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番外二】十四歲的天才漢和帝(精修)^^……(1 / 1)

仙幕所說的正是在場眾人所疑惑的, 一個沒人培養的幼主很難鬥倒竇氏大山,漢和帝能做到,是實在是令人震驚。

【毋庸置疑竇氏是強大的, 他們不止在小皇帝身周布置勢力,他們也不止掌握了朝廷的政治中樞, 他們還想要得到朝臣們的敬仰,朝臣們的認同,他們想要籠絡朝臣。

他們希望能在高位上建立成就。】

“若是朝臣都能被籠絡,那小皇帝真可謂是四面楚歌,草木皆兵。”小劉據很擔心。

【例如竇太後老哥竇憲握有兵權,為了能夠獲得朝中大臣的尊重, 就進行了遠征塞外創北匈奴的活動。】

汲黯蹙眉:“怎麼看著像是好事。”像他們陛下就遠征塞外。

“是不是好事還是得看情況。”霍去病道。

看汲黯不解,念及汲黯對軍事上的信息掌握少, 他開口道:“陛下遠征塞外是因為匈奴來勢洶洶,若是放任他們行動,最後造成的就是匈奴南侵。但經過陛下的大規模的征剿, 匈奴基本上銷聲匿跡,後面更是懦弱不堪不敢再犯中原, 即使西漢末期有所興起,但經過光武帝和漢明帝的打擊,匈奴就已經不成氣候, 對漢朝俯首稱臣。”

汲黯恍然:“所以此次行動就是無稽之談。”

霍去病聳肩:“可能吧,在下隻是根據仙幕所表露出來的態度進行推測而已。”具體情況他還真不知道。

他們看向仙幕,未來之事隻有它知道。

【竇憲很牛,他在這次軍事行動中做到了‘登燕然山,刻石勒功’,封大將軍, 後稱冠軍侯。】

“哇~”眾人驚歎,這場行動看來也不是沒有用處,能登燕然山,刻石勒功很厲害了。

唯有劉徹不以為意,隻覺得對方腦袋抽筋,匈奴沒什麼威脅還跑那麼遠。

順便還嫌棄下:靠,朕的冠軍侯稱呼臟了!

【可然並卵?

百官對此次的軍事行動褒貶不一。

因為進過漢武帝瘋狂剿殺和後面帝王持之以恒的補刀之後,匈奴那些頂多就是散兵遊勇,構不成什麼大威脅,他們也就敢趁著皇位交替之時打打秋風而已。

所以嘲諷竇氏以‘以一人之計,棄萬人之命’的人比比皆是,隻覺得對方在脫褲子放屁,為一己之私導致過度軍事支出罷了。】

汲黯傾佩地看向霍去病:“霍將軍聰慧。”

霍去病無奈撓頭:“軍事乃霍某長處,略懂一二。”

他懂的不多,但軍事上還是敢與天下將士們有一爭之力的。

【雖然軍事行動上讓百官敬仰這個計劃失敗,但在年幼的漢和帝劉肇(zhào)眼中這可不是失敗,他看到了竇家人在軍事上的行動已經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他看到竇家人在東漢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他看到竇憲的女婿都敢在宮中‘拔佩刀驚上’,他看到手中的皇權即將暗淡無光,坐以待斃即死路,皇權將變黃泉。】

“小皇帝的前途可不樂觀,不過好在應該還未和竇氏有正面衝突。”衛青為小皇帝憂心忡忡。

汲黯卻壓不住心中的憋悶,要是他教養長大的太子落入這種境地,殺竇家的人一定有他汲黯一份子!

為帝者者,怎能如此憋屈!

【漢和帝自然不是坐以待斃之人。

他很勇,在自身被竇氏的黨羽和爪牙監視,權利中樞與內外朝皆被竇氏牢牢把握之時,處於孤立的小皇帝崛起,腦袋瓜啟動,開始籌謀如何全殲竇氏外戚。】

“咕嚕。”“咕嚕。”,仙幕話還沒有說完,小劉據已經和霍去病抱在一起緊張咽口水了。

刺激的場面要開始了嗎?

