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章 龍鳳豬二鳳同學(1 / 1)

【吐蕃的崛起完美嵌合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唐時期恰逢東亞氣候升高,大雪奇寒和夏霜雪年出現次數減少,把原本乾旱的西域變得濕潤多雨。

草原生態環境持續水草豐茂,青藏主要糧食作物青稞產量增長,能養活更多人口,使其國力壯大】

天幕頓了頓補充道:【事實上氣溫回暖對大唐更有利。

唐時的水稻在三四月播種,在八月收獲,而現在的水稻四月底播種,十月收獲。

暖潤的氣候讓唐朝糧食生長期縮短,意味著土地重複使用率高,在沒有占城稻的加持下,唐時長江下遊的田地,稻麥每歲可獲兩熟。

所以唐朝糧價非常穩定,從貞觀四年一鬥十三四錢,到唐玄宗時期二十三錢左右,保證了大唐政治基本盤】

秦始皇(迫切):占城稻?

劉徹(震驚):兩熟?

李世民(振奮):詳細說說?

經天幕提及,李隆基才恍然大悟,後人說氣候對王朝影響源於此。

去歲長安無雪無冰,長安宮內種植梅樹、柑橘等都開得特彆好,所以今年大唐糧食定然是頻歲豐稔。

他把玩著手中橙橘,思索卻在思索唐蕃局勢。

如今唐與吐蕃以祁連山為界,祁連山南歸吐蕃,以北的河西走廊地區為大唐控製區。

至於涼州…暫且以赤嶺為界,今唐蕃爭奪的,便是涼州界限。

他垂下眼,靜靜地將橙橘捏碎,香甜的橘汁濺在他指尖,最後泅濕龍袍。按天幕所言,吐蕃因氣候而興勃,那也意識著吐蕃那也會因氣候而滅。

那他大唐呢?

李隆基疲憊地合上眼,有些埋怨天幕為何降臨?

既然降臨又為何不言他一朝詳情?

如今大唐疆域除青海中部被吐蕃占據外,其他疆土已恢複到高宗時期。

而朝堂之上,萬國來朝,四夷服拜,文治武功都是鼎盛。

怎麼會因區雜胡而毀?

他睜眼複望天幕,神色晦暗,與其說安祿山毀唐,他更相信朝代有大陷之處。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地利:吐蕃地處青藏高原,天高地廣氧氣稀薄,四周有阿爾金山、祁連山…昆侖山脈,及喜馬拉雅等山脈矗立周邊,是世界最高高原。

對於地廣人稀的高原盆地,既不能種地,又不能經略興商,中原地區民眾向來不願開發此地。

並且唐朝為掃除東西交通障礙,數次對吐穀渾用兵,極大地遏製了吐穀渾的擴展,給吐蕃留下發展空間。

吐蕃盛於安史之亂後,其疆域西起蔥嶺與大食接壤,東至今甘肅;西進四川盆地,北起天山山海,南至青藏高原南麓喜馬拉雅山脈與天竺接壤。

極盛時期吐蕃與回紇、大唐共分東亞】

李世民手中舉杯的手一頓,‘砰’的起身跨步到輿圖跟前,張

手在圖上四處丈量,心下直墜:“後人如此無能?

先前為大唐多自豪,現在就有多心痛,朕的隴右道,就這麼沒了?

朕這麼大塊的絲綢之路,被吐蕃占了?

難怪天幕言西域歸義兵是唐朝最後的存在!

他緊了緊手,神色明明暗暗,後世朝廷有多孱弱?讓大唐疆域全面回縮至此。

房玄齡仔細回想天幕之言,斟酌道:“陛下,後世曾言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並且...”

君臣對視,立馬明白對方未儘之語:後世放棄了中亞地區,但西域卻納入整個國家版塊。

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李世民在心頭不斷詢問天幕,可惜未得到解答,天幕仍按照自己的意誌講述:

【人和:吐蕃創建者鬆讚乾布是當時雄主,他13歲繼位,依靠藏區貴族把割據的高原部落,捏合成奴隸製國家,使吐蕃國力得到凝聚。

更何況隔壁又是當世強盛‘人和’,吐蕃完全可以眺望大唐抄作業!

