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呔!何處妖怪(1 / 1)

第4章

天幕仍舊繼續,【夏朝是否存在一直討論不休,直到在千禧年,一件在海外的西周中期青銅器‘遂公盨’,底部銘文‘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才間接證明了夏禹這位帝王存在。

那夏朝遺址到底在哪裡?或許夏朝的存在證據在河南二裡頭遺址裡,為找出夏朝曆史痕跡,考古專家從六十多年前研究至今,仍在繼續辨認尋證,期能得夏物,出夏字。

不過雖夏有疑,但山西省陶寺,經過考古學家長期勘察,將碎成片的陶器複原,再據史料佐證,幾乎確認陶寺就是傳說中堯舜時代的都城‘平陽’。】

聽到挖了六十幾年還是個疑似結果,夏啟非常不滿,當即對左右下令:“嗟!司鑄銅鼎數,刻夏之威,深埋山腹,作銅門,建祭台,覆銘文,以證我夏跡!”

吩咐罷在祭祀台前放滿貢品,大聲禱告:夏跡將落於九州,望後世子孫尋夏跡,記夏曆,恭於祖,揚夏威!

而跟在朱棣身旁邊的朱高煦突然一拍腦門,恍然大悟道:“爹,這相當於找到爺爺的墳卻沒找到你的墓,是這意吧?”

朱棣一腳踹過去,虎目威視:小兔崽子,信不信朕現在就讓你進墳墓?

被踹到一邊發抖的朱高煦:不敢信...不敢信...

【這座五帝時期的城市遺址裡,我們找到了先祖們祭祀天地的禮器,這些禮器在《詩經》《尚書》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佐證五帝時期文明發展程度,在深挖後還找到‘天人’思想中,量定天下中心最關鍵的物品——圭尺!】

玉璧、玉琮,鼉鼓等玉物,對於百姓而言,他們不配用,也不敢用,但是遺址外空出的一塊塊土地,卻讓他們萬分心疼,恨不得捶胸長歎:“嗚呼!那麼好的地為何用不植粟?惜哉!痛哉!”

趙匡胤&朱祁鈺看到天幕展示堯舜時期所用的圭尺時,眼眸頓紅,連呼吸都急促了幾分,圭尺,用於量丈天下,測量日影,是確定天下最終點的聖器。

天子身居天下之中,為‘天下定一’,以示天下安定,萬民臣服!

既然後世如此尊恭炎黃五帝,若能找到此圭尺,借堯舜聖之名,於祭禮上配以玉圭祀天,以示天下,顯示自己得位正統,得聖人之德,想必朝野議論聲定會少上許多。

想到此處,兩個時代的皇帝盯緊了天幕,期待能從天象中獲得陶寺地址,好派人尋找這件‘聖物’,以示自己有向堯舜德行之心!

而其他皇帝對堯舜用過的圭尺並無興趣,隻專心天幕內容。

漢帝劉徹饒有興致地瞻望天幕演示的陶寺觀象台用法,依次將冬至、春分、秋分及夏至的分辨方法一一演繹,聽到天幕說陶寺觀象台是世界第一個觀象台時,不禁擊節讚歎:“堯舜禹大才也!”

說罷臉上笑意一收,面目突變冷峻威嚴,對侍臣下令:“傳令各郡,民間有仿造堯舜靈台者,重法處置。”

“諾”

漢帝劉徹微眯起眼,開始正視天幕給朝廷帶來的利弊,天象之觀,

豈能讓庶民知之,更論掌握?

天象觀乎曆法,皇帝為天子,是萬道正統,當朝曆法仍沿用秦朝‘顓頊曆’,以十月為一歲之始,但漢歲之朝又分注三朝,指‘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用來區分秦曆正朔。

想到太史令曾上言近年來曆時與秦時天象有所不同,農人耕種時節混序不清...

漢帝劉徹坐在墊上,耳聽天幕評見,心下卻在思索,自己身為天子,當重新確認整歲正旦,待曆法完整,再由他頒布於天下,由此指導天下農耕,保田地豐收,使萬民浴天子恩德。

對於漢帝重法下令,身後的臣子皆是讚成,曆法乃國本,豈能外泄!

見侍臣領命,眾臣子又重將注意力放回天幕上:【堯舜等共主透過寬窄不一的天柱縫隙,觀察太陽和星空,掌握曆法,指導農耕,定祭祀時節。

古人認為,天象星鬥的指引,讓他們在大地回春時,躬身耕種,待天狼星閃爍時,於秋豐收,養活家人;

於是古人祭祀天地,認為天地滋養萬物,萬物應敬天地;又謝先祖,以血肉之軀開辟農田,建立屋舍,使後人有棲可息。

在祭祀當日,共主立於‘天下中心’虔誠祭祀,與天對話,共祈先祖,將人跟天跟神明先祖連接在一起,共同遵守對天的敬畏,及祭祀神靈先祖的文化信仰,以德行為紐帶,在各部族間建立一種相對平衡的秩序,形成了公天下的社會秩序。

這就是國家體係的源頭,具有文明性質的文化,我們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遵守,為了更好地生活,我們團結在一起組成聯盟,建立共同認同的世界秩序。

天下共主,須以身擔責,以德化天下,上古時期五帝共主,皆用自身德行而領萬國部族,弘揚大德,讓家族、百姓甚至萬邦諸侯都能和睦相處,不複戰爭,和平相處。】

明朝太史記激動得帽子都落了下來,顧不得撿取,望著天象大聲讚歎:“授時,明天道,便是堯最大的恩德啊!”

沒想到平生竟能見到聖帝所得,聽聞陛下欲建瞻星台,他要請奏陛下,以聖帝靈台為本,根據本朝天時,進行瞻星台設計修建,以定曆法!

