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 安史之亂完(1 / 1)

【安祿山身為胡人,做到節度使已經是胡人極限,上升渠道已經被關閉,他能做的隻有鞏固節度使的位置。

偏偏宰相李林甫去世,唐玄宗讓楊國忠在朝中獨大的同時,又扶持安祿山製衡楊國忠,同時又讓哥舒翰河西節度使預防安祿山。

但是他高看了楊國忠的能力,及自己對朝堂平衡術的把控。

李林甫在任時完全壓製安祿山,安祿山每逢進京朝見時,都會小心打聽他臉色如何,若臉色帶笑就自己就心緒明快,若神情不悅他便汗流浹背,提心吊膽。

而楊國忠行事卻是相反,他跟李林甫有隙,想扶持親信胡將壯大自己勢力,所以親近前任宰相的安祿山,自然成了眼中釘】

李隆基已經不想去找誰是楊國忠,自從出生到登基為帝,再到現在大權在握,他從未有如此恐慌時刻。

他未來為什麼會那樣?

安祿山到底有什麼好?值得他再三保他?

聽著天幕講述種種未來,他已經預見大唐會走向何方。

他搖頭苦笑,唐玄宗,唐玄宗,玄字可用得真妙。

半明半暗,奮戰一生最後一敗塗地。

李隆基眼眸掃過殿內大臣,面上勉強扯出一抹笑意:“朕得神跡庇佑知奸臣底細,修正神跡所知缺陷。”

不等群臣有所反應,他一甩袖袍,聲音猛地震高了聲:“還望諸臣助朕!?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說著快速走下禦階,對群臣深深一揖:“望君臣同心共撐大唐!”

見陛下屈尊誠邀,姚崇等臣整肅臉色,鄭重作揖還禮:“願與陛下同心共撐大唐!”

陛下未來怠政使大唐陷入內亂,但現在的大唐是真的在陛下手中變好。行事亦有太宗之風。

所以他們願意與陛下共撥大唐軌跡,不使大唐內亂叢生。

【為達到換將目的,楊國忠用了三步逼迫安祿山謀反:

1.在唐玄宗面前煽風點火,達成三人成虎,積毀銷骨的成就;

如歪打正著的小報告:安祿山要反,安祿山要反,安祿山要反;

結果被安祿山反告狀:宰相楊國忠要加害於臣,臣在外守邊疆不能安心啊!

為安撫安祿山,唐玄宗又給他加上榮譽職位作為安撫,並對他信誓旦旦道:日後誰敢說你反,朕就將他綁了交給愛卿處置】

李世民不想再看‘陛下對臣真好’的圖像,他收回目光抬手揉了把臉,重重地歎口氣,低頭處理起政事來。

他已經不想再聽唐玄宗的蠢事,勉強處理完基本奏書後,還是止不住心中煩躁,於是抬頭問魏征:“魏卿,朕哪裡有不好,你現在全權說出來,朕該。”

房玄齡亦是接話點頭:“對對對,玄成可是進諫叭叭叭冠軍,也說說咱們哪些事情做得不好,我等皆改!”

魏征瞪大了眼:不是,你們君臣怎麼回事?

你們也太欺負人了,什

麼叫叭叭叭冠軍?老夫不認!

他不想說話隻想靜靜,但李世民強製讓他進諫,被逼迫的魏征死板著臉,硬邦邦道:“臣謝上天讓臣身為陛下臣子,否則臣身為諫言大夫,早被貶官丟命!”

