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番外二】倒黴蛋漢和帝 十歲幼帝逆……(1 / 1)

【十九歲登基的漢章帝很依賴母族, 即使這人不是他親媽,他隻是認皇後為母而已,但並不妨礙他依賴馬皇後家。

怎麼依賴呢?對馬太後的娘家舅舅那真是一直惦記著給他們封侯, 即使他老母親馬太後拒絕了好幾次他也依舊是惦記著。

建初元年,帝欲封爵諸舅, 太後不聽。

明年夏,大旱,言事者以為不封外戚之故。

太後詔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

皇帝再說。

太後聞之以‘高祖約,無軍功不侯’為製約,以‘欲封王皇後之兄’為反例進行勸告。

可惜,最後還是被漢章帝的堅持給封爵了,

‘帝以天下豐稔,方垂無事, 封衛尉馬廖為順陽侯,馬防為潁陽侯,馬光為許侯。1’

不久馬皇後去世。】

劉徹嘴角抽搐, 有種活久了什麼玩意兒都能見著的頭疼感:“這馬援之女倒是聰慧的,還記得高祖之言, 就是這個漢章帝的腦袋瓜還得修一修。”他老子在議雲台二十八將時都因為馬援是皇後親屬而落選,人家馬皇後都勸說了‘無軍功不能封爵了’這糟心孩子怎麼就不知道以軍功受爵呢?

雖身為外戚,但衛青和霍去病也讚同劉徹的話, 畢竟他們衛霍兩家就是真正以軍功來獲得爵位的,絕不用靠皇帝的寵幸,所以他們有絕對的實力在心中腹誹:外戚的名聲就是被這群人所敗壞的。

衛青與霍去病對視,搖頭歎氣,隻覺得這官是越來越難做了,同時也慶幸看到了後世的發展, 也隻有看到後世的發展他們才能知道原來做外戚更得謹言慎行,要不然都能坐上皇位了,可怕可怕。

【馬皇後的去世並不能讓漢章帝擺脫對外戚們的喜愛,漢章帝從喜愛馬家到換了一個喜愛對象,對自己媳婦家竇氏家族頗為喜愛。

如果隻是重視倒也好,但‘外戚竇憲驕擅,帝仍待以寬容’。】

小劉據眉頭皺起,無語極了:“父皇,兒臣總覺得這個漢章帝和漢元帝一樣不靠譜。”就是他的曾孫,和他的曾孫一樣不靠譜。

原先對貪官汙吏們仁慈也就算了,現在是怎麼回事?獨立行走不行嗎?乾嘛要如此喜歡外戚啊!

【但這不是最糟糕的。】

劉徹肉眼可見的開始頭疼:“這竟然還有更糟糕的。”

才來沒多久的幾個人現在已經知道為何他們進來後劉徹面色會如此不好了,他們也就看了一個皇帝的一部分就覺得火冒三丈了,沒想到還有更糟糕的。

心開始提起來了。

【最為糟糕的是章帝以繼世承平,天下無事,卻壯年驟崩。

漢章帝英年早逝,三十三歲駕崩,身後事一件都沒有交代,甚至連顧命大臣都沒來得及安排。

隻留下十歲的幼主漢和帝劉肇和‘驕擅’的竇氏。

更悲傷的是這個幼主是竇氏自己扶立上去的——竇皇後廢黜皇太子劉慶,改立養子劉肇為太子。

東漢朝廷第一次迎來了幼主。

外戚勢力真正崛起,進入了後宮臨朝攝政階段】

劉徹眼見著瞳孔地震:“漢明帝四十八歲去世,漢章帝竟然是三十三歲去世。”而且留下的竟然是年紀才十歲的幼帝?這人甚至沒有為幼主鋪好後路?

世界上除了秦始皇那個倒黴蛋竟然有沒來得及為後背鋪好路就死的皇帝?劉徹隻覺得三觀都被刷新了。

原來他們劉家也出了一個和秦始皇一樣的小醜?

“和帝幼時為帝,無人教導他為帝之法,竇氏又強大,不知對東漢朝廷有何影響。”汲黯擔憂得眉頭都可以夾死一隻蒼蠅。最可怕的是陪伴這個幼主的不是賢明的臣子,而是被仙幕蓋章定論的‘驕擅’竇氏。

“主少國疑,國危矣。”這是聽道這則消息的汲黯心中唯一的擔心。

劉徹還擔心一個,外戚勢力的崛起,幼主長成後為了能夠製衡外戚,自然會扶起另一個勢力,也就是宦官,到時候朝廷自己本身就在內鬥,哪裡有精力關注地方?

他很擔心百姓甚或會不會過不下去,然後就反了漢朝的天下。

生活不易,劉徹歎氣,隻覺得當這些糟心皇帝的老祖宗真難,每天都被他們氣得想詐屍替他們當皇帝。

【實際上漢章帝很努力了。

他很努力的想要跟上老父親的步伐,光武帝末年,全國在籍人口2100多萬,至漢章帝末年人口已達4300多萬。與他老子合成天下安平,百姓殷富的“明章之治。1

他很想讓東漢再複西漢的輝煌。

但宏裕有餘,明斷不足,閨房讒惑,外戚擅寵。

讓人不得不感歎,明、章二主,或損有餘而補不足,則古之賢君矣1。

並且漢章帝的死因疑點重重,史書諱莫如深。

隻能說章帝素號長者,愚謂章帝之病則正在不剛耳。】

仙幕的惆悵影響了聽這話的人。

仔細想想人不就是這樣子,哪裡有十全十美的皇帝。

就連他們家劉徹都有不足之處,更遑論在曆史上沒啥名氣的漢章帝。

就是很可惜,可惜聖明之君難得,國家長治久安難得。

汲黯心中總有股子悲涼縈繞在心尖,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苦的終歸是當下的百姓。

“孤記得明章之治接下去就是永元之隆,老師何必悲觀,相信和帝一定會逆風翻盤的。”

見不得這些大人的惆悵,小劉據出聲打斷道。

小家夥的話也讓幾人紛紛想起仙幕在犄角旮旯提到的這點,瞬間他們就精神起來了。

“如此逆境這幼帝竟然還能逆風翻盤?我記得永元之隆乃冠斯往代,奄有萬國。”霍去病也想起了仙幕曾形容永元之隆的句子。

他最後笑著在心裡感歎道:這新腦子就是好,不會被仙幕輕易的帶入情緒當中。

劉徹他們對漢和帝的事跡更好奇了,一個十歲就上位的皇帝是如何能夠逆風翻盤的?

