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章(1 / 1)

在北宋當陪房 金鵝 4644 字 6個月前

到了初四這日,伯府範家那邊來了一位旁支的叔叔接親,吳家這邊,使吳二郎隨船送嫁,馮氏和吳相公在家中置了一桌上等席面,請來了劉同知幾人作陪。

席上推杯換盞,問罷出身,論兄論弟,範家叔叔四十有八的年紀,端著架子,使人不敢小瞧。

家中還請來了兩位唱曲兒的姐兒,隔著朦朧的鴛鴦紗屏,其中一人懷裡還抱了把梅花直頸琵琶,撥弄的妙聲陣陣。

連小灶房的梁堇都聽到了,她原本晚上不當值,今兒到了時辰,她便卸了差事家去了,可誰知她剛到家,娘子屋裡的青杏就來喚她,說娘子突然想往席上再添一道酒黃魚,使她再做兩二道小食。

她隻得去胡娘子所在的大灶房,討來條黃魚,又治了一碟蜜炙五花肉,一碟椒鹽炸嫩羊肉,一碟辣子螺螄肉。

作好罷使青杏端了過去,沒有馮氏的話,她不能回去,便在屋裡的爐子旁一面取暖,一面烤炊餅片,作晚食。

半柱香後,青杏去而複返,梁堇道:“姐姐,娘子可是還有旁的吩咐?”

“咱家不是請了兩位唱曲的姐兒嗎,娘子想賞她們飯,讓胡娘子給做了,我順道來與你送賞錢的,喏,這份是席上範家叔叔賞的,這一份是咱娘子賞的。”

青杏從袖子裡先掏出一塊銀疙瘩,隨後又掏出半吊子錢,遞與梁堇,梁堇接了過來,從那半吊子錢上取下一百送與青杏。

青杏也不推辭,收下錢後教梁堇回家歇息,沒她的事了,明兒還要一早起來,“我今兒晚怕是不能歇了,還不知前面吃酒要吃到什麽時辰,隻能陪著娘子一塊熬。”

“姐姐辛苦了,我這櫃子裡有一包酸梅子,不如給姐姐抓一把,也好提些神。”說著,梁堇打櫃子裡拿出一隻土黃色的紙包,青杏抓了一把塞進腰上係著的香包裡,謝了梁堇。

梁堇把她送走後,爐子堵上,灶前收拾乾淨,方出屋鎖門,伴著前院的琵琶聲朝家裡走去,手上提著一隻燈籠,明日寅時就要起來,她要趕快回去歇息才成。

範家不愧是伯府,打賞人都是用銀疙瘩,她掂了掂,八成能有二兩多重,也就是二貫餘錢,她又發了一筆財。

加上以前掙的,平日裡二房娘子姑娘,還有二房的王小娘賞的,她如今手裡已有七十二貫錢了。

到了家,她脫掉襖子,裙兒,鑽進被褥裡睡下不提。

次日寅時,下人院突然響起一陣敲鑼的聲兒,這是楊婆子敲的,昨兒馮氏交代下來的差,丫頭婆子聽到鑼聲,都紛紛從炕上爬了起來。

刁媽媽給炕上的兩個姐兒遞衣裳,又遞係腰上的紅汗巾,梁堇的衣裳和桂姐的一樣,今兒是元娘出門的大日子,馮氏連丫頭們今兒穿什麽衣裳,作什麽打扮,都給訂下了規矩。

水紅色長褙子,藍翠細布裙兒,上面不準穿襖子,都梳雙垂螺髻,一應用紅繩綁發,榮姐和金哥屋裡的大丫頭,穿鵝黃色長褙子,以示不同。

元娘那處丫頭們的穿戴,又是另

外的規矩。

“好桂姐,你彆綁那麽緊。”梁堇坐在炕上??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教桂姐幫著梳雙垂螺髻。

桂姐用細米似的牙兒咬著幾根紅頭繩,手上左翻右折,便綁好了一隻垂髻,刁媽媽端著一盆洗臉水進來,催促她們姐倆快些收拾。

梳罷頭發,用牙粉淨了口,又用熱水擦了臉,挑了兩豆香膏放在手心裡揉開,搓了臉……等出屋的時候,外面還漆黑一片。

掛燈籠的掛燈籠,抬箱子的抬箱子,梁堇和桂姐這樣的丫頭,幫著跑腿,抱料子,取燈油蠟燭。

須臾,吳家上下燈燭晃耀,正房綢簾繡額。

辰時初,天已微亮,梁堇她們在大灶房用罷飯,來到馮氏院裡聽差,今兒馮氏穿著寶藍色繡花褙子,水青色的綢裙兒,這一身襯的她體面端莊。

她戴了頂金絲假髻,上面插了珠花鈿頭,斜鬢上又插了一根銀點翠花簪,耳上戴著一對斜鉤玉葫蘆墜子,儘顯大婦氣派。

“今兒是元娘出門的日子,我不管你們平日裡如何,今兒誰也不許偷懶耍滑,要是教我發現,定不輕饒。”

