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番外二】陷入了依賴循環的漢朝皇帝(精……(1 / 1)

【嘿兄弟, 你們知道什麼叫做近親結婚導致基因衰退嗎?】

“近親結婚導致的基因衰退?”近親結婚小劉據懂,“應該就是親兄妹之間的親屬關係吧?”

小劉據的話獲得眾人的讚同。

“但是基因衰退這玩意兒是什麼?”霍去病頭頂冒出一個問號。

其他人一起在腦袋裡冒出問號,他們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其實皇朝後期皇室的生育能力下降並不隻有漢朝一家, 很多王朝後期都會出現末幾代皇帝絕嗣的現象, 比如清朝後期的個皇帝也是絕嗣的種子選手。

所以漢朝後期皇帝生育能力下降,我們並不能說是老劉家的種不行,而是有合理的原因。】

知道自己並不孤獨的劉徹:真好, 老劉家還有得救:)

【從醫學角度看, 古代皇家有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就是喜歡自己人和自己人結婚。

而漢朝受到的影響更大, 因為漢朝最盛行的就是外戚, 也就是世家, 畢竟外戚往往就是世家頭頭。

漢朝盛行的外戚政治,讓皇帝從小皇子時期來往皆是母家或者母家的人, 他們身邊圍繞著一大群表姐妹加表侄女,(清王朝這點的問題更加嚴重, 清王朝嚴格的等級製度下, 漢人就像是二等人, 在他們眼中皇家和蒙古貴族通婚才是頂配。)

所以長此以往,各種遺傳疾病就會堆積在皇朝末期爆發。】

【尤其是東漢內部通婚的情況更嚴重, 光武帝的上位隻要是了解曆史的都能知道豪強們在前期給予了他非常大的幫助,而這些豪強為了加強彼此的聯係,早就形成了內部通婚的不成文規定。

一百九十年的東漢一朝,梁氏就出現了名皇後、竇氏兩名、陰氏名。竇氏、陰氏、馬氏、賈氏、梁氏等世家還喜歡把人往皇帝後宮送, 所以皇帝後宮中也往往會形成姑姑侄、姐妹同時出現在後宮的場景。比如漢順帝的皇後梁氏,她的兩位姑姑是貴人;漢明帝的貴人有賈氏姐妹姑侄、陰氏姐妹、閻氏姐妹,而兩任皇後馬氏與陰氏,還是姑侄關係。[1]

顯而易見, 皇帝的外戚就是這些世家,這些送進皇帝後宮的女子和皇帝也是沾親帶故的關係。

封閉的婚姻圈子,必然會導致皇族們身體潛藏的遺傳疾病爆發,最後導致後世子孫多夭折,生殖能力大幅下滑。就像東漢前面個皇帝都一切正常,但到漢和帝才二十幾歲十幾個皇子出生,十幾個皇子去世。

所以老劉家的不是種不行,隻能說內部通婚雖然能夠加強彼此的聯係,但是代旁係親屬結婚隻能讓皇帝生子的產量越來越低。

還有皇帝也不能太早結婚,君不見漢和帝二十幾歲就十幾個孩子但也夭折了?就是因為太早生娃,精子質量不合格,導致孩子容易早夭。】

“原來如此。”劉徹眼中還有些許迷茫,但還是聽懂了仙幕所說的話,“原來不止代直係親人不能成婚,就連代旁係親屬也不能成婚。”

汲黯也聽明白了:“看來世家們引以為傲的相互連接有時候也不是好事。”想到這裡他準備結束這個視頻就去查查看自己家中代旁係成婚的情況,要是有正準備代成婚的那還是叫停的好,省的出意外。

衛青倒是不慌,隻覺得還好衛家剛起來,還沒來得及搞這些亂七八糟的聯姻,要不然有得頭疼的。

小劉據和霍去病這兩個較真的還在糾結一些細枝末節,聽得似懂非懂:“為什麼呢?為什麼旁係親屬成婚會有遺傳疾病堆積爆發?”兩個人互相討論的下,還是討論不出來。

隻能看向仙幕,希望仙幕能夠在多說點。

仙幕也確實準備解釋清楚,隻聽仙幕繼續道:【建議漢朝皇帝們不要近親成婚,咱們自然不是口說無憑,有法律和醫學上的依據:《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條,直係血親或者代以內的旁係血親禁止結婚。

