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隻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1 / 1)

朕真的不務正業正文卷第二百七十一章我隻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朱翊鈞對孔府已經失去了耐心,上一次山東官員因為清丈考成法就罷免、降職了一批官員,這一次,沂州衛的逃軍讓皇帝對孔府完全失望。

孔府居然可以調遣山東地方衛軍,為他自己家的宅院、溝渠、工坊、道路、田畝等等做工,做不好還要罰錢。

大明軍隊的調動向來慎重,是文官總督、武將領兵、宦官監軍,就這軍隊擅動,超過五十人都需要上奏兵部,超過一百人就要稟報皇帝,超過五百人,就必須皇帝朱批。

有一年,大同總兵馬芳要調動一百二十五人巡邊,為了防止麻煩,簡化手續,馬芳將一百五十人拆成了五十、五十、二十五,分彆調遣,這樣就不必稟報兵部,這事兒被宣大督撫知曉後,彈劾馬芳私自調遣軍隊,按製論罪當斬。

若非高拱、王崇古、楊博作保,馬芳當時就被斬首了。

沂州衛一共有軍兵5600人,隨著軍屯衛所製度的敗壞,這五千六百人,仍有一千五百人左右的規製,也就是說,孔府自從孝宗之後,長期私自調遣大明衛軍,超過一千人,而且不需要皇帝朱批,這是何等的僭越。

孔府要隻是兼並一些土地,朱翊鈞也懶得斤斤計較,畢竟國朝事務繁多,現在戚繼光在大寧衛征戰,水師正在振奮,西南要防備莽應龍的東籲軍,西北還有俺答汗這個心腹大患,這些事都比孔府要重要些,皇帝和朝臣的主要精力也集中在這些地方。

好死不死,孔府觸碰了小皇帝的禁忌,軍隊。

皇帝直接將淩雲翼調往了山東,原山東巡撫楊世華是個傳統的儒生,在山東推進清丈,一直避開了孔府這個不能觸碰的話題,淩雲翼到了之後,山東的局面會得到極大的改善,因為皇帝會給淩雲翼極大的事權。

大明的政務總體是分包製,就是皇帝把這個差事交給某個地方大員,你隨便乾,隻要能乾好,天大的簍子,皇帝都給你兜著。

“大司馬。”朱翊鈞看向了譚綸。

“臣在。”

“兩廣戰事稍平,羅旁安定,兩廣客兵又無處安置了,大約有一千五百餘人,這些客兵,就隨淩雲翼前往山東吧,還有原淩雲翼的幕僚等一乾人等,皆隨行前往,大司馬以為如何?”朱翊鈞給淩雲翼支持,不是口頭上說說,而是真的給他支持,比如他的幕僚和他的客兵。

大明的客兵安置一直是個讓朝廷非常頭疼的問題,為了平定羅旁山的瑤民,淩雲翼征召了一千五百客兵,攻堅戰都是這些客兵在做,而且這些客兵殺人極多,放歸依親,就是放虎歸山。

現在淩雲翼也不用頭疼了,皇帝的意思是,讓客兵跟著淩雲翼到山東去,接著乾自己的老本行,殺人就是了。

“陛下,一千五百眾恐怕不夠。”譚綸十分肯定的說道:“連一個步營都湊不齊,臣以為三千餘人比較合適,最少要湊一個步營出來,才容易指使。”

三千人的步營規模是戚繼光長期實踐的結果,人數太多,平倭蕩寇其實就有點浪費,人數太少又不頂用,而三千人,不多不少剛好夠用。

看譚綸的意思,是直接把孔府當倭寇對待了,居然需要一個步營防止出大亂子。

譚綸始終是大明朝最激進的那個廷臣,這和他做官的經曆有關,他從做知府開始就在打仗,打了一輩子仗,滿腦子都是武夫思維,遇事不決訴諸於武力,而且往往行之有效。

封建帝製國家,其實就是典型的先軍國家,因為皇帝要維係自己的皇位實現統治,就要掌握暴力,在封建帝製國家裡,最大的暴力,就是軍隊。

譚綸的武夫思維,行之有效的原因就是體製問題。

“大司徒以為呢?”朱翊鈞看向了戶部尚書王國光,這位是新閣老。

新的入閣名單,最終已經確定,申時行未能入閣,取而代之的是王國光,申時行、馬自強、呂調陽都是張居正的鐵杆,申時行連續上了四道奏疏而後面聖,跟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申時行不是不想入閣,不想升官,當官乾什麼?

