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家 等房子修繕好了,有地方住,才……(1 / 1)

農村的道路,現在雖然還沒硬化到戶,但村與村之間都通了水泥路。佳慧騎著電動小三輪,小心翼翼過了橋,上了主路,這才加速狂奔,十來分鐘就到了香菇基地那扇破舊的大門前。她停下車,順著門縫往裡面看了兩眼,眼看著快到五月,荒地上的草蔓越發葳蕤,都牽連成片了。

廠房裡沒什麼好看的,要到七月份才開始進原料裝袋,準備種香菇。在此之前,他們要儘快把院子裡的荒草拔了,不然等到秋天結了籽,明年的雜草就會越發厚實。

佳慧看了幾眼,就又上了車,拐進旁邊水泥路。開過漫水橋,就看到了熟悉的大樟樹。

她心裡抑製不住地激動,停下車,站在豬圈旁看了許久。這裡暫時還很荒蕪,但很快就不會了。她會把它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過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

她仿佛看到半山的平台上,孩子玩耍的身影;仿佛看到大樟樹下,老人們對坐著聊天;仿佛看到腳下的土地釋放出肥力,滋養著蔬菜和花朵。

當然現在還太亂了。要等房子修繕好了,有地方住,才能把奶奶和外婆都接過來。佳慧一想到這點,恨不得現在就動手。

豬圈肯定是要拆的,拆下來的石頭正好可以在路邊建一堵圍牆,旁邊還要蓋一個大大的車庫,停放汽車和各種小型農機具,尤其是電動小三輪,這東西既能拖貨,也能拉人,還不耗油,堪稱農村公路之王,她以後肯定是要買的。

從豬圈到半坡下的這塊地,將來會開辟出來種各種菜。雖然南邊就有小溪,但靠北邊的菜地澆水沒那麼方便。佳慧決定,到時候乾脆就從溪裡引一條小渠進來,在菜地裡繞個U字形再出去。

她默默想了好一陣,才轉身從車廂裡拿出鐮刀,開始彎腰割草。從豬圈旁割出一條路,通往半坡上的曬穀坪。等上了曬穀坪,她抬頭打量面前的房屋,發現它也沒那麼陰森了。胡春平說得不錯,雖然房子看上去有些破舊,但隻要下力氣維修一番,住在這裡無疑會很舒服。

老房子就是這樣,沒有人住,時間長了就會漏雨,牆皮受了潮也會長黴脫落。粉刷裝修前,先要找人把樓房的屋頂好好修一修。

胡春平早就托人把鑰匙放在大姑這裡了,佳慧帶了過來,挨個試了試,打開堂屋門進了房子裡面。屋裡蒙著一層厚厚的灰,零亂放著些沒人要的古舊家俱。

這幢房屋坐東朝西,背靠著山,面前是坡。房子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流行的那種樣式,一進門是寬敞的堂屋,兼做客廳和餐廳。南面兩個房間,北面是一大一小兩個房間,被樓梯隔開。屋裡並沒有衛生間。

樓上的格局一模一樣,隻是堂屋門外多了一溜長長的走廊,或者說陽台。

佳慧站在陽台上朝外望,就見房子南面是道緩坡,坡下小溪潺潺,屋後青山隱隱。她又來到陽台另一邊,透過北面的樹林,依稀可以看到房舍的屋頂,——原來這裡看著雖偏僻,但隔著十幾米遠的地方,還住著另外的人家。

她站了一會兒,便朝樓下走,心裡計劃著房子要怎麼裝。改動結構是不可能的了,沒有那麼多錢,但饒是再費心費力,也必須要改出兩個衛生間來。

然後還要再重新布線、布水管、粉刷牆面。縱然隻是這樣簡單的維修,恐怕就得十幾萬塊錢。

更何況還有廚房。廚房這裡才是改造的重點。

出了堂屋門,北側有兩間相邊的瓦屋,靠樓這邊是一間小小貯藏室,方便放糧食或雜物,外面一間便是廚房了。佳慧也沒進屋,隔著窗戶朝廚房裡望。裡頭壘著土灶台,靠牆放著一個古舊的碗櫥。因為牆面滿是煙塵、水漬和黴斑,窗戶又小,看著尤其陰森。

看來這廚房的改造工程也不小,窗戶這麼小,肯定要改大,屋頂也要拆了重新蓋啊……

佳慧歎了口氣,生平再一次希望自己能發個幾百萬的橫財。幸好農村發展這麼多年,哪怕是這麼偏僻的地方也都通了水電通了路,否則,佳慧真不敢想象,要把這裡伺弄得能夠住人要花多少錢。

想到水電,佳慧忽然一驚,對了,還有更重要的一件事,裝修之前,她還要先設計好廁所和廚房的汙水係統。

農村的汙水和垃圾,在這年月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說還沒有實行什麼有效的解決辦法。但佳慧知道,過不了幾年,各地就會興起“廁所革命”,——這還是她後來做電視台的外包節目時了解到的信息。所謂廁所革命,就是改造農村的旱廁、豬圈和汙水處理係統。

在這之前,農村人是不存在汙水處理的。廚餘的湯湯水水要留著喂豬,動物和人的糞便也是寶貴資源,要留著堆肥。佳慧小時候就聽外婆講過,勤快的農村人出門都會帶筐,見到路邊有牛糞要趕緊拾進筐帶回家的。

但是,隨著人口的急劇增長和化肥的普遍使用,糞便和汙水越來越沒用處了,反而帶來了日益嚴重的環境衛生汙染。就像姑姑住的石橋南村,從路邊看著綠意蔥蘢,又靠山面水,風景很美,進了村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村口栓著牛,家家戶戶還養著豬,卻沒有完善的下水道,逢上連陰雨,地勢低的地方便積起汙水,蚊蠅團團飛舞,非常招人厭煩。

