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9 章 079(二更)(1 / 1)

梁王的這個猜測一點不錯!

那確實是一封問罪的詔書。

李忠其實一度覺得,陛下直到此刻才來處置他,都得算晚的。

可在聽到許圉師念出的這份聖旨之時,他還是隻覺自己像是遭到了一記重錘,砸得他眼前一陣發黑。

聖旨中說——

梁王李忠以占卜巫蠱之術詛咒於陛下,以奇裝異服招搖過市,又暗中聯絡長孫無忌舊部,密謀大統。

其人不忠不孝,不堪配為皇室子弟,將其廢為庶人,流放黔州,囚於李承乾舊宅。

梁王去梁州都督位後,梁州刺史由戶曹唐璿接任。

……

“梁……”許圉師剛脫口而出了一個字,又連忙吞咽了回去,改口說道:“唐刺史與庶人李忠接旨吧。”

唐璿沒有動。

本著李忠曾為上司的緣故,哪怕在聖旨抵達的那一刻他已經處在了勝利者的那一方,他也並沒有直接走上前來。

但李忠也沒有動。

在驚聞聖旨的那一刻,他的面容已更顯蒼白,現在還因為他這個停住的動作,看起來有些僵硬。

“流放黔州……居然是流放黔州。”李忠近乎自嘲地喃喃。

他本就沒有多少心思來管理梁州,所以他其實並沒有那麼在意,在他卸任之後,會由唐璿這個戶曹直接連跳升官,坐到刺史的位置上。

他在意的,是李治給他選定的流放地!

他出身不高,還被扯進了皇權和相權的爭鬥之中,其實根本就沒想過全身而退。

但他總覺得父親可能還是對他有幾分情誼的,至多就是將他貶為庶民,而後讓他過上一段平淡但安穩的人生。

可當黔州二字出現的那一刻,他清楚的意識到,皇室鬥爭就是有這樣的殘忍,連安度餘生的權力都不給他。

看看吧,聖旨之中都已說了,讓他在流放到黔州之後居住在李承乾舊日的宅邸之中。

那是太宗皇帝一朝被廢黜的太子最後的去處,也是他的殞命之地。

就算隻往前數兩年好了,長孫無忌也同樣是被流放到這個地方,而後在被逼迫之下服毒自儘。

起碼在李忠的視角中,那絕不可能是長孫無忌認清了自己失敗的事實,選擇追隨先帝而去,隻有可能是被逼死的。

他李忠前往黔州之後,又會是何種結局呢?

恐怕也隻有一個“死”字了。

自許圉師所在的角度看去,李忠的牙齒似乎是在隱約顫抖,帶動著他的臉頰也顯出不自覺的扭曲。

早年間這位太子幾乎一直隱沒在王皇後和長孫無忌的影響之下,以至於若要讓許圉師去形容他到底是何種脾性,竟還難以找到一個詞。

仿佛像是個木頭玩偶,或是個毫無存在感的影子。

可在此刻他宛然活了過來。

他忽然站了起來,一把抓過了聖旨,眼看著下一步像是要將其撕

碎。

但也就是在同時,察覺到李忠異樣的唐璿彈身而起,一把扼住了他的肩膀,在將人按壓下去的瞬間,提起右膝高抬撞向了他的小臂,迫使他將手中的聖旨給鬆了開來。

聖旨落地的那一刻,李忠也被唐璿直接按倒在了地上,發出了一聲下顎撞地的痛呼聲。

劇烈的疼痛中,李忠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唐璿此人乃是長安城中屯營百騎出身。

哪怕他擔任的戶曹是個名義上的文官,也並不妨礙他能發揮出武將的本事!

可再怎麼詫異於唐璿在此時果斷出手,還發揮出了這樣的本事,李忠此刻的滿心悲憤早已壓倒了一切。

他極力仰頭朝著許圉師看去,憤怒喊道:“謀逆之罪,是能以這等輕飄飄的方式定下來的嗎?”