若他是唐玄宗朝臣,他定然不會做諫臣,而是權臣。

畢竟唐玄宗比陛下好糊弄多了,要不是遇上陛下,他要做的就是秦時張儀那般的攪弄風雲者。

現在隻能乖乖當諍諍諫臣。

【2.朝堂排斥安祿山盟友

如以索賄罪將安祿山在朝耳目吉溫下獄,使安祿山不敢再次入京,隻好打著‘清君側,討伐國賊楊國忠’的旗號反唐;

3.派人闖入安祿山長安府邸,逮捕他的門客,並將其殺死;

此番舉動唐玄宗並不知情,但楊國忠此舉亦是無奈,因為安祿山上奏朝廷:要將邊境三十一位漢人將領,全部換成番將。

楊國忠雖然不咋滴,但他勸說唐玄宗的行為卻是很正確。

安祿山這回是真的要反,陛下不如滿足他想要做宰相的願望,等他入朝後就派人取代他節度使的職務,將邊將謀反消彌於無形。

但唐玄宗還是不聽不信,並震震有詞:朕的山山那麼可愛,怎麼會反朕呢?

你們不信,朕就讓宦官去打探打探】

劉徹望著天幕上的小人影像,看到安祿山把金銀珠寶塞到打探宦官懷裡,緊緊擰起了眉:後世將唐玄宗與他並肩,是看不起他嗎?

還有…唐玄宗是多喜安祿山?

都這樣了還偏袒呢?

他父皇廢劉榮曾言:吾不愛一人謝天下!

就在表示帝王不能因愛他人而危機江山,這是帝王基本準則,難道唐玄宗讀書不看漢書?

他單手撐在地上,放鬆背脊輕歎:那時的唐玄宗已失了基本的判斷能力,沒有安祿山造反,也有方祿山、林祿山。

而殿內的張湯等人,聽著天幕上唐玄宗開解楊國忠:“朕以心待安祿山,他定不負朕,朕保證安祿山不會反,你們放心。?[]?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不由得嘴角一抽...同情大唐臣子,有這樣的陛下實在是...太難了!

主上昏聵而下必靡之,唐玄宗身為人皇無半點警惕之心,又無唐太宗的納諫胸懷,國運折損早已注定。

與他們陛下相比...張湯等人快速地掃過禦首上的陛下,除了老年時在求仙和太子路上摔了跟頭外,大體政事是非常清醒的。

難怪陛下能進階‘龍鳳豬’三人組,還是有原因的。

就是做他的臣子太過危險辛苦,不過與大唐比起來,似乎好很多…

【安祿山原本想等唐玄宗去世後,再起兵反唐,在朝廷的刺激下,於天寶十四年從範陽反叛。

為了這次謀反,安祿山做了小小的七點努力:

1.謀求馬匹:安祿山向唐玄宗請求擔任閒廄使、隴右群牧使。

這兩個職位是專為國家掌管馬場,其中大唐在

隴右的養馬場約有八個,屬於大唐牧場集中區,有了職位上的便利,安祿山私蓄馬匹,以作軍備。

2.籌集軍費:籠絡絲綢之路上的主要商人粟特人,為自己籌集軍費。

3.鑄幣:在上穀郡設五座鑄錢爐,為三鎮財政源源不斷鑄幣,保證自己財政充足。

4.儲存糧食及打造武器:安祿山在範陽以北建築了一座雄武城,作為自己的反叛大本營。

5.收養子:在羅人、奚人及契丹人中,收養假子八千人,並培養百餘人的精銳家僮作為護衛隊。

6.人事:俗話講: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但秀才跟武人、軍閥搭配,特彆是失意文人,對王朝產生的影響是核彈級彆。

自幼苦讀,期望能一展所長,結果出了社會發現:偌大的天地,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立足之地,那我讀那麼多年書是為了什麼?

所以安祿山的叛軍成分非常明顯:

士卒以突厥、契丹、奚及阿布等昭武九姓為主;

文臣核心謀臣全以漢人為主:高尚、嚴莊等人皆為漢人主,安祿山稱帝後朝廷官員幾l乎全為漢人;

武將是胡漢對半,甚至在主攻城池時將領仍以漢人為主,如至德一年,史思明攻打博陵、蔡希德從太行起兵,高秀岩從太同出發,牛延玠從範陽攻打太原,這四路人馬中僅史思明是胡人。

但最後河朔三鎮的節度使除李思嗣外,全部落到胡人手中】

武則天皺眉,隴右養馬場並不屬於安祿山三鎮範圍,唐玄宗居然同意他跨地域管理?