所以吐蕃乘氣候風口,又有雄主和強力宗國支援。

在有唐一代,成為我國青藏高原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國家,也是藏史上政權最強的朝代】

天幕感歎:【吐蕃與唐分彆代表了青藏和中原政權的擴張鼎盛期,整個唐朝時期,唐蕃會盟八次,雙方來回征戰約103次,唐勝61次;

盛唐時期的唐蕃大非川、石堡城之戰;

晚唐時期吐蕃侵吞唐朝邊境,甚至攻陷長安。

直到唐將要覆滅,才終於瓦解吐蕃。

這對宿命的對手,才終結綿亙百年不絕的利益衝突】

嘶~不對啊!

望著天幕上那張‘唐:朕先送你死’的圖像,劉徹敏銳察覺到不對,他仔細地望著大唐輿圖半晌,驀地笑出聲:“唐太宗倒是好膽色,四面用兵,以威勢鎮壓四夷。”

同是帝王,結合先前的羈縻製度,自然明白大唐用兵策略,以武力威服諸族,駕馭蠻族討伐不聽話的蠻族,或者協助唐軍討伐,從而為國省錢。

但是...他抬頭看向衛青,正巧在空中視線相撞,劉徹揚起嘴角:“仲卿,你如何看?”

衛青搖搖頭:“大唐羈縻製度雖好,但需陛下或唐太宗才能駕馭。”

後人但凡出個‘惠帝’,臣服大唐的四夷會立馬掙脫頸繩,反咬宗國。

【貞觀七年,鬆讚乾布吞並完蘇毗女國,遷都邏些修建布達拉宮,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吞並後的吐蕃疆土擴大,北境與吐穀渾接壤,為更好地擴疆發展生存空間,也為得到大唐支持,提升國力地位。

貞觀八年鬆讚乾布遣使向大唐求娶公主。

但大唐對驟然勃興的吐蕃,並不了解國情製度…

在卻發現史書無記載,再問朝中大臣,皆言不知】

劉徹將身體重量倚在案桌上,饒有興趣地望著天幕輿圖

:“沒想到貧瘠的高原局勢如戰國對持局面。”

象雄王國、多彌部、附國...他目光落到蘇毗女國上,有些疑惑道:這蘇毗女國國土最為廣闊,此國難道真是女子總攬朝政?”

經竇太後和王太後對他權力限製,他向來不喜強權女子,但對方能坐上皇位,並轄製大片疆域的帝王,他不會因性彆而看輕對方。

畢竟權力不分男女,隻分能否掌握權力的人。

他的心思霍去病並不知曉,摩挲著下巴疑惑道:“於闐國是與咱大漢同時期的闐國?”

國祚怎麼如此綿長?

群臣被他一提,大驚地望向天幕輿圖,不僅有於闐還有龜茲?

難道...西域地勢特彆好,保國祚綿長?

劉徹雙眸透出勢在必得:“朕要西域徹底歸於大漢!”

他對神仙道有所疑慮,但天幕中的事實卻讓他相信:西域定是福地,拿下他定能庇佑大漢國祚!

漢武帝離奇想法天幕並不知情,講迷的語氣中透出幾分笑意:【畢竟當時的戶外達人玄奘大師,還在天笠跑圖求佛未歸。

唐太宗沒有‘大唐西域記’作參照,隻能遣馮德遐赴藏撫慰(考察),然後發現吐蕃:君王稱為讚普,宰相分為大論、小論,與君王統領國事。

國家沒文字,還停留在刻木結繩的時代,這樣的國家從根本上就不能與大唐相交。

於是唐太宗拒絕和親】

劉徹:這...

李世民臉色鐵青:他大唐到底有多扶持吐蕃?

讓它從無文字躍至與唐抗衡的強國?

秦始皇驚訝:倒有幾分像晉文公。

不過…大唐鼎盛,公主即便和親也不會受到委屈。

當年秦穆公把女兒嫁給還是重耳的晉文公。

某日晉文公不滿秦公主行事,對其大放厥詞,隨後就被秦勢所懼,不敢造次。

結親後的晉文公在大秦助力下,殺晉懷公登位掌晉國。

不過...他有些不解:吐蕃怎麼翻身一度壓製大唐的?