這項法律上的規定能夠成立是有背後的醫學依據。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個人身體裡都攜帶五到六種隱性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如果我們使用的是隨機婚配非近親婚配,那夫妻兩人就沒有血緣關係,身體裡攜帶的隱性遺傳病的致病基因就比較不同,不容易形成隱性致病基因的純合體患者。

那如果結婚的夫婦兩人是代直係或者旁係親屬,攜帶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很大,子代相遇,就會讓後代遺傳病的發病率升高。】

仙幕一邊講,一邊展示視頻。

看到這個視頻劉徹突然有種知識從腦袋裡滑過,但燕過不留痕的感覺。

放下一滴血,仙幕上穿著白大褂的人拿著一個儀器就能看到了被命名為基因的螺旋狀東西。

劉徹感歎:“這就是後輩們的厲害之處,能夠看到吾等看不到的東西。”

本來還在疑惑仙幕為什麼會知道這個原理的劉據和霍去病不說話了。難怪仙幕會知道這些知識,他們看到血那就是血,根本就看不到裡面含有的‘基因’,哪裡會知道這個知識。

不由得,劉據想到百姓們也不知道這個知識,他開始想怎麼辦:“百姓們看不到這名為‘基因’的東西,吾等若向他們宣揚代旁係越不能成婚,他們不服氣怎麼辦?”

看出小家夥的眼中的不解,霍去病解答道:“百姓不信服,那就尋找能夠讓他們信服的方法唄。”

小劉據一個白眼,隻覺得霍去病在和他說廢話,敲了一下對方的腦袋:“表哥在和我說繞口令嗎?”

被劉據敲了腦袋霍去病也不惱,隻說道:“確實得這樣子,要不然沒辦法。”

劉據沉思,劉徹也不打擾,孩子大了,那就自己想。

半響,小劉據開口說道:“仙幕一直提到一個‘率’字,以數據讓我們信服,其實我們也可以反過來以‘數據’讓百姓們信服。”

劉徹摸了摸小家夥的腦袋瓜:“是。”

他繼續道:“仙幕所說的我們也不能完全相信,還是要進行調查才行。”調查時就可以以數據見真章了。

【所以說漢朝多幼帝和身體不行的皇帝,而關於這點,還有一個點我們得說道說道。】

被兒子以崇拜眼神看得正舒爽的劉徹:“…… ”

這幕是還有什麼不好的話要叨叨嗎?

【相信看完對漢朝上下四百年的盤點你們都應該發現問題了。

這個問題就是漢朝真的很奇怪,上下四百年,從開國皇帝劉邦開始到漢獻帝有一件事情一直沒有整明白,他們想要維護王朝統治是沒錯,但為什麼搞得不是相信外戚就是相信宗室,要麼就是相信宦官,四百年就像是單選題一樣隻能選一個?

讓牛哄哄西漢滅亡的直接原因看起來是王莽篡位,讓東漢滅亡的直接原因是宦官亂政。遇到像漢元帝這種想選兩個玩製衡的就開始玩不明白了。整個王朝就像是隻有漢明帝一個人玩明白——宦官不用,外戚不用,宗室打著用,用好官才是正道。

但即使是漢明帝壓製住了各方勢力,讓他們發展均衡,但也沒有形成穩定的政治體係來徹底解決和管理這個曆史遺留問題,以至於他家兒子漢章帝也陷入外戚的陷阱當中。】

說到這個劉徹那個叫心虛。

若是回顧漢朝皇帝在這個問題上的處理和結果可不就是這樣子嗎?

