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武.貞觀精神正統繼承人.則天(1 / 1)

【在自古以來被命名為男性賽道的皇位爭奪賽中奪冠, 武皇的阻礙無疑巨大。

即使大唐是北周走來的,經曆百年的動蕩,吸納了少數民族豪放不羈的血脈, 擁有了開放的社會風氣

但這並不構成武皇登基的必要條件。

這僅僅是武皇登基的必要但不是充分條件。

一切都得靠她自己努力。】

仙幕這句話說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此人登基, 萬人矚目。

長孫皇後嘴唇緊抿, 心情沉重, 道:“需要打敗朝廷中肉眼可見的對手, 更需要突破內心的認知, 打敗肉眼看不見的規則。”

她需要藐視舊秩序, 建立新秩序。

她甚至不僅僅代表著她自己, 她會被認為是千年來,千萬女性的代表。

就如同她這個皇後一樣, 皇後之尊,天下之母, 唯有謹言慎行, 才能讓天下女子不被輕視。

這代表或許不是她們自己想代的, 但世間之人絕對會賦予她們這份代表。

李世民緊握長孫氏的手。

總覺得媳婦兒現在心情有點沉重。

牽手手。

【而萬眾矚目之下。

武曌這個皇帝能夠受到後世許多人的推崇, 可見她當得是合格的,甚至在很多人心中,某程度來說她還是優秀的。

就是那種即使有些人覺得《教材純屬胡說八道》《武周乃亂政》, 也不得不承認,在絕大多數人眼中武則天上承貞觀之治, 下啟開元盛世的曆史地位。

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芳流劍閣光被利州。 「1」

日月淩空,普照大地。

武皇之威,普照顯慶五年660年到神龍元年705年的華夏大地,激勵此後千年無數女性崛起。】

“掌權四十五年?”

李世民牽著長孫皇後的手驚歎, 道:“吾掌權都未三十年,此人就已掌權四十年了。”

一時間,他不知該說小兒子廢物還是說這周皇厲害。

李世民眼中出現感興趣的色彩。

一個能打破千年頑固認知的人,一個未知的新帝。

這人的意誌力得多堅強啊。

其他人的興致不遜於李世民。

他們很好奇這女子能走多遠。

這其中,在場的皇後、公主和不在場的宮妃、世家女、農家女們更是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

“光聽名頭就能激勵吾等,無法想象此人為帝若優異,得多激人。”

她們眼中異彩連連。

期待值拉滿。

四十多年的掌權生涯,這人做到了皇帝應該承擔的一切了嗎?

【掌權四十五年,實際上武皇登基為帝才十五年。

那為何說她掌權四十五年呢?因為唐高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登基後,獨自統治的時間隻有十一年。

之後,顯慶五年660年,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

整個大唐進入了660年-683年為期二十三年的二聖臨朝時期。

683年-690年的七年預備稱帝時期,690年-705年十五年的武周時期「1」。】

【那個在貞觀十一年初入皇宮就鋒芒畢露,說出獅子驄肥壯任性無人能馴,當逐步以鐵鞭擊之,鐵棍敲首,匕首割喉馴服的十四歲姑娘,在這個掌權時期表現得心狠手辣,但能治國「1」。】

關注到解決李家遺傳病風疾刻不容緩還不到兩秒,在場的諸人就不可避免的被仙幕展示出來的女娃子吸引到了。

“此事雖小,但能見之誌。”

“以小見大,此女今後行事心狠手辣但能決事。”

長孫無忌總結:“此人行事風格真不像李家人。”

是的,在場諸人一下子就能看明白。

李家皇帝行事,太上皇李淵和太宗李世民,包括第三任皇帝李治,性情中其實都帶著非常明顯的‘仁’。

雖不知真‘仁’假‘仁’,但表現出來的總歸是仁善之帝。

但這人的表現……

魏征:“倒是與秦皇漢武一樣心狠。”

這人執政的行事作風不知是不是也會延續這種風格。

如果真是這種執政風格的話,在場的官員們不由得打了一個激靈,脊背發涼。

秦皇的軍國統治,漢武的告緡酷吏,都不是好想與的。

【想贏皇帝爭奪戰,先贏皇後爭奪戰,那年被認為不可能立為皇後的小媽武則天登基後位,成為唐高宗李治的心尖尖。

被譽為成功男人身後,更優秀的女人,光環滿天飛的女人,武則天從不輸人。

皇帝生病,皇後頂上。

顯慶五年(660年)武則天開始接觸朝政。

武皇這個有魄力的皇後,從未喊苦喊累。

並且,在上了兩天班之後,她驚奇的發現,蒼天呐,她這班啊,竟然能比李治上的還好!】

在場臣子:“???”

一個在後宮蹉跎了十幾年的女子執政,能比皇帝培養多年的皇子好???

我們不信!

臣子們不信,但還處在荊州府的小武則天對此則深信不疑。

她眼中神采飛揚,腦中已經幻想出自己未來若能執掌天下為民請命的激動場景了。

“雖不知這女子是武家的哪一任女子,但觀仙幕之語,此人為皇也做得了明君。”

小武則天並非體會不出仙幕所講的武皇就是她。

她體會出來了,甚至覺得此女子就是她,畢竟在場的婢女隻能看到此女子名為周皇,隻有她能看到這女子真名為武則天。

但仙幕沒有肯定地說她就是武則天,她怎能隨意認領。

即使如此,也掩蓋不住她內心大大的期待。

她期待自己也能如武皇一般創下基業。

如果……

如果這人的文治武功也厲害的話,她甚至想同這人比肩,甚至超過她。

【班上的好,升職快,很快的,上元元年(674年)武皇就與李治並稱天皇天後。

直接在文治武功上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政治上為皇帝進諫文治十二事;掌權後由上至下推進農業生產,在農業為本的古代國策上玩出自己的花樣,以農業生產是否發展作為地方官吏重要考核標準,升獎田疇墾辟之人,罰為政苛濫之人,光修繕或新建的水利就有一百五十多處,甚至還延攬農學家,集百家經驗,編撰《兆人本業記》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經驗和生產技術。「1」

經濟上薄賦斂、息乾戈、省力役;

軍事上平定營州等內亂,還有吐蕃、突厥等也先後臣服,歸降武周。收龜茲、疏勒、於闐、碎葉等安西四鎮,安西直到唐玄宗時再無反複。「1」】

“…… 尚可。”

李世民矜持道。

他的那個坑爹三兒子應該也可以做到。

其他臣子看李世民這麼反應了,立刻附和道:“確實確實,隻是合格水平而已!”

