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哭包太宗哭了(精修版)(1 / 1)

“這仙幕說謠言怎麼說得和真的一樣??”

“吾方才聽得一愣一愣的, 以為陛下晚年真的倒黴到喝口涼水也受傷!”

“起猛了,被唬了,看到陛下晚年聽信外邦□□之言煉丹求長生術了。”然後很倒黴的沒死在方士手上,死在外邦手上。

臣子們嘰嘰喳喳。

李世民則是放下懸在嗓子眼的心:“還好還好, 一切都是謠言, 晚年並沒有那麼倒黴!”也沒有死得那麼窩囊。

同時他也深覺淒涼, 心有戚戚, “但仙幕說的實在是太真切,後世子孫們不會聽信這些謠言, 以為朕真的死得?”

李世民有風評受損之感了。

長孫氏握住李世民的手, 還是放心不下:“雖是如此, 但這些謠言定然不是空穴來風, 仙幕在講解時引用諸多史料, 應當是真假參半, 不可不防。”

那些史料應該是真的, 那也就意味著她的陛下晚年身上真的疾病纏身。

她的陛下到底因何去世?長孫氏內心止不住的擔憂。

看出長孫皇後的擔憂, 李世民拍了拍她的手, 安撫道:“觀音婢無需擔憂, 左右不會比仙幕所說的那些謠言來得糟心窩囊。”

謠言真假參半沒錯,那另外一半,應該…… 或許……似乎……沒那麼窩囊……吧?

嗯,吧?

“兵來將擋, 水來土掩, 隨緣吧。”

話中灑脫,實際上真實心情如何,隻有當事人知道了。

若能知曉真實死因,防範於未然, 誰想隨緣。

【拿“古代平均年齡”三十五歲、四十五歲來對標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帝王李世民,其實不太正確。

每個朝代的發展水平不一樣,大環境不一樣。

古代平均年齡裡充斥著因貧苦,疫病、饑荒和戰亂而死的人,他們都能夠帶無限拉低這個曆史平均年齡。

大環境不一樣,小環境更不一樣。

李世民算不算早逝,需要放入他自己的大環境和小環境,比如在文武團隊壽星輩出的貞觀年間,五十二周歲去世的李世民,真算早亡。】

哦吼!

文武團隊的壽星們面面相覷。

虞世南手指微動,在一片安靜中出聲道:“依據仙幕之前所透露的,貞觀文臣中確實許多人都活得…… ”

活得比陛下久。

尉遲敬德幽幽道:“很多人明明年紀比陛下大,但活到了下一任陛下登基。”

比如,他自己。

這下子,無數雙眼睛齊齊看向李世民。

是啊,他們很多人出生得比陛下早,死得卻比陛下晚。

陛下,您要不要反思下你自己?

【從小環境出發。

淩煙閣文臣武將組中在平均年齡上也是有參差的,相比較而言,東征西討操心勞神組裡的武將文臣們可以說是憑借一己之力拉低平均年齡水平的。】

東征西討操心勞神組尉遲敬德自領組彆,他摸著下巴:“東征西討組,應該是指咱們武將吧?拉低平均年齡?難道是咱們活得不夠長?”

程咬金認同:“除了咱們,應該沒彆的人能給冠之東征西討之名了吧?”

尉遲敬德那就不服氣了:“吾還好吧?吧啦手指頭好似也活了七十多歲了,怎麼能說拉低平均水平,明明是提高水平了!”

尉遲敬德憤憤不平,看著身邊的大高個,用肩膀碰了碰對方:“你說是吧?阿靖。”尉遲敬德問身邊的李靖,企圖獲得肯定。

李靖默然,他自己其實在仙幕一透露出逝世之年的時候就算過,他活的確實不算短。

李靖頷首:“吾七十五歲左右去世,不算早逝了。”

七十多歲去世,在現在可是長壽之命。

還有更多自領操心勞神組的人。

魏征隨大流默默算了下自己的年齡。

嗯……

直接被尉遲敬德和李靖這些武將們扔在後面,還是不說出來丟臉了。

【東征西討操心勞神組李靖七十九,程咬金七十七歲,唐儉七十八,高士廉七十二,李勣七十六,劉弘基六十八,尉遲敬德七十四。

相比較這群“拉後腿”的家夥,弘文館修書養性組活得更久,弘文館學士褚亮八十八,初唐四大家之一歐陽詢八十五,初唐四大家之一的虞世南八十一,《封建論》《北齊書》主編李百藥八十五,《晉書》《北周書》等十餘種史書的主編令狐德棻是八十四,《梁書》《陳書》《文思博要》主編姚思廉是八十一,《五經正義》《周易玄談》主編孔穎達七十五。「1」

即使是房玄齡這個公認的勞碌,都活了六十九歲

所以唐太宗曆史的五十二歲去世,怎麼不能算是英年早逝呢?】

嗯?怎麼不算呢?當然算啊!

此刻,眾多臣子看著李世民齊歎氣。

看懂臣子們眼中意思的李世民捂臉:“朕自當反省。”

長孫無忌:“陛下,仙幕的話得重視。”

房玄齡目光如炬,在身邊另起筆墨,已做好奮筆疾書的準備,他道:“臣已備好筆墨,端看仙幕如何解析了。”

仙幕不會白白說那麼多,一定會說陛下五十歲去世的真實原因的!

