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武皇上線(精修版)(1 / 1)

【唐高宗李治這個人, 投胎技術好,運氣好。

好到聞者嘴角落淚,聽者嫉妒傷心。

好到嫡長兄正統太子李承乾犯蠢謀反, 好到嫡二兄魏王李泰傻不愣登侮辱李世民智商。

好到他從頭到尾不曾沾到一滴血就以孝出強大直接取勝於天下, 成為奪嫡廝殺中的最大受益者。

他所擁有的李唐好到漢武帝得之能窮兵黷武成盛世, 好到漢文帝不用再龜縮休養生息就直接能打得匈奴落花流水

所以關於他運氣好這點, 他沒有任何爭議。】

關於這點, 確實沒人有異議。

就連李承乾和魏王的視線都滿含深意和些許嫉妒。

他們的這個弟弟, 確實運氣好到讓人羨慕。

尤其是知曉貞觀在曆史上的份量之後。

早已變成嫉妒了

【但就是這麼一個運氣好到成為強勢上升期李唐統治者的皇帝。

卻把強勢上升期的大唐弄得直接亡國了。

淺顯了解這段曆史的人應該都很難評。

深入了解這段曆史的人, 就會嫌棄。】

隻知道外果不知內因的李世民:好巧, 他先前一聽這個淺顯的果就覺得很難評。

李世民:“好一個天下仁孝典範。好一個性情溫和寬厚。”他歎氣,不知深入的內因得多氣人。

其他臣子沉默, 但眼酸想落淚。

不怕不知道,就怕對事情一知半解自己腦補。

換朝代, 總伴隨著哀嚎流血。

他們現在已經腦補出後宮爭寵, 皇帝無子, 李代桃僵, 玄武門之變,長安血流成河等等一係列騷操作了。

李世民沉默地看向還不足十歲的小李治,想說什麼, 最後卻什麼都沒說。

“大唐竟能三代而亡……”他還是無法想象這個事實到底是什麼樣子。

難道他這一支都死絕了嗎?要不然怎麼輪到一個外姓皇後當皇帝。

統一王朝有短暫性改朝換代的,唯一一個就是王莽政變。

漢朝改朝換代前還統一過快兩百年, 但建唐不過三代就改國換姓, 這是什麼人間疾苦???

其他臣子的痛苦不比李世民少,作為開國元勳,他們與李家聯係密切,該國換代他們會如何?

有些人甚至掰動手指頭, 按照仙幕所換算的年齡,他們許多人在唐高宗時期應該活了挺久,怎會容許一個皇後登基。

奇哉怪哉。

他們想破腦袋也想不出這個結果啊!摔!

長孫無極和尉遲敬德等人掩藏不住眼底的驚歎:“一個女子,一個異性女子,一個皇後,一個異性皇後。打敗高宗,打敗高宗一眾子女以及子女背後勢力,收服了文武百官,打破世俗倫理,登基為帝。”

“這女子何德何能登基啊。”

眾人齊齊發出感歎。

“這到底是什麼人?”

這是奇人?神人?

備受眾人矚目的小李治,眼中掩蓋不住的小惶恐。

繼太子哥哥和魏王哥哥未來有不好的事情之外,他好像也有事情了。

小李治再怎麼年幼也是皇家出來的,他…… 確實聽懂了仙幕的話中意思。

李治鬆開牽著李承乾的手,默默哽咽,埋進長孫氏的懷中:“母後…… ”

小娃娃語中的哭腔一點都沒有掩蓋,他現在才懂兩位兄長方才的委屈,隻覺得天降一口大鍋向他砸來,壓得人想淚奔。

長孫氏歎氣,她也無奈,長子犯昏,次子犯蠢,期盼著幼子能好些,未曾想幼子直接滅國。

她……

長孫氏撫摸著幼子的腦袋,柔聲道:“天降神音,給予治兒極往知來契機,治兒可珍惜此契機,彌補未來之缺,至於原定未來所發生之事…… ”

比起期期艾艾,最好的做法就是及時止損,彌補未來。

李治何嘗不懂母後的意思,但……

真委屈啊。

“治兒未來真像仙幕所說那般不堪嗎?”他私底下也曾偷偷想過未來若是能登基為帝會如何做,雖然隻是妄想但在他的想象中自己應當是同父皇一樣的賢君,怎現在就突然變成昏庸帝王?

李治:“……”哇的一下子哭出來!

