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9 章 049(二更)(1 / 1)

說實話,李清月在應下薛仁貴的這句話時,其實還並沒有希望自己能夠有朝一日上戰場去。

她在穿越之前學習的理工科知識,也並不足以讓她一舉跳躍到這個領域。

更不用說,以現代人從未見血的經曆,她固然對於大唐開疆拓土的邊地戰事存有興趣,卻也不可能如此輕描淡寫地實際參與。

不錯,她正在跟著阿史那卓雲習武,可這種習武在功能本質上更趨向於讓她體魄強健,到了真遇上了什麼事情的情況下,也能有臨機應變的資本,卻不是以將領的身份出現。

就像她在勸說李素筠和她一起習武的時候,所用的理由也是田獵而不是征戰沙場。

還有……

比起遠赴邊地作戰,起碼以她現在的身份和年紀,最合適的發展路線還是在向劉仁軌請教夠了學問之後,嘗試著在政治事務中累積足夠的參與度,成為母親的助力。

最好是能在改善民生的舉措之上做出些貢獻。

她也完全可以想一想,在她所知道的知識之中,有哪些手段能夠讓大唐的畝產增加,讓百姓多吃上幾口飯,又有哪種發明能在此時達成,造成足夠有震懾力的效果,成為她和母親兩人的政治資本。

就算她的知識儲備不夠多,那也無疑是一條安全且穩固的路徑。

但不管怎麼說,薛仁貴這句話,因其暫時忽略掉了她的性彆年齡和身份,聽起來像是一句格外有分量的祝福。

一份希望她平步青雲的祝福。

他所說的“機會”到底是軍事上的還是政壇上的,也並沒有那麼重要。

隻是當她目送著薛仁貴以及那些隨行親衛一並策馬遠去的時候,她又忽然有幾分恍惚。

在她的視線之中,洛陽東郊道旁的槐樹將日光切割成了碎片,投在黃沙飛揚的官道之上。在這整片的綠蔭之中,唯獨顏色鮮明的,正是薛仁貴那匹禦賜寶馬後頭的一道鮮紅飄帶。

他用作武器的畫戟與勁弓都還放在隨行的車駕之上,隨身佩戴的寶劍卻立在那道飄帶旁,劍柄上閃著鐵器的寒光,恰恰和飄帶的顏色相互映襯。

以至於當這一行數人的身影都已模糊成了黃沙之中剪影的時候,這一點鮮紅便在李清月的眸光中閃動了一刹。

好像很難形容這一刻的感覺。

她也忽然想到,永徽五年她剛聽到薛仁貴名字的時候,她最先回憶起來的其實是那句傳唱的民謠。

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李清月無聲地吐了一口氣。

她不免去想,既然有幸來到唐初這個時代,為何連母親都敢在想通了科舉弊病之後,去嘗試著爭取更多的話語權,甚至會在她所知道的那個未來裡,走向此前沒有任何一個女人走過的路,而她明明帶著後世的眼界和知識,卻不能再敢想敢拚一點呢?

比如說——

真的像是薛仁貴所說的那樣,參與到大唐對境外各國的作戰之中。

“公主在想些什麼?”阿史那卓雲發覺在明明已經看不見薛仁貴身影後,李清月還站在原地愣神,好像在思考著什麼。

反正她不會覺得這個舉動是安定公主對於薛仁貴依依惜彆。

就算小孩子真明白分彆是什麼意思,也不會在這等並沒多大交情的兩人之間。

李清月這才回過神來,收起了臉上那些過於深沉的想法。

她總不能說,她又因方才的那個誌向,進而琢磨起了兩件事。

其一便是,她至今為止還沒有領到的封地,是不是也遵循同類遞減規則。那麼很有可能,她拿到一戶的封地算了一個數值後,額外的二百多戶封地,也僅僅是個添頭而已。

若真是如此的話,就算她憑借著母親的支持,拿到了曆史上太平公主所擁有的三千戶實封,對於增長壽命也僅僅是杯水車薪。

或許比起內部領封,對外擴張才能算是完全不同的門類。

其二就是,她也忽然意識到,若說對於曆史上的武周還有什麼遺憾的話,那就是和母親政見一致的將領實在是太少了,其中卓有才華的,更要再減去一半。

就算這依然是一個文官也能打出非同凡響戰役的時代,將領相比於李唐打天下的時候依然是斷層的少。

如果她也能……

她也能去做個允文允武、能征善戰之人,為李唐,或者說是為後面的武周開疆拓土,會不會對她,乃至於對這個時代來說,都是一件好事呢?