至於原先已經安排人記錄這件事情,管他的呢,話有千意,多個人記錄,萬一就記下其他隱藏訊息呢。

其他人其實想說他們已經帶上腦子記了。

隻不過看房玄齡這樣子搞,更多的人也給自己備上一份筆墨紙硯。

眼看著仙幕要正式解析他們家陛下去世的原因,當然得第一時間記錄下來。

保證陛下龍體安康乃是重中之重,好記憶哪裡比得上爛筆頭,現在記下來,未來可常看常新。

【其實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會英年早逝,不是因為我們方才提到的謠言。

根本原因很早就出現了

——那就是他的一生,厲害是真厲害,爽是真爽快,但他拯危亡、登衽席、匡文教、複漢疆、樹帝範、立典章,平突厥、夷鐵勒、製西域、通吐蕃、服天竺、征遼東,掃十胡等等功勳,真的都是命換回來的「1」。

命運送來的任何禮物都有代價。

征戰經年,開疆治世,千難萬險,驚心動魄,滿身都是舊傷痕。】

仙幕越說,眾人的眼睛瞪得越大,越覺恐怖。

高士廉呢喃:“仙幕講一個功勳,就仿佛看到陛下的壽命被砍滅一歲。”

房玄齡深有同感。

不止是他,其他人也有這種感覺,隻覺得仙幕所言就和真的一樣,他們能成就盛唐,都是他們的陛下用壽命換下來的。

這是一種“果然如此”但卻無解的情緒,猶如困獸。

李世民看到心愛的臣子們一副受到打擊的模樣,出言打岔:“不至於如此,實乃仙幕誇大之詞,諸位愛卿…… ”

“陛下。”

李世民未言之語被虞世南打斷。

現在已經極少被打斷話的李世民一愣,但看到虞世南微紅的眼眶心中根本升不起絲毫介意。

“愛卿…… ”

“陛下。”程咬金出言打斷,他可不像虞世南一樣含蓄,此刻這個根本就不會隱藏情緒的大家夥虎目含淚,哽咽道:“陛下,仙幕會如此說,定然不會無的放矢,必定是有依據的!”

其他人一副頭都想點斷的認同,他們的陛下,他們相信仙幕一定是看出了他們沒有看到過的角度,才敢說出這句話來!

即使仙幕無法說出它的“根據”,但他們回顧陛下的一生,以積勞虧壽命的角度來思考,也能想到很多陛下有損身體的行為。

真心覺得不至於的李世民:“…… ”

不至於不至於,然後,就看到仙幕說到他覺得真的“至於”。

【從617年起兵到去世,出現在曆史中的李世民從未停歇,高強度的征戰南北,開拓大唐江山,高強度的勤於政務,穩定大唐江山。】

【打仗不是過家家,風餐露宿,夕不遑息,饑不及餐,生物鐘是什麼東西?在李世民這個老祖宗眼中那就不是事兒,生活作息毫無規律可言,條件艱苦非常。】

【一封來自唐太宗李世民的“請假”詔書曰:朕少年時逢道喪,痛心疾首,以戰會為俎豆,以乾戈為章服。夕不遑息,寧濟四方;饑不及餐,推移一紀。「1」

在那個時代,打戰被放在第一位,戰為飯碗,械為華服,夜間休息不及揮劍掃四方,食物果腹不及此戰勝利。

“夜,帝以勁兵出賊不意,擊大破之。至夜半,軍臨賊城。”——《新舊唐書.薛仁杲傳》

睡覺?睡什麼覺,打戰去!

李世民出奇兵酣戰一天,又圍城一夜,終得唐滅西秦之戰的勝利。

“一日八戰,皆破之,世民不食二日,不解甲三日矣”“軍中止有一羊,世民與將士分而食之”——《資治通鑒·唐紀》

“一日八戰”“二日不食”“止有一羊”“趁夜密遣”,兩天一夜,寒冬臘月,通日打戰,不吃不喝,主打的就是一個能打贏就好。】

【“苦人”的戰役最後的結果很‘喜人’。

結果就是

“戎衣沾馬汗,頭盔生蟣虱”

年輕時身體欠費太多

中年時就“朕往昔蒙犯霜露,遂嬰氣疾,恐登高後增劇。”這個出自《冊府元龜·帝王部·封禪》的太宗原話,或許也是太宗無法去泰山封禪的一個原因吧。

積勞成疾,暗傷遍布

就像我們認知的一樣,高強度征戰沙場的後果自然就是——降低身體使用壽命。

疾病們蜂擁而至。】

仙幕越講,李世民越心虛。

仙幕越講,臣子們就越加心痛。

“陛下為拯危亡,登衽席,犧牲太多了。”

臣子們淚眼朦朧。

李世民:“…… ”

李世民無奈:“這些戰役並非朕一人就能取得勝利,身邊可是有數千數萬的將士們作陪。”

就他還記得的,唐滅西秦之戰之時……

李世民看向左監門大將軍龐玉,笑道:“朕記得龐玉就曾在滅西秦之戰中於淺水原南布陣,與朕一同擊滅薛仁杲父子。”

“淺水原之戰龐玉在,柏壁之戰開山、叔寶在,介州之戰李勣、咬金、叔寶在,青城宮圍困宇文歆也在。”

