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 吠!何方妖怪(1 / 1)

第17章

(曆朝代對後世作出的不同決定,季路安並不知曉,盯著PPT無奈地摸了摸鼻子,一不小心又跑題了,難怪他的語文總在及格線上掙紮,不過見各同學並不反感這一嘴,他還是悄悄地鬆了口氣)

【自古財錦動人心,何況是紙醉金迷的奢侈地,科林斯雖有強大的海軍,但地理位置太過微妙,因此一直力致保持雅典與斯巴達的平衡關係,和煽風點火!

在‘薩拉米斯海戰’時(雅典與波斯帝國對戰),科林斯派出二十艘海軍戰船幫助雅典人。第二次希波戰爭發生時,又派出五千名裝甲步兵與全希臘結成同盟,主打一個追求:‘世界和平’】

剛氣過一場的眾朝,看著突然出現怪異又簡介的圖像,上書‘我的心願是...世界和平’(表情包),完全領會不了現代人的潛在搞笑梗,紛紛無奈扶額,天幕啊天幕,你到底是神跡,還是專門來氣我等的?

分明是什麼波斯入侵希臘,希臘各邦抵抗波斯,如戰國時六國合縱抗秦,再不抵抗就滅國了,怎麼到了天幕口中,話突然變得輕浮起來。

看場天幕折壽一年呐!

【有了幫手,雅典在希波戰爭中取得勝利,隨之而來的是戰友變對手,雙方開啟了對地中海殖民城邦及海權的爭霸,而這場鬥爭成了史上‘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導火索。

為了勝利,科林斯理所當然地投入黑寡頭斯巴達聯盟,為其助威呐喊,同心同德共戰雅典同盟。

但勝利後發現,得到手的戰利品與投入不成正口,轉身又跟敵人雅典結成盟友,共戰斯巴達。

其間雅典經曆瘟疫內亂,同盟城邦對隱形聯盟盟主‘雅典’產生不滿等等事件發生。

八年戰亂結束後,商業經濟士兵各方便都大傷的科林斯又不跟雅典同盟玩了,為何?

因他們發現打了仗,怎麼自己在波提狄亞的殖民地被雅典給掌控了呢?

並且還不止一處!

雅典再往西擴張,都直接開船進科林斯辦宴會了,這能忍?

於是他們又跟斯巴達和好,歸於‘伯羅奔尼撒聯盟’,共戰雅典同盟】

秦大將軍王翦看著天幕上顯出的一隻怪模怪樣的鴨子,在三隻怪獸中飛來竄去,一臉討打地邊飛邊喊:我來了,我又走了,我來了,我又走了!!

看得嘴角一抽一抽的,分明是科林斯身處雅典和斯巴達之間,不得不卷入彼此戰爭,如同被秦滅的燕國,地處三國之間,之能續存,是因三國需要一緩衝帶,若不用時...燕國昨日便是科林斯今日!

後人怎麼回事?連戰爭這麼嚴肅的事都可兒戲?

該罰!

【科林斯在幾方勢力中輾轉到戰國時期,古希臘北方的馬其頓帝國強勢崛起,科林斯又被人捏住喉舌,磕頭認了大哥,投入馬其頓懷抱,然後坐看大哥揍不聽話的希臘各邦,將他們統統打成了小弟,誰不服就削誰!

古希臘底比斯就不服,他實力強勁敢於跟大哥叫板,於是

被亞曆山大給滅了國,血流成河做了儆猴的那隻雞!】

聽著什麼又科林斯跟‘古羅馬’聯盟,想要抵抗亞曆山大的繼任者,結果引狼入室成為古希臘滅亡的號角,大部分黔首開始默默低頭耕地,隻偶爾在起身換氣時,才會趁機瞅上兩眼,畢竟神仙所說的打來打去,於他們而言,不如伺候地裡來得重要!

而其他君臣則因天幕說得太過簡略,如科林斯為何要跟那古羅馬聯盟?古希臘有斯巴達在就如此輕易被滅亡?

他們想了解細節之處,可天幕說得太過籠統,讓人聽之不明不白,於是在吩咐郎官記錄後,皆埋首商議如何圖強,以避免遭遇後世場景,自古華夏重血緣,焉知後世受難人中有無自己子孫?

若無自己子孫?

該高興嗎?

得哭啊!

沒自己子孫豈不意味著自己斷了祭祀?

那在地裡下孤零零的沒有血食可享,是何等淒慘?

直到天幕說出一個熟悉的名字,才引得眾人抬起頭來!

【西方文明被他族人襲擊而落,在各邦手中又重新升起,最後歸於羅馬,而東方呢,與古希臘相對時的東方,中原諸國還是與各夷狄雜之,各地之間戰爭頻頻,中原文明要如何應對部落聯盟?

除了武力,最引人的便是周公定製的‘德’及‘製度’,還有先進的農耕技術,無不吸引著穿鳥毛住洞穴的部落民族,如春秋末年的中山國,他是鮮虞部落聯盟進化而來,吸取中原文化,行仁義、貴儒學,學著鑄造自己錢幣,以中原漢字為國字,除了保持部分自己原有部落特色外,徹底融入中原文明】

楚懷王樂顛顛點點頭:“就是就是,心向中原舉部入中原,豈能不正常?”