漢高祖劉邦信任外戚,最後就是呂雉亂政,諸呂之亂;漢文帝吸取諸呂之亂的教訓,帶領宗室的力量滅了呂氏外戚,令宗室的勢力水漲船高,等到漢文帝時宗氏的勢力龐大到形成了‘七王之亂’,最後他老爹隻能啟用外戚來製衡宗室。

等到他自己上位被外戚們壓製得喘不過氣,就扶持了外戚打壓宗室,最後再讓外戚霍光作為輔政大臣。

還有漢元帝時期變本加厲的重用王家,一家五司馬,到最後西漢根本壓製不住外戚的力量,外戚勢力從幕後走到台前,讓王莽篡位。

他覺得後世帝王會不會感歎漢朝真他娘的天才,外戚的乾政,宦官的亂政,直接就讓外戚、宗室、宦官足鼎立了。

【西漢糟心,東漢更是直接陷入了依賴症的循環當中。】

【東漢皇帝們的依賴症是這樣子的。

東漢中期以後常常是以皇帝早崩為原點,不足十八歲的幼帝上位,由外戚大規模把持朝政;

質量參差不齊的外戚為了長期攝政害死皇帝,或者直接從旁係皇族中選擇嬰幼兒做儲君;皇帝們茁壯成長後因為長期的傀儡生涯及非血緣關係與外戚們的矛盾加劇;

長成的皇帝們等太後去世,失去執政合法性的外戚就被蓄謀已久的皇帝聯合宦官一勺燴;

但皇帝不是那麼好當的,皇帝親政後因為掌握不了突如其來的巨大權力,隻能依靠自己人,這個自己人包括娘家妻家人和自小長大的宦官,於是國家重要部門就遍布外戚和宦官。等皇帝們早逝,皇後一家又成為了新一輪掌權外戚。

就…… 這就是一個循環。】

【而如果要說士族能不能成為皇帝的助手,就像我們剛剛說的,士族與外戚是長期穿一條褲子的…… 】

循環一說完,接著就說士族,一旁圍觀的衛青朝皇帝投去憐憫的眼神,他覺得東家有點慘,真的是被仙幕批評的體無完膚,從頭到尾,就差指著劉徹的鼻子直接說你家製度存在很大的問題,不改你就死定了。

劉徹也覺得慘,因為仙幕所說的是真的,仙幕說的每一個點,被仙幕點出來後他都能夠接下去想,就比如說到這個士族他也懂。

皇帝、諸侯王為子嗣安排妻室最喜歡的就是世家大族的姑娘。妻家有絕佳名聲,妻家子弟還是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若說士族自己願不願意?那自然是願意的,畢竟他們可以借助結親皇室的方式讓自己家族迅速飛黃騰達。

劉徹:最痛苦的不是被仙幕批評,而是被仙幕提出來的每個點他都認同。

就很慘Q!

【士族們根本就不愛東漢的皇帝們,他們愛的是權勢,是家族,他們甚至會因為利益受損和宦官乾起來,直接打了患有依賴症皇帝一個巴掌。】

【東漢中期以後的竇、鄧、閻、梁四大外戚家族,屬於士族中的頂級豪門。

他們在朝廷上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他們是外戚,是士族頭子,輪流當外戚,輪流當頭子。

他們是一個圈裡的兄弟,用姻親、師承和上下級關係形成了龐大的網絡。一個外戚上位掌權後基本上會對對士族集團進行拉攏,把剩餘蛋糕分給士族們。

漢朝就是士族們迅速發育壯大的黃金期,他們團結到能夠過著我吃肉你喝湯共同奔小康的神奇場面。

所以鐵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他們把持著漢朝的一切,皇帝在他們眼中不過是利用的工具,他們有用時與皇帝是利息互換的關係,皇帝掌權後就是和皇帝互相爭利的敵人。】

【於是皇帝親政前要打倒的第一個阻礙就是上一任皇帝時的士族頭子,扶起自己的士族頭子。

但士族們沒想到桓帝親政乾點士族頭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參與政變的五位宦官頭領全部封侯,在地方大力扶持宦官子弟,讓他們用流程外的渠道進入各類部門“辜榷財利,侵略百姓”。直接觸碰到了盤踞在地方的世家大族“入仕”的基本盤。

不服氣的士族和宦官們乾起來了。

經過百年的發育基數越來越龐大的士族集團,將最大的怒火對準了搶他們蛋糕的宦官集團!