臣子們心疼他,他知曉,但這一切皆是為國為民所做,且也不是他一人辛苦,臣子們都在。

李世民所講的這些事情龐玉他們自然知曉,隻是……

龐玉惆悵:“但陛下可還記得,當年秦州總管竇軌、長平王李叔良為增援敵後涇州也參與了此戰,但一個病逝,一個戰死疆場。”

為將者,身體衰弱在所難免。

在戰場上待越久,對身體損害越大。

程咬金幽幽道:“陛下,這些戰場上咱們確實都有人在,但從頭抗到尾,夜不能寐的隻有您啊。”

曾經覺得秦王李世民打下大唐江山這句話有多好聽,現在才知道這句話背後的戰役對秦王李世民的身體損傷有多大。

秦瓊摸了摸自己的肩背,歎道:“我一生戎馬,受傷千百次,流血以鬥量,現如今疾病纏身。陛下喜愛親身犯險,衝鋒陷陣,常年挨餓受凍,病痛纏身在所難免。”

軍事天賦發揮到極致,代價就是透支了生命。

尉遲敬德拍了拍老夥計瘦削的肩膀,他這個老夥計身體也不行了,若是按照仙幕透露的叔寶去世的年齡,尉遲敬德心有所感,吧啦下手指頭,老朋友也就五六年可活了。

尉遲敬德歎道:“陛下幼年身體底子就不好。也就因為多鍛煉,勤弓馬,身體才強壯些,但打天下難,看來這身體的虧損難補。”

要是容易補,禦醫們早就讓他們親愛的陛下長命百歲了,怎麼會讓陛下背負早逝的名頭。

不過他可就活得久了,他記得仙幕就說過他活到了下一任皇帝。

尉遲敬德想了下自己為何能夠活得那麼久,緩緩道:“大器晚成之人身體尚且有一段混吃等死時間,隋煬帝大業末年時我已到三十而立之年,厚積薄發,此時身體狀態極佳,以勇猛聞名,但陛下不然。”

尉遲敬德的話吸引了一眾武將,尉遲敬德說出了他的分析:“陛下十八前勤練弓馬,‘秦王十八舉義兵’後可勁兒燃命,就像仙幕說的一路高光,拿身體當誘餌深入賊陣,衝鋒陷陣,可不就虧損身體嘛!”

這話贏得一眾人的認同:“昭陵六駿都被紮成刺蝟了,在戰場上耀眼奪目的陛下怎麼可能被放過。所受之傷隻多不少!”

“陛下打起戰來三天不食,五日不洗的,為流矢所中,拔而複戰,年紀輕輕就極限作戰身體怎會好!”

或許太醫們也診斷出來了陛下身體欠佳,但怎能猜到僅僅隻活到了五十二歲。

就是不知陛下身體的暗疾未來應當如何解決。

陛下身體一日沒解決,他們就一日擔心。

【征戰結束後,東征西討組還能輪換著去休息,進入養老模式,但李世民這個皇帝可不能輪換。

登上皇位後“善始善終,無一日虛度”看著好聽,實際上就是一個人從頭到尾乾!乾不死就往死裡乾!

華夏五千年第一治世不是吹牛吹出來的們,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登基四年把民生凋敝、外敵環伺撥亂興治成治世局面,其中艱辛不為外人知。

及即位,精選天下文儒之士虞世南、褚亮、姚思廉等,商略政事,至夜分乃罷。——《舊唐書·儒學上》

語房玄齡曰:昨日責怪王珪等人,悲痛自悔,恐公等不進諫也!——《新唐書·王珪傳》

貞觀二年,太宗謂侍臣曰:“朕每夜恒思百姓間事,至夜半不寐。惟恐都督、刺史堪養百姓以否。”——《貞觀政要·卷三·論擇官》

貞觀三年,太宗謂裴寂曰:“朕孜孜不倦欲儘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貞觀政要·卷二·論求諫》

和臣子商討政事到半夜;懟了個名為王珪的臣子而夙夜後悔就怕臣子們不再進諫;思量君主處廟堂之高不能顧及地方,恐地方臣子不善待百姓而夜半不寐;臣子們的想法很多,身為帝王想要統籌兼顧,儘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寢。

這種做事戰戰兢兢的風格實在是與未登基前的意氣風發少年將軍有很大的不同。

並且這種風格直接延續到了貞觀後期,

貞觀十八年,問其村授田,丁三十畝,遂夜分而寢,憂其不給。詔雍州錄尤少田者並給複,移之於寬鄉。——《冊府元龜·帝王部·惠民》

蒼天呐,朕都下詔說每丁百畝了,雍州竟然有村鎮隻給百姓分發了三十畝,憂心得咱們的二鳳覺都睡不著了。

最後田畝少者減免賦稅,遷移至有田處。

身兼漢高漢文漢景漢武四代皇帝的李世民,在這種夙興夜寐下,很榮幸的成為唐朝前9個皇帝中壽命最短的。】

這一刻,反思的就不是李世民,而是在場的所有文臣。

淩煙閣文臣組沉思。

是文臣們不夠努力才讓陛下半夜需勤政,憂國憂民夜半不寐嗎?

東征西討組愧疚。

同為東征西討,陛下征討天下完還在當黃牛做苦力,他們竟然玩起了退休,做起了鹹魚!

他們酸澀的心,顫抖著手。

“陛下!臣等不該在天下大定後拋下您養老躺平啊!”武將們哀嚎。

李世民哭笑不得,“眾位愛卿哪有仙幕所言那般窩囊鹹魚,愛卿們充當地方總管、都督、刺史時儘心儘力,為朕分憂,朕心已甚慰!”