申時行隻是認為,自己入閣不是時候。

如果他申時行入閣,內閣就都是張居正的門生故吏,先生丁憂之後,再回朝,恐有威震主上的嫌疑。

最終將王國光替換了申時行,內閣四人,首輔呂調陽,次輔王崇古、閣老王國光和馬自強,都仍然兼領部事,但是已經逐漸準備移交手中事權,比如戶部事打算交給原遼東督撫張學顏,而禮部事,則交還給了萬士和,吏部事仍由首輔兼掌。

這樣就是兩個張黨,兩個晉黨,算是達到了部分的平衡。

王國光是晉黨的叛徒,但也不是張黨,他和張居正走得近,完全是因為二人的政治主張相同。

這一輪的人事變動,朝中仍然以張黨為主,晉黨、浙黨為輔。

“三千人的糧餉不是問題。”王國光十分坦然的說道。

大明現在闊了,能養得起了,既然要解決山東問題,就不能什麼都不給,那不是讓淩雲翼去死嗎?

這批客兵在山東拔了流毒孔府之後,也有地方可以去,長崎總督府實力孱弱,正好前往,好殺人的客兵,到倭國後隨便殺,沒人會為倭國說情,畢竟朝中並無倭國出身的大臣。

“那就這麼定了。”朱翊鈞做出了最後的決定,淩雲翼前往山東,帶三千客兵、幕僚前往,這等同於淩雲翼在山東開府建衙了,這其實很犯忌諱,卸磨殺驢、飛鳥儘良弓藏。

不過也還好,淩雲翼也不是沒有去處,淩雲翼可以去倭國,和心黑的徐渭組成搭檔。

這倭國真的是天大福氣,居然能有淩雲翼和徐渭二人輪番配合伺候。

禮部奏聞了一些小事,主要是各種禮儀製度的簡化,這是禮部長期以來的工作,皇帝耐心極好,唯獨對這些又臭又長還沒什麼用的典禮非常厭煩,所以禮部將這些禮儀都做了一定程度的簡化。

比如以前聖旨的下發,是內閣起草,皇帝下印後,送往內閣,內閣送往六科廊,六科給事中再次點檢後,送到司禮監,最後確認無誤後,由小黃門抬到了午門,在午門用帶著龍頭的杆子,放下吊籃,禮部官員抬到禮部,禮部再抄送送往會同館驛,送往全國。

現在的規製發生了改變,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拿到皇帝的聖旨後,交給稟筆太監,秉筆太監則前往六科,六科不行封駁事無異議後,稟筆太監帶著聖旨直接到禮部,抄送會同館驛,送往全國。

整個過程,進行了大幅度的簡化,跑腿的稟筆太監辛苦,簡化了宮中和宮外的溝通流程。

這些禮製的簡化,有效的加快了效率,以前一份聖旨要在京師耽誤一天到兩天時間,才能從會同館驛發出,現在當天就發走了。

會同館驛的通事會將聖旨再次抄送一份,送入內閣查驗,防止有誤。

工部上了道賀表,陝西總督石茂華在臨洮府蘭州,建立了蘭州毛呢廠,石茂華是第一個仿建成功的毛呢廠,毛呢廠每年毛呢產量不足永定毛呢廠的十分之一,但是足夠蘭州用了。

這年頭的蘭州是個州縣,一共就一萬戶,五萬人不到,蘭州毛呢廠一個官廠就占了四千五百工匠,完全夠用了,而蘭州打通了所有的原料供應鏈,甚至還打通了銷售鏈,向西送往西寧,西寧地勢較高,冬季極冷,或者送往西安府。