雖然仙幕還沒有開始批評,但他好像已經感受到那種慘不忍睹的感覺了。

“若要橫向比較,名義上的唐三世李治,實際上的唐二世李治比之秦二世胡亥,隋二世煬帝強,但比之文景二帝,那就是拍馬不及。”

其他界面,許久沒有出聲的朱元璋等人靜立。

“連我們太子都比不上。”徐達等人對朱標這個太子那真是滿意得很,隻覺得沒人可以比得上太子,這個李治在史書上所記載的所作所為,實在不是什麼賢能之君,至少比不上他自封的‘聖君’名頭。

朱元璋毫不矜持地笑了。

他的太子自然是最好的。

不過……

“不過做太宗的繼任者確實幸運。”朱元璋不得不說他自己也羨慕,“自古以來有大作為的皇帝譬如秦始皇漢武帝,皆易好大喜功,大興土木,窮兵黷武,民不聊生,財政匱乏,導致繼任者隻接手國力漂浮的虛架子。”

“如漢文帝與漢景帝,宋仁宗,確實是賢明之君,善撫民,愛民力,但一昧服軟,外敵環伺。”

“唐太宗的貞觀嘛…… ”

朱元璋饞了。

那是什麼搭配啊,超強的個人文治武功,君臣相輔相成,文治養國的同時武德充沛。

貞觀君臣,內外皆宜。

李治是真幸運啊,可以說是千百年來最幸運的繼任皇帝了。

不過,想到就這樣子李唐也能夠被李治搞到改朝換代……

朱元璋很認同仙幕的話,李治,確實有點兒問題。

【難評的原因與李治背後那個舉世聞名的成功女人有關。

對,就是那個在傳說中比李治更優秀百倍,光環滿天飛的女人。】

李世民等人,更好奇了。

“治兒雖非完美,但觀前期所為也算是明君,這個女子,難道是能與鄧太後相媲美的賢後?”

眾人暗中猜測,一個女子,比在任的皇上還優秀,不知得優秀成什麼樣子。

【關係很大又不是很大,很大是因為高宗時期真可謂是先強後拉,之後一路下拉,拉到整天被黑。

私人私德和政績得失滿滿的黑鍋,總得有一個人背黑鍋,所以往往是武皇陛下與唐高宗換著背這黑鍋。】

【不大是因為,有些人認為這些鍋李治自己一個人背也是可以的,畢竟他是源頭。】

【畢竟,他的所作所為,有時候挺讓人嫌棄的。】

重頭戲來臨,在場的人皆嚴陣以待,準備迎接來自未來的認知刷新。

一個被他們所有人評價為溫和寬厚的皇子,一個以仁孝登基的太子,過分還能過分到哪裡去?

【高宗即位之初,承貞觀餘蔭,遵太宗成規,武將多材,文官多賢,獲降附突厥之效力,所以前半葉開疆辟地,有永徽之政可比美貞觀,甚至能過於太宗。「1」

時也勢也,非高宗之力量所致。】

【唐朝對外威力,以高宗時為極盛,然其衰機亦肇於是時。「1」】

【所以到了高宗後半程。

一眾貞觀遺臣老的老,死的死,貶的貶,廢的廢,考驗唐高宗真正能力的時候到了。】

【有人說高宗性本庸弱之君,失之於柔懦。

說他乃無權之君,才多行禦人之術。

說他乃色迷心竅之君,被亂花漸欲迷了眼。

為色所迷,昏庸已甚,貶勳舊,斥忠良。

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儘,其賢士大夫死者十八九。「1」

甚至批評到唐太宗。

太宗昧於知子,廢立之際,不能自決,問之長孫,卒用仁弱昏童,終毒流天下,貽禍邦家。「1」

太宗明明立李治太子後已知曉高宗過於仁弱,為何還要立高宗為儲君?】

李世民呐呐不言。

這…… 是他和觀音婢最後一個得用的孩子了,不用他用誰?

李世民眼底是藏不住的苦澀。

唯有仁孝幼子登基,不羈的嫡長子和謀嫡的嫡次子才有活命的機會……

治兒的皇後登基啊,萬一,萬一治兒也沒有想到呢?

女皇登基前所未有,誰能料到世間竟然會有女皇登基。

李世民順便也知曉未來那皇後登基為何沒人阻止,原來竟是因為“唐之宗室戕殺殆儘,其賢士大夫死者十八九。”

人都快死絕了,那還能阻止得了彆人怎麼登基?

所以,應該與治兒無關吧……

李世民不自覺的想為唯一看著還算爭氣的兒子找補。

治兒如此仁弱,應該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錯誤吧……

李世民:《應該》

【上語及隋煬帝,謂侍臣曰:“煬帝拒諫而亡,朕常以為戒,虛心求諫;而竟無諫者,何也?”