於是洪武十八年,在朱元璋的命令下,南京修建了當時世界上最早、設備最完善的觀象台(這是真的!)

【中華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天下型國家,從最初的天下共主,到禹化部族建夏朝為國家,成為君主,再到後世曆代的皇帝,他們本質責任從來沒有變過。

維護四方秩序,安居天下!

夏承續上代時期的祭祀,再次進行演變發展,用青銅鼎、爵、玉親、玉戈等器作禮,將天地人連接在一起,得天地福澤,祈先祖庇佑,為後世政治正統的雛形。

祭祀天地,為皇者特權,是各王朝中重之又重的首要之事。】

聽得有些無聊朱樉撇了撇嘴:“祭祀天地不就是天子溝通天地,表示受天命,代天牧民嘛!洪荒初年爹不是將天祭祀於鐘山之陽,祀地在鐘山之陰嗎?這有啥好稀奇的?”

還以為天幕能投出什麼驚天動地大消息,誰知就是一些破銅爛鐵,老得掉渣的故事,有什麼好聽的?

“滾蛋”朱元璋大喝一聲,指著殿門破口大罵:“什麼都不知道的廢物,不想聽仙人語就給老子滾進屋去!℡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按明朝祭祀規定,天地祭祀為分開製,可近年來朱元璋總是琢磨,天地分祀,如父母相分,不合大明教民之義,一直想要改天地合祀,可朝臣以‘天者,至尊無對,關乎大禮萬世綱常,上應天理,下合人心!’來反對合祀,既然天幕都說祭祀天地...

朱元璋瞅了眼天幕,轉頭對大兒叮囑:“標兒,你記著,待天幕結束咱就叫群臣擬出天地合祀流程來。”

“是”朱標應承後繼續將目光注視著天幕:【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天地綿延近四千年,它將上古崇拜神靈的宗教性和敬先祖‘德’性合二為一,變成了屬於古時王朝的政治核心——‘天命’。

它是政治結構的重要柱體,能祭祀天地者,隻有天子,天子源自‘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天子受命於天,為天下法統】

後世是這般看待天命?

朱標抬手按了按眉頭,心底有些發愁,天子自周朝以為便成為君主的獨尊,代表中國君主權力來自上天,是君權神授的象征,有神秘意義才有權威性,臣民才會承認天子為天下王,是民父母。

天幕解釋得如此直白,對於朝廷並不是一件好事,況且天幕言語未免偏頗,他們對此心有不滿,也拿高高掛在上空的天幕高無可奈何。

對於天命之言,各代黔首並不清楚其代表意義,隻一邊乾活一邊如看天幕中的畫面,那樣豔麗生動的圖畫,是他們平生未見之物,看到天幕上的土柱子,老者驚歎:“原來聖天子便是如此辨曆法嗎?天子可真厲害”

身邊小輩蠢蠢欲動:“爹,要不俺們也建個曆法台?這土柱子俺們也會夯,花不了多少時日,出把力氣而已。”

“你沒聽見神仙說要量天下中心?你想害了家裡不成?”

“就是,等天子發布曆法就是,有力氣不如擔糞去田裡肥莊家!”

【‘天子’一詞由商朝信仰中衍生而來,記錄在甲骨文上,商人信神,將天地間最高的神稱為天帝,天帝無所不能,無所不知,商王是天帝親子,是天帝任命他統領萬民,每任商王死後都會化為臣子侍奉在天帝左右。

因此商王所有政務無論大小皆以甲骨卜問,通過火為橋梁,在燒後的甲殼上分辨天帝神諭,再將所問之事契刻於甲骨上,以示恭敬,這種文字,被我們稱呼為甲骨文。】

聽到甲骨文三字,將政務竹簡搬至殿前處理的秦始皇抬起頭:這就是能證明商朝存在的證據?

望著天幕上出現一塊塊規則不一的龜塊,辨認半晌也認不出上面符合其義,遂轉頭問一旁整理竹簡的李斯:“你可認其字?”

李斯遙望了眼天幕,他奉命統一文字,曾研究過七國文字根本,甚至連周時期銘文也曾研究過,但……這文字他真沒見過。

而明時一藥鋪裡,頭發花白的大夫對天眯眼看了半晌,突然急忙返身從藥櫃裡倒騰出一物:刻著字符的‘龍骨’藥,巍巍顫顫地拿到門外一對比,驚訝地睜大了眼,真的是神跡上所說的商朝甲骨文。

原本繼續述說的天幕突然一頓,歎了口氣,遺憾道:【當今的我們,追尋曆史不是為了過去,而是為了展望未來,知道我們從何而來,將去往何處。

甲骨文最早出現在藥店作為藥品出售,光緒年間王懿榮老先生反複進行推敲對比,確認是一種文字,可惜未能解其義。

現今發掘存世的甲骨中國有外,在戰時被其他國家搶去兩萬多片】

聽到被其他國家搶去,眾時空的皇帝臣子眉頭瞬間皺起,他們雖然對這些龜殼片不感興趣,可殷商好歹屬於中原朝代,一瓦一片即使爛在中原也不能被人搶去。

而劉徹再次注意‘戰時’兩字,對衛青道:“難道後世人懦弱,引得其他國家來攻?”

衛青想了想寬聲勸道:“想必戰時已過,否則怎麼會有考古六十幾載之說?”

六十多載,足夠一人一生時光,後世人能花費兩三代時間去追尋夏代痕跡,定是個強大的國家吧!

劉徹也明白衛青未儘之意,看向天幕的眼中堅沉一片:匈奴與大漢,不死不休,終要一日,朕定要揮兵北上,雪白登山之恥,複大漢數十萬死難軍民忠臣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