他的這些老夥計,不忘初心,從未辜負他的期待。

話雖如此,但臣子們的愧疚感還是沒有絲毫減弱。

“我們就知道陛下的逝世絕對不正常!”

“幼年時南征北戰身體虧損,征戰天下後未得修養,積勞成疾!”

“是吾等做得甚少才讓陛下憂心至此!”

講到這裡他們不得不譴責一個人。

武將們淚目,竊竊私語:“總覺得太上皇不是東西,陛下當年才十七八歲竟然就派出來打天下,這是什麼,這就是仙幕曾經暗搓搓說的壓迫童工!還把陛下當作戰場主力去攻打天下!真的是老謀深算,老奸巨猾,老而為…… ”

這武將直接被尉遲敬德賞了一個水果塞嘴裡。

並榮獲程咬金大白眼一個。

太上皇還沒死呢,你就擔敢在皇宮辱罵太上皇,這是不要命?

雖然他們也覺得太上皇做的不厚道。

剝削十七八歲童工在前線打工,私底下卻讓隱太子和齊王在後面養尊處優作威作福,最後害得他們陛下又是中毒吐血,又是墜馬。

本就糟糕的身體再次雪上加霜。

他們在吐槽,在心疼,其他人也心疼啊!

仙幕解釋到這裡,這一刻,天下人對他們上首的陛下有了新一層面的認識。

“陛下真難,也是真儘心,普一即位儘心儘力就算了,竟然能夠做到從一而終,晚年還會因為地方百姓而煩惱。”

最重要的是!

“陛下真的在用生命為我們的治世添磚加瓦!”

“生命!”

士族們更是發現發現自己錯了。

“吾發現了,吾一開始以為魏征的《十漸不克終疏》是講陛下為敵後期懈怠昏庸,實際上不是的!”

士族們恍然大悟。

他們錯了,大錯特錯。

“《十漸不克終疏》並不是講陛下昏庸!而是朝中的官員對陛下過於苛刻!過於追求完美。”

“對呀對呀!陛下隻是未能保持“湯武不足,堯舜未遠”的理想聖君狀態罷了,怎麼能夠如此說陛下,陛下很難的好不好!”

貞觀初期和貞觀後期的狀態能夠一樣嗎?陛下是人啊!陛下總得喘口氣吧!

貞觀初期那是緊急戰事,啊不是,是需要緊急恢複治世狀態!後期那是什麼樣子的,後期那是他們大唐步入正軌,那是平和狀態,他們陛下歇口氣怎麼了!

他們陛下在大事上可從來沒有虛過!

他們陛下為他們做了這麼多,他們竟然還在整天瞎折騰讓陛下憂心!實在不該!

此刻,無數人後悔之前的任性,無數人後悔之前的躺平,讓他們親愛的陛下如此憂心。

【李世身體不好也真的是身體不好。

本身身體底子就不好,七歲常生病,李淵早年草堂寺造像祈求兒子痊愈的祈福詩句還流傳於世。

三十歲後透支過多的身體每況愈下。

“朕積疾累時,今尚虛惙,必欲牽屙就路”;“太宗積屙日久,喜見冬雨”;“上以氣痢久未痊”;“朕有氣疾,熱便頓劇”;“舊有氣疾,恐登高增劇”;“數日來氣發”;“上病癰,禦步輦而行”;“上得風疾,苦京師盛暑”:“憂勞煩結,暨至茲歲,風疾彌時”。「3」

感染性疾病癰疾,重感冒轉肺炎,消化道疾病“氣痢”,在沒有抗生素和手術的古代,李世民能夠一次一次的渡過這些難關,真的是憑借身體強壯外加禦醫神奇治療,是上天眷顧了。

再加上太宗早就有的氣疾,風疾還有各種不知名暗疾。

接連的病倒已經說明唐太宗李世民,操心太多,身體亮起了黃燈,才四十多歲,半截身子已入土咯。】

這一刻,自責自己為太宗陛下找事情做的愧疚人更多了!

“吾…… ”

“該死!”

“真該死!”

文臣顫抖。

才四十多歲,半截身子已入土?

他們的陛下,竟然沉屙至此!

李世民:“…… ”

李世民覺得仙幕再說下去,他現在都可以入土為安,再說下去,等仙幕離開後臣子們絕對不會再和他秉燭夜談了。

李世民默默道:“風疾太上皇也有,但父親現在其實七十多歲還非常勇健。”

李世民很想重視仙幕一直提到的風疾,但一個活生生的長壽範例就在身邊,他還真不覺得風疾會讓人死。

就是風疾疼起來真的是生不如死而已……,就是這個病並無根治之法而已……

嗯,而已。

李世民想以詼諧的話讓身邊的人不要再如此擔憂,但無奈……

臣子們愧疚的眼神要是能夠化作實體,能直接把坐在上首的他淹沒。

長孫氏掩蓋不住眼中的擔憂,仙幕介紹的這些病放在外界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哪裡有半截身子入土的機會,直接抬出去埋了,哪裡還有陛下在這邊講風趣話的機會。

【但其實還有一點原因。】

本以為他們家陛下已經足夠慘的世人:“???”

“這是陛下還能更慘的意思?”