雖然他們彆扭得想承認,此女子確實做到了一個皇帝應該做的一切。

不過……

“確實是尚可,無甚驚豔之處。”

“對呀,平平無奇,不足為奇,華夏曆史將近五百位皇帝,一半都能做到這些事情,所以周皇確實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但稱不上優秀。”

在場的臣子們惋惜,有種期待值被拉到天上,但卻不上不下之感。

“不對。”蕭瑀覺得不對,“也不是半數的皇帝都能夠做到。”

他道:“備受稱讚的文景二帝,中興宣帝所做的也差不多就是這樣了。並非尚可。”

蕭瑀覺得自己的同僚們真愛自欺欺人,直接掀開同僚們的鵪鶉布。

“實際上這些要是全部都能做到,‘明君’這個稱讚,也是當得起的。”

房玄齡申請加入掀鵪鶉布行列。

房玄齡:“許多君主可做不到讓吐蕃、突厥臣服歸降,所以這周皇,確實可撐得上治國之才名頭。”

就是他很不爽,吐蕃、突厥到周朝竟然再次叛變壯大,安西甚至一度流入外邦之手。

一群叛逆仔。

不過他也能理解,吐蕃在高宗時反叛,突厥趁李唐改朝換代之時獨立,再正常不過了。

被這麼一說,臣子們心中更不是滋味了,明君嗎?好像也可以,就是要承認這人是明君會有些勉強啊。

裴寂是真覺得這女皇也就這樣子:“如果此女皇隻有這點本事,頂多就是普通明君吧。”

【當然,武皇最令人交口稱讚的不是上面這些,畢竟上面這些很多皇帝都能夠做到。

武皇真正被人稱讚,並且令人敬佩的是:

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

她與太宗一樣敬重直言敢諫的臣民,如魏征那種人在的治下定能活得如魚得水。

廣開言路,隨時接納天下表疏。

面對臣子的進諫,武皇能采則采,不能采也無虞。

即使諫官們有時情緒激動,偶有言語冒犯,有容人之量的武皇也是加以寬容,免予追究。

不似李治這個皇帝在位期間無人敢諫,在武周一朝,直言敢諫在朝中蔚然成風,使下情得以上達。「1」】

仙幕展示出在武皇時期的一件事情,一個叫駱賓王的人寫了一則《討武曌檄》。

眾人凝眼看去,第一眼就皺緊眉頭了,因為上面的話皆非好話。

其中所講的偽臨朝,穢亂春宮的話他們自己代入一下就想生氣了。

更彆說什麼人神同嫉,天地不容的鬼話。

然後他們就見仙幕展示出來的武則天見了卻毫無怒氣,果然如仙幕一開始所言那般加以寬容,隻誇這人所寫之言有如貫珠,事昭理辨,甚至當著眾人的面惋惜這人有如此大才,卻流落不遇。

在場的臣子:“…… ”

???這熟悉的畫風是怎麼回事???

剛剛還覺得無甚驚豔的裴寂等老人一時間呆楞,這周皇若是能夠做到與貞觀一致,那還能說平平無奇嗎?

眾人的視線默默地看向李世民。

蕭瑀幽幽:“陛下,這難道就是您流落在外的正統繼承人。”

這行為熟悉到他們覺得這人就是另一個太宗,一比一複刻他們陛下的納諫之策。

李世民:“…… ”

好巧啊,諸位愛卿,吾也有這種感覺。

進諫可改革弊政、促進政治清明,明君手下定然多諫言,但他的親兒子一朝在抱怨‘無人進諫’,親兒媳一朝直言敢諫蔚然成風。

這是怎麼回事?

【“嘗與宰相議及刺史、縣令”,並遣“使者以六條察州縣”「1」

再接下來的執政生涯,她學起了聖君優秀模板李世民用實踐證明正確的治吏之策。

執法必嚴,嚴格考核州縣官吏。

違法必究,不論官位高低,貪官王枉法者一律嚴懲不貸。】

聽著這些話的臣子一陣頭暈目眩,隻覺得更加熟悉了。

這是透徹靈魂的熟悉感啊!

眾臣子:“不止納諫風格像陛下,就連治吏之策也像陛下!”

李世民嘴角上揚,隻覺得對這個之周皇又多滿意了一分。

他們這些先輩不怕後代學,就怕後代不學!這人善於學習並能實踐出來,實在優秀!

李世民在開心的同時有些可惜,可惜這人不是他李家的種啊,要不然衝這份學習能力,這繼承人,他滿意!

【甚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武皇陛下在治吏方面可不是一比一複製粘貼貞觀一朝的治吏之策,她有自己獨特的發明,還不止一項。

納諫方式有創新。

製最早的銅匭,這個集未來檢舉箱、報冤盒、意見盒為一體的東西,武皇陛下早早的就做出來了。

這個銅匭,謀求仕途者可投之、言朝政得失者可投之、有冤抑者可投之、言天象災變及軍機秘計者可投之。「1」

廣納賢才的進賢機製有所創新

舊的臣子不滿她武皇又如何,她自己尋找人才。

創殿試、武舉、自舉、試官、糊名等製選才,許內外九品以上官員和百姓向朝廷自薦才能,重賢愛能「1」。】

【“太後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禦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1」

作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有勇有謀,多智略,精於內政。

當政四十餘年的時代,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可以說是盛唐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吾錯了。”要不是將軍的尊嚴在,尉遲敬德可以當場表演一個滑跪。

李世民:“…… 朕也覺得錯了。”

方才是誰說此人與他李唐的君王不像的???是誰!!!