【官僚大臣們劉肇(zhào)自然不敢深信,就怕前腳剛和對方聊完對竇氏的不滿,下一秒竇太後的毒藥就端上來,換一個皇帝當。

而且被竇家牢牢控製的他,也沒機會和內外臣僚接觸,他們甚至都無法親身接近。

所以漢和帝和他無數的老祖宗一樣選擇了,一個特殊的群體。】

劉徹面色沉著,隻覺得能把這個群體猜得八九不離十。

【——宦官。

封建時代的特殊產物,對皇權保有絕對的忠誠性。】

劉徹深呼氣:“宦官,長於內宮,與皇帝接觸時間最長,關係親密,為皇帝而存在,他們是劉肇的最好選擇,也是唯一選擇。”

這也是他剛剛心情沉重的原因,他們漢朝的皇帝,也就隻有這麼幾個選擇而已。

選擇面小得可憐的選擇。

【漢和帝依附的對象就是中常侍鄭眾,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他對竇氏集團不行諂媚之事,謹慎機敏而有心計。

但隻有宦官也不夠,外朝也需要人輔助,於是清河王劉慶就落入了漢和帝眼中。漢和帝借機親近劉慶,常於其秉燭夜談。

空有想法,但也需要計謀輔助,《漢書·外戚傳》中漢文帝誅殺舅父薄昭、漢武帝誅殺舅父竇嬰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參考模板,更有曆朝曆代‘皇帝誅殺舅父先例’,都是漢和帝的參謀長1。

沒有人指導的小家夥,隻能以史為鏡,試圖參透人心。】

“好!好一個以史為鏡,以史為警,明得失,知如何興替,好樣的!”劉徹眼睛發光,“這才是我劉家的好兒郎!”

劉徹早就猜到這個小家夥會參考他誅殺竇嬰的故事,但並不妨礙他覺得這個漢和帝確實聰慧。

劉據眼中也對這個沒比他大多少的少皇帝露出欣賞的目光。

衛青讚歎:“十歲就能知曉學習先例,閱史書明智曉理、通古博今,此乃明智之選。”

【在此不得不說下竇氏的操作確實不行,一群豬隊友,硬生生地把人心全給漢和帝送過去了,中央的太後剛愎放縱,獨斷專橫,強予決策。遍布中央與地方的竇氏家族子弟和親朋好友基本上全是送菜的,上下勾結,專權放縱,報複打擊,為所欲為1。

就連他們的當家人竇憲伴駕皇帝左右,也有朝臣敢拜他時高呼“萬歲”。

主打的就是不怕死。

直接就被尚書韓棱指責其“禮無人臣稱萬歲之製”,正直朝臣也不斷上書進諫,以死抗爭。

他們的行為簡直就是為漢和帝做助攻,讓漢和帝能夠以點拓面,一點一點的策反朝臣,培養自己的人。】

聽到這話的眾人滿頭黑線:“這些人是完全不懂的什麼叫做以史為鑒是吧?”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都懂得以史為鑒,這人不懂?

曆史上飛揚跋扈的外戚或者權臣哪個不是死地很慘,不是被這任皇帝反殺就是被下任皇帝所殺,要麼就是導致亂世被敵人砍死。

誰得善終?

【苦心經營之下,蟄伏了做了三年‘傀儡皇帝’的漢和帝,在登基的第三年開始了他的行動。】

眾人搓手期待,期待這幼帝的操作。

【滅殺行動的鋪墊是在永元三年。

正月,十三歲的劉肇加元服行冠禮,尚書仆射樂恢疏反對外戚乾政,被竇憲威逼服毒1。

其後,尚書仆射郅壽上書彈劾竇憲驕縱,並試圖拿出王莽篡漢之事試圖讓百官們引以為戒,可惜最後也被逼自殺1。

此後,群臣驚恐,諂媚者更迎竇氏,正直者如三公大司徒袁安常則為此嗚咽流涕1。】

“此番操作一下子就能辯明忠奸,可直接避開諂媚者,正直為國者對竇氏更厭惡,方便納為己用。”劉徹嘴角揚起。

“父皇,可是以為此二人之死乃漢和帝主導?”小劉據提出這個問題。

對這個問題劉徹並不認同:“皇帝行冠禮,正直為國者會請求竇氏還政於君是為忠臣之道。無需漢和帝主導。”

小劉據煥然大悟:“原來如此,那兒臣明白了,難怪漢和帝要在永元三年動手,他剛行冠禮就有臣子死諫要還政於君,那等他稍大竇氏定難做住,或許還會謀害漢和帝,還新幼主。”他原先還想為何要著急在登基三年之後動手,原來原因在此。