士族互相標榜,互相結托,瘋狂聚堆開會,品評公卿,遊學者眾多,牢牢把控著社會輿論的方向。

士族在朝廷中盤根錯節的緊密聯係,讓皇帝政令越來越失去權威性,也根本沒法逐一擊破。

他們形成“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等領袖,鋒利的矛頭,直指宦官集團和他們背後的桓帝。

被惹怒了的地頭蛇經過長達幾十年的集團化發展,讓本以為可以輕鬆享樂的桓帝,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冰冷感,他們在桓帝眼中已經是連皇家都無可奈何的怪物。

經過一番士族誅殺宦官,宦官桓帝有樣學樣直接抓捕相關黨人,黨人再攀咬宦官子弟

終於,桓帝保留了相當大的克製,以大赦天下作為結尾結束了第一次黨錮之禍。

皇帝維護國家係統根本不能隻依靠宦官而離開士族,士族也不能脫離皇權給予的合法性加持去占據一方。

士族外戚和宦官皇族那時候就像是坐在蹺蹺板的兩頭,利用權力為支點,搖搖欲墜地保持平衡。

至於崔寔在漢桓帝初年所上的《政論》裡說道:“自漢興以來,百五十餘歲矣。政令垢玩,上下怠懈,風俗凋敝,人庶巧偽,百姓囂然,鹹複思中興之救矣。”

誰在意?誰也不在意東漢已危,將走向不歸路。】

劉徹隻覺得可笑:“說一千道一萬,他們就是一條繩上的螞蚱。”

汲黯深有同感:“沒有誰是好人,也沒有誰是壞人,隻不過是要保持微末的平衡罷了。”

閹黨拙不濁,士族也非清流,真正讓政治的天平崩塌的,永遠是極端。

【後面等34歲高壽的桓帝崩於洛陽,漢靈帝上位,士族領袖的竇武執政。

當士族集團原以為自己在短暫蟄伏後翻身農奴把歌唱,攀高峰。

當天下人原以為征李膺、杜密等賢人列於朝廷,共參政事。就能想望太平的願望。

卻不知,第二次黨錮之亂起,九月辛亥政變,大獄再起再興,

凡是黨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罷免,禁錮終身,並牽連五族。[1]

山巔之後,即是懸崖。】

【為何提到東漢滅亡總是離不開黨錮之亂?

為何甭管你看哪年拍的國演義,漢朝衰敗的屎盆子總是離不開桓、靈二帝,甚至覺得漢亡與桓、靈二帝。

因為桓、靈二帝之前,宦官、外戚雖然專權,但‘漢世亂而不亡,百餘年間,數公之力也’。

朝中有名臣陳蕃等人主持朝政大局,皇帝可有可無,士大夫、豪強等心向朝廷,局勢尚未到不可收拾的境地,

但兩次黨錮之禍後,清正的官員基本上被禍害完了,士大夫、豪強離心。宦官為所欲為,殘害百姓。才有了後期的民變與釀成黃巾之亂群雄並起,東漢滅亡。 [1]

怎麼說呢,漢朝的皇帝實在是太依賴宦官、外戚了,依賴到這個問題幾乎成了漢朝皇帝的通病,明明皇帝才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但卻隻能相信彆人、依賴彆人才能統治這個國家。

一旦皇帝沒能力把握好這個平衡就是再一次的黨錮之禍。

就是外戚(士族)、宦官互相撕咬。

明明皇帝應該是以文治武功綜合評定為職業職稱評定的核心,但卻總是被忽略。可惜可歎。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西漢還是東漢皇帝皆賢明,但後面的皇帝一旦勢力弱下來就是完成不能管控得住那些過分跳躍的宗室、外戚和宦官們。

皇帝的朋友永遠不可能是世家,也不可能是外戚,也不會是宗室,皇帝四周都是敵人,唯有忠直的純臣和百姓們才是皇帝忠誠的朋友。但漢朝管理團隊用血的代價教導了後世的唐宋元明清教導了這個道理

隻能說在漢朝當皇帝那就是老婆得討好,孩子得教好,最主要的是——皇帝不能掛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