“不錯,我確實求神問道,篤信占卜,可誰告訴阿耶這是要圖謀他的命,那分明隻是我想要試圖自保而已。”

他怕死,怕得不得了。

他甚至有一陣子覺得,是不是隻要他將自己喬裝成了個婦人,就能夠免於被清算的下場。

可他發覺這依然無用。

長孫無忌死後,也還是有一批人在嘗試著拉攏於他,希望他能成為他們手中的籌碼。

在陛下頭風發作後更是如此。

他厲聲問道:“我想卜算出一條能讓我生存下去的路,有錯嗎?”

他才不到二十歲!

因這個被按倒在地的狀態,他的說話顯得有些含糊,甚至已有了幾分哭腔,“他既然給我起了李忠這個忠字作為名字,就應當知道,我絕不可能忘記這名字的意義。”

“他給我取表字正本,希望我能秉持正本清源之道,我也記得清楚。憑什麼就給我扣上密謀大統的罪名?”

他像是想到了什麼一般,帶著幾分希冀地朝著許圉師問道:“告訴我,這不是阿耶的想法是嗎?”

陛下分明還在病中,若是武皇後在此時謊稱他要謀逆,將他給趁機解決了,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若是妖後禍君,也完全……

可還沒等他問出這句話,敏銳異常的唐璿就已經一把捂住了他的嘴,讓他無法將後半句話給說出來。

更讓他失望的是,在他所能看到的視線裡,這位前來傳旨的黃門侍郎眼中,對他並沒有多少同情之色。

許圉師很清楚,政治鬥爭的殘酷就是如此。

李忠的結局,其實早在王皇後被廢的那日就已注定了。

李建成、李承乾都沒逃過死亡的結局,陛下也不可能在清除禍患這件事上有所鬆懈。

他要繼續在陛下的面前高升,也就不可能對失敗者報以任何的憐憫。

面對著垂死掙紮的李忠,他隻是用極冷靜的口吻回道:“陛下並未因疾病而影響神誌,這份聖旨完全出自陛下的手筆。”

是李治不想再看到這個對他來說乃是恥辱的兒子了。

李清月原本還想建議讓這出廢黜梁王的旨意由阿

娘來協助下達,但很顯然?_[]?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當阿娘主動攬過了籌辦獻俘大會的差事後,李治並不介意於投桃報李,或者說他原本也有這樣的必要,再為太子李弘除掉一個政敵。

許圉師的這句話,無異於一把尖刀紮入了李忠的肺腑。

在收到了信號的唐璿鬆開手後,李忠也並未直接跳起,而是保持著癱軟在地的狀態。

“是他想讓我死……”

是他的父親不想讓他活著,與他人有什麼關係。

這何其可笑啊!

倒是唐璿不疾不徐地拍了拍身上的塵土,將那封一度掉在地上的聖旨給重新撿了起來。

見他鄭重地將聖旨重新看了一遍,許圉師轉頭朝著唐璿賀道:“恭喜了。”

這位可真不知道該當說是運道還是本事了。

能從昔日吳王李恪的下屬成為今日的梁州刺史,其中的轉變也才不到十年而已。

不,還是該當說他善於抓住時機。

畢竟不是誰都能做到,為了不遠放邊地,選擇加入屯營,在最合適的時候對李忠做出了舉報,拿到了好處。

雖說以梁州這個地方的條件不太容易做出政績來,但這個起點已是絕大多數人隻能仰望的存在了。

也不知為何,許圉師還有一種奇怪的直覺,或許將來他們會在朝中相見的。

不過此刻說這些還有些遙遠。

唐璿一邊接下了這份道賀,一邊謙遜地朝著許圉師回了個禮。

但他心中是否有如此平靜,隻怕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要他看來,他能有今日,可不單是他有本事,更重要的是安定公主給他選擇了好去處。

不過這份感念和站隊就暫時不必令外人知曉了,起碼對於不明內情的許圉師來說,這位行將上任的梁州刺史很有幾分未來好同僚的影子。

他甚至主動分擔起了將梁王送往黔州去的職責。

“黔州為窮山惡水之地,梁王年紀尚輕,恐怕其想不開,總該好生看護才對。”

唐璿朝著許圉師說道,“我瞧了瞧輿圖,走陸路多有顛簸,恐怕梁王難熬,倒不如走嘉陵江水道南下,轉入大江後再入涪陵江,就是黔州了,往返一趟不過十餘日的工夫,許侍郎你看如何?”