李勣對曰:“陛下所為儘善,群臣無得而諫。”】「1」

【李治一把年紀了,在疑惑為何沒人向他進諫,而臣子的回應是說李治已經做到儘善儘美,無從諫。

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畢竟李治家的老父親知名盛世奠基人李世民同誌,臨到老還整天被諫,他這個小子倒是儘善儘美到無人進諫,可見理論上李治的治世應該比他老父親厲害多了。

所以李治真的如此儘善儘美?】

眾人的視線不由自主的看向李勣。

李勣:“……”

李世民心情複雜:“愛卿,你…… ”

李勣自知有錯,默默對李世民拱手做鵪鶉狀:“臣知錯…… ”

天知道,這個小皇帝怎麼可能儘善儘美到無錯!

臣子能夠說出皇帝無錯,那就是最大的錯!

李世民歎息:“不怪你,臣子不敢進諫,君主定然有責。”

就不知這責到底是什麼,才讓臣子們紛紛銷聲匿跡,不敢進諫。

李勣繼續鵪鶉,不敢講話。

【李治自然不可能儘善儘美,不提那混亂的太宗子孫幾乎無遺類,李唐改朝換代,皇帝更迭的事情。

咱們說其他的事情。】

【總的來說盛世的容錯性是很高的,從唯結果論來看高宗治下,初期而言確實可比美貞觀。

而看在貞觀到盛世的百年安樂之世的份上,許多人也覺得足以把夾雜在中間的這段混亂曆史,和李治的戰略決策錯誤粉飾成功德,加以傳頌。

是的,即使這個戰略性錯誤是指對外原本安穩的屬國叛亂,讓吐蕃借機成長為唐王朝至始至終的心腹大患。】

“吐蕃!”

吐蕃可不是什麼好相與的,它靠近河西走廊……

李世民雙眉緊簇,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其中的危險。

“脅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危矣。”他那個能夠下金雞蛋的絲綢之路啊,李世民感到陣陣心痛。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長安!

“但最致命的是長安危矣。”

要知道,河西走廊失守,那入中原可就和入無人之地一樣。

尉遲敬德等武將掩蓋不住內心的躁動:“怎麼會,怎麼就能讓吐蕃做大!”

他們壓製了吐蕃那麼久,甚至扶持吐穀渾與吐蕃抗衡,作為戰爭緩衝地,怎麼吐蕃還能作大?

房玄齡倒吸一口涼氣:“吐蕃做大,將會成為李唐王朝的心腹之患!”

【678年儀鳳三年,高宗派沒有將帥之才又懦怯的李敬玄率領十八萬唐軍與吐蕃將領論欽陵戰於青海之上,結果大敗,狼狽而逃「1」

但有一就有二,唐軍對戰吐蕃的失利不僅這一次。

儀鳳四年,吐蕃三萬軍進攻河源,再度戰敗「1」。

咱們二鳳好不容易打通的西域再次陷入窘境,因遭受吐蕃與突厥的侵擾而漸趨衰退。

到最後,吐蕃儘取吐穀渾舊地。等滅高麗的將領率大軍來討伐吐蕃之時,已錯過良機,吐蕃根本已固,主客易位,自然再次大敗。「1」

或許,在當時高宗隻想搞定他老父親沒有搞定的高麗來證明他比老父親強吧。

吐蕃算什麼?不算什麼。

於是,輕視龜茲,輕視吐蕃攻占吐穀渾。

李治繼承了李世民天可汗之名,但誰也不承認。

天山南北再次對李唐封閉,再次對李唐虎視眈眈,後期唐朝京城六陷,天子九遷的禍根就此埋下。

本來擁有李唐最大的河山到高宗死後領土面積甚至不如貞觀年間。

高宗儒仁無遠略,實錘。】

李世民:“…… ”

李世民也看得一個兩個大:“難道他們就一直放任吐蕃做大不做任何措施?”要真是如此,那長安怎麼辦?西域怎麼辦?

“朕伐高句麗,雖未攻占高句麗,但其已元氣大傷,不足為懼,主攻高句麗所獲得之利益微乎其微,這孩子,怎麼也打起高句麗了。”

李世民都想到了李唐的士兵在攻略高麗的時候,吐蕃攻占吐穀渾,然後李唐出不起人的窘況了。

“軍事為政治讓路,實乃敗筆。”

看來這兒子,對外也拎不清。

未來若不解決,京城危矣,就比如那糟心的‘京城六陷,天子九遷’,一看就不是什麼好話。

蕭瑀終於掩蓋不住心中的不滿:“吐穀渾竟也被吐蕃搶走了,吐穀渾乃吾等扶持而起的屬國,一直以來就是李唐屬國,緩衝吐蕃。”

更彆提它對絲綢之路側翼的遮蔽作用。

其他人的擔憂更是顯露在臉上:“吐蕃兼並吐穀渾,那西域、河西、長安可皆在吐蕃威懾範圍之內。”

當年鬆讚乾布就曾打過吐穀渾的主意,但他們那時候可是清晰的認識到吐穀渾的作用,侯君集等人以步騎五萬相擊就讓這些吐蕃士兵引兵而退,遣使謝罪,而後他們隻不過恩威並施,就保留和平。

而高宗時期是多少人?是十八萬唐軍!