李世民也沒想到竟然還有原因,他眉頭蹙起,腦中想了又想,實在是想不出到底還有什麼原因能夠讓他“早逝”。

嗯,想不太出來。

【李世民16歲時母親太穆皇後重病,他晝夜侍奉不解衣冠,竇皇後去世守孝三年,虛弱到拄著拐杖才能站起來。竇皇後死後好多年見到竇皇後神主的時候還是會悲慟嗚咽哭倒在地上「4」

《冊府元龜帝王部》:帝至太穆皇後神主,悲慟嗚咽,伏地不能興

帝自穆後寢疾,朝夕侍側,不解衣冠,所進湯藥,必先嘗之。

及丁穆皇後憂,毀瘠三年,杖而能起。「4」】

【看了以上這些,就應該知道,咱們的李世民可不是像榜一榜二大哥那樣的冷酷之人。

咱們的李二鳳是個重情的小哭包,此事知者甚多,堪稱舉世皆知。】

眾臣子猛點頭。

嗯嗯嗯嗯

這一刻原先認識李世民的人,剛認識李世民的人都點頭。

認識李世民的表示他們的陛下表達感情的方式非常奔放。

仙幕形容的小哭包一詞也非常貼切。

剛認識李世民的人從仙幕從頭到尾的介紹中也看到了這皇帝確實重情,他們原本不信什麼君臣之情,現在已經開始相信世界上君臣也有真情在了。

然後不可避免的,他們把仙幕的上句話同這句話聯係起來。

重情和早逝有什麼關係?

有武將恍若未覺,出聲道:“重情要是能夠和早逝聯係在一起,可不是什麼好話。”

李世民心尖拔涼。

拔涼到甚至不去計較仙幕說他是小哭包這件事情了。

一股子不妙的感覺湧上心頭。

此刻,唯有被仙幕拿出來作為對比的秦始皇和劉徹心思複雜。

這仙幕怎麼回事,怎麼是把他們薄情這件事情拉出來溜了?

他們深覺冒犯!

劉徹冷笑:“這仙幕真的是隻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隻要榜三的命,不要朕的命。”

他們的命也是命好嗎!

【但就是這麼個重情之人,少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兒。】

【心愛的妻子早早離世,喜愛的嫡子嫡女半路夭折,兄弟們也一個個走在前頭。

負面情緒積攢了一堆,可不就一擊斃命了嗎!】

“!!!”

李世民瞳孔肉眼可見的顫動。

與他一同在殿中的人杯子更是掉了一地,發出各種劈裡啪啦的聲音。

“皇後去世了!??”

“太子他…… 嗚嗚嗚…… ”

發出的驚呼聲被人捂住。

皇上嫡子那麼多,這人一出聲就是太子歸天,這是什麼樣的狗膽子!

李世民驚恐的握住身邊長孫氏的雙手:“觀音婢…… ”

聲音中止不住的顫抖。

“皇後…… 嫡子…… 嫡女…… ”

這是什麼樣的消息,長孫氏比他還小,竟然去得比他還早,甚至還有嫡子嫡女也去得比他還早?

李世民第一次懷疑起老李家的祖墳了。

是居住的宮殿風水不好?還是老李家的風水不好??要不然為何皇後嫡子嫡女會早逝???

李世民懷疑祖墳有異都沒懷疑過嫡子的早逝會與宮變有關。

他與長孫氏所生的孩子活潑可愛,聰穎非常,定不會有玄武門政變那樣的紛爭。

所以他的妻兒到底因為什麼去世??什麼時候去世??

李世民心口極速跳動,受不住了。

長孫皇後反握緊李世民的雙手。

“陛下…… ”

涉及關於她與孩兒的定局,一時之間,長孫皇後竟覺得說不出話。

其他三個皇子和四個皇女此時的惶恐不比長孫氏少甚至更多。

他們的母親被預示即將去世,他們的兄弟姐妹被預示英年早逝。

因為什麼?

未知,帶來恐懼。

李世民握緊手中的手,看向身側的皇子皇女們,“會好的會好的,仙幕能夠說出來那就代表一切還有轉機。”

不怕它說,就怕它不說。

說了才有機會扭轉乾坤。

【性仁孝儉素,酷愛文史,善於借古喻今,匡正帝王之失,會保護忠正臣子的長孫皇後,是成就貞觀之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與二鳳,於情伉儷情深,於政相輔相成。

君明後賢臣直,文治武功,春風和睦,親切包容。

但,就在這個國度踏入治世時……

貞觀八年,普光寺法師曇藏入宮祈福,長孫皇後的病情得以旋及康複。

貞觀十年,生身母親薨逝以及太上皇的駕崩,雙重喪期加持下長孫皇後的氣疾被誘藥石無醫。

貞觀十年,李世民下詔修複天下名勝古寺三百九十二座為皇後祈福沒能讓幸運眷顧。

十三歲與李世民相互扶持走過風風雨雨的長孫皇後於貞觀十年六月,崩逝於立政殿,年僅三十六歲。「6」

三十六歲,本該傲然挺立於世,卻被埋葬於昭陵地下。】

【恩愛兩不疑,最惹天妒。

痛失所愛的李世民在三十八歲這年,用皇帝的角色,活成了鰥夫,過起了又當爹又當娘,“獨自”撫養孩子的生活。】

“貞觀十年。”此刻,無數雙眼睛看到了這個時間節點,無數人看到了迫害賢德皇後的病魔。

“氣疾氣疾,又是這個氣疾,本以為隻是讓人有頭疼之症,沒想到竟然凶險如斯,能夠讓一國之母喪命!”