這人於內政上的所作所為 ,明顯才是他李世民的正統繼承人!

短短的幾句話,他看到了一個於踩在貞觀肩膀上的明日之星嫋嫋升起。

廣納賢能,整頓吏治,賞罰嚴明,賞其當賞,罰所當罰,廣開言路,明察善斷,有容人之量,有知人之明。

和高宗一朝的後期對比有點慘烈,這是什麼兒媳!這是天上掉下來的親閨女!

李世民惆悵,悲傷:怎麼就不是李家人呢。

魏征怕氣不死李世民,驚歎道:“周帝的許多政策,吾朝也有可借鑒之處!”

李世民:“…… ”嗚嗚嗚,是的。

造銅匭,殿試、武舉、自舉、試官、糊名等製,哪樣不是他們可以學習的?

魏征:“糊名防止營私舞弊還科舉以公正。殿試帝王親躬策士,天下學子真以天子為座師。周皇此舉可謂是完善了科舉之法。”

讓寒門子弟有更多機會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魏征好似看到許多寒門學習在科舉中冒頭。

長孫無忌思索了良久,讚同道:“臣思索良久,其中的‘試官’之法,也適用於吾朝!”

“召集全國搜羅人才,進可被動選舉,退可內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自舉。輔之殿試糊名,皇帝親自製舉、策問。”長孫無忌越想越覺得此女大才。

成績優異者,破格錄用,任以要職試官,試官,多好的一個東西啊。

“雖然存在範圍過廣,人數過多,不免有濫竽充數之輩渾水摸魚之險,但瑕不掩瑜,大體是絕佳之策,能尋找出許多才識之士與治國能臣。”

甚至其所創的武舉製也可借鑒。

仙幕上就列舉出周皇在其中所找到的治國能臣,像什麼狄仁傑、裴行儉,他們雖然並不知道這些人做了什麼,但也知道這人名能夠出現在史料中,定然也不是什麼無名小卒,定然也是治國能臣。

李世民肯定道:“此人確實可說是治國大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善用人之術。”

李世民看得更遠,這些事情不僅僅是仙幕表面說的那般。

門閥無需這些進賢途徑,所以周皇不惜爵位,以籠絡四方豪傑自為助。

通過各種途徑搜集起來的人才背後,所扶植起來的多是寒門和庶族地主官僚,是能夠與門閥打對台的勢力,是被她這個伯樂提拔起來的千裡馬,忠於她的千裡馬。

這人在打擊門閥。

這不是李世民瞎想,而是他在仙幕介紹這些史料的時候在這其中還看到了一些周朝的騷操作,

修訂《氏族誌》,詔‘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

雖然史料中記載的這點他也在進行,但終歸是還沒有完全做到。

不過並不妨礙李世民覺得這法子很好。

他都已經可以想象到一堆庶族官僚升士族,未來的門閥士族冠冕皂隸,混為一談。

到那時,舊門閥士族與新士族為利益相鬥,互相製衡,朝廷漁翁得利。

“果然是個聰明的孩子。”李世民暗想。

李世民想到這更痛苦了,想直接給自家嫡三子換腦子了。

不過他也知道這不可能,最可能的就是找到此女子,加以重用。

其實仙幕所介紹的周皇並不隻是所說的這些,還有更多的是直接放史料。

比如這中間就夾雜著周皇精史籍詩文,廣涉文史,說到她本身也是頗有詩才,精於書法的才女。

無奈他們現在隻想看關於對方在文治武功上的功績,對這些文化上的東西一點興趣都沒。

不過……

“此人廣修百家典籍,倒是值得借鑒。”李世民道。

李世民也是個喜愛修書的修書狂,但他喜愛的是修史。

但自從仙幕說道他們家有遺傳病後他突然對修諸子百家史有了非常大的興趣。

他看到這周皇修的所謂華夏第一部國家藥典《新修本草》,突然覺得修諸子百家文學突然也不賴,還有那個華夏第一部大百科全書《文館詞林》,不正適合幼兒學習?

“到時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教化百姓,不可不謂是一舉多得。”

【當然,武皇陛下的登基史也並非一帆風順。】

【因王皇後於蕭淑妃內鬥而‘有幸’拉入王皇後陣營入宮的‘小媽’,身份幾乎難以見光。

懷有身孕還要與另外三人相鬥。

拚搏到二品昭儀之位,獨木的她要作為三方陣營後宮妃嬪以及她們背後的勢力互相爭寵,讒毀。

一朝不慎,是比回感業寺當白發尼姑更可怕的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與天鬥,與地爭,與人相殘。

在王皇後和蕭淑妃鬥得難舍難分之時

傳言中武則天舍棄長女安定思公主之命換取王皇後被棄。

積蓄外朝政治力量,拉攏利益同盟李治陛下。

廢王立武,改立皇後。

一擊斃命。

直接就讓王皇後,蕭淑妃身後的關隴集團,以及圍觀但話多的長孫無忌、褚遂良這等的元老大臣傻眼狗帶。】

仙幕展示出一個小視頻。

視頻中標注王、蕭等關隴集團的小人氣急敗壞,頭頂大字:王皇後的後台可是我們,你膽敢改立皇後?我也不乾了!

另一個頭頂長孫無忌等元老大臣名頭的小人更是氣到滿臉通紅,頭上的大字一顫一顫的:小李過分了,太宗時期的小小五品才人竟敢拉上後位,王皇後必須留下,她在吾在,她走吾走!