眼前這房子連室內衛生間都沒有,估計也不可能有什麼下水係統,頂多在房屋兩側挖了兩道排水的陰溝,汙水雨水順著溝流到坡下,再順地勢排到溪水裡去。這也是農村房屋為什麼都要往高處建的原因。

好在佳慧在上輩子的采訪中,了解過不少農村改造廁所的經驗。當下她便四處查看,心裡計劃著在哪裡修建化糞池和汙水池。廚房的背後是一片林地,生長著高高低低的樹木,佳慧砍倒了緊靠牆邊的一片灌木,看過之後,決定要在房屋北面修建化糞池和汙水池。

她記得有一種三格化糞池在後來運用得十分廣泛,便決定回去好好收集資料,到時再到這裡規劃施工。

雖然已經快到五月,林子裡站得久了,依舊有些森冷。山林深處還傳來噪鵑嗚嗚的怪叫,佳慧算是膽大的,這時候竟也有點毛骨悚然。恰在這時,褲兜裡的手機忽然鈴聲大作,她忙一邊朝外走,一邊接了電話。

“媽媽,你在哪兒呀?”手機裡傳來七寶帶著哭腔的聲音。

佳慧趕緊安慰她,“我在咱們新家裡呢,馬上回去,彆哭啊,你跟姑婆玩一會兒我就到了。”

“你快回來!”七寶更委屈了,抽泣著喊:“我想回家,我要回家……”

佳慧哄了好一會兒,七寶才收了哭聲。她掛了電話,忙忙往坡下走,順著自己割出來的小路來到三輪車邊,騎上車就風馳電掣往大姑家趕。——也不知道孩子在家哭成什麼樣兒了。

車子很快過了香菇基地,前面是一段緩緩的下坡路。拐過一個彎,路邊出現一個背著柴禾的身影,正在寂靜的山林旁慢慢往前走。

從後面隻看得到一大捆柴禾,等佳慧開到前面時,才發現背柴的是位白發蒼蒼的老人家。

她雖然急著回去,卻也依稀記得這老人是姑姑村裡的,上輩子老人過九十大壽時,她還去人家家裡吃過飯。於是佳慧靠邊停了車,招呼道:“婆婆,是去橋南村嗎?我帶您一程。”

老人個子十分瘦小,牙都掉光了,笑起來嘴癟得厲害,——很多農村老人見了陌生人,都會有這種客氣得近乎卑微的笑容,立刻讓佳慧想起自己的外婆來。

“您是誰家大姑?”老人遲疑著問。

佳慧幫她把柴禾搬到車廂裡,大聲說:“我是馮小河家的!馮寶娟是我姑!”

“哦,小河呀,”老人顯然也知道這位本地小有名氣的讀書人,她在佳慧攙扶下,一邊顫巍巍地往車廂裡爬,一邊道:“難為我的大姑了!老婆子眼晴花,耳朵也聾,認不得人了!”

等她坐進車廂,抓好前方扶手,佳慧便又上了路。她邊開車邊跟老人大聲聊天,問:“婆婆,您多大年紀了?”

老人耳朵不好,佳慧重複了幾遍她才聽清,忙伸出三根手指說:“今年足八十三了。”

“這麼大年紀,怎麼一個人跑這麼遠砍柴?”

老人歎氣:“姑哎,八十歲的老人砍黃蒿,一日不死要柴燒。我隻恨自己不早點死喲……”

在農村這是經常能聽到的抱怨。即使是上輩子的後來,農村老人太過長壽也絕不是什麼美好的事情。沒有退休工資和養老金,他們的晚年生活全看兒女是否孝順。哪怕是年老體衰,很多人也要一直勞作到不能動為止。臨死前若能無病無災,就屬於上輩子積了大德。

佳慧安慰了老人幾句,便看到遠處石橋邊站著兩個人,一高一矮,正是姑姑和七寶。她在兩人身邊停了車,姑姑忙抱起七寶,說:“一睡醒就哭著找媽媽,怎麼哄都哄不好。看!媽媽這不就回來了?

“媽媽!”七寶哭得鼻尖都紅了,一看到佳慧,就委屈巴巴地朝她伸出兩隻短胳膊。

佳慧忙下了車,接過孩子,七寶把頭拱進她肩窩裡就不動了。那邊大姑也跟老人打起了招呼,“宋三婆,去砍了柴的?”

“哎!”車廂裡的老人撐著想下來,被大姑勸住了,“您坐著彆動,我把您送到家門口再下!”

宋三婆感激地連聲道謝,大姑便上了車朝村裡開去了。佳慧也抱著孩子慢慢往回走,邊走邊問:“什麼時候醒的啊?”

七寶不作聲,隻偶爾抽噎一下,過了一會兒又伸出手把佳慧的脖子緊緊摟住了。佳慧親了親她的頭頂,哄她道:“媽媽剛才去咱們的新房子裡看過了,下次七寶要不要一起去?”

七寶毛燥燥的頭頂在她肩上微動了動,這是表示同意了。

“還有七寶的茉莉哦,要不要也栽到新家那邊去?”

“要的。”七寶這才抬起頭,一雙大眼睛水汪汪地映出佳慧的臉。

佳慧提醒她:“那我們回去就給茉莉澆水,可彆讓它枯死了!”

七寶頓時急切起來,說:“回去澆水!”

佳慧見她又有精神了,才親親小臉,說:“下次在姑姑家睡醒了不要哭,耐心等一會兒,媽媽就回來了,好不好?”

七寶眼圈又紅了,摟著她說:“媽媽不走。”

“我當然不走,”佳慧安慰她,“咱們新家就在這裡,我走哪兒去?我天天陪著七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