劉徹摸了摸劉據的小腦袋:“據兒垂髫之齡就能舉一反三,真聰慧。”

小家夥揚起大大的笑,領著劉徹繼續看漢和帝接下去的操作:“這個和帝看著也很聰慧,真厲害。”

劉徹認同,確實厲害,十三歲的孩子能做這麼多。

【劉肇深諳人心,開始了他真正的獵殺行動。

永元三年十月,行幸長安,下詔尋高祖功臣蕭何、曹參的近親,讓他們繼承封地,以此暗示群臣效仿二位功臣1。

十一月,祭祀漢高祖劉邦等西漢十一陵才返回京師洛陽,借此宣他正統皇帝之位。

永元四年六月,大司徒丁鴻借發生日食上書暗示劉肇發動政變。

十幾天後,劉肇以“到白虎觀講經”為由,帶著親信移駕北宮章德殿,

並讓丁鴻任三公之首的太尉,同時兼任衛尉,統領宮中禁軍,控製南宮、北宮。

最後關閉城門,殺竇氏親信郭璜、郭舉、鄧疊、鄧磊等人成功奪中央管控權。收竇憲的大將軍印信綬帶,改封冠軍侯,等他們到封地後勒令自殺1。

自此,虛歲僅十四歲的少年天子劉肇成功奪回政權!】1

【漢和帝在鏟除竇憲 、竇篤 、竇景之後,直接就把竇氏勢力的依附分子 ‘皆免歸故郡’、‘皆坐免官’,穩定東漢政權,讓瀕危的皇權重新加強1。

怎麼說呢,曆史的神奇就在於我們能夠看到許多我們認知之外的事情,看十四歲少年天子用最普通的策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滅權臣,無需劇本,卻是絕佳的電視劇劇本。】

“妙哉!十四歲的年紀有此略以及政治手段,不愧是能夠創立永元之隆的帝王!”

劉據和霍去病兩人拍手稱讚。

汲黯面上雖然平靜,但眼底是掩不住的笑容:“和帝幼衝威斷,魄力實過於章帝矣。”

劉徹也很滿意,隻覺得這人的貴察而斷,可與漢昭帝誅除上官桀相提並論:“即位之初遽能折外戚驕橫之權而進賢,遠繼孝昭之烈。”

他覺得這人真的比他老子漢章帝好太多了!“仲卿以為呢?”劉徹期待轉頭問衛青。

衛青笑道:“和帝選劉慶之親密,擇鄭眾之謹敏有心幾,不事豪黨。曉丁鴻擁君派之用意,用人得當 、組織嚴密 、措施謹慎,確實是當世明君。”

雖然是誇讚後輩,但劉徹總有種是自己被誇的舒坦感。

他覺得自己很喜歡漢明帝和漢和帝,都是有勇有謀之輩。

就超滿意!

他看向仙幕,隻期待能夠說出更多漢和帝的故事。

【十四歲的少年天子雖然年幼,但他親政後勤恤本務,深夜批閱奏章,從不荒怠政事,曆史稱讚——勞謙有終。】

本來還有點擔心小皇帝年歲過小會做的不好,但劉徹現在一點擔心的心情都沒有了,隻對汲黯矜持笑道:“這小皇帝十四歲竟就能做得這般好,實在是有天賦。”

這東漢果然不錯,開頭出現的就有三個皇帝讓他很喜歡,頗有漢武之風。

劉徹:興奮!

【賢明的帝王在治理國家上總是有很多相同點,像賑濟災民、減免賦稅、詔理冤獄,優禮賢者,克納嘉言,四夷希侵,恤鰥寡、矜孤弱、薄賦斂,勿違農時,這些都是明明白白記載在《漢書》裡的功績,無需多說,隻一項就能說明漢和帝的厲害

——在漢和帝劉肇的治下戶籍人口達東漢之最5325萬多人,國力也是東漢之極盛的永元之隆。】

劉徹:“明章之後在養民,永元之年看來定是上無敗政使人戶滋殖,好!”

其他人:佩服!

【然後……元興元年,漢和帝病死京都洛陽,時年二十七歲。

自此,東漢糟心的衰落就開始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衰落,是極速衰落,沒有回旋的那種哦^??_??^】

開心沒有兩秒的劉徹:“???”

比前面兩個皇帝還早死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