“難怪陛下貞觀後期會被魏征批,要是長孫皇後在的話哪裡有魏征什麼事情,不用魏征出手長孫皇後先溫聲細語給陛下進諫了!”

無數臣子,議論紛紛。

李世民心生恐懼。

他為長孫氏貞觀八年的病情得以旋及康複而慶幸,沒想到仙幕現在就告訴他開心的過早,貞觀九年和貞觀十年才是硬坎。

李世民眼眶控製不住的發紅,鼻頭發酸。

她在時,每能規諫,補朕之闕。

她若不在,不複聞善言,內失一良佐,這世間獨我煢煢一人。

有何生趣?了無生趣!

李世民顫聲:“父親也有疾,但父親卻活到七十歲,氣疾定然是可延緩的!”沒道理他的父皇整天躲在宮殿中吃喝玩樂卻長壽,他的長孫氏為國操勞卻短命。

不該,不該!

一時間,風疾和氣疾在李世民心中劃起了等號,完全沒有想到老父親身上的病是風疾而非氣疾。此刻,李世民連老父親和丈母娘被仙幕預測貞觀九年就會逝世這件事情都不想管了。

他現在眼中隻看到一件事,腦中之想到一件事。

他的媳婦兒再過兩年就要離他而去。

長眠地底!

怎能容忍!

三十六歲,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早逝!

沒有長孫氏的日子,怎麼能夠叫日子!

世間之人皆惋惜,就連李淵也對長孫氏竟然三十六歲就去世而震驚。

貞觀九年去世,實際上李淵早已心有所感,不意外。

但長孫皇後不一樣,這可才三十多歲啊。

李淵覺得,他可能得帶著自家二兒子和二兒媳開始養生了。

這一個一個的,活得還不如他一個老頭子呢!

【風疾和氣疾這兩個疾病在隋唐王室廣為流傳,本質上就是隋唐遺傳病。

“氣疾”是氣管及肺部疾病。

風疾彆名長期精神壓力綜合症,西方名心腦血管疾病。

作為身帶這種遺傳病的長孫皇後和李世民本應該好好休息,但處於各種矛盾鬥爭的漩渦中心,長期超負荷工作,快速燃燒生命本源。

長孫皇後和李世民的身體如同老房子風化一樣,年齡增長,代謝能力下降,大量神經毒素積累。

快速老化。】「8」

這一下子,在場的所有人都找到了方向。

“原來這種疾病需要好好靜養!”

“難怪太上皇也有這種疾病但在整日歡歌載舞的情況下還能活到七十多歲,原來就是因為靜養!”

他們的方向找到了,還愁不能讓陛下長命百歲嗎!

明君百年難尋,聖君千年難遇,他們現在遇到了這個能從一而終的陛下當然要好好珍惜,神知道再給他們陛下十年,他們的貞觀能夠發展到什麼神奇的樣子!

不僅僅臣子們找到了方向,李世民也找到了方向。

他想到了在前面的時代中秦皇漢武政令施行時的方法。

擇取天下長壽氣疾患者與醫師,選取他們能夠長壽的共同點,再輔之靜養法。

李世民握緊長孫氏的手。

“觀音婢,後宮事務是否過於繁雜讓你無法靜養?”

“位居中宮,統率六宮,還是太過操勞了。”

長孫皇後心中一咯噔,還不待她回答,李世民就又說上了。

“皇後乃一國之母,天下女子以你為榜樣,女官是否太少不利於你母儀天下?”

長孫皇後無奈:“陛下…… ”

李世民覺得自己悟了!

後宮的人還是太鬨騰了,不利於她的長孫皇後靜養,為他的長孫氏分擔事務的人還是太少,不能讓他的皇後放心。

李世民兩眼放光,激動道:“觀音婢,朕應該減少後宮妃嬪侍女數目,減輕後宮負擔,朕應該廣招天下女官為你分擔事務才是!”

母儀天下是真,但不能累著他的長孫氏也是真!

本想勸慰陛下冷靜的長孫氏看到李世民激動的樣子,終於放棄勸諫。

縮減後宮,廣招女官,也很好不是嗎?

長孫皇後笑得溫柔:“那就依陛下所言…… ”

激動的李世民,已經開始在腦中演算了。

【夫妻二人雙重遺傳病buff下……

你們知道的,其他孩子的身體也確實不怎麼好。】

激動開心的李世民,宛如被從頭潑了一大桶冰水。

透心涼,是真的涼。

如若沒有記錯,仙幕想說的是……

他的嫡子嫡女…… 半途早逝……

【長孫皇後死後後沒幾年,豫章公主去世,終年二十一歲。】

李世民的眉頭緊簇,心臟幾乎停止跳動。

豫章公主雖非他與長孫氏親生,乃下嬪所生,但因為是長孫氏親自撫養,他一直疼愛有加……

【貞觀十七年八月,嫡長女長樂公主李麗質二十二歲,因病去世。】「1」

仙幕這話可就如同油鍋裡被倒了一盆水,直接就讓宮殿裡炸開了鍋。

長樂公主是說,那可是長孫皇後與陛下的嫡長女!

是陛下在任何相關詔書中提到都會用最華美的辭藻盛讚,貞觀七年出嫁時嫁妝禮數加倍驚動全京城的嫡長公主!