畢竟,她既有先決的優勢,又能有一段足夠長的累積階段。

還有著對絕大多數將領來說不可能擁有的師資力量和團隊配置。

她竟越想越覺得其中可行了。

當然,這些話不能和她的下屬攤牌來說,隻會是她自己的內心剖析。

李清月一邊收回了神思一邊登上了來時的馬車,而後朝著阿史那卓雲回道:“我隻是在想薛將軍方才說出的那句話。”

阿史那卓雲:“……”

她目睹著小公主連爬上馬車都看起來有點費力的樣子,不由思索自己應不應該開口,遏製住一下她這種可怕的想法。

就算她能憑借著孩童任性做派和本身的機智,完成水陸法會的舉辦,也並不代表著她能上戰場啊!

薛仁貴這家夥是說完那話就跑了,也不考慮考慮她們這些要擔負起責任的人。

然而她又忽聽小公主朝著她問道:“你難道沒有過上戰場的想法嗎?”

阿史那卓雲張了張口,愣是沒能在第一時間就給出一個回答來。

是啊,她就沒有想過嗎?

肯定是有的。

但在父親投降於李唐,為大唐四處征戰開始,她們這些被留在長安的家人,已日積月累地為漢人習慣所影響,就連她這個喜好習武的人,在左右街坊看來都像個完全的異類。

正規編製的軍隊之中,也絕不可能給她一個領兵作戰的機會。

不,應該說,除非邊地面臨

入侵,臨時需要她這樣的人去守城,就算是女兵的身份都不可能滿足。

給公主擔任護衛,擔負起保衛和教學的工作,其實原本就是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此刻面對著小公主炯然的目光,阿史那卓雲本想掩飾過去的“沒有”兩個字,最終還是吞了回去。

“想想又不犯法。”李清月嘀嘀咕咕,“我跟你說,要不是唐休璟那家夥不想隻是在邊地當個戶曹,你但凡給他個什麼營州刺史、安西都護使之類的官職,他絕對想當。”

外頭負責駕車的唐璿:“……”

這話說得可真是有夠直白和不給面子的。

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公主說的並沒有錯。

這領兵作戰一事,本就是每一個大唐人的夢想。

所以他沒做出任何一點反駁,本就代表著某種態度了。

他自己知道這回事,在車中的李清月和阿史那卓雲肯定也知道。

“現在我再問你一次,你有沒有想過上戰場領兵作戰呢?”李清月認真地朝著卓雲再度問道。

而卓雲這一次給出了答案,“確實想。”

她並不想隻作為輔國大將軍之女的身份活著,而更想以阿史那卓雲的名字,在後世的史書之上單獨留存下來一個名字。

明明這個夢想聽起來還遙遠得像是在做夢,可當她的身影被倒映在小公主的那雙眼睛裡時,她卻覺得,這好像真是一個在被正兒八經討論的問題。

李清月隨即攤了攤手,“你看,所以我們想的東西明明是一樣的。”

就是有點可惜,她的想法固然已有了改變,她的年齡卻在告訴她——

想的不要太美了,還是先洗洗睡吧。

不過,這大概並不妨礙她在給自己確立了新的目標後,先給自己再做些準備。

至於這些準備在往後能不能真被啟用,那是另外的問題。

還有便是,昨夜阿娘便說要在今日找機會將重啟洛陽為東都的建議告知阿耶,以她方才去找阿娘的情形看,這句建議應該是已經被說出去了。

那她,應該再去打一場配合才對。

“對了,”她朝著車外吩咐了一聲,“一會兒先不急著回寢宮,我還要再去找阿耶一趟。”

卓雲猶豫得很,還是小聲問道:“您不會真的打算向陛下請求去邊境曆練吧?”