不過…她眸色深深地掃過殿內大臣,看到某些臉色她就知道他們所想。

唐玄宗到底是誰?是不是她的繼任者?

武則天閉上眼,漠然地勾了勾嘴角:太子可沒這個能力做唐玄宗。

盛世啊!

想必諸臣也是舉棋不定,盛世與亂世相並,他們該怎麼選呢?

【7.利用宗教:河北等地信奉拜火教,也叫‘祆教’,起源於波斯。

它是□□教誕生前在西亞最有影響力的宗教,是河北栗特等胡族的信仰宗教。

安祿山稱自己是祆教中的至高神‘光明之神’。

他在河北各地建立襖寺,群胡中親自主持祆教祭祀活動,把自己變為胡族宗教領袖,利用神的旨意來號召民眾,讓番兵胡將追隨他起兵反叛。

安祿山失敗後,河北等地的胡兵也會在襖寺中時時祭奠光明之神。

這也是為何網上稱安史之亂後,河北人懷念安祿山,為安祿山史思明建聖廟的由來】

祆教?

趙匡胤揉了揉頭,幽州那地現在還存在祆寺,香火不斷呢?

他知曉曆史上幾l次滅佛舉動,更多地是從政治角度看帝王行為。

當年周世宗毀佛像鑄錢,朝野對此議論紛紛,他立宋後前往大相國寺祈福賜宴,除了向世人宣示普天同慶外,也是為了讓佛教為自己

所用,引導百姓向善。

想到當初他進佛殿,猶豫是否下跪拜佛時,僧錄讚寧出言解困:現在佛不拜過去佛,從此帝王入寺不拜佛成了定例。

而如今在天幕特意講述下,他終於察覺到教派的恐怖之處。

底層百姓未開民智,不懂學識卻信教義,若有人利用高僧名道身份攪弄風雲…

趙匡胤眼眸殺意深深,天幕不是說佛教吸收道、儒理念嗎?

既然如此就多吸收吸收,了解了解儒家的忠君愛國,為民大義,不也是一種積累善果的行為嗎?

【自唐建國後幾l乎沒遭到內亂,全是對外戰爭。

大唐疆域內已享受了百餘年的和平,所以戰報傳到唐玄宗跟前時,他還是不信安祿山會反。

直到安祿山起兵十五日後,在華清宮泡完澡的唐玄宗終於確定:朕的山山傷吾心,居然反啦!!!怎麼辦喲!

面對安祿山的謀反,唐玄宗設置了三道防線來迎邊軍南下。

第一道:封張介然河南節度使在陳留抵抗安祿山叛軍。

第一道:地處交通要道,地勢複雜的滎陽。

第三道:命令封常清為範陽、平盧節度使,在東都洛陽迎戰安祿山叛軍。

問題來了,防線設好但中央各方空虛,但沒兵可用啊!

無兵的三道防線的指揮官,隻能自行就地招募百姓。

但百姓幾l代不聞戰爭,早已忘記如何應戰,面對來勢洶洶的百戰精兵,許多人‘乘城自墜如雨’,嚇得民眾直接從城樓掉下,這樣的兵力怎麼打?

邊防精兵VS承平民眾,KO!】

望著天幕突然的作怪,朱元璋等帝王對後人簡直又愛又恨,愛她講述有見解,恨她不正經,總是戲耍他們這些老祖宗。

圖書管理員,你看看你的子民乾些什麼事?

管管呐!

【前兩道防線如紙不堪一擊,到第三道防線時,封常清領著十萬臨時士卒擊敗了叛軍先鋒部隊,但遇上安祿山主力部隊後,還是潰敗!

戰敗的封常清率殘部逃往陝州,與自己的老上司高仙芝碰頭,瞅著兩人的一十萬兵力發起發愁:咋搞?打不過邊境精兵啊!

兩人一合計,共同拍板決定:死守潼關,避敵鋒芒!