眾人的目光看向上首的李世民和下首的長孫無忌和在其身邊的李麗質。

李世民好似腦袋被棒槌砸中一般久久不能言語。

皎若夜月之照瓊林,爛若晨霞之映珠浦。

他的嫡長女,他視若珍寶的嫡長女。

許久才反應過來仙幕所言的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看向長孫衝身邊的李麗質,長樂公主李麗質驚醒,猛的衝到上首的帝後懷中痛哭。

“父皇母後,孩兒孩兒…… ”

“孩兒竟然二十二歲就逝世了嗎…… ”

長孫衝護持著長樂公主,直到看到她投入長孫皇後的懷中才放下心來,但心口處還是止不住的心疼。

他的妻子,與他琴瑟韻合的妻子,竟然二十二歲就溘然長逝。

少年夫妻,卻無老來相伴……

【接近同年,晉陽公主未笄而逝,年僅十二歲。

此時的唐太宗不是那個高高在上,遙不可及,創造華夏曆史第一盛世的千古一帝,而是痛失心愛女兒的普通父親而已。

想當年,長孫順德喪女,而疾,太宗謂房玄齡曰:“順德無剛氣,以兒女牽愛至大病”「10」

道理太宗很懂。

但等晉陽公主去世後,太宗忘“無剛氣”之語。

三旬不常膳,日數十哀

群臣進勉,帝曰:“朕不知悲愛無益?不能自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10」

連續一個多月都不能正常進食,每日要哭上幾十回,哀傷無法抑製。

太宗說人死不能複生,再怎樣的悲傷都與事無補的道理誰都懂,但悲傷無法自已。「10」

嫡女中,城陽公主試圖撐起了長孫皇後與太宗孩子的壽命平均值,但也隻活了四十多歲而已。

從貞觀九年開始,李世民開始白發人送黑發人。】

“嗚嗚…… ”

這一刻,李世民尤其無法接受。

他雙手接過在奶娘懷中的晉陽,終於扛不住嗚咽出聲。

他的晉陽,尚還在繈褓之中的晉陽。

幼字兕子,希望她如小獨角犀一般凶猛壯碩,遠離一切不測和疾病,頑強,健康成長。「10」

但他的晉陽未如其名,竟然未笄而逝。

“朕…… ”

李世民抬眼,雙眼通紅看著長孫氏,哽咽道:“朕……愧對皇後的囑托…… ”

雖然不清楚內因,但李世民知道。

長孫皇後去世後,年幼的晉陽他絕對不放心送到妃嬪手中撫養,定然是親自撫養,才有仙幕一開始說的“分明是皇帝,但活成了鰥夫”

但……

他終究還是辜負了長孫氏的囑托,讓晉陽在金釵年華,還未享受過世界就永久的離開了。

長孫皇後此刻的臉上已沒有了笑意,眼中滿是晶瑩的淚光。

她嘴角揚起苦澀的笑容,用手帕撫去李世民臉頰上的濕潤,柔聲道:“妾身知道,陛下已經儘力了。”

晉陽幼而偏孤,親加鞠養是他的夫君會做的事情,她知道。

她也知道,這人儘力了。

這一刻,殿中沒人覺得這一幕有不對勁的地方。

晉陽乃大唐龍興之地,李唐起義晉陽,遂登皇極,陛下給晉陽公主取“晉陽”之稱,可見陛下對晉陽之喜愛。「10」

他們的陛下與皇後伉儷情深,愛屋及烏,愛長孫皇後所生育撫養的每一個孩子。

但現在陛下竟然接連聽到嫡女接二連三的病逝,這換誰誰也接受不了好不好!更何況是他們陛下這個小哭包。

李世民抱著長孫皇後哭了良久,終於意識到一件事情。

他目光沉沉,恍若在看一個很難戰勝,但一定得戰勝的敵人:“因病因病,皇後、公主去世皆是因病,到底是因什麼病。”

李世民的這個問題,他不知道,底下的臣子也不知道。

並且他們相信,仙幕可能也不知道,因為史料上不會記載的如此詳細。

要不然仙幕一定會說出來的,儘可能的讓他們規避這個危險。

但他們現在很清楚的知道一點,那就是……

“醫家。”

李世民呢喃。

醫學,將會被他放在第一位。

這一刻,不僅僅李世民是這樣想的,在場的臣子們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醫學,要發展起來。

要不然會有更多個“晉陽”因病去世。

【嫡女的壽命不長,嫡子們的壽命…… 】

似乎是嫌棄刺激不夠,仙幕再開地雷。

這個地雷比前面的更大。

眾所周知,李世民就三個嫡子。

眾所周知,嫡子中有一個是太子。

臣子們驚恐。

“儲君,國之重器也,國之根本也,請千萬不要有意外…… ”

這一句不知是誰呢喃出來的話,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

剛剛還很酷在想解決方法的李世民:“…… ”

一秒破功。

憋嘴,不能再哭了,有損帝王形象。

李世民讓一眾嫡子嫡女坐在身側,直接把他們的手疊高高握住。

他現在就想抱住長孫皇後一頓痛哭。

憋不住了,嫡女早逝,嫡子要是還出意外,他連活都不想活了。

【那年,嫡長子李承乾十二歲重病,李世民求爺爺告奶奶,各種積福,終於求得嫡長子的痊愈。兩年後李承乾又重病,這次求本地的神仙沒用,李世民跑去求了外邦天竺的高僧才讓長子活了下來。】

