麻纖維製成,它的纖維很長,製出來的紙色暗黃,質地粗糙表面並不平滑,學術界認為它不算

真正的紙。

後來漢平帝時期又有了金關紙,此紙暗黃色??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原料采用麻筋、線頭和碎麻布塊製成,但質地較稀鬆類似咱們村裡用的草紙。

漢人在金關紙的基礎上,把造紙技術再次升級,出現了中顏紙,這種紙經過舂搗、打漿及抄造工序,可以用毛筆在紙上書寫。

最後就是咱們都知道的——蔡侯紙!】

劉徹精神大振:原來他早就有紙了?他怎麼不知道?

他拿眼覷少府:“說吧!紙在哪裡?

少府比他更茫然:哪裡有紙?他不知道啊!

陛下,漢武帝時期,現在是陛下你寰宇天下時期,十年後也是你老人家獨尊,有沒有可能會出現在往後?

劉徹嫌棄地揮揮手,讓他退下;沒用的家夥,還是得靠抄後人小抄。

陛下…少府委屈,但少府不敢說!

【在蔡倫改良紙質之前,紙都不是書寫材料的主體。

任何事物想要推廣必須簡單、方便、成本低!

蔡倫站在前人肩上,將紙藝提高降低造紙成本,使紙有了大面積推廣的基礎,因此他製作的紙被稱為‘蔡侯紙’。

蔡侯紙就完美地切中以上優點:成本低:各地可以因地製宜選擇原材料;

蜀人用麻,閩人可用嫩竹,北方選擇桑皮,沿海用海苔…農耕地區可用麥面稻稈為原料,紙!它不挑食!】

秦始皇全神貫注地聽著天幕講述,見造紙竟然不挑原料時,眸光一亮,忍不住擊節大讚:“好!”

不愧是四大發明,此術極好!

殿內博士也覺得甚好!

他們看到天幕上的紙線,心頭火熱不已,有了紙他們的學說能得到更好的記載傳承。

自己的學說傳到後世,他們也是一派祖師名垂千古,想到此眾博士全都眼巴巴地看著天幕:造紙術流程是什麼樣的?

【實在沒有好的原材料,也可以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物,造紙術打的就是一個廢物利用;

相對羊皮紙、竹簡等記載工具,紙輕便易攜帶,並且易書寫,它內容承載力比竹簡高出幾倍!

製造簡單:咱們站在前人肩膀上看造紙術,相對其他事物製造是比較簡單的!

把原材料浸泡、發酵、漂洗,然後煮沸搗爛,之後加入石灰水或草木灰水打漿,最後陰乾重物壓之即成。

不同的紙質細微流程,及所用原料不同,如抄紙是烘乾,宣紙原料是先蒸後浸再曬再蒸】

李世民看著天幕展出的圖像‘我不挑食’,輕笑出聲;“也不知後人哪來那麼多圖像?

筆畫簡單卻分外傳神,逗趣又精準。

後人真會給自己找樂子!

或許是大唐紙質發達,唐君臣並不在意天幕講述紙的來曆。

除了李百藥!

他堅耳認真地聽著紙張的曆史,見天幕提及宣紙,忍不住浮

須念詩:“薄似蟬翼白似雪,抖似細綢不聞聲。”

後人應該詳講宣紙做法,多少文章圖畫因宣紙而光耀千秋?

可惜後人不願說得詳細!

杜如晦聽完他的遺憾,直接翻了個白眼:“後人說得清楚不就讓異族把學了去?”

李百藥一愣:對哦!他怎麼忘了?

聽完對話的李世民:…總覺得神跡降臨後,他的臣子都活潑了幾分!

【華夏宦官能在曆史裡能留下正面形象的不多,蔡倫是其中之一。

他改良的紙張質量好成本低廉,所以鄧太後推廣新政時,蔡侯紙就是最佳的傳播工具】

天幕輕歎:【漢和帝親政後每夜批閱奏章至深夜,因太過勤勉還得了個‘勞謙有終’的稱號,可惜熬夜多了身體不好,年紀輕輕人就沒了,可以說‘永元之隆’是漢和帝用性命換來的。

他的死是東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如果他不亡或許蔡倫會有個善終?

蔡倫雙膝一折,撲通一聲跪了下來,伏手打著顫告罪:“陛下…臣…”

劉肇一愣,沒想到天幕還提及了他。

自己竟然早逝?

鄧皇後早已忍不住下令:“傳侍醫!”

說罷又仔細地打量了陛下一遭,含淚勸諫:“陛下,為大漢計你也應當保重自身才是啊!”

陛下自幼被竇太後把持朝政,好不容易奪回天子權柄後政事不怠,燭火不息,陛下...是生生地把自己熬沒的啊!

劉肇點點頭,要是能好好活下去,他也不願早逝。

畢竟他是大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為大漢國祚他也要好好保護自身。

天幕沒有再提東漢國祚,而是把話題撥正:【紙的改良不僅僅是讓朝廷新政得到推廣。

如果把它放到世界層面看,紙讓文明有了積累根基,讓人類打破了文明生死循環。

自人類結繩記事起,世界就誕生了許多文明,它們彼此碰撞誕生更多的衍生文明,如亞特蒂斯文明、瑪雅文明等等。

這些文明的成果被人記在石頭片、泥板,以及龜甲竹簡上,但文明持有人一旦受到外敵侵襲,或是自身原因衰落,那麼所產生的文明就不能再積累。

哪怕世人總結出四大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及咱們華夏,文明能延續的隻有咱們。

文明不能積累延續,世界就談不上發展!