畢竟潼關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隻要拖住安祿山,待其他邊軍主力圍合叛軍後尾,大唐就能勝利。

但是唐玄宗卻抱怨:河北一十四郡,竟無一義士?】

天幕帶著不可思議的語氣,提高了音量:【大哥,人家安祿山打的是閃電戰,講究的是速度,河北沒有反抗的人士嗎?

有,咱們楷書四大家之一的顏真卿,與他哥哥顏杲卿在河北組織民眾反抗安祿山,隻是跟安祿山舉兵有幾l月時間差】

楷書四大家?

秦始皇&劉徹深深歎氣:大唐除了詩,書法也很厲害啊!

看看大唐,再瞧瞧本朝,唉!臣子不爭氣,當皇

帝的就要歎氣。

唉!

大秦臣子&大漢臣子:陛下彆歎了彆歎了,臣等努力還不行嗎?

李世民的目光落到中書侍郎顏師古身上:“看來這楷書四大家顏真卿是卿後人啊!”

半垂著腦袋地聽天幕講述的顏師古微愣○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天幕中的顏真卿真是他顏家後代?

但他不敢確認,謹慎回道:“天下顏姓並不止臣下一家,或許是他姓顏族,臣並不敢認。”

程咬金扯著大嗓子搶答:“顏侍郎過於謙虛,陛下可是稱過你學識良有可稱的,且滿朝文武誰不知你顏師古字寫得好?”

說著說著竟酸了起來,人家後輩出息啊!

特彆是杜如晦、房玄齡等人:就是,看看人家後輩,書法大家、對朝廷忠心,再瞧瞧自家卷入謀反案中的子孫。

人比人氣死人!

【閃電戰中的安祿山,南下速度超乎所有人想象:

舉兵三十四天後,洛陽失陷;

舉兵五十一天後,安祿山在洛陽稱帝;

舉兵半年後,長安失陷;

為何安祿山能這麼快速達到戰略效果?

因為有大唐政治生態環境相助:君臣、父子、臣與臣之間毫無信任感!】

李隆基聽到毫無信任,手一顫,他猛地抬起頭,眼眸閃過幾l絲難堪瘋狂:夠了,彆說了!

後人你還記不記得自己要說的是太宗?

【洛陽失陷:唐玄宗不相信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戰事判斷,在宦官讒言下哢嚓了兩人,引得全軍為兩位將軍喊冤!

高仙芝兩人冤死後,唐玄宗調動安祿山的政敵哥舒翰領兵平叛。

此時的哥舒翰,因中風半身不遂無法起身,隻能在聖令下強撐身體平叛。

他的平叛戰術跟高仙芝封常清相同:據守潼關拖住安祿山進入關中腹部腳步,隻有不讓他入關,長安就能安然無恙】

李世民迅速拉過輿圖,找到安祿山三鎮範圍,與洛陽地理對應:“安祿山定會先攻太原,但從洛陽失守時間看,安祿山並沒有攻下太原。”

李靖望著輿圖,按照自己的行軍經驗猜測:“高仙芝等人據守潼關,應當遣人加強太原與河北義軍聯係,隔絕叛軍的南北交通。”

說著他目光落到雍丘:“扼守此處,就能阻斷叛軍所部對江淮攻勢,就能保證長安糧食不絕。

如此一來平定叛軍輕而易舉。”

剩下的話他沒有說出口,隻要守住潼關,內亂就不會連綿八年,頂多兩年就能平叛。

李世民脫力般坐到地上,心中湧起無言的悲傷。

安祿山反叛不可怕,可怕的是內亂持續八年。

八年時間足夠天下人把朝廷外強中乾的本質看個乾淨,沒有威望的大唐朝廷怎麼威震天下?

想到這,他苦笑著安慰自己:大唐能在安史之亂延續國祚百餘年,已是奇跡。

【但

是哥舒翰在前線非常擔心,因為他的政敵安思順在朝中擔任禦史大夫,他會不會落得跟高仙芝一樣的下場?