十八萬唐軍竟然搶占不過一個吐穀渾,最後還敗落而逃。

眾人:“…… ”

將士還是那些將士,那看來問題就出在將領身上。

一個沒有將帥之才又懦怯將軍率領十八萬大軍。

他們其實很想說:這個晉王的識人能力,或許有待提高。

嗯是的,他們現在已經把否定,直接否定到晉王本人了。

【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李治是不太成功的,擁有太宗留下的基礎和紅利,沒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將唐朝推到一個新的高度,沒有安穩守成,領土勢力完整性也不能保持,他老父親的格局和氣魄一點也沒有繼承到。

選士泛濫,亂封官。

“今選司取士傷濫,即日內外文武官一品至九品,凡萬三千四百六十五員。「1」”

“文武官三品已上賜爵一等,四品已下加一階,始有泛階,服緋者滿朝矣。”「1」

喜愛改名,“龍朔二年更其名,鹹亨元年諸司及百官各複舊名。「1」”做無用功。

為一己之私,明目張膽削百官與臣子之利

“二月減百官一月俸,雍、同等十五州民錢,以作蓬萊宮。”「1」

用百官月俸和十五州民錢給自己修宮殿。

但最讓人心寒的不是上面這些。】

李世民眼睛有淚花閃爍,聽到前面覺得這個兒子還有一點點拯救的希望,但是看到後面說是還有更讓人心寒的。

李世民:“…… ”

難道這個兒子還能做比這些更過分的事情???

【《唐紀》記載:五月首都霖雨,洛水溢,溺民居千餘家。關中先水後旱、蝗,繼以疾疫。那時米鬥四百,比太宗時期直接翻了八十倍,兩京間死者相枕於路,“人相食”。「1」

七月,你們猜唐高宗在做什麼?】

李世民看到關中的情況早已遍體生寒。

人相食……

李世民身體顫抖。

人相食。

那時候皇帝在做什麼?應該做什麼?

應該去救災恤患,還能做什麼?

李世民…… 腦子突然不敢再亂想。

在亂想他怕直接抽小兒子。

畢竟那可是關中……

【七月,唐高宗在嵩山造宮殿。

《資治通鑒·唐紀·唐紀十九》記載:上欲遍封五嶽,七月,作奉天宮於嵩山南。監察禦史裡行李善感諫曰:“陛下封泰山,告太平,已與三皇、五帝比隆矣。但數年已來,菽粟不稔,餓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車歲駕;陛下廣營宮室,勞役不休,天下莫不失望。願陛下恭默思道以避災譴”「1」

所以為何前面我們說無人敢進諫,因為自褚遂良、韓瑗死後,中外以言為諱,無敢逆唐高宗意直諫。「1」

等到李善感始諫,天下皆喜,謂之“鳳鳴朝陽”。

但實際上面對這場進諫,上雖不納。

為了唐高宗自己遍封五嶽的‘小夢想’,在關中“人相食”的時候,他繼續在嵩山造宮殿。】

“關中先水後旱、蝗,繼以疾疫人相食時他竟然欲遍封五嶽,作奉天宮於嵩山南。”

李世民雙目圓睜,氣到嘴唇發抖。

如果前頭軍事他可以說自己的兒子識人不明,但可以說是他自己留下的將領不夠多,但現在……

“臣子已說數年已來,菽粟不稔,餓殍相望,四夷交侵,兵車歲駕,這愚蠢的皇帝竟然還有閒情雅致造宮殿??”