當紙具有廉價優質的特點後,它就是承載文明累積的最佳承載工具!

世界有了紙,各種文明才能真正穩定下來,也沒有出現過文明滅亡現象,紙沒出現在西方時,牧師們為了節省成本,把記載曆史的羊皮紙刮乾淨來抄寫聖經,讓大量的曆史文明資料失傳。

可以說製紙是開啟了人類文明新紀元,它就是文明的長生不老藥!】

民間

天幕講解的造紙術讓天下人幾乎瘋魔,有了紙他們也習字讀書,後世兒孫不用像他們在土裡刨食

,不用再受欺負。

年邁的老者立馬找到裡長,提出全村齊心造紙,給娃娃們博出一個前程。

裡長點點頭,仙人已製紙步驟道出,他們摸索著造紙,總能摸索出製紙之方,即便走錯路浪費的不過是些廢料。

旁人見裡長應了,也跟著出主意:“既然仙人說蔡大人是紙業祖師,那咱們也給祖師修廟,讓他保佑咱們能早日造紙成功!”

此建議一出,得到所有人支持,當即就讓人收集原料浸泡,準備神跡結束後就開動。

【所以蔡倫受到世人建廟供奉,被尊為‘紙聖’,受到紙工和世人頂禮膜拜,難道不應該嗎?

並且紙除了做文明載具,還能做武備啊!

紙的本質是壓實的植物纖維,換句話就是當紙的密度大到一定程度後,它的柔韌性及防禦性可以抵抗刀劍的衝擊,所以古人也把它拿來做盔甲的材料】

東漢

啊?蔡倫白面無須的臉色出現幾絲凝滯,紙還能這樣玩?

劉邦&劉徹&劉秀&劉肇等帝王:原本紙還有這樣的用處?

後人,求方!

【與鐵甲相比,紙甲輕便價格便宜,它經過千萬次捶打,用膠疊加厚度提高抗形強度,最後再用釘子固定,形成高硬度高韌性的鎧甲。

南北朝時就出現了紙甲,到唐朝時紙甲防禦能力達到勁矢不能洞的地步,唐朝末年河中節度使徐商就靠著紙甲與突厥廝殺取勝。

後來五代十國時後周不做人,對百姓大肆劫掠,逼得百姓紛紛起義殺敵,當時百姓以農具為武器,用紙為甲,被人稱為‘白甲軍’。

到了宋朝時,紙甲已是軍隊的製式裝備,其性能好到水軍專門上書不要鐵甲,就要紙甲的程度。

並且宋朝造紙甲的能力非常強,如宋仁宗時期一次性造三萬件紙甲,發放給陝西防城弓手】

趙禎聽到一次性造三萬甲,總覺得莫名熟悉。

等等!

半年前他下令造紙甲三萬,發給陝西防城嗎?

也就是說宋仁宗是他?

【到時明朝紙甲仍是標準防具,這時的紙甲與棉花結合製成‘緝甲’,甚至還有專門配備的紙臂手,儘可能地保護身體。

甚至到現在紙甲仍然有用,要知道一本千頁紙就可以擋住9毫米的子彈。

那天有不長眼的歹徒闖進校園,咱們可以用膠帶把課本固定在手臂和胸前,作防彈衣使用,如果要效果好,就在中間塞些陶瓷片,讓知識變成力量抵擋物理攻擊。

甚至在二戰時期,紙升級為經濟性武器,德英兩國暗戳戳地實行‘紙武器計劃’,它們準備印製對方的貨幣,用飛機空投給對方民眾,讓敵國發生通貨膨脹,達到經濟抗敵的戰略目的。

這一招被燈塔國學得最好,他印錢全世界買單】

朱元璋聽到最後一句慕了,他印製寶鈔百姓不認,怎麼燈塔國印錢就全

世界買單?

他抱著手問幾個兒子:“後人何時才能說到大明?”

朱標等人面面相覷:他們怎麼知道?

要不問問後人?

朱元璋不耐煩地揮手:“滾蛋,一個能用的都沒有。”

要是能聯係上後人,他還會在這裡煩勞?

朱棣等人正委屈地想要反駁,就聽到後人說起了另外一個祖師:

【跟造紙術配套的是印刷術,印刷術中活字印刷術最為著名,而活字印刷術的祖師就是北宋平民畢昇!】

民間

天下再次沸騰,特彆是立誌名留青史的士子們:先有黃道婆,再有宦官蔡倫,現在連平民都能被後人祭祀?

看著天幕出現的畢昇雕像,西晉桓溫心頭一片火熱:世間皇帝那麼多,能被世人記住的有幾個?

若他從民生經濟著手,定能青史有名?

他握拳踱步,勉強按下心中激緒:他平定蜀地立下不世之功,但討伐前秦卻遭到失敗...他雙眼微眯,想到自己立下的誓言:不能流芳百世,當遺臭萬年!

桓溫決定從兩處入手:一成功北伐恢複他名聲;二研製出民眾經方,做後世祖師!

他抬頭眺望天幕,他臉上露出勢在必得的笑容:能流芳百世,又何必做那遺臭萬年之人呢?

【印刷術的源頭是從印章和拓印技術發展而來,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靠手抄的書籍。

手抄又容易抄漏錯,並且費時又費力,不僅容易更改學說真意,對文化發展也非常不便!

所以秦漢時期把文化或是重大記事用石刻的方式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