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 龍鳳豬組合(1 / 1)

第22章

帝王們敏銳地關注舊秩序三字,可天幕卻沒有講解的意思,仍按自己的意誌前行:

【統一文字,看似簡單,實則繁雜。西方古羅馬帝國也無法做到統一文字,隻能讓官方文字拉丁語和希臘語,流通在行省之間,至於各省之下的文字,並不插手管教。

拉丁文跟漢字不同,它屬於表音文字,跟我們漢字相反,表音文字字母少,在外來詞介入時,更容易被同化。

這也是為何學過表音語言後,再學鄰國語言會更簡單的原因。

基督教盛行後,西方各國用拉丁文分寫《聖經》,寫著寫著就演變為不同的文字,而原本的拉丁文則消失在曆史長河,隻留下拉丁字母證明它來過。

而漢字為表意文字,它所蘊含的字意從表面就能看出,如‘口’即‘嘴’。

最重要的是它獨立的同時,又能相互組合成複雜的詞語,卻使它形象不複雜。

如化學元素周期表,氣旁表示氣體元素,金屬元素全是金。

因此我們方塊字不易被同化,因為它自成一派】

漢劉徹聽見漢字,眼眸一亮,騰身而起,連天幕所說化學周期表都暫且放至腦後,在禦台上走來走去,激動不已,直徑拿眼瞅殿下眾臣:快啊!

殿下眾臣一頭霧水,陛下又怎麼了?

見自個群臣如此愚鈍,劉徹恨恨地瞪了朝臣幾眼,難道滿臣文武無一人懂朕?

看到自個陛下眼角都快眨出飛影,關內侯衛青猶猶豫豫地猜測:“陛下...可聽見.天幕言漢字?”

對對對,還是仲卿領悟朕之意,不愧是朕看好的將軍!

心裡所想被愛臣道出,劉徹深吸口氣壓下心底亢奮“你們說,漢字的漢,可是我漢家?”

他就是不服氣,憑什麼秦始皇能得千古一帝?

難道他劉徹就不配嗎?

按天幕思路,他力打匈奴也是保存華夏文明,怎麼就不能提他的名字?

天幕既然數次言漢,是不是‘漢字’中的‘漢’,便指他漢家?

群臣面面相覷:難道不是什麼化學最重要嗎?

但陛下所猜是真的...那不就是我漢臣比秦臣強出百倍了?

人的勝負欲有時總是很奇怪,漢臣雖未與秦臣相會,但同為臣子,憑什麼你家陛下為千古一帝,我家就不行?

雖然我漢家陛下任性了點,不講理了點,但他是個好陛下!(???)

漢臣心底齊吼:漢家衝呀!

漢朝群臣對秦朝群臣發起隔空挑戰,天幕中的後世人並不知情,還繼續對著PPT講說:

【文字的走勢,東西方正好相反,西方由拉丁文走向分散,東方是萬字歸一。

一個漢朝人穿到唐朝,他會很快地融入當地生活,而一個古羅馬人跑到中世紀,隻有頭頂三問號:我是誰?我在哪?我在乾什麼?

這就是文字的力量,使我們見到文字就能找到認同感】

聽到認同感,秦廷史官心中自豪,自陛下推行秦篆以來,他們根據朝廷發放的識字竹簡,早晚誦讀學習,掌握新文極快。

想到陛下讓令尋程邈,想必再過不久,他們能用上更簡潔的文字吧?

不過...西方文字竟走向分散?那豈不是跟春秋戰國有些相似??

他們拚命統一就為了從戰爭中脫離出來,怎麼西方喜歡四分五裂呢?

【文字是始皇整合六國的第一步,政令在新的帝國暢通無阻時,秦才算真正接手天下,並開始管理天下。

政令之外,於國家而言,最重要的經濟支柱是稅收,各類稅收是支撐國家運轉的基石,也是國家調節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

如何收上稅,是放在國君跟前最重要的問題】

這句話說得極為中肯!曆代皇帝點頭表示讚同。

隻每年稅收有限,每逢災荒或對外禦敵,國庫裡的錢總是以驚人速度消失不見,若強製加稅,百姓負擔過重,怎麼增加國庫裡的小錢錢?讓他們君臣苦惱不已啊!

不知天幕會不會教賺錢的法子?

可惜天幕回應的是一幅小人畫,一短手短腳的趙人跟胖臉胖身的秦吏吵架:

短趙人委屈說:俺自來就繳圓盤大的稅!

胖秦吏度皺眉:可秦是要繳方盤大的稅!

一番爭論下,短趙人憤怒地繳了方盤大的稅後,望著遠去的胖秦吏,把手中稅證一扔,火冒三丈:秦皇帝不是個好東西!

“大膽!”蒙恬聽不得有人詆毀陛下,天幕縱然是神跡,也不能如此褻瀆他心中的大秦之神!

正聆聽天幕的秦始皇製止了他的動作,他仰頭瞻視天幕,當知世界之大,而秦土地僅龜縮一角時,他就從統一六國的飄飄然中清醒過來,理智且冷靜地掃過卸下大秦,終於截到股尋摸不定的直覺。

秦,真的一統六國了嗎?