他這個兒子,前明後暗,前期的治世應當也離不開他留下的文臣吧。

李世民冷笑:“他老子連泰山都沒去封禪過,兒子竟就有遍封五嶽的‘小夢想’。”

這夢想,真‘小’啊,小到隻是一個人的想法。

這夢想,也真‘大’啊,大到需要一個民生艱難的國家財政來實現。

李世民算是看清了……

李世民看向在長孫皇後懷中瑟瑟發抖的李治,歎氣,眼底是掩蓋不住的疲倦:“長於深宮,無感民生之艱難,創業之艱辛,才能如此肆意妄為。”

沒想到啊,沒想到。

李世民沒想到自己一輩子愛民如子,臨到死了托付的繼任者竟是這種坐視百姓民不聊生,但卻膽敢準備封禪的蠢兒子。

【李世民臨死前就已經把什麼事情都安排好了,打壓下放李勣這種武德充沛的武將王炸給李治擢升提拔,曾經稱讚過的不喜得遼東囍得卿的名將薛仁貴放著不用,也留給小兒子等他提拔撿現成,更不要提留下來的長孫無忌褚等貞觀文臣了。「1」

怎麼說呢,就李唐這種基本盤,對內政治清明,群賢共集,集思廣益,百姓安居樂業;對外,北邊草原四分五裂,相互牽製,西邊親唐的吐穀渾作為強有力的護持者扼守著吐蕃東進的路線,讓那個虎視眈眈的吐蕃壓製在青藏高原曬太陽,東邊的高麗經過太宗東征早已稀巴爛元氣大傷。

唐王朝作為超級強者在中間超然成為仲裁者。

多好的基本盤,隨便一個平庸不搞事的士人登基,隻要乖巧聽話,三省六部的大佬也能安穩運轉下去,乾得不比李治差吧。】

窩在長孫氏懷中的李治本治:“…… ”

壓根憋不住的嗚咽聲。

“嗚嗚嗚嗚嗚!!”他雖然小,但是都聽懂了!

這東西說他不中用!

長孫皇後控製住想要安撫懷中小兒子的手,頭開始一抽一抽的疼。

真的,很想,抽孩子!

這都是一群什麼混賬玩意兒!

蕭瑀忍不住毒舌:“陛下留下的資產隻要繼任者不是胡亥那種抽風的皇帝,任誰都能成為明君吧。”

就像漢文帝要是擁有貞觀資源,哪有劉徹這個孫子露臉的機會。

不過他也隻敢暗暗毒舌而已,萬不敢說出來,說出來可是會被打的!

【所以怎麼說呢,武則天這個武皇為何可以上位?是李家無人了嗎?李唐的官員死光了嗎?】

【自然不是,唐高宗這個皇帝也是有鍋的。】

李世民深深反思,突然…… 很想知道自己這個未來媳婦兒做皇帝做的如何……

其他臣子…… 不得不說他們也想知道。

晉王這個皇帝做到後面可不怎麼樣,他們現在就想知道會不會做的比晉王這個皇帝好。

如果做的很好的話…… 嗯……

【而對於武皇陛下為何可以掌權,並且登基這件事情,我們淺淺的追蹤一下,可以追蹤到……

那年杏花微雨。

那年,李世民病重臥榻。

那年,李世民說:兒子,你去做掉她!】

李世民:“?”

病重臥榻,做誰?

不一樣的開場白,還是重點標注出來的人名,讓李世民一陣心慌。

“這與朕真有何乾係?”

做掉誰?他年邁時為何會叫幼子‘做’人?那人是犯了何事?

其他臣子:?怎麼突然有皇帝的熱鬨可以看?

“你,你你說李治就說李治,彆說朕!”李世民聲音顫抖,勉強到笑不出來一點,剛剛的悲傷情緒一下子被這種突然被仙幕點名的惶恐卡死在胸腔中。

為何主角又跑到他這裡來了??他一點都不想被點名!

本來埋頭長孫皇後懷中的小李治淺淺抬頭。

他抽了抽鼻子,隻希望仙幕能夠放過他再多一點點!不要再提到他了!

【但再追根溯源,我們還可以追蹤到……

那年寒冬臘月,伴隨著冬日下雪,伴隨著日月淩空,普照大地。

伴隨著《續世說》中袁天罡謂其母曰:“夫人骨法,必生貴子。”

她,武則天,這個神奇的貴子,中國曆史上唯一的正統女性皇帝,降生於世。

伴隨著《舊唐書·方伎列傳》中記載的袁天罡言:“實不可窺測,後當為天下之主矣!”

《資治通鑒·唐紀十五》記載的太白金星多次在白晝,太史令李淳風占卜的:“女主昌。”

《秘記》記載的唐三世之後,女主代有天下

我們親愛的武則天女士,武曌大佬長大成人,然後……

成了李世民的宮中的妃子。】「1」

眾人的視線唰的一下子看向李世民,這次就連長孫皇後也沒有錯過。

長孫皇後:“……?”

治兒的皇後竟然曾是陛下的妃子?