關於這一點,眾人都知道。

陛下疼愛太子,不僅太子一出生的名字寓意深刻,就連太子生活學習都準備得妥妥當當,七歲秦王府十八學士就啟蒙儒學經典,八歲就立為皇太子,十二歲就開始聽政,慰問老臣,接觸民間疾苦。

就是這個太子的身體確實也不大好,貞觀五年生重病,貞觀七年也生重病,才有仙幕所說的各種求爺爺告奶奶的祈福。

這邊,意料之中在仙幕這裡聽到自己名字的李承乾反握緊老父親的手。

那年他生病痊愈,父親召度三千人出家,修建西華觀和普光寺,減免囚犯罪行就為了給他祈福。「11」

但無奈他的身子好像不怎麼爭氣,貞觀七年再次生病。

自那次之後,父親還準許他不用多讀書,隻需要和孔穎達評說古事即可。

父親愛護他,李承乾肯定。

不過仙幕現在提到他的姓名了……

李承乾沉默。

其他人也反應過來了。

他們聽到仙幕提到李承乾,現在就想哭。

長孫無忌心中酸澀:“太子,為何提到太子…… ”

他們的太子,陛下準許他不用多讀書,但沒有借機放縱,反而展示出經國安邦的卓越才能的太子…… 「11」

李世民聽得更是覺得頭暈目眩。

他現在就覺得仙幕好像拿著一個生死本,一個個點,點到誰,誰就會遭殃。

他看向嫡長子李承乾,嘴唇顫動:“承乾…… ”

李承乾不是幼兒,自然知曉被仙幕說到名字得是多麼糟心的一件事情。

他嘴角撐起一抹笑容,笑容是他看不到的難看,但他確實不想讓父親太過憂心。

“父皇,聽聽,聽聽仙幕如何說吧。”

終歸還是需要面對的,終歸還是好奇。

像是想到什麼,他開懷道:“被仙幕點到也不見得是壞事,父皇看秦始皇界面的扶蘇和漢武帝界面的劉據不也活得好好的,甚至和秦始皇漢武帝關係更佳了。”

想到這,李承乾的笑容終於不再是勉強的微笑,而是真實的開心。

李世民覺得李承乾這話聽得很耳熟,好像他前面也曾如此勸慰過自己。

沒想到現在竟然在太子的口中再一次聽到。

李世民眼中是掩蓋不住的倦意:“嗯,父親知曉。”

道理,他都懂。

但並不妨礙他……

想哭……

他的承乾,他的太子,他的小棉襖,他的命啊!

【不過很遺憾,貞觀十八年,被廢為庶人的李承乾還是在黔州去世了,去世那年,他二十六歲。

被寄予厚望的太子李承乾,終歸還是辜負了唐太宗的期待,那個對太子年歲漸長,不循法度後還煞費苦心想把李承乾他引回正道的唐太宗,沒有等到太子的幡然醒悟。「11」

那個在嫡長子犯下滔天大罪仍舊絞儘腦汁想保住嫡長子性命的父親李世民,終於還是白發人送黑發人,送走了自己的嫡長子。「11」

或許時光回轉,李世民面對李承乾跛足離去的背影,或許還是會原諒他,會喊住他,會把他留在身邊

但時光不會回轉,對於庶人李承乾的去世,李世民為之廢朝,並葬之以國公禮。】

這一刻,悲傷儘失。

這一刻,沉默,但震耳欲聾。

李世民:“…… ”

李世民沉默。

李世民突然覺得手心中的手掌不再溫暖。

李世民突然覺得身上的衣裳不再保暖。

李世民突然覺得……

“它…… ”

“在說什麼鬼玩意兒…… ”

這是在說他豐姿岐嶷,仁孝純深,聰明仁愛的皇太子?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

第一時間看向長孫皇後。

當看到長孫皇後呆滯看著仙幕的眼神,李世民不敢再問。

李世民看向長孫無忌,當看到長孫無忌眼中明顯得不能再明顯的驚恐後,他不敢再看了。

李世民看向……

李世民看了一遍所有人,終於看到了所有人眼中的呆滯不再,也看到了宮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閃爍,眼中流露出顯而易見的恐懼。

李世民放棄這些人,他看向呆滯跪立在身側的李承乾,像是第一次認識這個嫡長子一樣,驚奇問道:“朕的兒,仙幕剛剛是在說你?”

這一刻,李承乾也不確定了,他呆愣愣地看著老父親,轉頭問身旁的李泰,語氣如夢似幻:“弟,仙幕剛剛有提到孤的名字嗎?”

李泰:“…… ”

我不知道!你彆過來!彆問我!

被驚醒的李泰第一時間就想說出這句話,但……

他咽了咽口水,呼出一口濁氣後才說道:“大哥,我耳朵不好,不知道。”

作為一名寵冠諸王,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 之一,李泰不是蠢人,相反,世人對他的評價總是讚美之詞居多。

貞觀二年,年僅九歲被封越王,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封地多達22州。之後又兼領了左武候大將軍一職,受封鄜州大都督兼夏、勝等地五都督,再加上雍州牧之職等官銜。「11」

李.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好士愛文,集書萬卷.泰不用心有所感,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他的大哥未來絕對出事了!!

滔天大罪,能把尊貴的太子廢為庶人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