視頻最後,大寫的《一言為定,雙喜臨門》作為結束語。

元老大臣和關隴集團集體下線。

眾人的視線唰的一下子看向長孫無忌和褚遂良。

長孫無忌蒙了,隻覺得今日起猛了眼瞎了。

他死了。

仙幕上清晰的顯示:顯慶四年659年,長孫無忌被誣謀反,唐高宗不與長孫無忌對質,便下詔抄沒長孫家家產,近支親屬流放為奴,削去長孫家中人的官職和封邑,流放黔州,其後長孫無忌直接就被奸佞小人逼到自縊而死,享年六十三。「1」

主要的不是他死了,他還是因為謀反而死!!!被逼自縊而死,而妻兒老小……

皆為奴婢。

其他人也處在驚訝當中。

房玄齡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但……長孫無忌的下場實在可怕!他道:“無忌,你…… 你未來竟然和這個女皇有如此多的淵源。”被誣謀反。

‘誣’之一字,很玄妙。

這人和周皇的緣分是虐緣,和唐高宗的緣確是狡兔死走狗烹之緣。

臣子們不怨周皇陛下,因為長孫無忌並不是周皇的人,甚至還是周皇的政敵。

他們隻是不解為何成年的李治為何會縱容周皇用此種荒唐的理由陷害長孫家。

長孫家可是他的外家,是鐵板釘釘的李治黨。

一時之間,在場的臣子無論大小,都有種飛鳥儘良弓藏之悲涼感。

曾經的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最終落得滿身謀反的臟汙,被逼自縊而死。

長孫無忌雙眼通紅。

他前面其實就算了下自己的生死年月,周皇為後時,自己應該正活著。

原先就好奇過自己應該不會允許此等女子為後,畢竟王皇後與他長孫家雖然沒有什麼利益關係,但自己的觀念定然無法忍受這種出生極差的皇後。

沒想到結局在這裡等著,他果然去世了。

因為諸多同僚都是病逝,他原以為自己也差不多,未曾想竟然死在一女子手中。

還死得如此淒慘,更連累到了家中老小。

長孫無忌面色複雜的看向長孫皇後懷中面色一片慘白的小李治,半響說不出話來。

他默默地對著李世民跪下,無聲委屈。

能說什麼,他不能說新皇做的不好,畢竟新皇想要掌權,打擊他長孫無忌,敲打門閥世家,順手打擊下他長孫家確實是一個非常明智加順手的活兒。

但……

這可是他長孫家千口人的性命啊!

此次下跪李世民可不敢受,連忙起身準備寬慰幾句。

大舅子可是自己留給小兒子的鐵杆班底,怎麼就給大舅子廢掉了!!就為了個女子值得嗎!

仙幕仿佛感受到了此時殿中的沉悶和尷尬,默默放起來一個小視頻,視頻中講的就是這件事情的全過程,以及相對應的史料。

看到史料,在場本還在為兔死狗烹而悲傷的臣子們差點把自己梗死。

他們無語地看向長孫無忌。

“長孫大人,你這是自己求死吧?”

“嫌棄自己活得太過滋潤你就直說,新皇登基都二十多歲的人了,你怎麼什麼都管?”

本心疼兄長的長孫皇後也氣笑了。

兄長不愧是兄長,前頭占滿了便宜才有後面的災難臨頭。

被一群人懟的長孫無忌:“…… ”

隻見上面的史料中完完全全展示出了李治登基之後長孫無忌的所作所為。

李世民駕崩以後李治順利即位是真,但沒掌權也是真,若問為何沒掌權,自是因為親舅舅長孫無忌霸權,在朝中隻手遮天。

太宗陛下去世之後長孫無忌可飄了。

不滿長孫無忌的朝臣被解決一波,不滿的長孫無忌的皇親國戚再解決一波。

二十一歲登基的李治就像幼主一樣權不出皇宮,二十歲的人,活得像是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幼主一樣沒有自主權,甚至就連太子人選也選不了。

長孫無忌渾身一震,耳邊再次回蕩起當年妹妹勸誡自己放權的話。

他直接不假跪了,“啪”地一聲來個五體投地跪。

“陛下!臣愧對陛下!”

長孫無忌哀嚎,淚流滿面。

什麼狡兔死走狗烹,未來的自己明顯是找死嘛!竟然敢把三省六部中不滿自己的人全部清洗了,如果不是準備自己登基,那等新皇能掙脫牢籠了,那一定會死啊!

起身到一半的李世民:…… 嗬。

原地半蹲,直接落座。

李世民原先還不懂為何李治要殺長孫無忌,畢竟長孫無忌應該是從頭到尾的李治黨才是,但是現在看明白了。

作為一個平等愛子的父親,作為一個負責人的帝王,李世民知道他有責任也有義務幫新皇度過權力交接最動蕩的前六年。

所以這些臣子,是他留給李治的。

但他也沒想到在他貞觀朝沉穩的大舅子在他死後那麼瘋狂啊!

廢王皇後是徹底掃清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關隴貴族勢力和霸權元老的開胃菜吧?

李世民欲言又止:“輔機…… ”

隨即無言,拍了拍老兄弟的肩膀,此刻無聲勝有聲。

長孫無忌羞愧難言,怎能忘記貞觀元年,自己以盈滿為誡,以閒職高薪退避宰執之位時的謹慎呢!

【危機不僅僅來自外朝,枕邊人也不是好相與的。

比如身邊的政治盟友偶爾心血來潮想要想露兩手廢掉武則天,試圖進行一番“我說話還好使嗎”的實驗。】

【不過還好在寫廢後詔書的過程中,武則天培養的眼線發揮作用。

不用廢太多力氣,緊急趕來的武則天一通苦情戲表演就解決了問題,李治感動又恐後怨恚,一句:“上官儀教我!”

“廢後”的事情作罷,危機解除。】

【於是這場李治腦中出手意欲廢武則天為庶人,上官儀興致衝衝附和“皇後專橫,海內失望,應廢黜以順人心。”的鬨劇,以上官儀背鍋,被以勾結廢太子李忠,圖謀叛逆的罪名坑掉了全家作為結尾。形成了一個經典的賣隊友閉環。「1」】

正好就在殿中的上官儀面色鐵青。

他累遷至秘書郎,專門起草詔諭,沒想到起草還起成了謀逆大罪,這罪還讓他全家處斬!