武則天斜靠在椅把上,聽著天幕講述,忽地笑出聲:“和親不過是各有所需罷了,隻是…”

她臉上忽的沉下來,大唐對外和親向來隻嫁不娶,而突厥默啜可汗妄想嫁女與唐王室聯姻,打著做唐王國丈注意。

她派武延秀去迎娶突厥公主,默啜可汗竟敢嫌棄?

【唐太宗拒絕和親很正常,用他自己的話便是:今大唐為上,哪族不聽立馬發兵破之,是以各部畏中國之威。

朕以公主下嫁,對方便是大國女婿,憑此身份壓製周邊雜姓胡,誰敢不服?

所以大唐又何必助長他人氣焰?】

長孫無忌收回眼,為天幕補充:“吐穀渾、突厥為大唐邊患,若與吐蕃聯姻便以宗國抬舉它身份,把它與吐穀渾突厥置於同等地位。”

且吐蕃未與大唐

接境,又何必賜婚於蠻荒之國?

李世民搖搖頭,按天幕之言,吐蕃與大唐結親成功,他視線從高原南部移到西域,臉色冷然:既然吐蕃求親,那是不是說明朕賜婚於吐穀渾?

?南漳提醒您《秦皇漢武看我校曆史作業評選》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他猜得沒錯,貞觀九年,大唐征服吐穀渾後下嫁弘化公主,讓吐穀渾作為唐朝西疆屏障,為唐效力。

【所以在史書中可以看到,周邊諸國屢屢向大唐求親,卻被太宗用‘天價彩禮’和借口拒絕。

貞觀二年、九年西突厥向唐朝求親,都被唐太宗拒絕。

貞觀九年,西突厥咥利失向唐朝獻馬五百匹,上表請婚,唐太宗再次拒絕。

貞觀二十年,西突厥可汗再次向唐朝求親,被唐太宗要求用龜茲﹑於闐﹑疏勒﹑朱俱婆﹑蔥嶺五國為聘禮,西突厥再次作罷。

貞觀十五、十六年,薛延陀兩次獻部落全部牛馬,及珍皮乞求和親,均被唐太宗拒絕】

朱元璋揉了揉鼻子,自宋後,士人都覺得聯姻是恥辱,可他們也不看看,恥辱是因宋國力積弱。

前朝安平公主忽都魯嫁到高麗,彪悍得日常辱罵宰相官貴,稍有不順心就對高麗王動輒打罵。

打的就是一個自己爽快不內耗!

高麗敢有異議嗎?

沒有!

迫於元朝威勢,高麗王隻能致乾綱不振地涕泣而已。

以至於現在他想下嫁公主,高麗都拒絕。

唉!

朱元璋摸了把臉,咱家女兒個人溫柔可人,豈會隨意大罵?

頂多她們受了委屈,自己帶兵問候問候而已。

【鬆讚乾布得知大唐拒絕和親後,把其拒絕歸罪於吐穀渾離間,率眾擊破吐穀渾、賞項、白蘭諸羌等部,趁機擴張疆土。

待打下地盤消化完畢後,貞觀十二年,吐蕃率二十餘萬攻打鬆州西境,向大唐展示肌肉:大國不嫁公主與我,吐蕃當入唐為寇。

兵臨邊境的威脅被大唐5萬步騎給拍了回去,唐軍達成‘夜襲帳營,斬首千餘級’的成就。

驚懼之下的吐蕃遣使謝罪請婚,以求吐蕃大唐弘音永現!】

杜如晦皺眉:“利用求親擊吐穀渾,又出兵威脅大唐…”

不對,天幕定漏了其他原由,吐蕃此舉將大唐宗國威嚴放在腳下踩。

被迫和親豈不是給了他國反抗大唐希望?

李世民閉眼慢慢道:“吐蕃之性,剽悍果決,是大唐心腹邊患。

吐蕃進軍定是趁朝廷對北境用兵之時。”

他睜開眼凝視天幕:“鬆讚乾布倒是敏情持銳,善於抓住機會達到目的。”

隻是…自己為什麼會答應吐蕃求親?

一貫沉默的李靖盯著輿圖道:“川西諸羌!”