怎麼尋出威秦之險,是當下首要之事,若天幕能助秦,即便罵聲拂身,他亦能容忍!

在始皇思緒時,天幕中元氣少女聲變得疑惑起來:

【繳稅堪稱農人豐收後的痛楚,看史書時,我總有疑惑:

古時的小農經濟,提倡自給自足,可在某些朝代,朝廷對外不對禦敵保民,對內不能救濟安民,隻卡在那悶頭收稅,賦、貢、租、捐等稅收名目都玩出花來,有甚至將稅收到十幾年後。

我就很不明白,這樣的朝廷沒給百姓帶來一點好處,為何百姓還要繳稅贍養你呢?】

後世疑惑如同一耳光扇在某些朝廷上,諸君大怒:朕為天子,萬民供養難道不應該?

或許是惱羞成怒,眾君心聲竟化為彈幕出現在李曉安電腦前:現在怎麼收稅?

(她心想:這是什麼問題?

哪位老師這麼閒?

她們評選時還要來出題?

有時間改改作業,批批卷子不好嗎?)

內心腹誹,還是簡單回答了提問:【我國稅

收挺多呀!總體來講都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國家會根據市場社會進行改革,如為發展農村經濟基礎,農業稅、牧業稅及農業特產稅都被取消,不再收取】

曆代聽著天幕說的後世什麼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行為稅等等,正苦思到底這些稅收種類到底是何意時,農業稅取消五字傳入耳道時,瞬間皆睜大了眼!

不可能!農業稅取消國家靠什麼運轉?

秦始皇指尖微微發麻,後世竟如此奢豪大氣?

連農稅都取消?國家何以運行?

唐.李世民深吸口氣,又徐徐吐出,歎道:“耀耀聖君應是後世皇帝才是!”

國家是何等富強繁華?才會有底氣取消農業稅?

他目露期冀,若能跟後世皇帝同遊暢談,請教治國之策,該有多爽快?

宋朝後期君臣臉色很難看,近年朝廷細分稅種,甚至將農稅和商稅分撥開來,以此減輕稅負。可大宋受冗兵冗官所累,百姓仍要面對各類雜稅,日累之下負擔極重。

幸好...宋朝君臣心中慶幸,天幕沒落到上空,僅展於大慶殿中,若則此豪情壯言被百姓所聽見,怕又是一番波瀾。

明.朱元璋聽到後世接連取消農牧稅錢,不禁目色恍然,若當年元不收農業稅,或是苛捐雜稅略少些,他爹娘兄弟就能活下去,他是不是會老老實實地種莊稼放牛?

百姓,能活下去,又怎會反抗?

【始皇將計量長短、容積、輕重都統一,用此收稅,這做法便叫‘度量衡’;

而這一政令在西方,是平民期盼了近兩千年後才落到他們身上。

西方的度量衡,在拿破侖時期才建立推行,度量標準化打破了貴族和商人的計量獲利鏈,這一行為被西方曆史記為:度量革命】

先前的疑問再次浮上眾人心頭:西方如此愚昧,後世世界秩序為何是西方主導?

想到後世皇帝連農業稅都取消不收,各皇帝眉頭漸漸擰了起:西方到底有多強?連後世強國要避其鋒芒?

可惜曆代人共同的疑問沒有傳到天幕,天幕甚至還就度量衡舉了個例:

【如果你在西方問路,到某地要走多久,他們會告訴你:煮頓飯的時間就能到。

而你在東方問路,到某地要走多久,他們會告訴你:往東走此去百裡。

兩種不同的回答,是中西民眾計量思維最好的詮釋】

明.朱棣皺眉盯住他親記的後世稅種,思索半晌不得其要領,從字面上略懂,可真正精義卻實難了解。

索性擱下筆,抬頭問胖兒子:“太子,你來說說,這幾種稅製要如何操作?”

太子朱高熾口腔發苦,大明朝人口稅為黃冊和土地魚鱗冊為主,再分夏稅和秋糧及商稅,僅觀名目哪能一時半會,就能分得清後世稅製?

面對自家親爹虎目圓瞪,他隻能硬著頭皮解釋:“流轉稅或許是商業稅?資源稅顧名思義應是鹽鐵營生,至於財產稅.”

唉,朱棣也知自己此令為難他,擺擺手下令道:“先按下,待天幕結束廷議!”

後世既然敢取消農業稅,那其他稅種定有過人之處,他不相信聚滿朝文武智慧,不能解後世稅製?

等解開稅製後,他這個老祖宗須得借鑒借鑒,嗯...想必後世子孫不會小氣!

【事實上度量衡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計量,而是它身後更深層次的‘計量’問題】

來了!

眾人精神一振,齊齊盯著天幕,全豎起小耳朵準備聽課。

而秦始皇臉色凝重地俯身提筆蘸墨,在帛絹上親手寫下:計量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