一個隻有他受傷的世界

上官儀恍惚,無法想象家人全都被害的場景。

上官儀的表現眾臣子看在眼中,他們知道,真正的心寒從不大哭大鬨。

他們看到一個軟弱的帝王,朝令夕改也就罷了,還甩鍋臣子,害了臣子一家子,無法撐事兒。

視頻版的衝擊甚至比文字版的衝擊更加強大。

李世民看仙幕展示出來的兒子操作看得目瞪口呆。

這件事情可比長孫無忌被殺嚴重多了!嚴重點可是會讓皇帝失人心!

他現在算是知道了。

為什麼出現過他這種亙古罕有的雄主,還有被仙幕無限誇讚的第一治世,李唐王朝還能在嫡三子死後第七年就立刻完成廢帝到登基的一係列過程。

改國號,改皇姓,建新家族七廟。

神奇的三世之後幾乎亡國。

臣子們好似死了一樣,沒有文死諫,武死戰,李家人像樣的擁護者一個也沒看到。

如果皇帝是這種皇帝,那就不奇怪了。

一個善權術而無人格魅力的皇帝。

李世民握住長孫皇後的手,看著李治,一切儘在不言中。

李治現如今也不敢在長孫皇後懷中當鵪鶉了。

和兄長一起站得比誰都直。

“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帝王可善用權術,但須知,唯有視臣如手足的人傑才能吸引臣子臣服。”

良久,李世民還是說出了這句話。

長孫皇後壓下自己的失望,沉聲道:“皇帝擅權術與臣子們玩心眼,終歸隻能歸於末流,不能與臣子同心協力,共創偉業。”

她這個兒子光看永徽的文治武功確實不失為明君,但還是優柔寡斷,少了擔當。

所有的輕鬆背後實際上都標注了代價,為人主想要逃脫責任,哪還能有與賢才共舞的機會,賢才隻會能躲多遠躲多遠。

勇敢背鍋,好處大頭口頭上先分給手下之人的人主才能獲取臣子們發自內心的信服。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雙手握在一起,兩人對視,隻覺得頭疼,三個嫡子怎麼各有各的缺點。

李治不知所措,諾諾不敢言。

李世民看他這樣子就生氣,受不住地指著長孫無忌他們道:“賢才皆非蠢類,如玄齡、敬德、克明、輔機、玄成等賢才皆是人精,玩起心眼一個個比朕多,你若想與如此賢才共創偉業,唯有真心相托才能換取真心,仙幕所言之行無異於自掘墳墓,你可知?”

李治著急忙慌地點頭,一大波危機感直接向他砸來,他直接小跑下去上官儀身邊賠罪。

小小的人兒明明現在沒有犯任何錯誤,卻還要為未來的行為背責,本來委屈的上官儀話都不敢多說什麼了,兩人互相說著賠罪話。

就是小李治在與上官儀推讓著還抽空悄咪咪地望向被來父親點名的房玄齡等人。

父親就這麼點出這些臣子的目的,他們不介意嗎?

被李世民點名的房玄齡、尉遲敬德、長孫無忌和魏征等人對看過來的李治露出一個核善的微笑,一點都沒有追隨李世民的原因被李世民看出來,甚至點出來的危機感。

畢竟他們親愛的陛下說的都對不是嗎?

尉遲敬德躍躍欲試,看小李治還算懂事,還有可拯救的餘地,終於忍不住對小李治說道:“殿下,陛下說的沒錯!”

小李治看向尉遲敬德的雙目中閃耀著求知若渴的光芒。

房玄齡讚同,回憶:“當年陛下還是秦王,對是否政變猶豫不決,置自己與微臣們的安危於不顧,當時臣與克明(杜如誨)可是連陛下召見都不敢奉。”

尉遲敬德回憶起往昔,惆悵:“臣當年甚至直接與陛下說準備逃身荒野草澤。”

什麼侍奉秦王,愛誰誰去!

長孫無忌:“…… ”

有點不喜歡這個小外甥,但……

未來之事就少計較點吧。

長孫無忌幽幽:“當年吾也如此說。”

李治的小腦袋一下子沒反應過來。

但片刻,熟讀史書的他一下子就想到了關於貞觀政變的記載中確實寫了他舅舅曾經的話。

長孫無忌也不藏私,直接說了:“當年敬德等人之言秦王殿下棄之不理,無忌便與殿下說吾也會相隨而去,不能複事大王矣。”

君視臣命如草芥,臣視君如枯枝爛葉,無外乎如此。

李世民:“…… ”

雖然知道很丟臉,但李世民不得不對李治點頭:“當年禍機垂發,但朕猶豫不決,晏然不以為憂,輔佐之臣立刻散去。”

“不假。”

那是一段,現在想起來也想哭的歲月。

母逝父嫌,兄弟相殘,臣子背離。

還好,有個長孫氏常伴左右,而當他做出正確的抉擇後,臣子們也不顧危險,追隨於他。

聽到老父親也曾有這種不光榮的時刻,小李治終於扛不住哭了出聲,嗷嗷地衝過去抱著李世民就是一個痛哭流涕:“父皇,兒臣知錯了!兒臣當改!”

本來隻是過來湊熱鬨的他最後竟被批的最厲害!李治委屈,李治準備多改改。

李世民哭笑不得,撫著幼子的後背,也知道這孩子的委屈。

“此乃未來之事,誰也不知是否真實發生,誰也不知未來到底如何,治兒沒錯。”

李治更委屈了,但是他還是被批了!