“事在人為啊。”朱翊鈞看完了賀表,毛呢廠賺的很多,眼紅的也不在少數,但是能做成的卻一直沒有,現在石茂華證明了毛呢官廠是可以仿建的,但是需要根據其規模、原料、銷售等多個角度去重新規劃,這考驗了一個人的踐履之實的能力。

很顯然,石茂華是個很有能力的人。

殷正茂、淩雲翼、潘季馴、謝鵬舉、宋陽山、龐尚鵬、汪道昆、張學顏、石茂華等等一批地方巡撫,都是能乾的大員,清丈、還田這是個稅賦上斷人財路的惡事,但是他們完成了。

可是萬曆十年之後,大明的人才就像是突然凋零了一樣,再沒有了能夠讓皇帝放心任事之人。

不是人才凋零了,是因為考成法被廢止之後,大明朝的人才遴選製度,回到了過去依靠人情世故,而不再是立限考成、草榜糊名、底冊填名,升官不再以考成為準,那人才就會隱藏起來,皇帝就是想要找人任事,也無計可施。

事兒,畢竟是要人做的。

萬曆皇帝無論是因為什麼原因,對張居正展開了清算,哪怕是張居正真的夜臥龍床,萬曆皇帝都可以清算張居正,就像漢宣帝在霍光死後,殺了霍氏滿門,就像秦惠文王把商鞅五馬分屍一樣。

萬曆皇帝作為政治人物,最不該的是廢除新政,考成法被廢掉之後,萬曆皇帝就失去了皇權最重要的一隻手,對天下百官的人事任免權。

朱翊鈞以三等功功賞牌賞賜石茂華,相應的朱翊鈞也賜下了一件羊毛大氅,以示聖眷。

禮部彙報了大明會典的修纂,而且都是經過了張居正斧正過,每修一卷,則放一卷刊刻,在張居正的規劃中,大明會典就代替大明律和皇明祖訓成為大明的綱領性、指導性的文件。

大明會典是在皇明祖訓、大明律、弘治、嘉靖年間的大明律、問刑條例等等律法條文修纂,張居正這不是開辟,是繼往開來,這不是什麼違背祖宗成法的行為,因為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也曾經在洪武七年、洪武二十二年、洪武三十年,對大明律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刪減。

朱元璋非常清楚,沒有什麼萬世不移之法,有的隻有順應世勢的法條。

在群臣極度緊張、上朝跟走鬼門關一樣的氛圍下,大明皇宮鼎建大工完工後,第一次大朝會順利進入了尾聲。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看著朝官開口說道:“先生曾經跟朕講過一件事。”

“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歲的先生,金榜題名,那時的先生才高氣傲,覺得舍我其誰,可是到了翰林院才做了庶吉士,才發現,大明翰林院裡臥虎藏龍,當時先生也沒想過會成為大明的宰執,日後會成為左右大明朝局甚至是興衰之人。”

“當時翰林院庶吉士今日還站在朝堂上的又有幾個呢?”

“先生告訴朕,那時候的他,並沒有想過日後會飛黃騰達,就是過好每一天,安頓好自己,晚上的時候,問一下自己,是否虛度,僅此而已,時至今日,依舊如是。”

“朕不求諸位更多,但是每天晚上睡之前,問問自己是否虛度年華,如若沒有,便心安理得;如果虛度,次日就不要再荒廢了。”

呂調陽帶領群臣恭敬的行禮齊聲說道:“臣等謹遵聖誨。”

“散朝。”朱翊鈞擺了擺手,站起身來,向著皇極殿後殿走去。

“臣等恭送陛下。”群臣再次行跪禮送彆皇帝。

在群臣紛紛站起來的時候,議論著今日的朝會,呂調陽有些奇怪,王崇古居然仍然在地上跪著,呂調陽輕輕推了一下,王崇古歪歪斜斜的倒在了地上,兩手兩腳一甩一攤躺在了地上,面色蒼白,呼吸時而急促,時而緩慢。

這一下就嚇壞了所有人。

“王次輔昏倒了!”不知誰大喊一聲,整個皇極殿上直接沸騰了起來,都是吵鬨之聲。

<scripttype=\text\/javascript\>try{ggauto();}catch(ex){}<\/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