於是他假裝截留了一封安祿山給安思順的書信,逼唐玄宗哢嚓了安思順,勉強讓自己放心後方。

他的舉動觸動到楊國忠敏感的神經,同樣哥舒翰也開始防備楊國忠。

偏偏他的大將王思禮又向他建議:留三萬人守關,學漢挫敗七國計策,率軍殺了楊國,將軍覺得怎麼樣?】

不怎麼樣!

劉啟僵著臉反駁,當年屈服七國兵力,斬晃錯謝絕天下,可七國還是舉兵作亂。

想到先師晃錯,劉啟臉色變得猙獰,對於叛軍永遠不能談何和,隻能斬殺!

不過…他掩下臉上神色,神情:變得晦暗:看來軍中將士極為痛恨楊國忠,否則唐將也不會提議斬殺楊國忠。

隻是…他摸著太子的頭頂,輕笑:不經天子同意就想斬一國之相。

如此行徑…唐將真的沒有謀反之心嗎?

【唐玄宗和楊國忠不覺得怎麼樣,甚至在得知消息的那刻,猜忌之心立馬升起:你哥舒翰想學安祿山反唐?

於是唐玄宗讓楊國忠心腹杜乾運率萬人屯於霸上,名為禦賊,其實是防備哥舒翰。

面對朝廷舉動,哥舒翰悍然將杜乾運斬殺,並接手了這一萬人的領導權。

最後:唐玄宗恐懼哥舒翰反叛;

楊國忠恐懼被唐玄宗推出去,平息天下人怒氣,於是更加怨恨哥舒翰;

而哥舒翰又恐懼楊國忠陷害,讓自己性命不保】

“嘶!”秦殿上的大臣齊齊倒吸一口冷氣,他們見過政見鬥爭,但是沒見過如此激烈的政治鬥爭。

滿朝上下沒有基本信任,在敵跟前還不能擰成繩共渡難關他們老秦人不理解啊!

你看看咱們陛下,在大局面前六十萬大軍說給就給。

陛下不擔心老將軍反叛嗎?朝中沒有人反對王老將軍行事嗎?

都有,但是在統一六國的宏願前,陛下力壓朝堂,將信任交付王老將軍。

江山半傾,國祚不保下還三方猜忌挑撥,能你們大唐真是讓他們大開眼界啊!

而王翦等武將則是兩眼灼灼地望著秦始皇:陛下,你太好了!

咱們跟著陛下不用擔心有人背後捅刀子。

可以安安心心在前線打仗,並且陛下在軍事方面也多尊重咱們,而不是瞎指揮讓他們送命。

感受著群臣灼熱的視線,秦始皇略微不自在地輕咳一聲:行了,知道你們愛朕,彆露小兒姿態。

【再加上叛軍主將崔乾祐以四千老弱殘兵示弱,成功麻痹了唐玄宗,自信地認為朝廷平定叛亂的時機到了,於是不斷派使者命哥舒翰出關迎敵,好收複洛陽。

這時的唐玄宗,急需要一場勝利來維護帝王尊嚴,好挽回江山半傾,東都失陷的□□面。

但是哥舒翰讓他失望了,與叛軍相

持半年,他連敵人軍事底細都沒透,既沒有準備出擊,也沒有加強軍訓。

他乾嗎了呢?

政治鬥爭啊!

哥舒翰被逼出關時號啕大哭,他是哭不敵叛軍呢,還是哭身後朝廷呢?

哥舒翰的失敗,讓唐玄宗面臨最壞的局面:安祿山即將攻入長安!】

朱元璋眉眼下沉,眉宇間漸漸隆起,哥舒翰哭什麼?

哭唐玄宗啊!

安祿山打著誅殺楊國忠的旗號清君側,天下人都認為這場禍事是宰相引起,可唐玄宗還讓楊國忠主領朝事,不絕其性命削弱叛軍軍心,多大的心呐!

安史之亂前,大唐就因楊國忠在南詔敗亡唐軍一十萬,時人深恨他而唐玄宗卻要保他。

也怪不得士卒在戰場上困了哥舒翰投降安祿山。

不過…他低下頭細看史冊,待看完哥舒翰出兵行動後,暗罵:打的什麼玩意?仗是這樣打的?