他現在特彆喜歡天幕,中原諸侯老視他們楚國為夷蠻,笑話!他楚人祖先是祝融,祝融是炎帝的火師,而天幕一出現就說了,他是炎黃子孫,既然都是炎黃子孫,他楚國怎麼可能是夷蠻?

嗬!不過是嫉妒他楚國國力強盛罷了!

下次諸侯會盟,他倒要提提天幕之言,看看那些諸侯還有何話可說?

【然而,並不是每個夷狄都願進入中原文化,各種鬥爭輪番上演,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采胡之長製胡,而晉國奉行的是‘啟土安疆’政策,待白狄離開之後察覺不對,已是晚矣!】

劉徹聽到‘啟土安疆’四字,總覺有些熟悉,遂把眸光落到朝臣身上

熟悉左傳的官員立即接口:“戎狄薦居,貴貨易土”

即用貨物換土地的方法,將北狄遷走,獲得土地,可北狄又哪裡離得了土地,於是又跟其他如赤狄部落聯盟,共擊晉國,你來我往下,被晉國用計內部生隙,被晉國所吞噬。

聽見詳解後,劉徹撫掌輕笑:“妙計也!”

狄人喜愛動產和商品,用此招對狄,甚至不需要動用武力,就能最大程度保證自己的兵力,難怪晉國為春秋雄主,傲視天下!

劉徹眼眸冷了下來

,匈奴可不配用此計策!

【而被趕跑的夷狄去哪了呢?

在《史記.匈奴傳》中記載得很清楚,部分部族被匈奴所破,有些則化為東胡,東胡又分為烏桓和鮮卑二族。

當然在彼此交手過程中,並不是每次中原文明都會占據上風,如西戎殺入鎬京,逼得周天子東遷,徹底成為周朝拐折點,變為西夏。

除了上演文武行,各諸侯會跟夷狄通婚結性之好,來穩定局勢,如東周天子周襄公就曾娶狄後,晉獻公娶大戎狐姬,生重耳、夷吾二子。

那麼讓中原文明覆蓋整個華夏要用多久?

從各諸侯就國到戰國開啟,幾百年時間的歲月變化,才讓中原文明與夷狄部文明的激蕩融合落下帷幕。

自春秋地圖諸侯的崛起,可看出領先一步的爭霸諸侯,都因將封國內的夷狄融合完畢,內無憂患才有實力登上舞台,對外叱吒風雲,問鼎天下。

齊國‘尊周襄夷’,重用管仲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

帶領晉國稱霸的晉文公重耳,本就有戎血脈,在外十九年,備嘗艱辛,在位後作‘三行’抵禦狄人;

楚先祖在南方‘大啟群蠻’,吸納荊楚地域,進職述貢,至楚莊王一鳴驚人,躍為五霸之一;

秦穆公則‘悶頭苦打’,揍遍周邊十二戎國,生擒戎王,稱霸西戎,為大秦開地千裡;

宋襄公祖上商人後裔,曆來行的是‘夏君夷民’,墨家、儒家、道家、名家都從宋誕生,墨子、莊子、惠子都是宋人;宋國堪稱華夏聖賢文化發源地;

三家分晉進入戰國後,各國國內都無北狄、夷族等夷蠻,有的隻是燕人、趙人、魏人、秦人,已經成為中原一部分。】

春秋.晉

原本捊著胡須美滋滋地,聽天幕誇自己的晉文公,聽到三家分晉時手一頓,臉色猛地沉了下來,陰森森地將目光轉到了輿圖上,三家?

哪三家敢分晉?

戰國.楚

楚懷王攏著袖子非常不滿,都是說霸主,憑什麼我楚就那麼點字?我先祖‘感化’群蠻難道不值得大寫特寫?

春秋.宋

宋襄公聽著自己國土是聖賢發源地,立時哈哈大笑起來,無不得意地對左右道:“中原文化宗源有比我宋更宗源的嗎?

沒有,宋承商祀,其中淵源豈是他國能所比的?”

四大家啊,能被稱作‘子’的皆是聖賢。宋襄公思忖:可惜天幕沒有道出詳情,但既在宋,總能找到,即便他找不到他兒孫定能收購所用!

不過...眼下先借天幕之言為天下傳:宋有聖賢將出,以此引天下誌之士,使宋更強大!

戰國.秦

秦孝公剛得商鞅,正商議變法,聽到天幕說到先祖,抬頭就見穆公畫像,想到曆代秦君相承的誌向,眼眶一熱,上前一步揮動雙手,帶動衣袍攜動風聲,朗聲道:“我秦自穆公起,用人不以宗親、等級、地域國家之分,唯以賢能為依據,旦委以重任,必百倍信之”

他轉過身,上前一步拉住商鞅的手,雙目真摯:“昔年穆公得百裡奚,今我有商君,信君如信我,終我一生,絕不負君”

剛被拜為‘左庶長’的商鞅眼眸微熱,迎著君上滿目摯誠,亦是用力回握:“公如青山,我如鬆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負!”

【後又經過曆代的各種政策,親近,讓各地的兄弟姐妹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直到今天,我國統計民族後,頒布中國由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組成,我們,都是炎黃的子孫!】

然後眾朝代耳邊就響起了一首歡快的歌曲:“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

再看天幕上輪番出現的各種穿著打扮的男男女女,什麼苗族、壯族、蒙古族.各皇帝開始疑惑:這麼多少民,後世皇帝是怎麼把他們融合在一起的?

還不鬨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