“若許侍郎的時間還有空餘,大可在梁州地界上多滯留一陣,等梁王被平安送達的消息傳回後,再行折返。也好讓人知曉,陛下並無迫害子嗣之意,不過是梁王……”

他平靜地給出了一個對李忠來說很是殘忍的答案:“是梁王太不服管教了。”

許圉師點頭稱道:“唐刺史說得在理,我讓人回京稟告一聲吧。隻是,你得記牢一點,不要再稱呼他為梁王了。”

唐璿點了點頭,又低聲說了一句,“此外,您既要滯留此地,我必定是要儘一番地主之誼的。您也不必將此事看成攀關係,隻是我剛做地方長官,對於許多事情還不太了解,想向您請教幾件事,不知您是否願意作答。”

許圉師認真地

打量了他一眼,很難不覺得對方看起來更可靠了些。

饒是知道對方有些善於謀劃時機的本事,也不能否認他這張稍顯氣質老實的臉,很能拉好感度。

他當即應了下來。

卻不知道當唐璿望著他在此地安頓下來的背影時,心中在想的是——

此前澄心和劉神威前往益州途中在梁州有過短暫停留,與他說起過那蜀中見龍的祥瑞之事。

公主確實意在避開梁州,讓其不必在此地出現,為免顯得梁王李忠在此地治政的兩年終究還是有些效果。

可許圉師回返洛陽途中經過的州府,卻是能有吉兆現世的。

多加一個可控的見證者,豈不是更能讓這出祥瑞顯得逼真?

就是不知道,來不來得及趕上,許圉師此人的膽子又夠不夠大,會不會被其嚇出個好歹來了……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請教的想法也同樣出自他的本心。

畢竟,從今日起,他就是這梁州刺史了。

雖不像梁王為此地長官之時那樣,還有督轄其他各州的權力,但遲早他也會做到這一步的。

唐璿手握聖旨,緩緩地抬了抬嘴角。

公主對他寄予厚望,他又怎能不以國士之禮回報!

------

李清月打了個噴嚏,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自己有被念叨的感覺。

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十二月的江上終究還是寒風凜冽。

“所幸這些年間氣候溫和,若是往前去個幾十上百年,這個天氣行路可是要見到河水生冰的。”

李清月聞聲回頭,就見外祖母也跟著走到了甲板之上。

她連忙快走兩步,“您怎麼也出來了,若是沿途凍出了疾病來,阿娘非得再揍我一次。”

楊夫人擺了擺手,“我哪有你想的那麼脆弱。”

光是看這趟出行之中的配置,楊夫人便猜到,阿菟為了她那句“經不起折騰”做了不少準備。

但若讓李清月說的話,這該當是那位回紇商人在確認了她的身份並非作偽後,生怕她所說出的警告之言會生效,真讓她從額外的一萬多名胡人中另選一個,所以在言行舉止上謹慎了不少。

楊夫人忽然又意識到了李清月話中另外一處問題,“你剛才說——再?她之前打過你?”

哪能打孩子呢。

要不是阿菟提醒,她還險些要同媚娘生分了。如此聰慧又懂得人情世故的女兒要從何處去找!