【漢章帝既然已經去世,接下來就是竇太後倚仗親族,竇氏戚族開始專權。】

【竇太後臨朝稱製,竇氏戚族開始專權這是不爭的事實。

並且竇氏的專權不同於呂雉、鄧綏、劉娥的臨朝稱製,因為她不具有公正性。

呂雉擅權,有根除勳貴的行動,但這件事所帶來的最高收益是維護劉姓江山的統治。

鄧綏臨朝稱製長達十六年,但她躬行節儉,大力救災,時人頌曰“興滅國,繼絕世”

劉娥臨朝治宋,但她結束十年黨爭、興修水利、創設諫院、興辦州學。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心在江山社稷,而不在帝王之位,為‘仁宗盛治’打下基礎1。

更不要提武皇了,人家是貨真價實的女皇。

竇太後和以上四位臨朝稱製的女政治家比差距極大。】

劉徹看到這幾個臨朝稱製的女子,突然覺得給皇帝找皇後可以找有治世之才的,皇帝早死,皇子不成器還能撐上一撐。

“不知這個竇氏能夠做成什麼樣子。”隻希望不要氣死人。

其他人深有同感,仙幕說這個竇太後和其他幾位女政治家比差距很大,他們真希望不要是氣死人的大。

【竇太後深諳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道理。

自她臨朝稱製之後,彆說什麼軍功文治授官,竇氏子弟無論品德才乾皆升天。】

汲黯目瞪口呆:東西兩漢以察舉之製取士,這一番操作寒門子弟與平民基本上無上升途徑。”

他已經能夠想象得到朝堂之上皆佞臣的局面了。

畫面很糟心,百姓很悲慘。

【竇太後的哥哥竇憲為侍中,掌管朝廷機密,皇帝對外誥命全權由他代理。

弟弟竇篤,任虎賁中郎將,統領宮中禁軍,二十四小時全天候保衛皇帝的安全,或者說監管也很合適。

另外一個弟弟竇景,任職中常侍,陪王伴駕,為漢和帝的貼身男秘書,小皇帝的政務工作和代辦文件皆出於他的手,也可以說就是來時時洞悉小皇帝的生活狀態。】1

此種安排直接讓劉徹攥緊手心:“竇氏職位皆是小皇帝身周的顯要地位,如此精密細致的護衛工作,可直接掌握國家政治中樞,無疑是一種變相的監視。”

他還沒有見過這種陣仗的監視,實在可怖。

小劉據深有同感,尤其是他的年歲和視頻中的漢和帝差距不大,但他一想到自己被這樣子監視,就打了把寒顫:“總有種身周群狼環伺,隨時會撲上來撕咬的感覺。”雖然宮殿精美絕倫,但他代入進去,卻覺得背脊發涼,深宮更像是囚籠。

無法脫困。

“父皇,兒臣隻代入進去就有背脊發涼之感,漢和帝和竇氏無血緣關係,在前朝無根基,在後宮無勢力,實在無法想象應當如何脫困。”

劉徹沉默地揉了揉小家夥的腦袋:“漢和帝身處這種絕境自然會找尋四處找尋方法,聯絡外臣,培養親信,扶持宦官,皆是方法。”

隻不過……

劉徹歎氣:“竇氏勢力密不透風,在此裹挾之下,這個孩子所處的困境確實比你我更難,他基本上處於失權的邊緣。”更可怕的長成後被滅殺,換一個聽話的皇帝上位。或者在這個小皇帝幼時就開始投毒,讓他自然而然的身體敗壞。

像他剛上位時也曾想脫竇王兩外戚的牽製,但不一樣的是竇王兩外戚,是他自己的外戚,他的父親也為他鋪好了路,而這個漢和帝,基本上就是處在一個密不透風的牢籠之中。

毫無根基的十歲幼帝如何脫困是一個極其艱難的問題。

艱難到他都不忍心想了。

其他人心有戚戚:“實在是無法想象幼帝如何脫困。”這個孩子一定很艱難吧。

【所以漢和帝才十歲,在權力分割問題上劉肇和竇太後的矛盾已經到了難以調和的地步了。

而如果竇氏家族的人品行端正倒也不失為好臣子。

但很不幸的是。

竇氏外戚資質如何呢?

他們資質低劣,品性和操守毫無下限。例如竇太後的老弟專橫跋扈,大白天就敢在皇城沿路搶劫,調戲和侮辱婦女1。

國有此等之臣,實屬不幸。

因此就算竇氏外戚沒有篡權竊國的意思,也不敢像王氏外戚一樣除掉小皇帝自立為王,但他們的日常所作所為,就已經是嚴重阻礙帝國發展,帶給東漢當下的環境一個壞榜樣的作用。】

【那問題來了,十歲就已失權的漢和帝如何在竇氏勢力密不透風的裹挾下把東漢國力拉到極盛,創‘冠斯往代,奄有萬國’的永元之隆,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