馮氏訓過話,開始吩咐下了差事,“媽媽,你領著那兩個丫頭,管著前院接禮的差,到了時辰,散喜錢紅花。

宋媽媽,你領著五個丫頭,管著前院的茶水伺候……刁媽媽你領著十個丫頭,四個婆子,元娘出門的時候,你們捧著托盤,拿著花瓶,燈籠跟在轎子後面。”

管事媽媽們都接下了差事,領了丫頭,與丫頭們交代了差,梁堇跟著她娘,得了個挑紅紗燈籠的活,桂姐得了捧瓶兒的活。

香豆和豐兒跟著金哥屋裡的苗奶媽,管著往前院後院,送茶水小食,鎖兒被分到了秀珠她娘張媽媽手下,幫著打雜。

吳老太和吳老太爺收拾妥當,高坐堂上,薛小娘和二房的王小娘,一早就去了元娘屋裡。

吳二郎跟在二哥吳相公身邊,幫著待客。

王小娘見大姐祁氏遲遲未露面,就去她房中好言相勸,“大姐,賓客上門了,不如咱們一塊去二房,今兒來的女眷怕是不少,嫂嫂一人該忙不過來了。”

“她本事大得很,怎麽會需要你我去幫忙,你去就是了,你與她平日關係好,她待見你。”

祁氏說話噎人,王小娘又勸道:“我知大姐和她有怨,可今兒是咱家的大日子,大姐你是個大氣人,把怨先擱在一旁,快換了衣裳罷。”

“小娘說得話在理兒,大姑娘還要與你這個嬸母磕頭呐……”寸紅和夏荷也在一旁勸,拉著祁氏換了身好衣裳,又梳了頭發,一塊去了二房。

時辰一到,頭戴點翠花髻,身穿綠緞嫁衣的元娘,由她奶媽扶著,進堂屋,與祖父祖母,爹娘,叔父叔母磕頭辭家。

地上放著一塊大紅色挑金線墊子,吳老太給孫女一根赤金鳳簪,馮氏給了一對羊脂美玉的鐲子,祁氏給了一隻雕花金鐲。

王小娘是偏房,故而元娘不用與她磕頭,道個萬福就行,王小娘送了一副珠子瓔珞圍髻。

……

“秀珠那丫頭哪去了?喜轎都來了。”元娘屋裡的大丫頭氣的不行,她正要帶著她們去外面,發現少了一個她。

“方才她姐姐把她喊了出去,一直沒回來,可要去找找她?”院裡的小丫頭問道。

“就她整日事最多,不是花粉腫了臉,就是尋不到她人,不找了,要是誤了大姑娘的好時辰,咱都擔待不起,少一個她便少一個,誰教她亂跑的,怨不著咱。”

那大丫頭說罷,領著院中的丫頭們就走了。

“二姐,那喜轎可真好看。”梁堇和桂姐一眾丫頭都在各自的位兒上站好了,手上拿著東西,身後是吳家從劉同知他們家裡借來的哥兒,抬嫁妝的,就這人手還不夠,又打外面賃了些。

巷子裡擺不下,擺在了街上,街坊四鄰都出來看熱鬨。

“仔細你手上的瓶兒。”梁堇放心不下,與桂姐換了換,教她挑燈籠,她捧瓶兒。

“出來了,出來了……”不知誰小聲說了一嘴,兩個全福官娘子扶著元娘打吳家正門走了出來,元娘以團扇遮面,炮竹聲,樂聲兒頓時四起。

吳二郎和範家叔叔,頭戴襆頭,插紅花,騎著高頭大馬,在轎子前開路,盧婆子帶著丫頭,要散一路的喜錢,跟在兩側。

媒婆說罷吉利話,喜轎被抬了起來,吹吹打打,梁堇跟在送嫁隊裡,就這般上了路,要把人一直送到渡口上了喜船。!