這聽起來還真像是她們這位小公主能做得出來的事情。

可也屬實不像話了一點。

要真是如此的話,她姑且先不管自己能不能也跟著得到那個作戰機會了,為了防止被陛下遷怒,或許還是早日辭職保命得好。

公主畫的餅固然很好看,但也得有命去吃才行。

“你在想什麼東西!”李清月無語,“我隻是要向阿耶轉達一下我的祝福。”

對,祝福。

李治也確實沒想到,他這個早慧的女兒居然會跑去給薛仁貴送行,在送完了人後還興致勃勃地跑到了他這兒

來。

他正思忖著媚娘向他提出的那個建議,就被女兒這麼一出突襲給打岔了。

但難得瞧見阿菟對他表現出更為親近的樣子,李治便先將方才的種種想法都先擱置在了一邊,隨口問道:“怎麼想到去給薛將軍送行的?”

“阿耶你不懂,”李清月在得了李治的準允坐下後回道,“我遇見的將領呢,要麼就是像英國公(李勣)和鄂國公(尉遲敬德)這樣已經功成名就,甚至不問世事的,要麼就是像阿史那道真這種阿耶看好、卻還沒有實戰機會的。至於那早就被阿耶派遣去西域打仗的蘇將軍、程將軍,我更是一個都沒見著。那我可得多看薛將軍幾眼啦。”

李治訝異,“這其中有什麼必然的因果關係嗎?”

“怎麼沒有?”李清月洋洋得意,“這樣一來,以後我就可以跟人說,我曾經見過一位還處在名聲寒微之時的將軍,後來他出征高麗功成名就,成為我大唐的一方名將。而且在他出征之前,我還曾經去給他送行過。”

她目光發亮地暢想完畢後,轉頭朝著李治看來,“阿耶你說,這是不是聽起來就很有慧眼識英雄的成就感?”

李治好懸沒繃住自己的神情。

他以手托腮,擋住了嘴角的一縷笑容,問道:“你就這麼篤定,薛將軍能得勝?”

李清月眨了眨眼睛,“他不能得勝,阿耶你選他乾嘛?”

“我看過地圖的,從洛陽往邊境去,就算是他和隨行親衛都是快馬趕路,也得在路上耽擱十幾二十天的時間。您總不會是覺得他看守玄武門有所懈怠,才讓他去北方清醒腦子。”

李治真是服了女兒的各種奇怪形容了。

但即便是他也不得不說,或許女兒有些時候對他和對媚娘的差彆待遇讓人有點鬱悶,然而真到了這等大事之上,她完全站定在他的立場上說話,卻真令人心中舒坦。

也讓人下意識地去忽略掉她的一些偏心行為,反倒覺出了其中和其他子女不同的鮮活。

李治頷首,“行吧,那就當是你說的這麼回事。”

他想想也覺得,東北方向對陣高麗的戰事,既有久經沙場且長期坐鎮在那裡的老將,又有早年間揚名在此的新血液,更有高麗士卒心中對於“大唐”二字的陰影,這場戰事雖沒分去中央過多的關注,也確實不可能輸。

倘若薛仁貴這十多年間的成長,能讓他在戰場上重現凶悍戰將之風,還真能如阿菟所說,抓住了這個機會聲名鵲起。

是挺符合這個慧眼識英雄說法的。

到了那個時候,最應當被稱為“慧眼”的,大概不是前去送行的阿菟,而是他這位做出委任的明主。

他想到這裡,竟也覺得很是快意,又忽然瞧見女兒又往前湊了湊,神秘兮兮地問道:“阿耶,那我問你個問題,你能不能悄悄告訴我實話。”

李治:“……那得看你問的是什麼問題。”

李清月依然保持著低聲說話的狀態,仿佛在和父親討論什麼不能為外人獲知的問題,

“我今天在送薛將軍起行的時候才忽然想到的這個問題。阿耶覺得,您麾下的各方將領之中,誰最配那個金甲告捷之事啊?”

李治眉頭一蹙,“金甲?”

哪個金甲?

李清月沒好氣地翻了個白眼,“您當我是小孩子是不是!我在送薛將軍出行之前,為了防止祝詞說錯,還專門向老師請教了一番將士所用的盔甲。”

“按照武庫記載,首屈一指的自然是明光甲,但老師說,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更為榮耀的甲胄,就是金甲。早年間英國公隨同太宗征戰,擊敗王世充後,隨同太宗一並身著金甲,乘坐戎輅,告捷於太廟,好生風光!”