不過小李治卻知道父皇的這話水分很大,因為就連童稚都知道仙幕講的都是他們能夠合理推衍出來的東西,這些就是未來。

李世民摸著小兒子的頭。

“亡羊補牢尤未晚。”

聲音很小,像是對自己說,也像是對小兒說。

仁孝之主,並非賢明之主,君主弱勢,臣子強勢,才隻能賣弄權術。

這三個孩子的性子,還能補,還能補。

【當然,很多時候枕邊人解決了,臣子們的問題又會來。

比如上元二年李治風眩症愈加嚴重,欲禪位給武皇讓她攝政,卻因宰相不允而停議。

武皇得知後便召集大批文人學士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割宰相的權力。

形成一大波獨屬於她的北門學士勢力。 】

【武則天,古來君主皆未有如唐武後之忍者也,武皇乃真千古未有之忍人。

武則天絕不是一個善茬,能人,能忍,心又狠。】

“她要是善茬,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她要是善茬,從太宗逝世後,就已香消玉殞感業寺了。”

這是所有人的唯一的想法。

從前面這樣聽下來,他們隻覺得這人真的擁有一流的權謀與文治。

李世民:“從鋒芒畢露,說出獅子驄肥壯任性無人能馴,當逐步以鐵鞭擊之,鐵棍敲首,匕首割喉馴服時,就當知曉這人就不是什麼好惹之人「1」。”

思想之無畏、智謀之敏俐、心性之頑強、膽識之過人、手段之狠辣,不用細究,也知非凡。

長孫皇後現在無比欣賞這個女子。

長孫皇後:“以一婦人君臨天下二十餘年,而直自帝自王,其智過人。還知人善任,權不下移,堪稱女中英主。”

英才遠略,鴻業大勳。雷霆其武,日月其文。

長孫皇後心中激蕩。

很想……

如果她生活在周皇的時代,就可以欣賞這人的風采了。

【我們無從知曉十四歲入太宗宮中的武皇陛下,為何蟄伏十二年的五品才人之位無所寸進,畢竟這是曆史沒有記載的部分。

但我們能知曉,當她從感業寺出來那一刻開始,她在曆史上出現的形象就是一個會忍的能人。

一個把個人權位放在第一位考慮的強人。

我們所熟知的那些對她攫取最高權位稍有妨礙的人,一概以無差彆的狠辣手段處理。

嗯是的,武皇很狠。

狠起來連親生兒子、女兒、兒媳、女婿、孫子孫女的性命都能置之於不顧。

更彆提被冤殺的李唐宗室、朝廷大臣,在她看來簡直不值一提了。】

在場的眾人:“??”他們眉頭緊鎖,直視仙幕上那些話。

“此人竟然如此心狠???”

他們還以為這人某種程度上算是有‘仁’,沒想到是把親生兒子、女兒、兒媳、女婿、孫子孫女都滅了一遍!

比他們陛下還狠!

不愧是被仙幕評為把個人權利放在第一位的人。

李世民倒是接受良好,雖不忍心自己沒見著影子的孫兒、曾孫可能遭受不測,但同為帝王…… 能理解。

在這個時代,亡國昏君也罷,千古明君也罷,誰手中沒有幾滴親緣的心頭血。

伴隨權力鬥爭的,曆來都是腥風血雨。

胡亥的自斷宗室斷子絕孫,漢武帝的自絕三代,還有他……

親如手足的同胞兄弟不也血刃了嗎?

在皇帝競爭上崗的這條賽道上,不擇手段才能上位的狠辣之輩比比皆是,端看有沒有能留而已。

這人在男尊女卑之地以女子之身成長成臨朝稱帝的唯一女皇帝,難。

用小人奪權,用君子治國,並且還能做到最後的‘收天下民心’,創下不遜於華夏曆史大半皇帝的功績,更難。

此中艱辛,不足為外人道也。

狠點,又如何?

非凡人成就非凡事,用非常手段,打破正常運行的男權社會舊秩序,建立新秩序。

狠點,不如何。

複雜的人性,即使是他,也無法做成完美無缺的皇帝。

大部分人的受益,總會有些無辜之被犧牲。

此刻,李世民很淡定,並且能感同身受。

【不過從唯物主義史觀出發看待武則天,大多數人都得肯定她對客觀曆史的推動作用。

但在很多人看來武則天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聽了滿腦袋周皇多厲害的眾人腦子還沒從周皇的優秀當中脫離出來,聽到仙幕這話人都還懵懵的。

“文治如此優秀,武功還是合格的帝王還有不足之處?”

不需要特彆強調,他們心目中這個人就是帝王。

他們把仙幕之前的話囫圇再想一遍。

李世民:“難道這人的毛病就是心太狠?”

其他人覺得很有可能,他們一開始不就說了,這人和李家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是表現得少了一絲‘仁’。

不過在後續的觀察當中,好像也不是,文治吏治能成功的帝王,少不了仁。

所以缺點是太狠?還是實際上有賢臣阻止周皇登基,然後一下子就被砍了?

【普通人看待事物的目光,會著眼於用普通人的情感角度去看,即使這人是曆史人物。

所以在很多普通人看來,他們認為武皇作為妃嬪、妻子、母親、祖母,無疑是不合格的。

狐媚之輩、不貞、不忠、不孝、不仁、□□、殘暴且疑神疑鬼。

洎乎晚節,穢亂春宮,狐媚偏能惑主。殺姊屠兄,弑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1」

武則天身為太後當守貞潔,晚年耽於享樂,養起面首,種種穢行,不可勝言。

牝雞司晨,不如在家相夫教子。

這些是他們貼在武皇身上的標簽。】

本以為這些人會說出什麼高大上話的李世民:“…… ”

本以為缺點會是什麼文治武功不合格的臣子:“…… ”

本來對周皇就有億點點好感長孫皇後:“……”

哪個傻缺說了這種話???

長孫皇後冷臉,終於發聲道:“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周皇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怎就深怪?”

都做了皇帝了還要求貞潔?她們唐朝寡婦都可以再嫁更何況是太……

呃,太後貌似不行,不過皇帝可以!她肯定!

李世民驚詫地看向長孫皇後,他家媳婦兒竟然生氣了???

活久見。

長孫皇後橫了李世民一眼,她自然會生氣,為這女子千幸萬苦成就帝業,但後世的之人隻看到她牝雞司晨,當守貞潔。

不見周皇才智膽識治國大能,儘關心這無關緊要的貞順節義。

長孫皇後從不認為女子就應該完全遵從三從四德中的婦道,在她看來,女子若有才智膽識治國大能,怎能困於一地?