長孫氏想破腦袋也沒有想到到底是誰那樣厲害能夠成為皇帝。

想了一圈……

長孫氏不由得遺憾,

人人都可是,人人皆不是,人人皆是被馴服的籠中鳥。

至於本來也跟著李唐國運有點衰弱而悲傷的李承乾和李泰:“……”

父親的妃子被弟弟撬牆角了。

撬牆角了

突然不悲傷了。

:)

他們要控製住嘴角的弧度,不能笑得太過放肆。

李世民:“……”

李世民忍住那些胡亂猜測,不想再去管長孫氏懷中的李治,試圖挽尊:“觀音婢不要瞎想,萬一,萬一,萬一…… ”

李世民QAQ

“萬一那個女子是朕賜予治兒的也說不定QAQ”

長孫皇後的沉默,震耳欲聾,想要說什麼,硬是給憋住了。

她的陛下,並不是會隨意把人當貨物贈予的那種人。

所以,她親愛的小兒子作風真的有可能有情況。

李世民試圖說服自己,隻是妃嬪而已……

妃嬪而已……

無礙……

李世民根本說不出無礙這種話,他知道自己的性格,不太可能把妃嬪當貨物般贈予人,甚至…… 他覺得如此聰慧的女子應當不會容許自己失寵受冷,或許這人是自己的寵妃也說不定。

所以他說不出無礙這種話。

這種話不能說,說了就會讓自己後宮像父親的後宮一樣變成皇子的遊樂場,私相授受。

李世民:QAQ

“臣知道了!”

邊上的尉遲敬德一個驚呼,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尉遲敬德:“方才仙幕提到陛下病重臥榻曾提到讓皇子去‘做掉’一個女子,看來這個女子定然就是那個周皇!”

嗯,是的,人才保護政策出馬,他們這群人第一次看到了他們位面被保護的人才。

一個彆名‘周皇’的人。

被尉遲敬德這麼一提醒,李世民也記起來了。

但……

他寧願沒記起來。

李世民:“也就是朕病重臥榻時還在惦記著讓治兒殺人滅口,但最後…… ”

“這人成為了治兒的皇後,甚至成為了滅唐武皇…… ”

一個新奇的角度出現了,自覺闖禍的尉遲敬德開始挽尊:“陛下,陛下,也不一定陛下,神仙之事皆為人所臆想,你看仙幕講述當中提到很多正史中記載的神仙之事,可見仙幕所列舉的周皇為您妃子這件事情也當不得真啊陛下,萬一您塌上並未囑咐呢陛下!”

李世民:陛下,隻能聽進一點點點點點,剩下的一點看仙幕怎麼扯。

沒想到啊沒想到,他親愛的小兒子,皇帝當得肆意不說,娶媳婦兒也娶得肆意,娶他妃子!

【因‘容止美’,被召入宮。因陛下喜,賜號‘武媚’。

見天子庸知非福?

福也禍也,初次被入宮的武皇陛下不知。

但入宮的這十二年結果告訴她:入宮,非福。

是的,隻過了一把子被寵愛的癮之後,咱們的武皇就在太宗曆史的後宮當了十二年的五品才人,從未出頭。

甚至李世民逝世後還要遵循祖製,因為說無子妃嬪,所以與其他妃嬪一起被打包去感業寺出家。

一生獻與青燈古佛,成為白頭尼姑,是這些無子妃嬪一眼就能看到的結局,也是原定的曆史給予武皇的曆史軌跡。

而武皇,也真到了感業寺,開始吃齋念佛。】

“這…… ”

整個殿內落針可聞。

李世民:“感業寺乃唐代禁苑內的皇家寺廟,管理森嚴,此女子的成皇之路,真不尋常…… ”

當了十二年的五品才人,這人的家世背景得多差啊,才能被他忽略了那麼久。

不過,這不正證明了這個女子的厲害之處?

“晨鐘暮鼓、青燈古佛,面壁修佛。”長孫無忌覺得未來的對手可能很棘手,“竟能從遠離塵囂的比丘尼變成武皇。”

這女子……

“這女子的成就當為女子楷模。”荊州一處府邸,一個看年歲雖不足金釵之年,但也能看出面容之美的女子用氣聲說出這句話。

女子眼中異彩連連,其實這話,她一聽到這武皇奪得大唐皇位時就想說了。

這是一個多麼有魄力的女子啊,即使仙幕把那唐高宗誇上天了她都沒感覺,但是女子一出場她就心生向往。

她,也想如這個女子一樣……

登基為皇。

武則天,武曌。

女子細細琢磨著這兩個名字。

與她一同姓武,確實兩個完全陌生的名字。

幼年的小武則天不知道這就是未來她給自己娶的名字,現在她還在好奇著仙幕所介紹的這個人是如何成為皇帝的,好奇如果換成她…… 她在當時那種境地也可以脫離困境嗎?