若吐蕃拉攏到川西諸羌,那麼他們就能成為攻擊大唐劍南的前鋒。

屆時大唐既要面對北患,又要開拓西域諸國,再加上西南大軍壓境…大唐很難

應對四處烽煙的局面。

各將軍圍著輿圖紛紛發表言論:“吐蕃既然拉攏川西諸羌,那意味著朝廷定有所動作。”

按他們看……程咬金等武將齊刷刷地看下陛下:打仗他們行,但政治上還是陛下及房相等人有遠見。

心裡幾經計算後,李世民臉色難看:“川西旁的雲南有六小國存在,扶持其中一詔,讓其壯大以此遏製吐蕃。”

若朝廷手腕不夠,就是養虎為患,反咬大唐。

他對未來的推斷,非常正確,未來唐玄宗扶持蒙舍詔,吞並其他五詔變名為南詔,成為主導西南地區的主要國家。

起初南詔與大唐共同抵抗吐蕃鋒芒,但不甘心的南詔,想要權出滇西一隅,以此掙脫藩屏角色,在唐蕃拉攏中搖擺不定,借機發展壯大。

【整個貞觀一朝,西南地區不是唐帝國戰略發展方向。

所以大唐軍事重點不在西陲,而在西域及北境兩方鎮防用兵。

西南地區從來就不是帝國戰略發展方向,大唐能對於西南邊疆要求:固守鬆州、維州等要隘,保持邊防安穩即可。

貞觀十四年,朝廷在各方權衡下,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於吐蕃,兩朝成為舅甥聯盟,從此凡吐蕃新讚普即位,必請唐天子冊命】

秦始皇眉頭微皺,突然察覺到大唐對外致命問題:除了政治上將外國納為唐土,那民眾呢?

大秦征服蠻夷地區後,曆來會設其郡,在郡內設置臣邦。

並規定父母雙方為蠻夷,所生之子為蠻夷。

父為諸族人,母為秦人,那生子即為秦人。

用秦人人口消化諸族原人口。

那大唐呢?

【和親之下,大唐西陲得到數十年的邊疆安穩,而鬆讚乾布也借此謀求吐蕃政局的改革。

自文成公主入藏後,鬆讚乾布一統高原文字,按照大唐三省六部製,設置三尚一倫官職,全面改革吐蕃朝堂官職結構。

同時借口尼泊爾公主信佛,便為其修建大昭寺、白恰寺以供奉釋逝牟尼佛不動金剛像;

他又以文成公主帶釋迦牟尼像入藏為由,引佛教入藏,期望能替代原始藏教苯教,把政權從宗教手中集權到君王。

到清朝時,清廷就利用藏區政教合一的特點。

命每戶必須出家一男丁,以此達到控製藏區的目的】

聽到此言,唐君臣眼眸迸出驚人的光亮。

杜如晦猛地抬起頭:“先前天幕所說玄奘大師在外跑圖!”

不對,是在外求佛!

一時間總文臣皆撚須而笑:大唐製吐蕃,有方向矣。

見他們儘在掌握之中的神色,程咬金忍不住發出靈魂質問:“你們知道戶外達人什麼時候歸唐嗎?”

長孫無忌等人臉色一僵:大意了!

跑圖大師何時回唐?

【為加強佛教砝碼,鬆讚乾布以佛教十善法為基礎,製定出

西藏曆史上首部法典——文成法,以此確定佛教地位。

總之鬆讚乾布借鑒大唐製度,再根據吐蕃自身政治進行改良,全面優化吐蕃各項製度。

到唐中宗時期,吐蕃為了掩蓋自身國力薄弱,攝政太後沒祿氏再次向大唐請求和親,同時吐蕃進一步又請求唐皇,將河西九曲之地作為公主的湯沐之所。

唐許後的結果,九曲之地被吐蕃用來東進唐朝的據點,頂著離大唐心臟最近地帶,不斷禍亂大唐邊疆。

所以到開元十八年時,吐蕃使借平息邊境紛爭,以金城公主之名,請唐玄宗賜‘毛詩’、‘禮記’、‘左傳’、‘文選’等書籍賜予吐蕃。

朝臣雖然反對,但大唐為爭唐蕃邊界,還是答應賜書】

什麼?

劉徹君臣面面相覷,竟然給涉及君臣秩序、兵謀詭術等書籍,後世唐王怎麼敢?

特彆是‘左傳’,是以臣召君之事,取威定霸之謀,唐王這是贈敵與矛啊!

霍去病抓了抓頭,心有餘悸道:“唐王此舉是將軍在前殺敵,他在後面姿敵人?”