朱元璋合上史冊長歎:“唐玄宗點錯了將,哥舒翰自中風後,就不再是那個北鬥七星高哥舒夜帶刀的神將,而是半身癱瘓,不能領兵的軟骨頭。”

等等!

他倏然一驚,哥舒翰中風是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舉兵謀反也是在同年,兩者相差不過數月。

唐玄宗難道懷疑哥舒翰學司馬懿裝病謀反?

【長安即將淪陷,李隆基對此發表重要講話:“天子守國門,朕要親征前線,誓與長安共存亡…”

才怪!

結果第一天百官上朝發現皇帝不見了,眾人急得處找,嘿,沒找到!

往外一看,呦嗬,人跑了!

長安的百姓不信皇帝悄咪咪跑了,安祿山也不信唐玄宗跑了,特意命令軍隊原地待命十日,打探清楚後才率軍攻入長安。

臨陣連殺主將,棄長安民眾出逃的事件,讓唐玄宗威嚴儘失,帝王尊嚴頹廢。

在馬嵬驛事變後的次日,太子與唐玄宗也分道揚鑣,太子轉頭北上收複故土,唐玄宗入蜀中避難。

為了保持帝王權利,中途唐玄宗下詔命太子充作元帥,又分封諸王節製太子權力。

誰知太子在靈武登基為帝,遙尊他為太上皇。

唐玄宗能怎麼辦呢?

隻能下旨承認自己太上皇的位置,因為民心已經不在他身上。

要知道自太子北上後,長安民眾日夜期盼,不斷以太子大軍馬上就到了,作為活下去的支撐!

而太子呢?

他不抓住這個時機登基,恐怕他再也沒了機會,畢竟在唐玄宗手下做太子,難上加難啊!

如果說唐太宗有個相對幸福的童年,那麼唐玄宗就是無童年可言。

他自幼掙紮在危卵境地的政治環境裡,養成的性格謹慎多疑,自身又帶著極大的不安全感。

這種不安全感讓他對於自身安全性極為敏感。

皇子披甲入宮,他就敢一日殺三子。

而太

子在他的鎮壓下,年歲剛到四十歲,頭發全白。

更是兩次與妻子和離,其東宮之位數次被動搖,親近心腹全被唐玄宗折斷】

朱棣倚靠門框,對著天幕抱臂冷笑:“最是無情帝王家。”

他還是燕王時,在北平把韃子擋境外,使其不敢南下叩邊。

結果他乾得太好,被先皇猜忌,折他臂膀南軒公,在任胡誠為北平布政使,將他心腹調離他地。

為了朱允炆那個兔崽子,在他身邊安插警衣衛,向他彙報自己的一舉一動。

朱棣露出一個嘲諷的笑容,他該說自己還有點用,先皇還殘存著一點慈父心,沒有跟唐玄宗那樣,為了大哥一脈殺儘其他兒子嗎?

天幕長歎:【我曾玩過一款遊戲,背景是大唐盛世,我投身其中遊曆瞿塘峽,在長安喝茶做小一。

在大唐各地行俠仗義結交四方好友,最後在jjc被人打得抱頭鼠竄。

江湖波折雖多,但我在大唐玩得很開心,直到時間來被撥到天寶十四年。

為了挽救戰火中的大唐,我選擇出身‘長槍獨守大唐魂’的天策府,想用一杆長槍殺儘叛軍。

但是沒有用,我阻擋不了安祿山的鐵蹄,隻能眼睜睜看著淩煙閣被燒毀,馬場再也沒有駿馬奔騰,隻有燃不儘的戰火在蔓延。

師兄師姐儘皆戰死,師傅楊寧獨戰令狐傷蘇曼莎,隻留下我們小的死守潼關,最後…天

策府全滅!