要是這樣都還不滿意,未免也過分了些。

卻聽李清月無奈回道:“之前我去蜀中請孫神醫的時候沒跟阿娘說,她著急上火。”

楊夫人:“……”

那……那要是這麼回事的話,也不是不能理解。

在對外傳出的消息中,隻說安定公主為了母親的身體延請孫思邈入洛陽,並未提及這毫無報備的入蜀。

媚娘大概也是怕她這個老太太跟著著急,就沒將內情告訴她。

現在倒是不得不交代一下。

但怎麼說呢,或許是因目之所及儘是冬日寒江,楊夫人一時半刻間也暫且將諸如弘農楊氏還有賀蘭敏之那些糟心事都給拋在了腦後,心情闊達了不少。驟然聽聞這一出,反倒是因阿菟的那番話想到了媚娘當年的情況。

“你真是跟你阿娘很像。”

“她當年也做出過這種事情嗎?”

楊夫人一轉頭就對上了李清月好奇的目光。

她搖了搖頭,“那沒你那麼能耐。至多就是在你外祖父任職利州的時候,聽說昔年蜀道之中的要塞劍門關,就在利州與劍州的交界之地,直接讓人領著她去看那飛梁閣道、一睹昔年魏蜀風雲去了。那年……她應該也才五歲而已,可沒你跑得遠!”

劍門關在利州附近,那最多也就是家門口走一遭。

哪像阿菟,愣是能從洛陽跑到蜀中。

李清月嘀咕:“那這應該叫做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楊夫人無語,又見李清月扯了扯她的袖子,歪著腦袋問道:“阿娘以前還有什麼趣事啊?”

她絕對不是想要再來個青出於藍,隻是……隻是想要增加一下母女之間的了解而已。

沒錯,就是這樣。

楊夫人以手扶欄,仿佛有很短的一瞬扶了扶額頭,但又大約是因為少有人能以這等態度同她說話,便又繼續同她絮叨,“若說趣事的話,那大約是在荊州的時候了。”

“那是貞觀六年,荊州大旱……”

李清月趴在船頭聽了有好一陣的故事,發覺外頭的河上風力更緊,趕忙拉著外祖母進了船艙。

好在這點風浪並不影響船行如電,在已越過了三門峽段後,順著水勢一路朝著洛陽行去。

在途中,李清月還聽到楊夫人說起了她們早年家中濃鬱的佛教氛圍。

比如她的兩位堂姐,就被取名為“上慈”和“十戒”,也難怪她會在這樣的影響下投身於佛教,一直到四十多歲才出嫁。

當李清月問起楊夫人的名字時,她說,若按照梵文和音譯的話,她的名字有兩種叫法,一個叫做迦葉,一個叫做飲光。但無論名字是什麼,現在對外幾乎也都以“榮國夫人”四字相稱了。

“我倒是覺得,名字這東西還是很重要的,若不然為何還要有名有字,方能顯出門第身份,要我說,阿娘可能就不喜歡太宗皇帝給賜的那個名字……”

“噓,這種話可不是你能說的。”雖說二人此時已在船艙之中交談,楊夫人還是伸手在李清月的面前比了個噤聲的手勢。

“好吧,不說了。那就還是說回外祖母吧,”李清月回道,“我還是更喜歡飲光這個名字,有種餐飲日月光華的感覺。說不定就是因為如此,您才如此長壽康健呢。”

楊夫人輕笑了一聲,“我都不知道該說你嘴甜還是該說你大膽了。”

但轉念又想,或許有這樣一個脾性鮮活的女兒在身邊,對於女兒來說真是一件幸事呢。

就連她都體會到了這種旅途不覺漫長之感。

誰讓船行第三天的時候,阿菟就讓卓雲把那回紇商人給拎了過來,由他講講西域的情況。

饒是楊夫人自小飽讀詩文,也不曾聽過這等邊地軼聞,還覺得怪新鮮的。

以至於當眾人在洛陽碼頭處下船的時候,祖孫二人還是精神抖擻,葛薩卻是扶著身邊的下屬歎了口氣,“先在洛陽尋個安頓下來的地方吧,距離那獻俘大典還有四日,等公主拜見完了皇後殿下後,對我們自有安排。”

他既已選擇了相信這位安定公主能給他帶來改變,也就自當一條路走到底了!