“這場面可不就是武將的頂級待遇啦!既然太宗朝有這樣的嘉話,阿耶自然也應該得有。”

她拽了拽李治的衣袖,“您覺得,誰最有希望達成這個目標?”

李治遲疑了一瞬,總覺得女兒的表情太過危險,“然後你想乾什麼壞事?”

李清月睜著一雙無辜的眼睛,“我隻是想去結交一番而已,怎麼能叫做壞事。”

“您想呀,我聽說英國公從不跟您作對,可見他能得這樣的待遇,是因為他既有本事又有忠誠,那若有個英國公第二,我跟著他學習學習,沒有壞處的。”

李治終於沒忍住笑了出來,“行,你是真能把這種結交攀附的事情都說得這麼理直氣壯。”

可想到李清月話中暗藏的意思,他又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對女兒說出什麼拒絕的話來。

金甲告捷太廟……在阿菟將其明明白白說出的那一刻,李治也陡然想起了與之相關的一係列事情。

這樣的帝王形象,他也想要啊。

可惜他的身體條件注定了他不能舉兵親征,隻能將其寄托在他的將領們身上。

奈何能不能打出一場耀眼到足以敬告太廟的戰績,他卻一點都沒有把握。

反倒是他的女兒,用一個孩子的口吻篤定於此,令人難免心生動容。

另一面,想到英國公李勣對他的種種支持,李治也同樣很有幾分驕傲。

李勣此人,是真對得起李唐為其賜予的“李”這個姓氏。

唉,若是當他提出有利於政局的詔令之時,人人都能像英國公一樣知情識趣,那就好了。

也不知道下一個能有這等待遇的會是誰。

望著女兒還在等待答案的目光,李治笑道:“你阿耶我才登基幾年呢,誰知道往後還有沒有更為出類拔萃的將領被挖掘出來,怎麼能現在就給你一個答案。”

李清月歪了歪腦袋,“阿耶您要這樣說的話,我就當未來這個位置是留給我的了。”

“……”李治都要聽呆住了,“你是真敢想啊?”

他都還沒來得及揪住這小兔崽子問問,她這是哪裡來的離譜想法,就見李清月拔腿就跑,根本沒給李治一點反應的時間。

隻看到那個跑出殿門的身影又將腦袋給探了回來,朗聲說到:“阿耶你看,你這被驚了一跳之

後,臉色好看多啦。”

她伸出手揮了揮,像是在跟還坐在案後的李治告彆,這才徹底消失在了他的面前。

因這一連串的動作和話語,李治愣神了一瞬,忽然長歎了一口氣。

他摸了摸自己的臉,自言自語:有這麼明顯嗎?⒈_[(”

在阿菟到訪之前,他確實在為一些事情犯愁。

畢竟,彆看媚娘提出的抬高洛陽地位有著一條條的好處,但真要將這條建議提出在眾臣面前,絕不可能一帆風順。

他甚至都能想象到,此話一出,會有何種疾風驟雨襲來。

削去大樹的枝條,和挖掉大樹的樹根,完全不可相提並論啊。

他看似已在這兩年間處處勝券在握,卻依然因永徽年間為人掣肘的經曆,對於一些人和一些事有著本能的畏懼。

這種蟄伏在心中的情緒,竟然因為他未曾對阿菟設防,而表現得這樣明顯了嗎?

不!他若要實現如同阿耶一般的金甲告捷,他就絕不能有這樣的短處!

這出洛陽東都的建議,或許也恰恰是一個試探的招數!

他本就距離徹底投向這個想法隻差了一步,現在已再沒有了猶豫。

------

在第二日的政事堂議事之中,李治就將這個想法給拋了出來,也明晃晃地表示了自己的立場。

也真是一點也沒超出他的預料,在他朝著眾位宰輔高官問詢的下一刻,長孫無忌便憤而離席,一通疾言厲色的控訴出了口:

“陛下若隻是要啟用什麼人、罷黜什麼人,臣無有意見。可陛下若要棄李唐根基於不顧,臣便是親往昭陵一哭,也要勸諫陛下打消這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