長孫皇後:“嗬。”

李世民自然支持媳婦兒的想法,畢竟這也是他的想法,一時間,李世民隻覺得天涼了,女官可以立起來了。

嗯,他絕對不承認是覺得三個嫡子好像有點蠢,想看看嫡女是否為可造之材。

反正隻要是與皇後生養的崽就都有機會!

【他們認為武則天乃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

【三流的軍事。

國家頻歲出師,所費滋廣,百姓虛弊。費用入不敷出,有損無益,怨曠亦多。

西戍疏勒等四鎮,極為凋弊,百姓生活水深火熱。】

【武則天登基後時時緊繃,女皇登基乃首例,異姓女皇登基更是難以想象,更彆說她是以權謀為根基登基的異姓女皇。

所以武則天的權力危機感極其重。

她對內得防備李唐宗室和舊朝故臣的複仇,對外,突厥和吐蕃趁著李唐權利交接,再次騷操作頻頻。外邦的兔崽子們也不消停。】

【那時,均田製逐漸瓦解,府兵製逐漸消亡。內憂糟心,權力鬥爭火熱,程務挺、王方翼等能征慣戰的宿將名帥接連遭遇不測。

對外戰爭是什麼?對外戰爭直接癱瘓,頻頻失利。

安北、安西全部被棄。】

武將們第一時間手癢。

程咬金咬牙,隻覺得突厥與吐蕃真是養不熟的白眼狼,道:“貞觀元年陛下權利交替之時也是突厥寇邊,欲趁中原權利交替之時分一杯羹。”

最討厭的是,還真被他占到便宜了。

武將們自然都想到了這個,並且對武周前期發生的這些事情表示理解。

就是理解還是擋不住惋惜。

“可惜了當年幸苦打下的安北和安西。”

“當年基建不絕,在此投入的金銀也是極多。

“最可憐的當屬當地百姓,環境凋弊,生活水深火熱,還得忍受外邦侵襲。”

雖理解這是權利交替時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但還是恨不得穿進裡頭的周朝替她打戰。

【萬歲通元年,契丹寇陷冀州,攻陷營州;唐軍誤中吐蕃伏兵,全軍覆沒;聖曆初,突厥率眾入寇媯、檀等州,攻陷定州,攻陷趙州,掠趙、定兩州男女萬餘人,所至殘害,殺刺史官員,焚燒百姓廬舍,不可勝紀。「1」

武攸宜、王孝傑等人在這幾年的討伐可謂是無任何成績,均大敗而歸。

邊境戰況告急,危機四伏,太宗高宗時期所擁有的對外碾壓式打擊不再。】

仙幕短短的幾句話,在場的臣子們就看懂了整個周朝的軍事水平——軍事向內收縮,對外戰爭失利較多。

“難怪創武舉。”武將們的眉頭皺得死緊。

尉遲敬德看得也是心急:“這些將領和吃乾飯的一樣,沒一個能打的。”

房玄齡上前就是一個敲頭,“怎能如此說,不知全貌不作評價,怎能把禍全部放在將領頭上。”

糧草如何,兵力如何皆未知曉,說這些徒增煩惱。

尉遲敬德所言可不僅僅是他一人的想法,而是多數武將們的想法。

看著就很氣人!

【不過,作為一位有抱負有能力的皇帝,武則天可不是坐以待斃的人,在稱帝數年建立絕對權威,掌握絕對權力之後,那些曾經欺辱過她的外邦人,有一個算一個,全部不會放過。

積極收複失地進行時。】

仙幕這話就像是速效救心丸一樣給予在場的臣子們一劑強心。

不顧皇帝就在身邊,直接喊著讓他們打起來了。

李世民自然不會介懷,因為他也想喊。

他祖宗的,安西、安北丟失也就算了,突厥和契丹這兩個狗玩意兒竟然寇陷冀、營、媯、檀、定、趙六洲,更彆提仙幕沒有提到的其他洲縣了。

有誌氣,乾翻它!

【686年丟安西四鎮,692年武威軍總管王孝傑等率軍擊破吐蕃,收複安西四鎮,結束了唐蕃在西域反複爭奪的局面;694年唐軍攻破連年侵犯唐朝邊境的突厥,破吐蕃勃論讚刃三萬餘人;695年王孝傑出兵攻打後突厥十月,其中的默啜遣使歸降武周;696年用郭元振離間計,使吐蕃君臣互相猜忌,其中讚婆舉部來降 ;700年唐軍攻破突厥十六座城池,唐軍六戰皆捷;701年吐蕃與後突厥聯合進犯涼州,郭元振調集秦中大將五萬人,號稱二十萬,吐蕃不戰而降,屈膝請和,獻馬、黃金、牛羊不可勝數。「1」

從高宗時期到武周執政前期丟失的大唐疆域已收複大部分,讓那個高宗時就堵塞的絲綢之路暢通無阻。

從此藩鎮肅清。

大唐恢複國力,蓄勢待發。】

此刻,掌聲雷動。

“就得這樣子!”

“大唐的皇帝就應該有大唐皇帝的霸氣!”

這一刻,沒人不覺得周皇是外人。

這一刻他們為這個大唐有這個周皇而驕傲。

隻要能夠乾過外邦,給予百姓們安居樂業,都是好皇帝!

“雖然軍事沒有陛下強大,但丟失土地非她意,乃前期對外擴張過速必然帶來的水土不服。乃中原王朝權利交替外邦的野心不死,乃異姓女皇登基的權利不穩。不過咱喜歡她後期收複國土之姿態!”

程咬金嫌棄地看了一眼對方,“這怎能和陛下相比較,咱們陛下的武功可是千古難尋,此人的軍事水平放在曆史已經算是很好。”

他們的陛下,可是仙幕蓋章認定的傑克蘇、六邊形戰士,怎能相比較!這不是欺負人嘛!

想了一下,程咬金修改,“算是非常不錯,給這些皇帝軍事成就排名能排行前列了!”