【真正的大佬從來不打沒有準備的戰,在感業寺沉淪兩年之後,咱們武皇寫出一封信就助力她改變命運。】

“一封信,難道郵寄於她家中的信?”眾臣子猜測。

這是最常規的手段了。

感業寺的女子若想出來,唯有假死而出,‘死’後父母家收養一長相‘相似’的義女,這就是常規中的常規手段了。

在家中受寵的妃嬪們都是如此操作的。

“或者是買通看守的信?”然後買通看守偷跑出來。

有一小波臣子換了個猜想。

但這個就沒有上面那個假死的主意好,畢竟假死,可是能夠毫無痕跡,無逃奴之身。

反正在他們看來這一步和李治應該沒有半毛錢關係就是了。

一個初登基的新皇和父親的無子妃嬪,能夠有什麼關係?根本就不可能有關係,除非…… 除非這人在皇帝的在世時就與新皇私相授受……

關於這點,沒人敢想,想了就有可能說出來,說出來他們親愛的皇帝就會被氣死。

嗯,能夠隨機氣死一個皇帝。

【這封信給誰呢,不是給她老娘家也不是給她老爹家,而是咱們最熟悉的老李家。】

李世民:“…… ”

給老李家的誰這個很重要。

“嗬!”李世民冷笑,“寄給朕的靈位?”

【嗯,給咱們李二的小乖兒,李治同誌。】

人生最悲傷的消息就是……

李世民直面自己的頭上被帶了帽子。

這頂帽子還是最疼愛的幼子給予的。

李世民看向長孫皇後懷中的李治,隻覺得這個孩子膽子大到不怕他李世民的棺材板氣到掀起來?

小李治欲哭無淚,他真的一點都不想在仙幕上聽到自己的名字,每次提到名字都不是什麼好事情!

這次更是!一個父皇的妃子為何要寄信給他!

小李治完全忽略一開始聽仙幕誇讚他時的愉快,此刻心中隻餘下兩行寬面條淚。

他一開始還在發善心覺得兄長們慘,沒想到最慘的竟然是他!

程咬金看得目瞪口呆,悄咪咪和尉遲敬德咬耳朵:“未曾想太上皇被親生子戴綠帽子之後,咱們陛下也被皇子戴綠帽子了。”

尉遲敬德的吐槽快壓抑不住了,兩人頭碰頭悄咪咪:“是啊是啊,還都是太子,怎麼…… ”

這一刻李承乾和李泰都幸災樂禍不起來了,李承乾與李泰對視,他們用眼神傳遞一個信息,那就是…… 他們那的老父親,好慘。

他們的弟弟,更慘!

這一口接一口的大鍋啊,那是一個個往身上套啊!

【那年杏花微雨。

那年,李世民病重臥榻。

那年,李世民說:兒子,你去做掉她!】

【然後…… 】

仙幕裡的人不敢講話,仙幕外的人也開始屏氣凝神,不怕仙幕不說話,就怕仙幕說狼話。

【然後…… 】

李世民:“…… ”

這種背脊發涼感QAQ

【此做變成彼‘做’

咱們的小李治很爭氣,在李世民臥病在床時,就與武皇陛下私通了。】

仙幕貼心的給這句話特彆標注,寫明這是謠言。

所以謠言就是李世民還在病榻前囑咐李治,下一秒,李治和在一旁此後的妙齡女子就看對眼,兩人趁著病榻上憔悴的李世民面前來了一場拉簾子。

李世民頭嗡地一聲,隻覺得頭暈目眩,想暈。

李世民痛苦:“未曾想真相是如此殘忍。”

李世民複雜地看向李治,這兒子確實是他的親生兒啊,怎麼活得和李建成一個德行,搞父親的妃子。

其他臣子隻覺得這一了才真認識到了李治。

臣子們:這晉王,膽兒真大!

李治終於受不住了,他哇地一聲哭出來了:“嗚嗚嗚嗚!父皇!兒臣真不知啊!仙幕汙蔑兒臣!兒臣這真的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他不明白,小小的年紀為何要承受如此多的磨難!