話剛落音就被舅舅敲了一指,‘哎喲!’霍去病不服氣地捂著腦袋,嘴裡嘟囔:我又沒說錯。⒓[(”

現在大漢書籍除了陛下所擁最多外,一般家族有部經書足以傳家。

他人若要習之,必須攀關係奉重禮,才能得到丁點觀書機會。

而後世朝廷行贈書之事…養虎為患也!

自己竟然同意了?

李隆基聽到天幕言朝廷答應賜書,頓時又驚又怒。

左傳內容龐雜,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天文、地理、農業、醫學、習俗、文藝等諸多領域,賜書意味著什麼,他再明白不過。

大唐竟被欺壓到此?

金城公主是雍王李守禮的女兒,論關係是他侄表妹,被先帝嫁至吐蕃。

去歲吐蕃提出議定唐蕃邊界,想要全部占據河源…想到吐蕃囂張臉面,他忍不住冷笑,不過是依附大唐而長的國,竟然敢壓製宗國。

吐蕃,真是好大的膽子!

為了占據河源,吐蕃再次故作姿態,率十萬壓製大唐邊境。

嗬嗬~李隆基眼眸儘是殺氣,當初太宗陛下同意和親,是因周邊軍事不穩,才讓他們鑽了空子,但現在…可不是唐初。

【得到賜書的吐蕃,是個非常好學的學生。

公元763年唐代宗剛即,吐蕃就趁大唐國力空虛之際,舉兵20萬人從西部進犯,攻入長安擁立金城公主的胞弟李承宏為帝,進行改元、置百官等換天製度,試圖以此鉗製大唐王朝,使其為傀儡。

最後因醉氧,強占長安十五日後,燒殺搶掠的吐蕃被郭子儀擊退】

什麼!

攻陷長安?

天幕泄出的未來,像巨雷炸在李世民頭上,炸得他魂魄離體眩暈目散,後人…後人到底在乾什麼?

其他唐臣隻覺

得一股寒氣直衝天靈蓋,他們原以為大唐邊境再怎麼萎縮,總能保住鬆州等地,結果卻是...攻陷長安?

他們怎麼敢啊!

大唐軍隊呢?

李世民眼淚猛地落下來:“百姓,爾等家眷都在長安...燒殺搶掠後的長安,還剩下多少人?”

陛下!◆_[(”李靖出列振聲道:“臣請出兵,力保大唐安境!”

“臣請出兵!”

“臣請出兵!”

稍稍緩過神的李世民擺擺手:“高原政權無吐蕃也有他國,而今我們要做的是找結證,剖其因由,才能保大唐安穩。”

君臣望向天幕,大秦缺失文化串聯天下,大漢用民過甚,讓民怨沸騰,那大唐呢?

【華夏史上漢唐並立,事實上兩朝對外擴張方式完全不同。

巨唐威望高於漢,但對外深耕弱於漢。

衛霍清掃出地盤後,漢武帝就開始大基建,建立設郡立城,如朔方城、武威、張掖、敦煌等等,最後再移民戍邊。

百姓在當地深耕發芽後,一旦開始在那裡開辟耕地,等經過幾代人的繁衍生息後,當地人情風貌開始漢化,逐漸轉化為農耕文明。

而唐朝的擴張以政治為主,先定點武力征服,再以利益捆綁當地貴族,來鞏固外擴的成果。

所以在史書中能看到高麗、突厥等地內遷州府,以此將諸族同化。

此舉有用嗎?

有用!

但是需要特彆高明的手腕,對軍政有著相當清楚的敏感度,才能力壓四夷,變狄為夏。

一旦繼承者不及太宗,或是弱於太宗太多,就很容易暴雷!】

劉徹搖搖頭:大唐將外部落遷至內唐,是明智之舉。

但是...

基地仍以原首領統治,對於底層胡人而言,隻是換了地方生活,想要他們改移風俗,很難。

他有些不解:唐朝為何不將首領與胡人分離?

【唐太宗是不想遷民充實邊塞嗎?

不是,他想啊!】

天幕語氣無奈:【但當唐初無人啊!

唐初除去隱戶,掌控到朝廷的人口,那連大唐自身都充實不了,怎麼遷徙邊塞?

所以貞觀九年,唐太宗又提起未能實施的世襲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