李世民笑得開懷,雖然此人不是他李家的後代,也不是掛著唐君的名號,但他也如同臣子們一樣為此人感到驕傲開心。

“勝敗乃兵家常事,周朝前期丟失部分本就是邊境爭議之地,中原文明核心地界從未被威脅,已是極好。後期後來居上,能收複周邊不羈外邦,可見其軍事才能不下於曆朝賢能之君。”

一時之間,在場的大多數君臣眼中喜愛值爆棚,都是對這個周皇的欣賞。

在荊州府的小武則天更是激動得直接在榻上打滾,實在是太厲害了,太厲害了!

前面的吏治讓她心生絕對好感,但後面的軍事收複國土部分實在是太激動人心了。

就喜歡看這種打擊外邦,收複國土的部分!

等小女孩平靜下來,她眼眶竟然有點兒微紅。

她理解這人的不容易。

作為千古唯一的女皇帝,前期自然無法全力對外征服。

武姓入主李唐,形同篡位。

前期她得把精力放在提穩定異姓女皇上位的正統性,維護武周政權的穩定性上面。

還有那些複雜的世家大族。

小武則天異彩連連,小聲呢喃:“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你長成了我意料之外的大人。

“你比我想象中的優秀。”

石破驚天,你長成了千古以來的標杆性人物。

小武則天她知曉未來的路可能會走得比已知的未來更難,但她不懼。

因為她要比已知的她更強大!

【那…… 武則天的一切真就那麼完美嗎?】

【其實吧,武則天一直以來被詬病的最為強烈的並不是她的私德,也不是她的軍事實力,而是吏治。】

開懷的諸人現在表演一個呆滯定型。

“??仙幕方才不是已經介紹過吏治了,那吏治水平甚至可以和我們貞觀一朝比肩了,怎就被詬病了???”

李世民連帶著臣子們百思不得其解。

而此刻荊州開懷的小武則天臉唰的一下子就白了。

小家夥緊張地拽緊懷中的枕頭。

有種不好的預感。

很強烈。

【是的,吏治,前面我們可以看出,武則天的吏治水平是預備預與李世民比肩的,甚至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創新出很多新型人才招商方式的。

那為何武則天的吏治才是被千年來詬病得最為嚴重的呢?】

此刻,殿中的每一個人呼吸急促,想破腦子也想不出為什麼原先表現得那麼美好的吏治還會有被詬病的地方。

是仙幕的標準太高?還是……

這其中有他們不知道的情況。

李世民緊張得手指蜷縮,他重視吏治,自然知曉吏治的重要性。

吏治不佳則國不寧,百姓生活崩潰。

他原以為這人的治下除了軍事一片祥和安樂……

【因為……

武則天奉行酷吏政治。】

【整頓吏治、嚴懲貪汙是好事;設置銅匭,鼓勵群臣上書言事是好事;廣開言路,下情上達的好事。

但……

濫用酷吏,冤殺者眾多。

就不是好事。】

【酷吏政治,是為唯一一個武則天被抨擊,但是武則天迷們難以說出反駁理由的抨擊點。】

“酷吏?”眾人心中一跳,多麼熟悉的名字啊,熟悉到沒有一個臣子敢相信,這玩意兒竟然會出現在他們唐朝。

“這不是就是漢武帝後期使用的玩意兒嗎???”

有記性好的人反應過來了。

他們想起了漢武帝一朝備受後世嫌棄的酷吏政治。

人人皆如驚弓之鳥,人人命如草芥。

那是由上至下的官、民不聊生。

“不會吧不會吧!!”

在場的許多臣子一時之間如同火燒屁股一樣緊張。

“難道她也想漢武帝一樣提拔酷吏以壓權臣和反臣???”

眾人雙目圓瞪,力求不放過仙幕上的一字一句。

李世民突然想到仙幕前面說的被殺的李唐宗室。

如果隻是普通的吏治環境,李唐宗室絕對不會被殘害,但若是酷吏政治……

李世民呼吸緊促,身為另類‘前朝’,李家宗室……

危矣。

【以告密製開始:凡屬告密之人,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潑皮無賴、農夫樵人,告密者國家供給驛站車馬和五品高官的餐飲費,武皇皆親自接見,臣下不得私自審訊。「1」

武皇很大氣,所告之事若屬實則破格升官,若妄言妄也不問責

彆具一格的納諫方式,和漢武帝的告緡製度效果有得一拚。

於是此舉一出轟動全國,四方告密者蜂起。

告密製所衍生出來的酷吏政治能夠最大程度的排除異己,打擊舊門閥士族,徹底打破李世民也無法脫困的關隴貴族壟斷的百餘年朝政。

當然,最重要的是能夠打擊不讚同異姓女皇登基的朝臣。

酷吏政治,穩定了這個千古唯一一例的異姓女皇登基的統治。】

【但最為可怕的就是這些酷吏。

無本買賣最吸引的不是賢才,而是心懷鬼胎的小人。

生性殘忍的周興、朱南山、來俊臣等20位小人蜂擁入京,接連告密,掌管製獄,成為武周一朝最為殘暴的酷吏。】

【曆史評價這段曆史:漢之武帝,唐之武後,不可謂不明。而巫蠱之禍,羅織之獄,天下塗炭,後妃公卿,交臂就戮,後世聞二武之名,則憎惡之。「1」】

【武皇統治的十幾年時間,酷吏和他們培養出來的徒子徒孫散布於大唐各地,他們用鼠目覬覦著大唐角角落落上的人與事物,對大唐進行著360度無死角的恐怖統治。

無論百姓有罪或無罪,無論宰相和臣子才能是否突出,無論將軍知不知名,是否為國家不可動搖之軍神。

還有李淵與李世民合起來的三四十多個兒女,以及皇子皇女身後的百子千孫。

數以千萬計的大唐子民陷入地獄。】

【羅織之獄,天下塗炭。

那是一個就連後妃公卿交臂就戮的時代。

那是一個人命不如草芥的時代。

一個陷入恐怖統治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