我不服,換號投身萬花,修離經易道想要挽救天下。

到了戰場才發現,我救人的速度,永遠也比不上傷員的數量。

我還是不服,救不了天下,打不了就學刺客暗殺安祿山,結果…拉托團滅】

劉徹好酸,他聽得出來後人對大唐內亂的心疼,他大漢呢?

難道你們後人就不心疼?他大漢有沒有遊戲?

不過…劉徹伸直脖子滿臉好奇,什麼遊戲能到大唐?

後人遊戲聽起來很有趣的樣子,他能不能玩?

劉徹興致勃勃地拉著衛青等人討論:“後人在遊戲裡挽救大唐?”

衛青等人亦是頭頂問號:不知道啊!但是聽起來好像很有趣的樣子,想玩。

唉!劉徹失望地撐著下巴,他也想玩啊!

陳雪面色痛苦,當初她玩的時候是真的投入了真感情,所以曆代君臣都聽出她語氣中的沉痛無奈:

【無論我以何種身份投身大唐,我和我的夥伴都救不了它,明明我們有乾淨的水,溫熱的餅,卻喂不了疲憊饑餓的士兵百姓。

我隻能站在原地,被迫聽他們在戰火中哀嚎,流離失所。

看著他們一次次在叛軍手中掙紮求生,卻無能為力。

我無法改變曆史進程,隻能親眼看著大唐在繁盛時凋零,等待戰火吞噬長安覆滅大唐。

時間的洪流挾持著我離開這段曆史,成為一個花裡胡哨的菜逼,假裝自

己還活在開元盛世】

李世民落下淚來,後人真切厚重的感情讓他動容??[]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也讓他難受。

開元盛世肯定很美好,否則不會讓後人如此留念。

可是…唐玄宗最終親手掐死了他締造的繁華。

唐玄宗你該死啊!

【唐玄宗昏聵嗎?

昏聵,但他又很清醒啊!

馬嵬驛時為安撫士兵,直言自己老了,所托非人,才讓安祿山亂了大唐,朕悔也。

幾l句話就將將士攥在手中,掌控大局。

安史之亂後,裴士淹對於他談起李林甫,直言李林甫妒賢嫉能,讓朝中無人敢舉賢,陛下知道嗎?

知道。

裴士淹再問:“陛下既然知道,為什麼放任許久?

唐玄宗默然不應】

天幕輕歎:【對於唐玄宗愛他的,恨他的都承認:如果他能早日離世,那他就是盛世中最頂級帝王。

讓人仰望又讓人敬佩的帝王。

可惜沒有如果,他前半生勵精圖治,後半生怠政放權斂財宰相,使大唐藩鎮尾大不掉,引發內亂。

安史之亂昏招頻頻,讓收複大唐國土困難重重】

李隆基捂住臉,淚水蹚過臉龐,現在開元初年,他未見大唐盛世模樣,卻感到內亂的絕望。

原來到最後…後人都盼望他早死嗎?

姚崇等臣亦是紅了眼,大同世界是所有士子的終身追求,他們窺過後世一角,繁榮富強,讓人欽羨。

而在後人口中,開元盛世是所有朝代的頂級大同世界,多好的大世才會讓後人念念不忘。

他們比後人看得更深,大唐內亂避無可避,隻是陛下行為加重並加速了內亂進程。

想到長安滿城哨硝煙,姚崇掀衣泣拜:“臣有罪,不能諫言陛下,使大唐墜落亂世。”

身後的群臣緊身下跪,亦是痛哭:“臣有罪,不能諫言陛下,使大唐墜落亂世。”

李隆基忙止了淚,親身扶起眾臣:“眾卿是朕股肱之臣,諸位教朕啊!”

天幕終於忍不住泄出譏諷:【唐玄宗逃到成都後,還專程派使者到嶺南張九齡墓前祭拜:齡齡啊,朕悔啊!當初你說安祿山會反,朕怎麼沒聽呢?

他哪裡該在張九齡墓前悔呢?

應該去唐太宗陵前哭才是!

哦,不對,唐太宗的陵墓在淪陷區,他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