好在,這幾日間的往來也讓他越發確信,這位公主是個有本事的人。

就是太能折騰了一點。

李清月可不管他在想什麼。

她已領著楊夫人入宮去了。

抵達洛陽宮前正是黃昏,白日裡的籌備工作到了此時也該當歇下了,李清月朝著正在收尾的桑寧打聽,便獲知阿娘已在寢宮之中。

這倒是方便她了。

她連忙攔住了桑寧想要讓人先向皇後稟報的舉動,直接帶著外祖母所乘轎子顧自趕了過去。

武媚娘還在屋中一道道勾劃剩餘的籌備事項呢,就忽然聽見在外頭響起了一道耳熟的聲音。

這聲音的主人可一點不管宮中的規矩,帶著一股子橫衝直撞的雀躍氣勢,就喊出了一句“我回來了!”

武媚娘眉頭一挑。

這不是來自她那個前往長安去的女兒還能是誰。

她倒是往返得足夠快的,一聽就知,在長安城中要辦的事情相當順利,在往返的路途之中也沒多做停留。

她也並不隻是滿足於那句回來,那緊隨其後的另一句話已透過開啟的門窗傳入了室內。

“阿娘,我還給您帶來了個驚喜!”

武媚娘一邊起身走出來,一邊應道,“怎麼?你往長安一趟難道還能又帶個孫神醫一般的人物?”

屋外的李清月隨即朗聲答道:“那倒是沒有,不過我覺得您應該更喜歡一點。”

當武媚娘邁出門檻的時候正好聽見了女兒的這一句,也……

恰在看到女兒身影的同時,看到了站在她身邊的楊夫人。

那張本因內外忙碌而稍顯威嚴的臉,頓時就因一份喜色而明亮了幾分。“阿娘,您怎麼來了!”

這可真如阿菟所說,是一份驚喜了。

哪怕貴為皇後,在面對自己親人的時候也難免真情流露。

何況是對她而言已有一陣子並未見面的母親。

楊夫人答道:“這你可得問問阿菟了,她都沒看到你將事情辦得怎麼樣,就先吹噓了個遍。我實在好奇,也跟著過來了。”

武媚娘聞言朝著李清月看了一眼,就見她無辜地攤了攤手。

壓力已經給到阿娘了,剩下的就不關她的事了。

武媚娘不由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又隨即綻開了一道更為明

豔的笑容。

她本就有心要借著這場大會踏出她協辦政事的第一步,絕不可能讓其有所缺漏,如今還有母親與女兒的支持,那就更不容有失!

畢竟,有那樣多雙眼睛,行將見證這場特殊的盛會。

------

四日之後的早晨。

一隊浩蕩的人馬自洛陽以東的官道行來。

衛兵將領雖是風塵仆仆,但仍能從他們的神情中看出凱旋的喜悅,相對之下更顯神情垂喪的,正是數十個被他們守衛在中間的人。

百濟國主扶餘義慈因是俘虜的緣故,早已被卸掉了他那頭頂的旒冕,隻是看在他到底要代表百濟貴族投降的份上,才準許他頭戴“折風”,飾以鳥羽。

他裹了裹身上的厚襖,吐出的唏噓就成了面前的白霧。

自百濟抵達東都洛陽的這一路上,他已不記得自己發出了幾次這樣的喟歎。

比起百濟所占據的土地,大唐的疆域當真是可怕得驚人。

而這段從沿海登陸抵達洛陽的行程,按照蘇定方所說,甚至還不到大唐疆域縱深的三分之一。

他到底是為何非要在邊境叛亂的?

扶餘義慈有點想不起來答案了,隻能老老實實地跟上了蘇定方等人的步伐,朝著洛陽城郭的正南門而去。

當這一列隊伍行將抵達城郭之下的時候,那取自“周武王遷九鼎,周公致太平”之名的定鼎門上,竟驟然響起了一道鏗然金鼓。

蘇定方抬頭望去,正見定鼎門的雙闕與門樓,沐浴在一片冬日晴光之中。!

千裡江風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