【權利小得可憐的新皇哪敢隨意暴露自己的小相好正是老父親病榻前伺候的才人,所以才有明明已經順利勾搭到太子的武皇陛下入感業寺,一入還是兩年。

不過也正是這樣子,也才有咱們武皇陛下入感業寺兩年後還有機會送信給新皇,並在李世民祭日周年慶當日與入感業寺進香的李治再次一眼萬年。

“上因忌日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潸然。”「1」

然後在第二年李治孝服期已滿的當下,武皇陛下挺著她的小肚子,懷揣著小皇子入宮了。

自此,結束顛沛流離,開始了權力鬥爭。

驚心動魄的武皇即位拚搏史,正式拉開序幕。】

“所以,晉王第一年太宗紀日與在寺廟與人廝混,第二年太宗紀日招太宗妃嬪入宮,還孝服期讓父親妃子懷孕了…… ”

瓜來得太猛烈,讓臣子們恨不得小李治變成大李治,好向他講道理,不至於看雙眼含淚的小李治不敢多言。

新皇過於荒唐,讓前被未來可能被廢的太子李承乾嘴角不自覺揚起嘲諷。

讓李泰心中愈加肯定隻要他乖乖做個好皇子,靜待其他人發昏就可以。

畢竟,矮個子挑高,他隻要閉上嘴巴少講蠢話,太子之位不見得沒份。

【不過武皇陛下入宮確實沒那麼容易。

後宮無子失寵的王皇後與有子有勢力的蕭淑妃鬥得你死我活,才有王皇後接唐高宗意思請武皇陛下入宮,隻為了請備受皇帝喜愛的武皇陛下與蕭淑妃打擂台。

一個太宗的五品才人能夠抓住一國儲君的心,在寺廟中韜光養晦兩年後卷土重來,入宮侍奉,注定了武皇陛下年少時就是不是省油的燈。】「1」

【於是武皇陛下入宮後迅速生兒子,鬥蕭淑妃,獲高宗寵愛,升二品昭儀。

一路高歌猛進,然後……

趁著王蕭兩人鬥得難舍難分之際。

李治:廢王立武,改立皇後。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三月,宇宙中心李治、武則天登上了大號,二聖即將上線。】

【以顯慶遷都位界,五年顯慶,三年龍朔,則天潛伏,處理政務,取得高宗、臣子信任,二聖臨朝。

兩年麟德,四年鹹亨……三年上元,兩年永淳,武則天正式掌管朝政,李治甚至一度‘令天後攝知國事’。

甚至在李治彌留之際,也是留下遺詔: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後進止。「1」

可見當時武皇之權勢之大。

此後,更是一路神操作,以一種刷新李唐諸臣的認知的速度,成為一國之主。】

仙幕簡明扼要的介紹驚掉了一地下巴。

眾臣子們這一路看下來,嘴巴就沒合上過。

從最小的:“宮中生子也就罷了,竟能鬥到皇後與淑妃兩大巨頭全身而退,成為最終獲利者?”

光這個,他們就覺得不可思議。

長孫無忌:“若臣沒猜錯,王皇後當是太原王氏之女,蕭淑妃當是蘭陵蕭家。”

眾人視線看向蕭瑀。

這人就是出自出身蘭陵蕭氏南梁房。

所以現在仙幕告訴他們,在太宗時期當了十二年五品才人,一看家族就無任何勢力的女子,竟然在高宗時期一躍鬥倒這些人以及這些人背後的勢力,成為皇後,甚至臨朝聽政,與皇帝並稱二聖!

更重要的是,這人最後成為了一國之主!

這個神操作到底是怎麼操作!

程咬金:“乖乖,這到底是怎麼變的,這坐千裡馬都沒這麼快吧!”

即使唐高宗在當時並不是明君,但那些臣子和世家應該也沒有那麼容易讓出皇位繼承權,讓一個陌生的五品才人皇帝吧?

常規和世俗可沒有那麼容易打破的。

許久,這邊的李世民也終於從震驚中回過神,也從頭腦風暴中提煉出仙幕所講述的意思了。

此刻,他腦袋中與其他臣子一樣滿滿的都是各式各樣的問題。

為何一個弱家之女能讓大李治廢王立周皇,改立皇後?是新皇滿腦子都是情愛的屎,還是皇家的陰謀陽謀?

為何這個女子能夠處理政務,取得高宗、臣子信任?皇帝是廢物嗎?連個朝政都處理不了?

為何遷都?不知遷都耗費巨大嗎?是與吐蕃有關?還是什麼?為何年號更改得如此頻繁?仙幕沒有講到,但是顯示出來的年號,細細數過竟然就有十四個。

最主要的是,這人到底是什麼神操作,才做到成為一國之主!

仙幕一定掩藏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李世民:就滿頭問題。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個周皇處理政務真的處理的很好嗎?這個實在很重要。

李世民痛苦捂頭:“你這破屏幕有本事展開說說啊!”

不展開說算什麼好漢!

仙幕好似聽到了眾人的哀嚎,上線解釋:

【自然的,武皇上位史我們說得輕巧,但實際上可比我們所看到的凶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